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吃猪里脊肉

来源 :烹调知识·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er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里脊是附在脊骨两侧的瘦肉,因长短与脊骨相差无几,故又称通脊;因形似扁担,故还有的地方称其为“扁担肉”。里脊肉质细嫩,结缔组织甚少(里脊肉底下的板筋除外),生时色泽浅粉,熟时洁白。它是猪身上用途最为广范的肌肉组织,适用于煎炒烹炸、贴烩熘爆等多种烹调方法。不论是作为主料,还是充当辅料,都能烹饪出佳品,它是猪身上最受大众欢迎的肉品之一。
  这里列举几款以猪里脊为主料的家常菜肴。
  例一、滑溜里脊
  主料:净里脊肉250 g。
  辅料:水发兰片、去皮黄瓜共25 g,鸡蛋清1.5个,水淀粉浆40 g。
  调料:精盐2 g,花椒水4 g,葱姜蒜汁12 g,味精0.5 g,料酒8 g,清汤40 g,猪化油1 200 g(实耗约30 g)。
  做法:1. 将里脊肉先从中顺切一刀而成为两大条状,然后斜刀切成0.3 cm厚的较大片状;兰片与黄瓜洗净后均切成0.25 cm厚的菱形片。
  2. 将蛋清先放入碗内,加35 g水淀粉(留5 g勾芡)搅匀,调成蛋清浆,放入里脊片,由底向上翻动,轻轻地抓匀上好浆。
  3. 用精盐、花椒水、葱姜蒜汁、味精、料酒、清汤和剩下的5 g水淀粉兑成白色的芡汁待用。
  4. 净锅上火,将猪化油倒入锅中,烧至四成左右热时,倒入上浆的里脊片,迅速用铁筷子划散、断生,见色泽泛白时捞出,沥去余油。
  5. 另起锅,放入少许底油,烧热时放入辅料煸炒几下,投入里脊,泼入芡汁,迅速翻动均匀,见芡汁成熟且包裹里脊片时出锅即成。
  特点:色泽洁白,芡汁泛光,质地滑嫩,口味咸鲜。
  提示:1. 这是一款比较典型的滑熘菜肴,主料的表面必须上一层薄浆。只有这样,成品才能保证滑嫩。
  2. 这款菜肴一定要掌握好滑油技术。一是必须用猪化油做传热介质,目的是保证成品洁白的色泽;二是里脊在滑油时,油温多在四成热,大约是100℃左右,时间也不要过长,30 s足矣。若油温高,时间长,都会加深成品的色泽而降低质量。
  3. 因为里脊成熟时色泽洁白,菜品要求也是洁白,所以在熘制时不用色深的辅料和调料,以免影响成品色泽。
  例二、软炸里脊
  主料:猪净里脊250 g。
  辅料:鸡蛋清1.5个,面粉20 g,水淀粉浆40 g。
  调料:精盐2 g,花椒水4 g,料酒5 g,葱姜蒜汁10 g,味精0.5 g,清汤25 g,猪化油1200 g(实耗约35 g) 花椒盐适量。
  做法:1. 先将里脊肉片切成0.8 cm厚的大片状,再在表面剞上浅“十”字花刀,然后改成4~5 cm长,1 cm宽的条状,放在大碗中,加精盐、花椒水、料酒、葱姜蒜汁、味精等物抓匀,腌渍20 min,使之入味,待用。
  2. 将蛋清先放入碗内,加水淀粉、面粉、清汤,调成软糊。
  3. 净锅上火,将猪化油倒入锅中,烧至四五成左右热时,将里脊条于软糊中逐一挂匀且放在油锅中,炸至色泽微黄时捞出,沥去余油,装入盘中,带椒盐上桌。
  特点:色泽微黄,外软内嫩,口味鲜香。
  提示:1. 这是将原料挂上一层软糊放在较热的油锅中炸熟的“软炸”方法,简便易做,一看便知。要求里脊片得要均匀,花刀剞得也要均匀,以利入味和成熟均匀。
  2. 糊调得不要太稠,既然是“软炸”,就该将原料挂软糊,同时油温也不要太高,以防成品色泽过重和质地过硬。
  3. 炒椒盐的方法是将精盐与花椒面同放锅内,烧小火炒制,出锅前再少放一点芝麻炒熟,其调味效果会更好。
  例三、里脊肉炒酸菜
  主料:净里脊150 g。
