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招聘到优秀的中层经理?

来源 :销售与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先要说明,我所说的“招聘”,是说从面试到实习的这整个过程。
  别把招聘仅仅当做是几次面试(很多企业甚至就是一次面试)。我从来就不相信,好人才都能在面试中显现出来。如果有,那也是少数;更多的,要么隐而不露,要么言过其实。
  根据我的经验,在那些不负责任的招聘活动中,优秀的中层经理人选总是会被以下因素给挡在门外:
  
  你公司对他的初次印象。
  其实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很多人都不会写简历,有些有才能的人反而不好意思把简历做得那么出众,那么煽情。但简历的确会挡住很多人的去路,我曾经亲眼见到一些公司怎么凭简历扼杀未来的人才:他们派一、两个无足轻重的人去人才交流中心的档案室,然后他们快速翻看那一沓沓简历,把漂亮女孩挑出来,最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再定几个备选。当应聘者前来面试,好的潜在人才也可能被一时的紧张遮掩住。
  
  他对你公司的初次印象。
  也许你只是个处于成长期的创业型企业,在一些硬件方面并不“亮”,这很容易被那些有正作背景的人误认作这里没有发展前途。其实很可能你公司的软环境非常好,但如果你的招聘过程设置不当。一般说来,应聘者还没见到你们企业的内在精气神,还没来得及被感染,就已经走了。
  
  招聘者的偏见。
  作为老板,你可能对自己的地位,对自己的人生都充满自信,但这不代表你的经理人也是如此。完全成熟的经理人毕竟还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内心还是有深层的不自信和发展恐惧感,因此他们一般在招聘时(尤其是招聘中层经理时),很容易认为新人的能力太强,会对自己产生威胁。这个因素很隐蔽,但在企业里却比比皆是。
  如何避免上述弊病,找到优秀的中层?我这里有个简单易行的、不需要填写什么测量表的三阶段法则,可供大家参考:
  
  一、面对面沟通×3
  你有没有见过跨国公司的面试?他们很少让中层经理的应聘者进一个屋子,跟一个人谈完后,就让他走人的,而一定会让应聘者进不同的屋子,见好几拨人,这些人肯定属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职位。
  你不用做得太复杂,但也至少要让应聘者见到你公司的三个人(即×3):他的未来主管、其他部门主管(或某副总)以及老板你自己。最好见面的地方也要换成不同的房间。
  应聘者进入同一个建筑的第二、第三个房间,紧张感会大大降低。同时,其他部门主管加上你这个老板,对公司业务特性的全面了解,一般都要比个别管理者更到位。而且你不用惧怕谁的能力。
  你还可以充分展现自身和企业的魅力,并把好人才“勾引”住。这很重要!
  
  二、电话沟通×2
  电话最容易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你突然打电话给这个应聘者,突然地与他交流,并提出突然的问题,一般就能把对方的应变能力、理解能力、思维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底线问出来。当然,有两个问题一定要沟通(即×2):
  我们最近要搞个某活动,你能不能给我出出主意? (最好让对方现场给简单方案)
  我不同意你刚才说的某某问题(方案某个细节)……(然后看对方的反应和反驳)
  
