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五维度”能力培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y_2872294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与“五维度”的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创新五个层次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不谋而合。因此,加强“五维度”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一、引导检索,提高感受力
  所谓“检索”,就是能通过简单推断,获取一个或多个显性或隐含着的有用信息和细节。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文本表现形式中的那些浅显的信息引导学生检索,从而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提高对文本的阅读感受力。
  如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检索:(1)这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A. 神话?摇?摇?摇?摇B. 童话?摇?摇?摇?摇C. 寓言?摇?摇?摇?摇D. 故事)(2)故事发生在哪里?(A. 村里的渡口?摇?摇?摇?摇B. 渡口的枫树上?摇?摇?摇?摇C. 喜鹊的窝?摇?摇?摇?摇D. 对岸的山冈)(3)这篇文章主要讲谁?(A. 枫树?摇?摇?摇?摇B. 喜鹊?摇?摇?摇?摇C. 我?摇?摇?摇?摇D. 太阳)(4)文章中几次直接写“我喜欢”?(A. 3次?摇?摇?摇?摇B. 4次?摇?摇?摇?摇C. 5次?摇?摇?摇?摇D. 6次)(5)文中“我喜欢”一共出现了4次,其中第3次“我”喜欢的是什么?(A. 枫树?摇?摇?摇?摇B. 窝?摇?摇?摇?摇C. 看窝?摇?摇?摇?摇D. 小喜鹊)(6)这篇课文写了喜鹊阿姨与喜鹊弟弟的几次对话?(A. 1次?摇?摇?摇?摇B. 2次?摇?摇?摇?摇C. 3次?摇?摇?摇?摇D. 4次)(7)课文具体介绍了喜鹊妈妈教孩子的几件事情?(A. 2件?摇?摇?摇?摇B. 3件?摇?摇?摇?摇C. 4件?摇?摇?摇?摇D. 5件)这样,通过从人物、故事、语言等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入手进行检索,提高了学生阅读文本的感受力。
  二、引导理解,提高探究力
  所谓“理解”,指的是能联系自身经验,充分使用文本中的信息,对文本问题作合理的建构。其实就是要能联系生活经验和上下文的语境,先从表层理解文本,然后不断地走向深层意义的建构。如词语教学要能从理解表层的(词典)意思 ,逐渐走向理解文中意思,再到词语引申义的建构。
  如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當读到课文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啊!”时,引导学生理解“高兴”的意思。先引导学生查词典,明白“高兴”是“愉快而兴奋”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喜鹊妈妈和孩子们的对话;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想象她们对话的情景,明白“我”因为听懂她们的话而“高兴”,“我”感受到了喜鹊一家相处的和睦,流露出对喜鹊的喜爱之情。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境,真正理解了“高兴”这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对文本主旨的探寻,同样要先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而后体会文本的思想感情,最后从思想感情中去把握主旨。对文本表达形式的深层理解,要先理解表达形式的概念性知识,再结合文本理解它的表达作用及效果,最后放在作者整个的写作背景语境中去理解选择这种表达形式的意图。
  如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找一找、读一读文中“我喜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说一说我喜欢谁。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在读中感悟,并在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情景想象:喜鹊阿姨还会教喜鹊弟弟什么?说说喜鹊阿姨是一个怎样的人?朗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情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啊!”说一说:是什么让“我”真高兴?“我”当时的心情怎样?饱含着“我”怎样的情感?通过朗读,学生读出了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懂得了要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的道理。最后让学生展开想象,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或看法。这样,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情感,提高了阅读文本的探究力。
  三、引导运用,提高语用力
  所谓“运用”,指的是在给定的情境中,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思考结果。“给定的情境”分两种情况。
  一种“给定的情境”是学生熟悉的,那么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有可能是已经熟练的。这种情况,学生只需要记忆思维就能办到。为避免这一情况出现,通常的做法是,给学生熟悉的情境,但规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用刚学习的知识。如在进行《枫树上的喜鹊》一课的“仿写”训练时,先引导学生找出喜鹊阿姨教小喜鹊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喜鹊阿姨教小喜鹊做什么?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然后引导学生仿照作者的写法,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写一句话。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但句式是学生才学习的,这样学生在运用新的句式时,运用能力就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另一种“给定的情境”是学生陌生的,那么学生就得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是以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为例。先创设陌生的情境:喜鹊妈妈找了一条虫子回来,孩子们兴奋地叫了起来。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在陌生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说出自己的看法,选择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更能发展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
  四、引导评鉴,提高建构力
  所谓“评鉴”,指的是依据标准或规范做出的判断,它包括评鉴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个方面。
  如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当读到“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这句话时,让学生想一想:句子中的“遮蔽”改为“挡住”好吗?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议论,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当读到“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一直打开着”这句话时,出示句子:这棵枫树又大又高。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在比较中,学生明白课文中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得具体、形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读一读、比一比喜鹊妈妈和喜鹊弟弟的两次对话,并思考:你觉得好吗?为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读一读,引导学生想象她们对话的场景,读出不同的语气。通过引导比较,学生懂得了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这样,通过让学生比较对照,评鉴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写作手法等,从中找出不一样的地方,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建构力。
  五、引导创新,提高多元解读力
