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奏与教学的融合探讨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HIQIANG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月光奏鸣曲》创作者是贝多芬,是其作品中著名的一篇。对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技巧的把握,最为重要的是对乐曲宏观把控的能力。《月光奏鸣曲》包含三个乐章,乐思的整体性贯穿于曲子中,所以,演奏也是情绪的转换,在速度和气息控制处理上,满足了特定需求。维也纳古典乐派三位代表人物:贝多芬、莫扎特、海顿,作品演奏风格和差异性独具特色,本文旨在深入了解了贝多芬作品独特性。
  【关键词】演奏;教学;贝多芬;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弹奏者对贝多芬奏鸣曲弹奏次数多少,是一种量变和质变的变化。当前,钢琴演奏专业的多数学生只关注练习难度大的、大规模的乐曲,未重视音乐表达思想及风格等内容,这部分基础性乐曲的研究被忽视,使得钢琴弹奏机械化,没有音乐弹奏,这种情况应引起注意。在上述观点上,文章以《月光奏鸣曲》为例,探讨演奏和教学的融合,谈一下个人心得体验。
  一、《月光奏鸣曲》概述
  贝多芬生于1801年,作品创作处于对爱情的患得患失。他相信自己和朱丽叶小姐相互爱恋,而朱丽叶爱恋的人很多。朱丽叶小姐获知贝多芬迷恋自己时,转而嫁给了别人,给贝多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和精神打击,从贝多芬前后书信可见,创作此曲,刚开始的题目是“朱丽?圭奇贾迪伯爵小姐”,这便是乐曲人物原型。《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十四首作品中典型代表,描写的是盲人女孩的故事,内容虚构,然而,“月光”标题是他人另加上去的,不是贝多芬原意。划船于费尔伐里斯吉特湖畔,看到湖边月夜迷人,脑海中显现第一章节旋律,于是随附一动听名字 “月光”,然而,个人认为,这种添加不当,如果从月光做联想,容易误入歧途。
  二、以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为例,探讨演奏与教学的融合
  在贝多芬的三十多首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被认为是最具有浪漫性、幻想性的曲子,表现出朦胧、梦幻、美的感觉。《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旋律很美,伴奏、主题以及力度变化不大,听起来很安定,但却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似悲伤的吟诵,如冥想的柔情,更像阴暗的预感,贝多芬通过细腻的手法表现出心弦的波动。第二乐章比较短,听起来清爽愉快,犹如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花,以截然不同的轻快将一乐章表达的神思默想和三乐章呈现的紧张气氛完美衔接起来,好似瞬息间温存的微笑。第三乐章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感情,采用了比较激烈的表现手法,此时沸腾的热情达到顶点,呈现出惨烈、残酷、激烈的画面,表现了贝多芬头脑中认知和情感的斗争。《月光奏鸣曲》就像一部扣人心弦的悲剧小说,经历了阴沉、绝望、短暂的美好向往以及激烈的斗争后最终仍然无法扭转的悲剧性情感,具体分析如下。
  (一)第一乐章
  贯穿首位的三连音弱中包含深沉,不失均匀,真情流露情感,但不要给人产生模糊的感觉。个人认为主要是贴键盘的技巧使用,必要时,可使用手掌贴键演奏。动作具体是,首先伸出长手指,用指肚贴键,接着内向轻叩,协助手腕,连贯弹奏。
  强调右手拇指弹奏的内声部。按照同样的道理,12、41要重视塑造声部线条。右手高声部弹奏深沉充满希望。艺术使用复杂,需保持外部旋律的清晰。小指独立使用时,有苛刻的要求,其它内部小指间的充分分离也很重要。练习时,小指抬起时,其它手指处于原来的位置;此外,1、5一起按键,小指发音突出透,拇指发音重在弱,左手低音、和声于此刻出现。也即是,两手5指起到很大作用。9-10右手拇指从#g至1g弹奏,突出转调关系。
  23在个人看来,是精华,从小节开始,形成踏板,突出音响反差,表现感情变化等。原版踏板自始至终需加踩弱踏板。钢琴家阿劳创作的版本,于28处开放了弱踏板。因为个人把23小节看作是高潮的源头,所以,于这里弃掉弱踏板,使得音效效果更鲜明,至41高潮结束,弱踏板再起踏起,主要把高潮部分演奏成希望的降临,形成希望和失望的对比,许久,痛苦由43主题再次表现出来。