  辅料:自家腌渍的酸菜250 g。
  调料:精盐2 g,酱油8 g,花椒水5 g,葱姜蒜共15 g,味精0.5 g,清汤100 g,混油(猪化油与植物油掺一起混用)35 g。
  做法:1. 将里脊肉先从中顺切一刀而成为两大条状,然后斜刀切成0.3 cm厚的较大片(或者切细丝)状;酸菜先顺帮片成薄片,然后横切成细丝;葱姜切丝,蒜切小片。
  2. 酸菜丝放入温水中投洗干净,攥尽水分。
  3. 净锅上火,将混油放入锅中,烧中火,锅热时用葱姜蒜炸锅出香后倒入里脊片(丝),煸炒变色。这时可放入酸菜丝继续煸炒,边炒边加精盐、酱油、花椒水,添汤,翻动均匀,用小火稍煨一会儿,见汤汁基本干时,撒入味精,出锅即成。
  特点:口味咸鲜,质地爽口,传统风格。
  提示:1. 在东北,每到秋天,人们都有用大白菜腌渍酸菜的习惯,其味酸质脆,而猪里脊肉又被人视为肉中的上品,不胜喜爱。每到寒冬腊月,人们就将这两种原料放一起同炒,便是一道绝妙的美食。早年,人们将此肴作为招待贵客的佳品,大多是长辈或上门女婿才能享受到的口福。
  2. 如果酸菜过酸,就用温水投洗,以利减少酸度,否则就用清水洗净即可。
  3. 因酸菜质地脆嫩,但人们食用菜肴时还不特殊需要它脆嫩的质感,故在具体炒制时火力不要太大,必要时添汤可以用小火略煨一下,以削弱它固有的质感。
  4. 如果感觉里脊肉与酸菜过散,就可以适当的用水淀粉少勾一定芡,但不要使汤汁黏黏糊糊,吃之糊口就不好了。
其他文献
饼干等精制谷物。曲奇饼干等食品大都由化学强化面粉、过多的糖、人工色素和香料制成。过量食用这类食物会导致腹胀,甚至导致肥胖。  咖啡。适量饮用咖啡有益健康,但是过量喝咖啡则会导致口臭、牙齿污渍。  酒。过量饮酒不但会损害肝脏等重要人体器官,而且会降低睡眠质量,导致眼袋、眼睛充血、皮膚粗糙及皱纹早生。  食盐。吃盐过量容易导致身体组织膨胀,皮肤弹性减弱,腹胀、眼袋和眼睑水肿接踵而至。  糖。血液中有过
顾名思义,以水作为导热介质,对预制过的原料进行第二次加热成菜,由此形成一系列富有特色的水烹技法。在中国烹饪技法中,水媒介和油媒介一样起着重大的作用,一直被认为是并立的两大主要导热介质。  水媒的导热机制  第一、水和油一样都能蓄纳温度,传热性能亦好,可以使原料在水温中均匀受热,这一作用与油相似。但由水蓄纳温度虽然不如油高,但足以使原料受热成熟。一般来讲,烹饪原料加热到85℃左右时,即能起变形、分解
①牛奶草莓西米露  原料:小西米100 g,草莓200 g,牛奶500 g,清水适量,蜂蜜1勺。  做法:1. 小西米放入沸水中煮到中间剩下个小白点;关火焖10 min。  2. 焖好的小西米加入牛奶一起冷藏30 min。  3. 冷藏好的西米应该饱满膨大,吸足了牛奶的奶香味儿。  ②草莓布丁  原料:鲜草莓100 g,草莓果酱100 g,淡奶油(超市有售)1 L,明胶60 g,草莓果汁30 g。
又值中秋佳节,如何健健康康吃月饼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其实,吃月饼时搭配些其他食品,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不妨一试。  搭配一:月饼 酒  红酒中蕴藏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可去除月饼的油腻,两者可谓相得益彰。像火腿、卤肉等成月饼,可以配轻涩的红酒来化油腻。如果成月饼味带辛辣,配啤酒也不错。  搭配二:月饼 水果  月饼味甜,容易发腻,如果搭配酸味水果,比如橙子、柚子、奇异果、山楂等,
