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省高考学生作文十一种典型问题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浙江省高考学生作文中存在着比较典型的错误,现结合考生作文的具体情况作如下分析。
  一、文体意识弱
  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明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并且对“论述类”三字还特意加了着重号。但考生还是没有很好地掌握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要求。
  所谓论述类文章,针对高中生而言,它一般是指议论文。因此,只要按照议论文的要求来写就行了。但在高考作文中还是大量出现了其他文体。有的考生提出观点后,就通篇叙事,写成了记叙文。有的考生则写成了对话体。有的考生甚至写成了报告体。更多的则是散文体,如《拥抱现实》一文的片段:
  我享受那些真实可感的岁月,那种可以触摸到长城砖石的肌理,可以听到鸟鸣,闻到花香的空气。我钟情于那种翻过千山万水,说一句“原来你在这里”的感动瞬间。那种穿过人潮汪洋,亲眼看到一片异国土地的兴奋与激动。
  所以,放下那些曾经令我们沉醉的世界,拥抱现实生活。
  那些虚拟生活中的美妙抵不过坐在树下共赏那席曾经照耀过万千古人的温柔月光。那些虚拟生活中的刺激敌不过驾一叶扁舟遨游在广阔无垠的海洋。那些虚拟生活中的浪漫比不上如海子一般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去感受真实生命鲜活而律动。
  且不说文中的逻辑是否恰当、推论是否合理,光是这种抒情散文的笔调,一般在议论文中就不被允许。所以,采用这种笔调的考生往往就会吃亏。
  二、拟题能力弱
  高考作文一般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而拟题能力也反映了考生写作水平的高低。那么,什么样的题目是好题目呢?我以为至少要符合以下两点。一、题目要能够把意思说清楚、讲明白,如“与虚拟保持适当距离”“主动拥抱虚拟世界”等,题目就清清楚楚地传达了文章所要阐述的思想内涵。二、题目要符合作文的题意,即考生所拟的题目要符合考试作文题的内容,或者在作文题的意义范围之内。有的题目,尽管也能做到“说清楚、讲明白”,却把意思讲错了,偏离了作文题的思想内容,造成了离题作文。如“适者生存”“不做生活的盲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坚守土地,仰望天空”“虚实结合,大放异彩”“距离产生美”“从细微中释放天性”“世界如此多娇”“勿庄生梦蝶”等。这些题目的意思是明确的,如果不是这次高考作文,放在另一个语境里,它们或许都是对的,但用在这次高考作文上就不对了。
  有的题目则不知所云,如“黄金距离”“合理位置”“制形而变,执心以往”“一步之遥”“金色力量”“近而不染”“半面妆”“左手传统,右手新潮”“尺度”“高度”“假做真时假亦假”等。这些题目,让人费解。尽管题目并非决定性因素,但一个恰当的题目,却能给你加分,给阅卷者留下好印象。
  三、审题错误
  这里的“审题”主要是讲对作文题思想内涵的理解。与往年一样,考生在审题时照样出现错误,即无法准确把握文题的内涵,导致文章偏离题意。文题中已经列出了三种基本态度:“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也就是说,考生只要从这三种态度中选择一种来论述就可以了。但是,仍然有许多考生出错。有的讲高度,有的讲适者生存,有的讲一步之遥,有的讲不做生活的盲人;有的说虚实结合,有的则说合理位置,有的说勿失自我才是真,有的则说距离产生美,有的讲要跟随时代的步伐,有的则大谈要有一颗纯正的本心,或回归初心,有的讲别让影子住进心房,等等。
  审题错误的原因还在于混淆相关概念。文题中“这个新世界”,是指虚拟世界,有很多考生则忽略了“这个”,把文题理解为拥抱新世界,或远离新世界。有的考生把“虚拟”理解为“虚幻”“虚假”“虚构”,因而在文中引用了文学作品的例子;也有不少考生把“虚拟”等同于网络,因而大谈如何对待网络,等等。
  如《悦纳自己,接受世界》,题目即为观点。接着,文章分别从“悦纳自己,接受世界,需要我们把握当下”“悦纳自己,接受世界,需要我们相信未来”“悦纳自己,接受世界,需要我们精神独立”三个角度展开论述。最后总结:“悦纳自己,接受世界,是浮生恰逢其会地兼济天下,是始终质洁如一的玉人风华。如此,足矣。”此文可谓离题万里。此类文章,今年高考不在少数。
  四、开头问题
  文章开头的问题也不少。一是入题缓慢,一是散文化开头,一是罗列现象,一是引用名言(包括歌词)。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 入题缓慢
