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中国湖南常德,一座二战后重生的城市,围绕老护城河及明清城墙遗迹上破败的棚户区,建筑师与甲方实践了一次社会与城市的再造,整个区域面积7ha.建设了20万m2的建筑,包括32栋房子、18座桥、600m护城河、1600户回迁居民,由居住、商业、文化三类建筑及600m的线性公园组合而成。老西门城市复兴综合体是当下中国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复杂问题的一个建筑学答案,它由民生、商业、文化三个维度构成,提出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及拆迁矛盾的途径,给项目带来温暖的情感投射和人性的回归。
【机 构】
: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旭理想空间工作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湖南常德,一座二战后重生的城市,围绕老护城河及明清城墙遗迹上破败的棚户区,建筑师与甲方实践了一次社会与城市的再造,整个区域面积7ha.建设了20万m2的建筑,包括32栋房子、18座桥、600m护城河、1600户回迁居民,由居住、商业、文化三类建筑及600m的线性公园组合而成。老西门城市复兴综合体是当下中国城市社会生态系统复杂问题的一个建筑学答案,它由民生、商业、文化三个维度构成,提出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及拆迁矛盾的途径,给项目带来温暖的情感投射和人性的回归。
其他文献
有着近六百年历史的隆福寺曾是北京的传统商圈之一,街区由繁盛到衰落、又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是记录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样本,历时七年完成的隆福大厦改造项目(包括附属的一商园区改造)则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的典型案例之一。在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复兴的同时,还保留了城市生活和记忆的能量,展现了城市作为有机体在进化演变中的生命力。本次访谈不仅介绍了隆福大廈改造项目的相关信息,更试图呈现北京旧城更新的复杂性,以及在政策导向和业主支持下建筑师的设计探索。
无组织空气渗透易导致建筑物热量流失、能耗增加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通过现场实测与调研,探究运行阶段空气渗透对建筑物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善各出入口门厅阻风情况,调整餐饮商铺设备运行现状,以及适当设计错层通高中庭,有助于改善空气渗透问题。
北京隆福大厦及一商园区改造、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北京前门H地块城市更新是发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内(2011-2019)的三个城市更新实践项目。它们既有在共同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要面临的相似问题,也各自具有所在不同城市区域及具体问题的独特性及代表性,共同呈现亦不足形成鲜明对比。隆福大厦改造是北京商业历史街区复兴的重要样本,以“陪伴式”设计面对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不断调整,复兴的同时保留了城市生活和记忆的能扉;常德老西门棚户区改造呈现了三、四线城市在城市更新中面对历史、民生、人文的积极选择;前门H地块城市更新则因地处
在设计具象形廓的建筑时,关键是在既有的建筑素材和形象目标中寻找准确的破题切入点,将具象的形态置于合理的抽象体系之中,并将对具象形态的感官转化为对建筑空间、功能使用的可控性评价。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可以通过发电满足建筑能耗需求,从而有效节能减排、助力碳达峰以及碳中和。针对整体设计导向的国际BIPV项目,建立案例数据库,并对项目关键指标及技术策略进行整合分析,为今后相关理论研究提供数据基础和分析思路。
通过文献研究和定性分析,梳理人文主义思想下建筑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过程,指出历史空间作为空间遗产的保护对象,可将历史建筑的保护维度从过去和当下扩展到未来,使空间遗产在当代时空关系中得到更好的传承,以期为我国的遗产保护提供新思路。
凯文·罗奇是一个不盲从潮流、摒弃风格却充满了入文和场所关怀的建筑师,他在奥克兰博物馆项目中体现了其设计思想的历史性、公共性、在地性、城市性以及整体性,并且因其设计低调、内敛而又饱含伟大智慧而广受赞誉。
以湘西的记忆开启话题,尝试从文学的场景中探寻三个古老问题的答案,并从认知转向、日常转向、美学转向三方面解读常德老西门项目的设计创作。
西班牙建筑设计事务所Ensamble Studio善于表达空间的重力,常借助特殊的搭建方式使普通的材料和构件获得新的意义。分析了事务所设计的马德里日落宅和波士顿巨人宅,项目实验性地利用标准化工业构件创造出异质空间,清晰揭示了力学平衡下的建造逻辑,最终实现形式、空间、结构和材料的统一。
在杰弗里巴瓦的项目中,建筑材料获得的途径有限,但他以独特的、可辨识的设计风格在世界各地产生了持久的影响。通过分析其晩期三大酒店中材料的选取和运用,探究背后的原因及其设计目的,并试图解释巴瓦在面对不同场地条件时,如何精到且真实地运用材料处理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带给人丰富的空间体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