小议“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科学课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要求广大教师重建科学的课程观,转变教学观,更新课程的评价观。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投入到科学的教学活动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他们将来从事各种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知识与思维基础。
  新课标要求我们从根本上转变过去片面的教学观点,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教学观点。
  一、树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就是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有兴趣探究的问题,设计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有关结论和信息,主动把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交流。这样,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并培养良好的科学精神,真正达到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营造出轻松和谐活泼的学习环境。首先教师要尊重和接纳所有学生的兴趣、想法、观点和解释等方面。例如我上科学三年级(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一课时,先让学生看书再看录像,然后我说:“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样的物体才具有生命?”。出乎我意料是,他们的回答是五花八门的;自己会动的、自己能生长的、能繁殖后代的、自己会发出声音的、自己会吃东西的物体等等,对于他们的回答,我并没有批评制止,更多的是鼓励,让大家畅所欲言,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教师还要成为学生的支持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了解他们的意图、行动、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我上科学五年级(下册)“控制小车的快慢”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书,燃火我提出:“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小汽车走得快呢?大家先在小组上讨论,好吗?”小组上,同学们兴致高,争先恐后发言。此时我走访每个小组,聆听并点拨他们的发言。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发言各抒己见,针对这一问题想出了十几种办法。我又把各小组预测写在黑板上,组织同学们进行辩析,在辨析中保留大家首肯和僵持的预测,启发、引导和鼓励他们对各种预测进行认真思考,对于他们的预测不做判断,而让全班同学举手表决,对有分歧意见大家集体交流研讨,然后经实验验证,让同学们自己去自我否定错误的,自愿肯定和接受正确的。
  (2)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学生自发感兴趣的,有需求的问题,他才乐于去探究和学习,才真正具有内在动机。例如我上完科学三年级(上册)“常见材料”一课后,下课时同学们争论不休,有的说使用天然材料好,有的说使用人造材料好。争论未果后同学们一起找到我,期望给出准确答案,我并没有表态,只是说:“你们回家收集资料,明天上节‘材料使用与环保’课,到时大家就会明白的。”第二天上课时,我刚到教室,听到两大派争得脸红耳赤,谁也说不服谁。我请他们看录像:森林被滥伐,水土流失,洪水泛滥,房屋农田被淹,动物无家可归,沙尘暴…同学们看得目不转睛,我趁势引导:看到此情景你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展开讨论,最后认识到天然材料有限,滥伐森林有很大的危害,尽可能用人造材料代替天然材料有利于生态环境,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接下来继续看录像:漂亮街道两侧树枝上挂满了白色垃圾,河道里倒满了垃圾,郊外垃圾场内垃圾高如山……同学们又一次被震住了。我又问:“你们有想到了什么?”同学们认识到人造材料多了有危害环境,此时我及时引导:怎样合理使用天然材料和减少人造材料的污染?经过同学们热烈讨论,得出有计划砍伐、植树,纸制品回收利用,节约森林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多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塑性制品……
  (3)把握好“教”与“学”的时间和空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给足学生课堂上参与活动时间和空间,充足的时间是指学生有充足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时间。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里,他们可以从容的发现、提出问题;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研究问题;在失败中找原因,成功中总结经验;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让他们实实在在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广阔探究空间上,让他们能充分参与探究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建立学生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的观点
  科学课标要求“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因此,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使学生能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双重作用,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1)从实现教学目标上看,科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包括科学知识、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这些目标不可能通过简单记忆、机械练习来达到,而必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获得新的理解,产生新的意义。
  例如我上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一课时,本课主要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上课时,我拿着盛有少量水的杯子,不断加入少量食盐,让学生观察溶解情况,当加入食盐沉于杯底不再溶解时,我趁势问:“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继续溶解吗?” 同学们回答很多,搅拌、加热、摇动杯子的水、把食盐碾碎、加高压、使水流动、加入生石灰、往水里吹气使它溶解……针对这些问题,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充分讨论后,然后全班举手表决,排除毫无根据的答案,保留大家首肯和有分歧的预测。为了验证这些预测,大家集体交流研究方案,设计出研究计划表。然后我把讨论的预测结果填入计划表中。为了验证并指导学生实验,我选择其中一项预测进行演示实验,并将大家观察到的實验结果填入表中,又把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总结出对比实验方法。然后根据学生兴趣自己组成研究小组,自选研究题目并设计实验方案,给他们一定时间,制定研究方案,准备实验材料,让他们自主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简要介绍实验过程。全班通过充分评价交流后,得出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有:物质颗粒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这三个因素。