主料:三文鱼250 g。  调料:胡椒粉、盐、红粉、香草、橄榄油各适量。  制作:1.将三文鱼肉放入碗中,加入香草。  2.加入盐、橄榄油。  3.加入红粉、胡椒粉腌渍入味。  4.将三文鱼放入油锅煎至上色,装入烤盘,放入烤箱内180℃烘烤8 min。  5.取出,装盘装饰即可。  特色:三文鱼是一种只能存活于无污染的水质环境中的冷水鱼类,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是保健食品之极品,而烤制后的三文鱼
人们日常饮茶时,常常随手把泡过的茶叶倒掉,其实这些残茶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妙用呢。  1 把残茶倒入花盆中,可保持土质水分;与泥混合放入花盆内,又可做花卉的肥料。  2 把残茶晒干揉碎后储存起来,冬天放在火炉里作火种,耐久易旺。  3 把残茶晒干后和炭末混合一起,盖在燃烧的煤炭上,可维持燃烧力。  4 用残茶来擦洗镜子、玻璃、门窗、家具、胶纸版等,具有较好的去污效果,会显得特别明亮洁白。  5 把残茶
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是丰富多彩、璀璨夺目的。在这种酒文化中,酒联又以其形式短小和内涵博大而独领风骚,光照文坛。  酒联是以诗的语言写成的。每副酒联都声韵洪亮,音律和谐,辞采典雅,衔华佩实。有的酒联就是直接从著名诗篇中择录一句或两句而集成的,如:“举杯邀明月,和曲舞春风。”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酒联是双行诗,是最短小精悍的诗。  酒联不仅闪耀着绚丽多彩的文化光辉,更洋溢着浓烈馥郁的酒香。请看:“开坛
鱼面以软嫩爽滑、鲜味醇厚、形象逼真、色泽洁白、油润可口、入口即化等诸多特点一直深受广大厨师及食客的喜爱,此菜在制作程序上并不复杂。将净鱼肉制成鱼茸后加入精盐、葱姜酒水、蛋清、淀粉及油脂搅拌上劲,然后挤成面条状入水锅加热成熟,最后浇上汤(或淋芡)即成。但在制作技术上难度却很大,能够充分体现厨师的基本功。此菜除对鱼的品种选择、鱼肉的鲜嫩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外,对制茸、掺水、加盐、加蛋清、淀粉和油脂、搅拌方
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与其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1年公布的人类发展报告及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日本以平均寿命83.4岁而名列世界第一。这个在20世纪20年代平均寿命还不过45岁的民族,为何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就一跃成为世界最长寿的国家之一?日前,笔者东渡日本,对当地的饮食作了一次粗浅的调查,发现他们的长寿与其清淡、生鲜、少食等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饮食一向以健康的形
中年人容易发胖,血脂(血中胆固醇、三酰甘油、8脂蛋白的统称)往往增高,血管硬化和冠心病也常常接踵而来。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加强人体心血管功能,促进胆固醇的代谢。除此以外,如果在一日三餐之中稍加注意,血脂过高的情况也是可以预防的。  一、就餐次数宜多 有人认为,空腹时间越长,造成体内脂肪积聚的可能性越大。而据国外一组调查发现,每日就餐次数在8次或8次以下者,患肥胖病者占57.2%,胆固醇增高者占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