  32-35是高潮涵盖范畴,尽管贝多芬于此未做标记,然而,其学生认为“速度变快与含义的深入直至高涨,到f36-39小节便循环至开头”。阿劳创作的版本也有相似的标记。钢琴家戈登威捷尔指出:“三连音弹奏无感情,如同处在烟雾笼罩中,节奏突出自然淳朴”[2]。个人认为是,新希望之后的不安。个人通过处理,把其变成逐渐增强,不失均匀,不使用f弹奏高潮部分。深层次渐强的表现,不仅仅需要力度,还要表现情绪,“强”表现生气时的愤怒最恰当,然而,不适用在希望和失望的表达。弱有时表现更为强烈。所以,需要以强音收尾,营造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将痛苦压抑的感觉表现出来,好像乐曲f之后,迎来了暂时停顿,无声才是最大的力量。
  (二)第二乐章
  注意弱起的助推作用,三拍韵律鲜明,音乐顺畅,配合和声。2所有跳音弹奏不能过短,过于死板和活泼都不恰当,所以,以古典风格为模版,演奏跳音,半拍换作一拍弹奏,停顿半拍。9很重要,但不容易掌握,学生于此弹奏不好,因为右手需要完成两个声部的工作,外声部和内声部弹奏连音和跳音。37 Trio段第三拍渐强,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小步舞曲风格,给人以笨重的形象,弹奏要慢,需知小步舞曲从来都是慢节奏。
  (三)第三乐章
  1-2左手应强调八分音符节奏型,突出第一个半拍音。右手分解和弦一直向前,不允许出现渐强,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表现烦闷的心情。演奏对技巧的使用要求高,以表现强大的爆发力和冲击力。其中的两个技巧难点如下:其一,音不可散,需手指贴键,动作轻缓,防止拍键。左手、右手并列对齐,突出节奏的行进性,音乐不要求强,需保持弱,在弱的基础上,确保音乐长时间的颗粒感,对2小节一拍两个于弦位,才可将力尽情展现,带来更强的音乐震撼。其二,对两个和弦中指,需标记s,f,通常容易出现错位的两个地方是全部弹成s,f,个人认为,第二个和弦强度在mf作用,就足够了。此外,对低音区,关注和声变动。
  三、演奏和教学实践感受   从多年的教学生涯发现,对待多数作曲家作品,许多学生演奏方式单一。个人觉得,对各时代和不同风格作曲家,重视把握演奏技巧和风格,需细心,展现音乐的个性,文章仅对欧洲古典乐派三位作家的风格作赏析。
  (一)风格和音色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有贝多芬、莫扎特、海顿,风格典雅,趋于宫廷化。基于此,三位作家具有个人独特的风格:海顿音乐风格诙谐热烈;莫扎特音乐风格自然淳朴,钢琴作品则有戏剧性;贝多芬音乐风格平易近人,个性突出 ,钢琴作品则具有戏剧性、交响性[1]。此外,因为古典奏鸣曲是通过贝多芬创作得以发展,所以,对其作品的理解和演奏,需重视结果性。贝多芬作品音色透明,自然流淌的音乐突出颗粒性。海顿作品也具有透明性,然而,更强调活力。贝多芬音乐厚重,所有音符如同哲学般思考深刻。总之,研究音乐作家风格有意义。
  (二)力度标记
  贝多芬在创作的作品上标识了fp、sf、cresc.……p等一些强力度符号,对这些符号的掌握相当重要。莫扎特作品中的p……f……p就是这样的例子,作曲家表达先强后弱的意思 ,然而,贝多芬却表达强烈对比的意思。如贝多芬作品中的fp标识,就出现了强弱对比的情况。这种标识在前期作品中不多见,表达含义也各不相同。贝多芬标识了fp,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贝多芬于标识中蕴含了深刻的含义, fp不仅是强弱间的比较,也是情绪的变化。
  产生sf时,需指出,这里指 “突然(subito)”,不是后面的“强(forte)”,p时也会出现sf,需将二者区分起来。个人认为,所有作曲家作品中使用的sf都是上述情况,突出意外性,为更好地表现这种效果,演奏需手指敏捷 ,稍微加些踏板,不要求太强 ,有时速度含有力度。
  标记cresc.……p是贝多芬作曲创作中特别之处,单单《月光奏鸣曲》就超过10处。对这些段落,需要一直坚持到乐曲最后音,直当标记p乐句,需削弱第一个音。然而在练习中,许多人发现 p记号,心理便产生松懈,不再坚持 ,往往当渐强段最后一两个音出现,便开始弱下来。对强与弱的衔接,弱音可延缓出现 ,效果之一是情绪无法忍受的,后续弱音不被前一强音掩盖。
  四、结束语
  #C小调奏鸣曲贯穿在三个乐章,看不到渐慢的字样,特别乐章收尾部分,按照贝多芬的要求:三个乐章连续顺畅。各乐章渐慢结束不正确。重视所有标记与不附加标记,尊重作者原意,探索作者蕴含奥妙[2]。《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言尽而意未尽的著名作品。尽管家喻户晓,然而,教学、演奏还是有许多问题需探讨,文章虽短,但所要表达意思明确。上述文章只是针对个人平时授课感言,其多有不足之处[3]。
  参考文献:
  [1]冼劲松.从演奏与教学角度简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3):85-89.
