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高唐州学施田之记”碑文考释

来源 :泰山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tsetm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田是古代学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和稳定发展的物质保障,官民私人捐赠是学田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高唐州学施田之记碑”即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该碑刻集纪事碑与土地文契于一体,是地方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民间文献,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范》”体文是殷商西周之际流行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文章体裁,以《尚书·洪范》为代表,《逸周书》中保存最多。其文体学特征可以概括为:以治国方略为内容,以问答为形式,数字化政治概念的运用及阐释。这类作品主要产生繁荣于殷末周初,且在殷末周初逐步演化完善并成为一时之风尚,而后又突然消失。其作为史官记言散文问答以及问略答详的形式有可能对后世设辞类赋体作品或者对问体作品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后世条分缕析的论说文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为这类文章撰写的条理性奠定了基础。
应急财税法律制度是国家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基础,对维护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应急财税法律制度存在着法律体系不健全、央地应急财税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预备费的设置和管理模式不合理以及应急税收措施不完善等问题。构建系统完备的应急财税法律制度应加快建立健全应急财税法律体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应急财税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预备费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应急税收法律法规。
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当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存在落实不力,未能充分挖掘与利用劳动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单一和实施效果评价不理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劳动教育重视不够,挖掘和应用劳动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足,以及相关保障措施不健全等。建议在“五育并举”理念下,观照和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价值,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进对劳动教育的价值认同,在阅读教学、习作教学、口语教学及综合性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彰显以人为本教育观,进而促进小学教
人们通过辩论来学习的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深刻的时代背景。辩论是辩论主体围绕意见分歧遵从论证逻辑进行辩驳互动的过程。教育辩论则是一种理性的、协作的、正式的教学性辩论。它本质上是对学术辩论的模拟,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因而具有促进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发展两个方面的价值。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辩论活动的开展可以选择不同的实践路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古村落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自然及社会生态的产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村落既是聚居之处,也是文化的传承载体。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古村落的常驻人口渐渐流失,现有仅存的古村落文化遗产很难得到及时有效保护。以大汶口镇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文化遗产资源及价值进行全面评估,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与建议,从而实现古村落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比博物馆起步晚,目前已经处于落后的地位,在文旅融合时代亟需加速文创产业发展。文章从文创产品开发的种类、创意来源、馆藏资源、销售模式、销售群体等几个角度对图书馆和博物馆进行逐一对比,找出图书馆在文创产品开发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提出图书馆文创产品开发应当吸取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同时也要融合自身馆藏特点,发挥图书馆的特有优势。
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是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扎根理论对新建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材料进行三级编码与分析,提取教学改革思想、教学改革内容、教学改革保障3个核心范畴,以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教学师资、教学资源、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等9个主范畴构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体系,提出新建本科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思想,精心改革课堂教学体系,夯实教学改革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调整与党和国家形势、任务的变化紧密相连,也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特点密切相关。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调整的历史脉络中,探明党和国家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要求的变化;结合对任课教师的访谈,进行系统分析,力求更好地选择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架构和知识体系,拓宽完善考评手段,以科学严谨地方式构建触碰人心的教学体系,实现课程价值引领和行为塑造的统一、育人与育心的统一。
对中国学术期刊网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相关问题的探讨,深度和数量上都不断提高,理论基础进一步打牢;但从“结构性耦合”视角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相关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对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存在界定不清、实践研究相对欠缺等问题,面临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双重考验。细化和拓展多领域的教育内容之间结构性耦合研究,并强化对其进行创新优化,具有理论和现实的迫切性。这就需要构建以“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的“双焦点”结构;
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发展目标,建设一流专业也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专业认证势如破竹地进入各大院校后,一流专业建设有了全新的发展内涵,而一流专业的发展价值也具有了全新的时代意义。为此,在分析专业认证背景和一流专业建设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建设一流专业的诸多困境,提出专业认证背景下应用型大学一流专业建设的价值和策略,为各地应用型大学建设一流专业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一流专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