  三、实习期考察×4
  实习期是决定一中层经理去留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期间,一定要做四件事(即×4):
  到他家里去,或到他住的地方去,看他的家庭情况、家庭氛围和周围人都他的评价;
  带他到几个社交场合去,看他在公众场合的表现:慌张?稳重?趋炎附势?不亢不卑?
  带他见本行的高手,这是考察他有没有上进心,肯不肯向大家学习
  如有可能,一定要向周围的同行,或他过去的同事那里去打听他的表现和业绩。
  编辑:张 斌
其他文献
如果你考察那些失败的创业项目,问问他们的员工,就会得到如下回答“老板根本就不管店里的事儿”、“老板本身就不懂业务”、“好长时间没见过老板了”、“店里都乌烟瘴气了,他还不知道!”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麦当劳都曾面临过的创业挑战  给创业者带来挑战的,好像都来自多变的市场环境,强大的竞争对手。但其实这些都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挑战,来自创业者本身——除了资金、信息,还有你作为人的本性。  如果你经
期刊
餐饮渠道易守难攻,酒楼老板每天累得筋疲力尽,基本上都是习惯购买。所以只要花力气打进去,销量会很稳定,之后做好维护,市场也不易被占领。  餐饮渠道销量大、退货少、周转快、产品利润大、易带动销售、可走高中档产品,同时,该渠道价格敏感度低,有利于品牌产品确立江湖地位。目前,餐饮渠道是酒水、饮料、调味品等产品的主渠道,如调味品在商超、批发流通和餐饮三大块中,餐饮占总销量的40%以上,有的能达到60%,地位
期刊
创业型企业,当你在跟强大的对手对阵时,一定要记住:做好单品!要知道,他们当初也是靠数量很少的单品起家的。    创业要靠单品    大多数成功的创业型企业,都有个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共同点:他们的重点单品销售能力很强,而且其成长初期的大部分业绩也都来自数量很少的单品。  你不要被别的企业那些商品组合吓倒。它们的确令人眼花缭乱,但有两个问题:  1.顾客可能因为商品太多而根本记不住这家企业有什么特色; 
期刊
作为老板,你肯定不知道自己在下属面前,到底表现出什么风格和形象;作为创业者,你可能会在日常管理中遇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但你肯定不知道,很多问题来自于你自己。  等等,你说什么?你不想知道自己在员工面前的形象?你也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好了,你不用读这篇文章了,因为我已经知道你是什么风格的领导人了。  我想告诫那些想了解自己的管理者:你们作管理决策时,“知己知彼”才能效果倍增;而“知己”不光适用于对
期刊
和厂家的销售经理聊天时,经常会听到诸多抱怨,煞是愤愤不平,仿佛经销商个个都是阴险狡诈、唯利是图的小人。知名咨询专家陆和平先生近日撰文提出,当你发泄以下抱怨时,是否也审视过自己?  1.“经销商对我的产品一无所知,”——经销商要应付多个生产商,所以你根本不能期望他能像厂家销售人员那样了解产品。如果你认为经销商根本不了解你的产品,那是因为:他对你的产品根本不感冒,或者是你没有提供足够的培训和支持。  
期刊
编译、整理/苏伟  Pham教授认为:所谓的心理营销,就是利用顾客(或渠道客户)的微妙心理来设计营销战略、策略以及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内容。在一般的营销活动中,我们往往不太善于利用顾客的潜在心理,虽然知道顾客肯定有“冲动”或“下意识”的行为,但在设计方案时却把顾客当成了只进行理性价值判断的人。  Pham教授从具体的营销实践中,概括出了16种心理营销的效应——它们都被心理试验证明是有效的。这16种效应
期刊
应收账款超过总销售额的2/3,公司陷入现金流危机;销售人员掌握着大客户资源各自为战,抢单倒单时有发生,甚至功高镇主、钳制公司;虚报市场费用成风,无心开发新客户……如何解决这些工业品销售中的常见问题?    三大销售难题    天华公司(化名)从事商品混凝土的生产和销售。为了集中客户资源,合理安排资金和人力,决定合并旗下三个搅拌站,集中统一管理三个搅拌站各自的生产、营销队伍。在资源整合之后,总部却发
期刊
我挺喜欢玩扑克,但只会玩也只爱玩“锄大D”。这是广东的一种传统玩法,早就过时了,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没有紧急公务或社会活动的时候,我会邀请水平差不多的同事到家里切磋。要强调水平相当,是为了有效地减少指责与狡辩,创造“和谐社会”。公司的“锄大D”比赛之所以屡爆冷门,是因为没有设定资质认证的门槛,真可谓“秀才见了兵,有理讲不清”,“潮手”反而限制了高手的正常发挥。因此,我们要努力培养新手的专业素养,让他
期刊
30年中国营销论战    中国营销演进的30年,是本土实践与西方理论不断融合、碰撞的30年,期间各种认识与理念的争论不仅反映了营销在中国企业逐步深化的过程,也大大拓展了人们对中国市场与营销的理解,而中国营销也在争论与实践的交互中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价值和地位。站在今天,执笔曾经发生的重要营销“论战”,刘春雄、戴鑫两位研究者指出,梳理、反思这些发展过程中的争论并与实践相参照,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的归纳中推
期刊
薛子热播电视连续剧《亮剑》,我看过之后深有感触,觉得这是一次心灵之旅,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亮剑”精神也唤起了我对企业精神的思索,我深以为做企业、管终端也需亮剑精神。  看过《亮剑》的人一定对李云龙这个角色印象深刻。他身上尤为宝贵的一点就是“亮剑”精神。如果企业的执行层(所有的中间干部)都有李云龙的这种特质,所有的工作项目就像打仗一样亮出我们的“亮剑”精神.以目标/结果为导向,以最佳、最及时,最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