  [2]李本校.把握作品的真正内涵──谈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演奏风格[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8(3):48-52.
  [3]刘尚焜.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钢琴教学札记之一[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1984(2):106-111.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舞蹈是我国以汉族为主体和55个少数民族的人们在数千年的生产劳动和实践中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这些民族舞蹈本身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深受广大舞蹈爱好者喜爱。同时,伴随着民族文化在中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工作者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民族舞蹈的编排和创新工作之上。然而,由于民族舞蹈与现代舞蹈有较大的区别,在编排过程中必须遵守民族舞蹈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掌握更多民族舞蹈编排的方
【摘要】笔者认为并非所有舞蹈演员都能演绎好一部舞剧,一个优秀的舞蹈演员不一定能演好舞剧,一个舞剧演员如果没有更多的机会在舞台上锻炼,必然完成不了舞剧的表演。演员们在能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情况下,30岁以后站在舞剧舞台上刚刚好,这个“30”不是必须“30”,而是演员们若想将人物表现得更为深刻,则需建立在人生阅历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以中国歌剧舞剧院当下对舞剧演员的培养及发展现状为着眼点,浅析舞剧演员
【摘要】本文阐述了宁夏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收藏现状,以及我馆在开发和利用宁夏地方文献方面所做出的成绩,针对不足之处,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充分利用宁夏地方文献资源,为宁夏的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相应的信息保障。  【关键词】宁夏地方文献;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地方文献是记载、反映本地区和相关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自然、历史、社会现象的一切文献,它包括各种记
【摘要】走进陕北,聆听陕北发生的动人心弦的音乐故事,近距离感受陕北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与陕北人民用他们独特的方式表达爱音乐的人文情怀,张振涛教授在《声漫山门 陕北民族音乐志》一书中以“现代性”理念和文化资源再生的视角描述陕北地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彰显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运用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方法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历史与现代结合的陕北民族音乐画卷。  【关键词】陕北;民族音乐志;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J6
張瑞霞  张瑞霞,1982.8.女,汉族,籍贯河北,硕士研究生,讲师,工艺美术师,任职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大学,主攻陶瓷艺术设计与制作方向。
【摘要】象脚鼓是傣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以朴素的造型,美丽的传说,浑厚沉稳的鼓声为傣族传统文化节日留下了深厚的民族记忆,加深了傣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本文以临翔区傣族象脚鼓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傣族象脚鼓与南传佛教佛寺文化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象脚鼓简约的审美特征与朴实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傣族;佛寺文化;象脚鼓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4-0
【摘要】目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对比中区分出彼此,艺术创作过程中对比是最常用的法则。数字绘画创作中对对比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在实践过程中更好地表达艺术创作的感染力和创造力。方法:文章通过总结对绘画中的对比理论加以梳理分析,帮助教师在数字绘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活动。结论:通过探究对比形式的过程更好地帮助艺术实践。  【关键词】对比;数字绘画;运用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
课题项目: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项目制课程师生作品展,所有作品为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传统草木染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7C0994)阶段性研究成果。  吴 怡  吳怡,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作品《蓝色渐变》。  严筱卓  严筱卓,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作品《戴围脖的兔子》。
【摘要】民族手工艺品不仅倾注民族情感,还渗透了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族手工业与旅游业逐步相互融合,民族旅游手工艺品的市场空前发展。西藏手工艺品作为有特色的高质量工艺品成为旅游手工艺品市场的中心之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现代,它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论述了文化保护意识对西藏民族手工艺发展的重要性,国家应该坚定落实保护政策,推动旅游开发
【摘要】曹操的时事诗亦可称为诗史,但和杜甫的诗又不相同。由于阶级的差距,曹操的“史”多是记录统治阶层,朝廷内部的矛盾,而杜甫的“史”则以民间疾苦和自己的遭遇为主。这样一来,曹操的视角就更加宽阔,政治倾向也截然不同。  【关键词】曹操;时事诗;诗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曹操、曹丕、曹植被后人称为“三曹”,以此确立了三人在汉末建安时期的文学地位,“三曹”中又以曹操的四言诗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