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短跑教学与训练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短跑障碍”,它是影响短跑速度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有氧代谢、无氧代谢、短跑障碍、速度的转移、专项速度
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的游戏性训练手段。随着训练时间的延伸,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和医务监督。
在进行短跑教学的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噪的迫切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注意训练节奏,忽视科学地安排劳逸结合,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训练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使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感到枯燥,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学训练有它固有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在多年的学生田径训练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耐力跑是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但在学校体育中,经常出现学生“怕练”,教练“怕教”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耐力跑的恐惧心理。学校耐力跑教学多数是在400米跑道(或其它非标准跑道)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久跑训练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使运动兴趣下降。
2.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由于常见的耐力跑训练形式是在一定距离、时间重复同一周期动作,结果使学生对耐久跑运动的情感体验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锻炼情绪低落难以坚持。
针对以上原因,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减轻学生对耐久跑的心理负担入手,激发诱导其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之目的。
教学原则:
1、创造宽松的练习心理环境,减少学生对“跑”概念上的刺激。
2、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
3、充分利用各种练习手段,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耐久跑训练。
运用方法:
1、锻炼中正确运用想象和自我暗示,使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不良信号,以确保机体更协调地运动。比如:在练习时,想象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在美妙的音乐节拍上,你就会感到脚步轻盈自如,使你在愉快的心情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或想象自己人生最愉快的一件事,达到训练中心情放松的效果。
2、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地形环境开展耐力跑练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编成若干练习小组(10人左右为宜),由组长或体育骨干领跑,在校园内的各条校道上,运动场所去完成定时或定距或定时定距的耐力跑练习,(其它常规环境略),采用6-8分钟练习时间,在校园各条校道上随意练习。据教学观察,每次练习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完成1300-1600米距离的练习,这就达到了训练预定要求。所应注意的是应使学生明确跑的速度、节奏如何选择,练习的安全性。
经教学实践证实,从学生心理入手开展耐力跑训练收效明显,能有效促进学生耐力跑运动兴趣提高。这里本人主要运用了“注意力转移”原理来解决学生对耐久跑的心理负担,从而解决了对单纯去跑的思想意识得到分散。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满足(由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等产生的视觉感)减少了学生对练习的抵触情绪,练习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保证与提高。
在教学训练中,每次跑完脉搏开始为150-170/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1、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4、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
弹跳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每次练习的时间不拖的太长,当学生适应了此时期的诱导性教学训练后,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穿插一些强度较大的项目。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以便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二、注意重视和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这个问题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素质。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教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课堂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的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速度的训练目的作为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1.反复跑60米、100米
2.反复做30米、50米的加速跑
加强速度耐力的方法如下:
1.反复做80米途中跑
2.做120米的冲刺跑
3.做800米变速跑
可采用分组对抗进行奖惩等激励手段。
