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智能分层配注技术成功应用于油田注水井

来源 :科学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mayicome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注入井分层测调工艺在油田已推广实施多年,对于提升油田经济效益发挥了显著作用。实践经验表明,目前基于人工上井测调的方式仍然存在测调效率不高、野外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人力成本高等弊端。目前各行业都在朝基于物联网的人工智能方面转变,注入井分层测调工艺升级换代到无人化、全自动的智能测调方式,成为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效注采;智能注水;精细注水;远程监控
  1.项目研究背景
  随着注水开发时间的延长,受油藏非均质性的影响,层间吸水差异大,造成油藏动用程度严重不均、层间矛盾突出,影响整体开发效果。目前油田主要应用同心配水和偏心配水工藝技术,但采用常规分层注水测试调配过程复杂、不能实时监测和调节井下各层注入量,井下作业风险和操作成本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直读式智能分层注水技术。
  2.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本公司研制生产的智能配注系统是一种新型油田精细分层配注系统,采用全自动测调及直读验封技术,充分吸收了目前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特点,采用全新的流道结构设计、井下双系统冗余设计、大扭矩高效率微型伺服系统精密控制技术,独立太阳能供电和远程APP测控等技术,体现了精细注水和人工智能的有机结合,应用前景广阔,系统由用户端、太阳能供电系统、井场测控装置、井下中继器和智能配注器组成,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用户端(移动终端、云服务器、PC终端)为用户提供高效远程测控解决方案。
  智能配注系统各组成部分功能如下:
  a)井下配水器;是整个智能配注系统的核心部分,由上接头、本体、主控单元、压力测试单元、流量测试单元、水量调节单元以及下接头组成。
  配水器各组成部分及主要功能有:
  1)转接头,采用油管标准螺纹,连接油管和配水器
  2)上下接头:两端加工有内外螺纹,含密封组件,实现配水器和和转接管连接和密封;
  3)电缆接头:内含防水插针、电缆连接组件、密封组件,实现内部电缆连接和密封
  4)配水器本体:保留Φ46中心测试通道,全新流道结构设计,采用一体化设计,各功能单元合理布置于内部,集成度高且便于加工;
  5)流量测试单元:包括流量板和换能器,负责单层流量信号采集、处理。
  6)压力测试单元:包含双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负责油管压力、地层压力、井温采集;
  7)水量调节单元:包含水嘴、电机组件、密封组件、执行机构,采用大功率电机驱动,实现流量大小线性调节,采用压力平衡技术,实现高压差开启,设计时充分考虑整个调节单元防积沙防刺损。
  b)地面测控仪:是计算机与井下仪通讯的“桥梁”,内含主控CPU、井下高压电源模块、存储模块、远程无线模块、串口屏等,一方面为井下配注器提供稳定电源和进行双向单芯通讯,另一方面实现地面仪与用户终端的数据交换,实现远程监控。
  3.工作流程
  3.1远程监控过程
  配注器长期置于井下,通过有线电缆连接地面仪,地面仪内装有无线模块,通过移动基站远程连接用户终端,流程图如图2,用户在机房即可实时监控井下配注器工作状态,包括查看该井各层流量配注情况、油管压力、地层压力变化,也可根据配注方案对该井各层配注量进行实时调整。云服务器数据中心平台可实现该地区所有安装智能配注系统的井与用户之间进行互联互通,实时上传各井测试参数至云服务器,用户在机房即可实时查看,并根据需要对任意一口井任意层配注进行调配,真正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3.2流量自动测调及验封过程
  流量自动控制主要由中继器主导完成,软件流程见图3,接收测控方案后,分别下发流量测试命令到各层配水器,得到各层流量后,与配注方案进行对比,判断那些层需要进行流量控制,即分别下达调节命令,设定最大调节时间,流量调节同时进行流量测试,若达到该层配注方案即停止调节,若最大设定时间以内没有调节合格,表明该层无法调配合格,也停止调节,当所有层均调节合格,则调配结束,整个过程由井下配注器自主完成,无需认为干涉。通过关死水嘴,内外压差曲线是否分离实现配水器验封。
  4应用
  该系统目前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数据测试稳定,流量测试精度达到1%,压力测试精度达0.1%,配水器内水嘴调节流量在零到满量程内线性可调,调节速率块,流量测试精度高,曲线变化平稳,实际测试效果见图4,调节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配注器水嘴前后均安装有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分别测试油管压力和地层压力,打开水嘴,油管压力和底层压力曲线保持平衡,当关闭水嘴,油管压力和底层压力曲线分开,通过此现象可判断出该层封隔器是否封严,实现验封功能。
  5结语
  智能配注系统是油田应用、推广二次采油工艺技术,实现精细配注,高效测调的仪器设备,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产品的成功研制和推广,必将带动和促进我国井下分层注入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提高石油开采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智能化管理水平,对降低采油成本和提高资源开发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玲智,巨亚锋,申晓莉,罗必林.数字式分层注水流动特性研究与分析[J].石油机械,2014,42
  (作者单位:贵州航天凯山石油仪器有限公司)
其他文献
摘要:对于纵向高含油幅度油藏来说,采用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可高效开发此类油藏。利用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了水平井立体注采井网开发该类油藏的渗流机理对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影响机制。依据实验结果,得出流体性质对注水开发井网的选择有显著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水平井立体布井方式、注采井距和注采压差;则将物理实验数据对应到油田实际,采用水平井立体五点法井网开采时,预测最终采收率可达50%。  关键词:水平井;立体注采;高含