  所谓“质疑创新”,就是能就不理解的、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推断、联想到不同情境中问题解决的新方法。
  如在教学《枫树上的喜鹊》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读课文中最后一句话:“我真高兴啊!”然后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想一想:什么事让“我”高兴?你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质疑。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最后提问: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也会高兴吗?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学着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也可以试着把课文中第二和第四自然段改写成一首小诗。通过引导学生谈感受,学写喜欢的小动物或植物,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创新,联想到不同情境中问题解决的新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多元解读力。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检索、理解、运用、评鉴、创新“五维度”训练,不断提升学生对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从而提高“五维度”阅读教学实效。
其他文献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晋、唐以来,三坊七巷曾聚居过数百位进士、举人,是福州乃至福建省的文化中心,形成了良好的重读向学风气。清至民国时期,三坊七巷更是成为仕子云集、名流扎堆的向学文化重镇,涌现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冰心等一大批对中国近现代史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因此素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美誉。最近笔者阅读了《三坊七巷名
期刊
精彩预告:  1. 家长会的教育功能应立足于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现实困惑,注重提高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善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家庭教育效能,与学校教育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2. 家長会模式创新需要以优化治理结构为基础,打破以学校和班主任为中心的一元格局,形成包括多元主体在内的“成长共同体”协同共治的良好局面。  3. 让家长做明白人、做局中人、做受益人,家长会还会徒有其名吗?还能不
期刊
大部分学生对写作不感兴趣,大部分教师也不太喜欢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回避的现象,也是语文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一、明确写作目的  对写作教学而言,教师关注的是两个问题:“学生写什么”和“如何让学生会写”。但如果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那么即使写作活动再生动有趣,学生写起作文
期刊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儒家始终把人作为研究的对象,以人为本。管理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种艺术。学校管理应渗透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做到刚柔相济,有容乃大。  一、激励与约束  “人”作为管理工作中最难管理的资源,主要原因是人具有自主思维判断和情感体验,需要物质上的报酬,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鼓励。教职工作为知识分子,在精神方面的需求层次更高,被尊重、被认同
期刊
小学数学的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整体地、系统地对数学教学材料及程序进行合理地安排,以使其充分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知识发生规律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实施结构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为根本,教材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教的结构和学的结构不断互动,使学生以现有的数学现实为基础,获得新的数学现实,实现学生思维结构的发展。  一、结构化教学的意义  在日常的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由于对课
期刊
深度数学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表层知识所蕴含的内在含义与数学逻辑。深度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质疑争辩、独立思考、合理迁移以及信息联结等一系列方式,提高自己思考、辨析、归纳等思维能力,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础练习精选素材,深入交流中唤醒学生思维  数学课堂承载的远非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思维训练。学习素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平台。数
期刊
在当下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常常侧重于让学生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多积累,而忽略了学生敢疑、敢问、善思、乐思等发展思维的核心能力训练。笔者立足课例,从小古文教学的角度,简要谈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思维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训练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推动阅读转型,架设思维阶梯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有阶梯性的,是语文学科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
期刊
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灵魂。然而,农村小学的阅读环境极大制约着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笔者以学校所在农村区域的小学为例,探究了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环境的现状,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我们结合学校实际,从帮助学生找好书、打造空间、规划时间、搭建交流平台、阅读引领几个层面来构建学校的阅读环境,做一个儿童阅读的有力协助者。  一、帮助学生遇见好书  “帮助学生遇到他自己的那本书,这是需要教育艺术的。”(《
期刊
探究世界、在游戏和实践中获得学习和成长是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儿童之间具有独特性、阶段性、多元性以及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者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需求,不断找准儿童最近发展区,唤醒儿童的成长自觉,才能使儿童实现自我的完善和超越,最终成长为适应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学校教育唯有怀抱“成全孩子差异”之心,才能成就每个个体不同的精彩人生。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毕生的使命便是“涵泳童心
期刊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许多途径和方法。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借助思维可视化的理论,采取相应的策略,助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让思维可视化,展现“看得见”的思维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和记忆,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傳递的效能;对于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思路,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调整,从而促进教学实效。在“数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