通过以上方式教学和训练以及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本人在地区级的运动会中所授学生短跑均取得瞩目成绩!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1〕舒新南 论青少年速度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2〕袁作生 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47-50
【关键词】有氧代谢、无氧代谢、短跑障碍、速度的转移、专项速度
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内容以发展有氧代谢为主,多采用有目的的游戏性训练手段。随着训练时间的延伸,逐渐加大难度及强度,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此外要特别强调安全教育和医务监督。
在进行短跑教学的问题上,往往容易出现急噪的迫切心情,在教学中不顾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盲目地加大运动量,不注意训练节奏,忽视科学地安排劳逸结合,机械地搬用成年人的训练方法,不重视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致使学生产生了“速度障碍”,感到枯燥,不愿意参加训练。教学训练有它固有的规律性,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愿为转移的。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和实际水平,制定教学训练方案与步骤,既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两者必须是统一的。在多年的学生田径训练上我是这样做的。
一、注意发展耐力基础的全面身体训练
人体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
1.是有氧代谢(耐力练习)。二是无氧代谢(速度耐力练习)。耐力性的全面身体训练,就是要通过长时间用力不大的有氧活动来加强最大吸氧的能力,为今后提高无氧代谢的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此,在教学训练时,除了安排专项技术及其它柔韧性练习外,还安排800—1000米耐力跑练习,耐力跑是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基本训练形式之一。但在学校体育中,经常出现学生“怕练”,教练“怕教”的现象。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本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学生对耐力跑的恐惧心理。学校耐力跑教学多数是在400米跑道(或其它非标准跑道)上进行练习,无论教师以何种内容、形式施教,总离不开跑道这个概念。这样一圈接一圈周而复始地在跑道上进行单调动作的频繁练习,极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在心理上对耐久跑训练产生恐惧与厌烦情绪,由此使运动兴趣下降。
2.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吃苦耐劳精神日趋减弱,对耐力跑这样一种枯燥的训练内容必然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由于常见的耐力跑训练形式是在一定距离、时间重复同一周期动作,结果使学生对耐久跑运动的情感体验得不到心理上的满足,锻炼情绪低落难以坚持。
针对以上原因,本人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注重从减轻学生对耐久跑的心理负担入手,激发诱导其训练兴趣,从而达到提高练习效果之目的。
教学原则:
1、创造宽松的练习心理环境,减少学生对“跑”概念上的刺激。
2、选择轻松、自然、和谐的练习形式减少学生生理疲劳带来的心理压力。
3、充分利用各种练习手段,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耐久跑训练。
运用方法:
1、锻炼中正确运用想象和自我暗示,使人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所产生的不良信号,以确保机体更协调地运动。比如:在练习时,想象自己的每一步都踏在美妙的音乐节拍上,你就会感到脚步轻盈自如,使你在愉快的心情中达到锻炼的目的,或想象自己人生最愉快的一件事,达到训练中心情放松的效果。
2、可充分利用校园自然地形环境开展耐力跑练习。根据学生素质情况,编成若干练习小组(10人左右为宜),由组长或体育骨干领跑,在校园内的各条校道上,运动场所去完成定时或定距或定时定距的耐力跑练习,(其它常规环境略),采用6-8分钟练习时间,在校园各条校道上随意练习。据教学观察,每次练习学生都能够自觉地完成1300-1600米距离的练习,这就达到了训练预定要求。所应注意的是应使学生明确跑的速度、节奏如何选择,练习的安全性。
经教学实践证实,从学生心理入手开展耐力跑训练收效明显,能有效促进学生耐力跑运动兴趣提高。这里本人主要运用了“注意力转移”原理来解决学生对耐久跑的心理负担,从而解决了对单纯去跑的思想意识得到分散。同时在运动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满足(由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建筑等产生的视觉感)减少了学生对练习的抵触情绪,练习质量和效果得到了保证与提高。
在教学训练中,每次跑完脉搏开始为150-170/分左右,强度不能过大,根据学生训练水平提高而提高运动量的强度,达到教学训练的目的。
1、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保证了健康,培养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
3、巩固跑的技术,从小培养放松跑的习惯。
4、促进新陈代谢,较快消除肌肉乳酸(运动后肌肉感觉酸痛的生化物质),为改善速度和速度耐力训练时造成缺氧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注意安排一些发展速度、力量
弹跳力、单足或双足跳等。每次练习的时间不拖的太长,当学生适应了此时期的诱导性教学训练后,在以后的教学中适应穿插一些强度较大的项目。如高抬腿跑、后蹬跑等。以便把全面身体训练的素质逐步转移到与改进技术有关的素质训练上去。
二、注意重视和抓好发展速度的转移。
这个问题是短跑教学的重要课题。速度是短跑项目的最重要因素。也是难以发展和提高的素质。少年时期神经系统的灵活性教高,活泼好动,是发展速度的好时期。如果把耐力的全面身体训练时间安排太长,也会造成学生对短跑产生速度障碍。
为此,根据课堂教学训练的次数、时间、学生训练的情况来决定耐力训练时间的长短,把发展耐力和发展速度的训练目的作为主次的安排。发展速度采用如下的主要手段:
1.反复跑60米、100米
2.反复做30米、50米的加速跑
加强速度耐力的方法如下:
1.反复做80米途中跑
2.做120米的冲刺跑
3.做800米变速跑
可采用分组对抗进行奖惩等激励手段。
通过以上方式教学和训练以及不断的摸索和尝试,本人在地区级的运动会中所授学生短跑均取得瞩目成绩!
以上只是本人在教学中一点体会,仅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1〕舒新南 论青少年速度训练手段的多样性
〔2〕袁作生 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