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博物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久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中药化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奖——国际上公认仅次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大奖。屠呦呦获得的是临床医学奖项,获奖理由是“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中药化学家屠呦呦在国际上获得大奖的消息,让我们联想到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经·小雅·鹿鸣》中的一段记载:“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也许是天作巧合,这位女科学家的一生,连同她的名字都与田野间的青蒿、小鹿为伴。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教授领导的团队将一种古老的中药转化为最强有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带入21世纪。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
  
  50年代抗疟:就地取材用常山
  
  疟疾是世界性流行病,严重危害疟区人民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约20亿人生活在疟区,每年有3亿~5亿人罹患疟疾,一百多万人死于疟疾。我国就有工作人员派往非洲工作,经常被染上疟疾而回国,好了以后也要留下后遗症,可见疟疾给人类带来的折磨后患无穷。在非洲,由屠呦呦研究员主持研发的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被广泛用于抗疟治疗,被誉为“神药”。当地有人甚至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科泰新”。
  治疗疟疾的药物,中国传统使用的是中药常山(虎耳草科)。而17世纪在欧洲则使用的金鸡纳树皮(茜草科)。后来人们分别从中提得常山生物碱,均为含氮杂环的化合物。前者毒副作用大,影响推广使用。后者则于1820年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奎宁,成为广为应用的抗疟药。以后通过合成,结构改造,相继研制出帕马喹(扑疟母星)、米帕林(阿的平)、乙胺嘧啶、伯氨喹(伯氨喹啉)等,而1948年问世的氯喹,更是成为抗疟首选药。
  我国继消灭了天花、霍乱以后,于50年代在全国开展了抗疟防治工作,在药物防治上,主要是常山丸起了很大的作用。50年代未,常山的应用使我国基本控制了疟情。传统中药常山属虎耳草科植物,性味苦、辛,寒,有毒。归肺、肝、心经,具有截疟,劫痰。临床用于治疗疟疾,效果良好。当时在国内采用的抗疟药品多系奎宁、白乐君、阿的平等进口药物。但这些药物来源有限,供不应求;而且由于其价值较贵,开展自费抗疟在经济上难为群众所接受。医务人员采用常山,也是做到就地取材,就地配制,就地供应,不但可以解决供应问题,而且能够大大降低成本,减轻群众负担。
  
  60年代抗疟:“523”在行动
  
  但60年代初,抗氯喹恶性疟原虫株首先在南美出现并迅速蔓延、传播,成为全球防治疟疾的难题。
  时值越南战争,抗氯喹恶性疟在越南终年流行。当时交战双方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枪林弹雨而是传染病:倒在枪林弹雨中的士兵远没有因为疟疾而失去战斗力的人数多。美国政府曾公开,1967~1970年间,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数十万人。疟疾同样困扰越军。拥有抗疟特效药,成为决定美越两军胜负的重要因素。由疟疾导致的部队严重非战斗性减员,成为当时的“头号医学问题”,迫切需要寻找新化学结构类型抗疟药以解决抗氯喹恶性疟的治疗问题。
  国内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了本芴醇和萘酚喹,也还是喹啉类药物,同样容易产生抗药性,不宜单用。为此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组成“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当时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523”办公室)把视野投向天然药物,特别是具有传统经验的中草药。
  1969年初,“523”办公室正、副主任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正式接受任务,任命屠呦呦为课题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屠呦呦从具有五千年传统的祖国医药学中吸取精华,在系统收集整理了历代医籍、本草,在其收集的2千多种方药的基础上,于1969年4月编辑了以640方药为主的《抗疟方药集》,其中就有后来声名远扬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还不及胡椒有效果。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青蒿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后来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科研人员面对大量失败而不气馁,最终从二百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中筛选,最后集重点于“截寒热诸疟”的中药青蒿上。
  
  乙醚提取受“绞汁”用药启发
  
  青蒿,古名“菣”(qìn),来源为菊科植物青蒿的干燥地上部分,具有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的作用,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是一种廉价的抗疟疾药。
  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牡]痔”条云:“青蒿者,荆名曰菣”,明确记述今湖南、湖北地区青蒿之古名。其后在《神农本草经》亦有收录,书中指出:“草蒿,一名青蒿。” 其后各代医籍本草亦有记载。如《本草纲目》中,李时珍亦称青蒿治“疟疾寒热”。而青蒿抗疟则始见于一千多年前由制药化学先驱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上,“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从青蒿“绞汁”用药这一方法上,悟及青蒿可能有忌高温或酶解等思路,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971年,通过对中药青蒿品种、采收季节、药用部位,特别是提取方法的综合研究,不断地去粗取精,反复实验,屠呦呦终于用低沸点溶剂乙醚,成功从正品菊科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提取到青蒿中性提取物,获得对鼠疟、猴疟疟原虫100%的抑制率。
  1972年3月8日,经“523”办安排,屠呦呦在南京召开的抗疟药内部会议上公开报告全部内容,引起极大振奋,有关部门指令中药所当年就要在上海南疟区现场观察临床疗效。1972年即首次获30例抗疟临床全部有效的成功;1972年11月8日,从中分离提纯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它是一个新的化合物,也是一个与过去抗疟药作用方式完全不同的新结构类型药物,是所有抗疟药中起效最快、疗效最好、毒性最低的化合物,特别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恶性疟疾,疗效更为突出。
  由于青蒿素能够解决抗氯喹恶性疟疾的难题,所以青蒿素一被发现即得到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致函中国卫生部,要求在中国首次召开有关青蒿素的国际会议。屠呦呦以“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为题第一个作报告,获得高度评价。与会人员认为“这一新的发现,不仅增加了新的抗疟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这种化合物独特的化学结构,它将为进一步设计合成新药物指出方向”。其后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全面介绍了药理、毒理、临床及衍生物的研究,青蒿素由此走向世界,也促进了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屠呦呦经过反复试验发现用乙醚提取这一环节,至今被认为是当时发现青蒿素提取物有效性的关键所在。2005年6月,联合国千年计划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萨克斯教授来北京参加“联合国千年发展论坛”,建议中国政府大力推广青蒿素技术、增加产量,从而拯救上百万人的生命。2006年,我国与多个非洲国家及太平洋岛国等合作协议,将青蒿素这一抗疟特效药作为援助项目。
  
