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bear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作为教学内容呈现的工具和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需要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实现知识背景与创新能力的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素养;有效整合;优化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2-0037-02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课堂教学中,深受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青睐。这一现代教学手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冷静地、理性地加以审视,我们就会发现有两种不良倾向。一是只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一种普通工具,改变一下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这仅仅属于语文教学形式的一点创新而已。二是信息技术过多地替代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活动,忽视了学生内化语言的发展需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一定要立足于學生的终身发展,指向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一部分信息素养)的提高,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诚然,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是一个多因素圆融的过程,譬如知识背景与创新能力之间、人文性与工具性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之间的整合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发挥自己聪明才智,制作适宜的教学课件,更需要教师遵循新课程的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达成有效整合,进而优化课堂教学呢?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语言,达到知识背景与创新能力之间有机融合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而由“披文”到“入情”,还须借助想象与联想,调动生活积累,激活文字,使之化为具体可感的画面、场景。如,盛新凤老师在教学《如梦令》一文时,在学生借助注释把这首词的大概意思读明白后,要求学生美读全词,并说说从这首词中能想象到哪些画面。学生结合“溪亭日暮”一词想象诗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太阳落山时的情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一步想象画面,说画面中有一条小径、有落日余晖、有晚霞笼罩天空的情景。学生在描绘上述情景时词不达意。于是,盛老师适时借助媒体资源,播放有音乐背景的黄昏情景的视频;同时,盛老师激情描述,创设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最后,盛老师再引导学生把这种美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盛老师的精彩点拨下,学生读得声情并茂。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一字一句地进行细细品读,并一边读一边想。学生读出了一幅幅活的画面,想象到画面中有“溪亭日暮”、有“藕花深处”,还有“一滩鸥鹭”……
  在这一教学案例中,充分发挥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创设了丰富而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文本的情感世界里,真切地体会到了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美。最后,教师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在那样的地方,那样的时候,词人和她的朋友们会在溪边的亭子里做什么?” 由于有了前一环节图文并茂的学习,此刻学生的表达语句精练而且情深意切,实现了知识背景与创新能力的有机融合。
  二、借用多媒体技术,在多感官刺激中积累语言,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步提升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的观点。可见,“闻”“ 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功能,刺激学生的感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这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全方位地感知更多的信息,丰富学生学习知识的智力背景,提高教学效率。像《观潮》《颐和园》之类描摹景物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录像、音乐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获得美的体验。如《颐和园》一课,如何让学生领略颐和园各个景点的美丽神奇?除了品味、诵读语言之外,欣赏画面、观看电视风光短片,不失为直接而有效的手段。通过看画面诵读、为画面配音、尝试为风光短片做解说,这样语言积累的过程不仅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而且有效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的意识,获得真善美的熏陶,得到精神上的洗礼,体现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价值所在。同时,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描述性语言、创造性语言也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将完善学生的语言系统与丰富学生的精神品质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更好地体现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工具价值和对学生学习的人文关怀。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在专题性阅读中激发阅读的兴趣,实现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融通
  现代多媒体技术不仅具有模拟性,能生动直观地展示以前无法直接展示的内容,还可借助网络平台,搜集大量信息,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搜集、加工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在网上学习。因此,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学习更为丰富的课外内容,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有力的工具。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学完后,“宽带网”要求学生搜集祖国锦绣河山图片资料。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展开语文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同时培养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以自制《走遍千山万水》网页为主,并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网站和百度搜索引擎。教师提示网上学习的目标及方法:一是读一读网上你最喜欢的内容,二是想一想你有什么问题,三是查一查相关资料,四是说一说你最喜爱的景物,五是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写的。这一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在课前将所需的资源整理好,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信息阅读。另外,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等,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坚持以人为本,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当前的信息环境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内化。
  总之,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要注意把握好整合过程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实现多重目标的融合,优化学习过程,让信息技术助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为实现高固体含量吸收药自动定量加料,以通用定量加料装置为研究对象,提出高固体含量吸收药的定量加料装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对流量脉动动态定量关系的深入分析,根据脉动互补原理
通对公共图书馆的内涵及核心价值的认识,并对图书馆信息化服务进行了简要阐述.
从文化视角解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现状,究其原因: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不当,城乡权利意识发展不均,城乡人际心理的隔膜,城乡文行观念差异是造成农民工体育权益缺失的主要因素.研
文章分析了555、OP07和继电器等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设计了雨传感器应用电路中的脉冲发生电路、滤波电路、比较电路、放大控制电路,分析了雨传感器的一个实际应用电路.
在线路板加工中,过孔加工费占的比重较大,因此,研究打孔机生产效能对减少生产成本,提高收益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剥离过孔的思想,得到钻头工作时间矩阵及成本矩阵;其
介绍动态表达工程物体的方法.即利用AutoCAD建立三维工程实体,在3ds max场景中进行运动设计,实现工程实体的动态视频播放,以及两种环境下实体的交换可能出现的若干问题及处理方法.
[摘 要]阅读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低、思维品质得不到有效提升,已成为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将变异理论运用于阅读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相同或不同事例的对比、区分中掌握普遍规律,进而发展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区分,聚焦文章主旨;对照,感悟表达方式;融合,完善言语表达;类和,迁移学习方法。这样,能实现正向迁移,提升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变异理论;区分;对照;融合;
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总结出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有三大关键技术:一是合理饲喂、选择、分群,提高鸡群的整齐度;二是实施科学的光照管理,协调好鸡体的性成熟和体成熟,使鸡群能按
问题驱动式教学工作室主要由南京市秦淮区小学数学储冬生名师工作室和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名校联盟小学数学储冬生名师工作坊两个团队的教师组成。工作室主持人储冬生为江苏省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通过诵读、拓展、写作、实践等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全的人格,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格教育;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9-0031-01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觀、人生观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