期刊
摘要:油田开发之后,油井会出现结蜡的现象,从而降低油井的生产量,增大对地层的回压。从原油的成分、油田的开发环境和地面设施管理可以分析结蜡的原因,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保证油田的正常运行,确保油流量在平稳的范围内,减少地层内的结蜡机率。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井生产;结蜡清蜡;综合技术  石油是由多种烃构成的混合液体,随着压力和温度的变化,石油中的烃将呈现出多种相态,其中固相物质为含碳原子
期刊
摘要:高速公路是我国交通运输的基础保障,为此必须要对高速公路实施科学、有效的建设和养护。然而在高速公路中最易出现质量问题的就是沥青路面,由于施工材料及施工技术方面的原因,导致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维修频率及难度不断地提升。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多措施,从而确保高速公路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能。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路面养护;路面维修  1.高速公路沥青路
期刊
摘要:简述CAN总线、RS485总线及双机热备技术在铁路光纤直放站系统中的应用,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光纤直放站系统的可靠性,验证了该技术具有广泛实用性。  关键词:CAN总线;RS485总线;双机热备;光纤直放站  引言  随着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从普铁160Km时速到250Km客运专线动车组,再到350Km的高速铁路,对GSM-R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GSM-R无线通信系
期刊
摘要:在大位移定向井施工中,由于井斜角大、稳斜段长、水平位移大等施工特点,导致钻井施工中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因此文章以P47区块施工的大位移定向井为例,进行了该区块大位移定向井施工难点分析,并从应用高性能钻井液体系、优选井眼轨迹控制工具、强化施工参数与固控设备使用、短起下和划眼等措施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对施工同类型大大位移定向井安全钻井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位移定向井;施工难点
期刊
摘要:为保证油气机构的正常生产和油罐运输的安全,必须加强日常维护管理,加强安全检测,防止火灾引起的漏油、溢油、爆炸事故。此外,为了从源头上解决这一问题,有必要在油罐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些问题。设计中消除了安全隐患,从本质上保证了油罐的防腐性能和安全性。本文主要介绍了油气运输行业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以及如何预防这些隐患,以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输,从而保证油气运输链的不间断,维护油气机构的正常运行。  关
期刊
摘要: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高效脱硫、氮氧化物排放低等优点,因而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水冷壁受热面磨损难题又摆到了技术人员面前。而对于检维修行业中,更多的是采取在水冷壁表面增设防磨层的方式来增加锅炉运行周期。本文介绍了华锦集团热电公司多年来水冷壁受热面典型部位磨损形式,以及对锅炉维修中常选用的几种防磨方法进行分析对比,在以后防磨措施选择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的研究力度不断提高,并且在智能化技术方面的研究也更加的成熟。智能化技术也在社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例如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领域中的应用,也是较为广泛的,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定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水平的提高。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控制占据着比较关键的地位,对于电气系统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将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中进行应用以此提高电气自
期刊
摘要:焊接缺陷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夹渣、气孔、焊接裂缝等影响焊接质量的现象,焊接过程中一般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无缺陷的焊接在理论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为了确保焊接的需求,就要控制好焊接质量。本文针对场站管道焊接缺陷原因及防范措施开展分析。  关键词:管道;焊接;防范  焊接缺陷是指在焊接过程中出现夹渣、气孔、焊接裂缝等影响焊接质量的现象,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焊接缺陷的产生不是因为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几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对电子产品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将自动化技术与电子信息工程相结合创新了许多新的应用。信息化在工业领域的渗透使得工业的发展逐渐成熟。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主流,如何创新工程设计已经成为每个工程师需要注重的重点工作内容。因此一定要不断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合理的运用该项技术,不断发挥技术本身的优势,探讨在电子信息工程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