  (2)从实现科学学习主体上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天生的探究者。天文学家卡尔·萨根曾说过:“每个人在他们幼年的时候都是科学家,因为每个孩子都和科学家一样,对自然界的奇观满怀好奇和敬畏。”作为教师就要促使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完善。例如我上科学四年级(下册)“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时,我说:“同学们,大家先自己预习,然后利用你们身边这些材料,把小灯泡点亮,你们行吗?”“行”,于是大家就开始行动起来。他们面对这些小灯泡、电线、电池时,由于好奇心,不断摆弄,这时我巡视加以点拨,他们在摆弄中偶而把小灯泡弄亮了,我趁势引导:小灯泡为什么会亮呢?你能告诉我吗?此时他们这种满足感促使他们继续探究下去,从而真正找到使小灯泡点亮的方法:在接通的线路中,经过灯丝时灯泡才会发光,甚至他们发现更多有关小灯泡发光的知识。探究是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是满足他们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获得成就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探究是人生的乐趣之一,它可以给同学们带来乐趣,若他们曾经有过探究的经历,体会过参与探究的乐趣,那么在他的漫长人生道路上,就会更好地享受探究这一人生乐趣,生活中会获得更多与众不同的发现和惊喜,将为他今后社会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倾向。”新课标要求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讲授式”语法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语法教学策略。为此,我们可以在语法教学中研究和实践以下策略:实和准真实情景来感知和运用语法知识。情景的生动和形象,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信息,触景生情,激活思维。可以设置多样
期刊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人的一生要读很多东西,大到名著,小到商品说明、句段。一个人的语文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也决定了他如何去运用这些他接触的知识。一句
期刊
“教育就是养成习惯”,“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必须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那么,学校应如何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近年来,我校从训练入手,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学校养成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校文明校风校纪的进一步形成。  一、注重实效,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目标  “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而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期刊
摘要:当下班级管理情境中,班主任大多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班级管理缺乏民主的气氛,没有达到班级管理的应有成效。为了达到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班级管理理念,通过“换位思考——注意倾听学生内在诉求;尊重学生——重视每个个体,赋予学生权利;构建多维度交流与沟通方式;生态化建设——创设班级管理新蓝图”,改变已有的班级管理模式,由权威走向民主,才能实现班级管理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班级管理
期刊
摘要:分数的运算和应用题的解答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分数相对于整数来说具有抽象的特点,而结合了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对于小学生来说也较难掌握,那么综合了分数乘除法的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讲就是难上加难了。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对于乘除法应用题的考察也成为了新时期的特点,本文分析了现今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且结合实例,浅析了小学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分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是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的要求,系统、科学地搜集、处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成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起旨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不断提高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体系。  一、准确定位评价目的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来说,不同的评价目的,会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总的说
期刊
睢县第一实验学校位于振兴大道南段,是全县唯一一所公办制寄宿學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学校以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为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发展、规范发展、均衡发展为重点,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  一、服务办学,开拓创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更新教育观念。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抓住发展机遇,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本着均
期刊
语文能力读为先,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心,阅读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效率,培养阅读习惯,营造读书氛围,使学生通过阅读不断吸收人类先进思想和创造性思维的成果,获得自学能力,学会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因此,语文学习的主要功夫在
期刊
一、课例背景  (1)本课例是依据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标准》中“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的基本要求设置的。儿童进入学校是独立人格的开始,安全便伴随其左右。然而,有些儿童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懂交通规则,以至交通事故频发,这不仅给他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给家人带来痛苦,还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因此,本课例就从遵守交通规则这一角度,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以培养其交通安全意识。  (2)
期刊
摘要: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威,影响地理课的学习, 如何提高地理学困生学习动力,在初中学习中非常重要。  关键词:激发 学困生 兴趣  在初中地理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有一部分学生地理基础差,在学习地理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学习缺乏动力,信心不足,自卑心理严重,对地理课望而生威,影响地理课的学习,成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