  抗疟药仅出自正品青蒿
  
  青蒿素成为新型的抗疟药,给青蒿素的资源开发带来了机遇。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春风吹又生,具有生长期短、粗生易管、投资少、收益快的优势。其药用价值很高,青蒿素的衍生物可生产很多系列药品。青蒿素主治疟疾、结核病潮热,治中暑、皮肤瘙痒、荨麻疹、脂溢性皮炎和灭蚊等。全草入药,洗净鲜用或晒干制药。
其他文献
【摘 要】2011年,“寒门难出贵子”上榜年度教育热词,媒体在这场“大讨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从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了58个新闻报道样本,尝试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媒体报道内容、报道媒体及媒体态度等方面的特点,并将之与公众的反应作比较,得出媒介报道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为媒体对其他社会性话题报道提供借鉴。  【关键词】社会性话题 媒体报道 实证
语文课是一个很难见效果的课,尽管语文教师们费了很大劲儿,最后的考试结果却往往难如人愿。于是,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似乎成了语文教师们的共识。想想也是,在学校里,最易出成绩的往往是数学、外语等科,最难出成绩的就是语文,“语文是个没边的炕”!  但是,我认为语文出成绩难不假,但也不是出不了成绩,只是不能产生短期效益而已。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做长期打算呢?将复杂事情简单化,抓住一件事,坚持做下去,不要
【摘 要】恐怖电影,常用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将一切能引起人恐惧感的事物具象化、形象化,使观众以安全的方式体验恐怖元素。在港产的恐怖电影中,越来越多的题材开始对人类身体及心理疾病进行窥探解码,以反应现实社会中,人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所产生的心理疾病及被压抑的潜在欲望。  【关键词】恐怖电影 恐惧心理 《异度空间》  恐怖电影,顾名思义是以恐怖元素贯穿影片情节始末的电影。恐怖电影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人无法抵御
生命就这么短  我不忍去挥霍  更不允许别人去践踏  这么短的生命  开始不由你,结束不由你  過程全在你  结果也许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过程  过程长一些、短一些  简单一些、复杂一些  喜剧一些、悲剧一些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你能否证明  你不是别人的影子  你就是你自己  责任编辑 林 芝
NEC手机宣布退出中国市场    2006年11月22日消息,继松下、东芝、三菱后,NEC宣布作别中同手机市场,至此,除京瓷与中国联通合作的一家日系厂家在孤军奋战之外,日系手机在华全线崩溃。有消息称,NEC已通过内部邮件向员工宣布,将退出2G和2.5G手机市场,并随之调整在华战略,NEE在中国最主要的生产基地——设在武汉的工厂将暂停生产手机。不过,NEC表示,退出中国市场后并不影响NEC在华提供手
【摘 要】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文化成为了大国形象最直观的体现。目前,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成都成为了为数不多在国际上被广泛认知的“文化符号”城市,成为了中国城市对外传播中的翘楚。本文以成都为例,分析了成都的对外传播符号与传播技巧,并结合目前的传播现状与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对外传播 成都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所提供的丰富的故事资源,精神价值和文化符号,使得这个国家的历史与现实
编者按:  学段衔接问题,很多学校都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将之系统化、规范化和成果化,焦作市的“引桥工程”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通过考察学习、灵活借鉴,确定了心理及环境、学科知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三项主要衔接内容,形成了多方协调、共同促进的学段衔接模式,从而使学段衔接工作从以往的单一推进变为多方面共同促进。该项工程的实施,为学段顺利衔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也对推进区
近500名身材各异的运动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运动员们心里的自豪和激动,一点不亚于专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事实上,他们比真正的运动员更能体会身躯迸发出力量的乐趣和满足。    游泳赛道的起点上,一排身材各异的运动员在热身。他们腹部的人字形伤痕,很扎眼。确实,鲜为人知的“移植运动会”很业余,但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诠释着“生命接力”意义。    特别运动员    一位57岁的运动员站在复
【摘 要】由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在传播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舆论是怎样构筑的,此话题依然热度不减。书中未虽明确给“舆论”下定义。但是提出了“刻板印象”、“意见领袖”、“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本文试图从两条主线:即以“我”为中心的“内部世界”以及以“媒体”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来讨论怎么样构筑舆论。  【关键词】公众舆论 内部世界 外部世界  美国著名的专栏作家李普曼于1922年撰写的《公众
1930年冬,在东北大学因工作和带孩子过度劳累肺病发作的林徽因回到北平,住在北总布胡同3号,并在此继续工作(这里后来成为著名的“太太客厅”)。次年年初肺病复发,医嘱必须停止工作,于是赴香山疗养。休养的这一时期,是林徽因一生文学创作最丰盛的阶段之一。  堂弟林宣笔下,姐姐林徽因写诗自有其“排场”:她时常在晚上写诗,还要点上一炷清香,摆一瓶插花,空一袭白绸睡袍,面对庭中一池荷叶,在清风中吟哦酿制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