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lao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即是:“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康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健康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在读中欣赏美、感受美
  美本身具有抽象性,但审美对象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是可以感知的。诵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作用。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中说:“吟诵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味,变成活的语气。”可见,多种形式的读文是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法之一。
  范读是导入的最佳方式,先声夺人,借助声音,造成一种氛围,在朗读的语境中伴随着悦耳的语调、生动的语气,传入耳鼓,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自觉接受审美教育。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用尽情渲染的范读,令课文中的人物、画面、景象、情感跃然眼前,把枯燥的视觉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听觉声音,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沉浸在作品的美感中。借助播放录音带的方式,让学生听广播艺术家的课文朗读,令学生因声求情,进而引发自己去读,追求“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领悟作品的美感,使学生被朗读所带来的美的氛围所感染。另外优秀学生的范读也是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审美能力的最好榜样。
  二、在想象中拓展意境美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品位美,同时还要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所表达的美的意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如在讲《画风》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说一说自己还能想出哪些画风的方法,并画下来。学生兴趣浓,思维活跃,想出了更多的画风的方法:飘飞的气球、惊涛骇浪、放飞的风筝、斜斜的雨丝……是风吹动了一切。孩子们通过思考,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来表现风,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想象中表达了美、创造了美。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在写作中创造美、升华美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而写作能力又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堂上,在学生感受、欣赏作者优美词章和理解作品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让他们把所感受到的、理解到的、和鉴赏到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是一种将美的感受、欣赏与美的创造结合起来的美育方法之一,这一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用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中,我结合所学课文,帮助学生设置情境,寻找写的切入点,让学生有兴趣写、乐于写。如在学习了《小木偶》这篇童话后,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续写:小木偶有了人类所拥有的各种表情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学生通过想象,激发了生活的经验和情感,把自己心中所想、所感、对生活的美好憧憬,通过续写故事表达出来,情真意切。再如《中彩那天》车开走后的情景想象,让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讨论、相互启发,想象出库伯把 汽车开走后,当时家里人各自的语言、动作、表情,并写下来。这样做,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深深懂得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重要这一道理。通过课堂练笔,不但使学生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而且使学生的创造力也得到拓展,同时在写作中升华了美。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有目的的结合语文学科的教育特点,充分利用教材,挖掘语文学科美的内涵,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机结合,让语文课成为一种艺术,使学生始终在饱满的热情中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发展情感、锻炼意志、训练能力,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获得素质的全面提高。
其他文献
当前的教学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课堂效率,打造高效课堂。教师在这教改的大潮中,都在努力适应这种教育形势,都在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挖掘自己的特长。有的教师上课神采飞扬,用热情感染学生,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参与性高;有的教师基本功扎实,分析问题丝丝入扣,学生听得入迷,听得有所获,有所思,听一堂课是一个享受;有的教师多媒体操作熟练,一个很难理解的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展示学生一目了然,效率极高。不过
期刊
一、激发读书兴趣  1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课堂给学生设置悬念,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课上的学习活动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如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教学中,先由国际象棋的故事给学生造成悬念,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学生常常因悬念进入最佳读书状态,学生通过自学、议论很快完成学习任务,并回答导致悬念的提出的问题。  2实验观察,激发兴趣。数学内容抽象,枯燥乏味,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如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方式的三个维度,改变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就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笔者认为,其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创设情境——自主学习、优势互补——合作交流、主体参与——探究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的探索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实践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人人
期刊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向来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性被忽视,学生总是被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指令。这样的教育,直接导致了孩子们学习兴趣的逐渐降低,甚至厌学。在数学课堂中,普遍表现为重视数学技能的发展,而忽略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扼杀了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性。在“数学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数学奖的历届评奖中,美国人独占1∕3强,显然,美国数学家在数学领域是极为突出
期刊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入并加强动手操作,把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问题列为教改内容之一,突出它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很有必要的。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当然,加强实际操作也成为教育工作者们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学活动,进而也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
农村生活虽然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灯火霓虹,但这里的空气更清新,这里的人们更纯朴,这里有着城市所无法拥有的风土人情。因此我认为农村小学在提高作文能力上到有着城市小学所不具备的优势。那么如何把这些资源挖掘出来,为习作积累素材呢?为此,我仅根据自己的实践,谈几点浅显的做法:  一、观赏田园风光,捕捉素材  农村的大自然环境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材料。教师应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创造机会,带领学生
期刊
鲁迅先生在回答“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这就说明:要写好文章,要掌握娴熟的文章写作手法,就要多观察,学会观察。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多种观察方法,引领学生提高作文水平。  一、对庞大事物的观察求整体  首先要指导学生找准观察位置,对事物的整体轮廓及形体、色彩的进行仔细的观察,注意取其
期刊
一、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拓展学生讨论的空间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课文特点利用不同形式给学生设置讨论的话题。注意设置的问题不要过难,也不要过于简单,问题的答案不要单一,不要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在操作上,教师要力求做到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成果最终都要反映到作文中。因此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能直接衡量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作文难教,作文难做,一直困扰着许多老师和学生。纵观学生作文,有以下通病:语言贫乏,苍白无力,缺少感情色彩,且错别字,语句不通的现象很严重。究其原因,首先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功不扎实;二是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做基础;
期刊
步入四年级以后,继续延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方法已经不合时宜,这样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影响了教学进程。为了能找出更有效的教学生字的方法,我在识字教学中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更新,寻找最佳的路径。  一、以学生的课前预习为基础  要想让学生代替老师来完成识字教学的任务,那新授课字词的预习就特别重要了。从低年级开始,我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到了四年级,学生完全具备独立预习的能力了,所以,一般我把新课字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