  所谓“入题缓慢”,就是文章的开头未能开门见山,而是东拉西扯、拖沓冗长,说什么也不肯直截了当地亮出观点,绕来绕去绕很久,才慢慢吞吞、羞羞答答地说出观点, 一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有的文章东拉西扯得甚至超过了一半的篇幅,才提出观点。因而行文就显得格外仓促,“刚开头却又煞了尾”。
  一般而言,文章开头就要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地把观点亮出来。这叫开门见山,是比较受欢迎的。对于绝大多数考生来说,这更是不二法门。但是,许多考生还是未能“开门见山”,如《持距虚拟,现实方美》的开头:
  纵观人类演变史,从蠢如鹿豕进化为食物链的最顶点,聪明的人们在演进中逐渐打开虚拟世界的大门。更有人士指出在不远的将来,虚拟现实设备便可让我们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毋庸置疑,这是一种进步。但是,面对虚拟世界中的“虚拟”逐渐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我选择和虚拟保持一定距离。在我看来,唯有持距虚拟,在适当的范畴内感受虚拟世界的千姿百态,方可真切体味现实中蕴含的真善美,现实方美。
  此文为高分作文,但开头仍然值得商榷。我在班上让学生修改,经过讨论后,多数学生认为只要保留第三句即可。开头只是表明观点,其余均可在下文论述。
  2. 散文化开头
  今年高考作文之所以出现散文化开头,与考生文体意识弱有关,也与考生没有掌握如何“开门见山”有关。尤其是与观点毫无关联的散文化开头,更要避免,如《虚拟应当属于现实》的开头:   风,悄悄地抚摸着你的肌肤,让你备感亲切;树,默默地为你遮挡炎热的日光,让你备感阴凉;花,静静地拍打着你的鼻梁,让你身心舒畅;鸟,轻轻地……
  物质社会飞速发展,精神世界不断完整,此时的你是否该停下脚步,聆听新时代的声音呢?
  这种散文化的排比式的语句,与观点毫无关联,既无助于观点的提出,也不是铺垫和比兴,唯一的作用就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3. 罗列现象
  文章开头罗列现象、堆砌现象,这是作者思维浅表化的体现,如《距离产生美》的开头:
  尼采曾说:“在世人中间不愿渴死的人,必须学会从一切杯子里痛饮;在世人中间要保持清洁的人,必须懂得用脏水也可以洗身。”现在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二十一世纪,要想做到不接触、不使用电子设备,几乎是不可能的。偏远的山区因通了网,生活大大地改善了,孩子们也享受到了快乐。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利。外国有一女学生声称自己对无线设备等过敏,鉴于学校实行了全校覆盖无线后,她提出意见,要求停止使用,但校方认为其不可取,没有采纳意见。最终,这名女学生选择了自杀。这是互联网时代的弊。
  这段文字罗列了虚拟世界中利和弊的一些现象,这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并不少见。尽管看起来与古代诗文中的“赋”有点相似,极力铺排,仿佛要造成某种气势,但在高考作文中显然是太奢侈。此其一。其二,这段文字完全可以放在文章展开论述的部分。其三,语言夹叙夹议,不精练,逻辑性也有问题。
  4. 引用名言
  作文开头引用名言,本无可厚非,但关键在于是否恰当。今年高考作文此类情形也非常突出,甚至比2015年还要普遍。这是否与今年明确提出写“论述类文章”有关?或者说,写“论述类文章”,其开头就非要引用不可吗?而且,引用名言开头就一定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增强文章逻辑思辨的力量吗?这同样要看引用是否恰当。遗憾的是,多数引用是不恰当的。如《距离产生美》的开头:
  川端康成说:“美的极致是死亡。”盛极必衰,艳极则败。“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凡是极致的东西必定不恒久。虚拟现实可以让人们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体味丰富多彩的人生,它极致的技术让人游弋于各种场景。但是虚拟终究是虚拟,它既可以让人享受人生,也同样可以毁灭人生,这就需要我们和它保持适当的距离,因为距离产生美。
  引用川端康成的话以及《红楼梦》中的句子作为文章开头,目的何在?引用之后即予阐释:“凡是极致的东西必定不恒久。”那么,引用就是为了说明“极致必不恒久”吗?这与文章“保持距离”的观点有何联系?如此引用,大可不必。
  五、观点不明确
  今年高考,仍有相当多的作文观点不明确。有的自始至终含糊其词,不知所云,不肯明确表述自己的观点;更多的则是把原本两个不搭界的观点混为一谈。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有三:一是考生理解能力弱,不知道两者的区别,表达能力也不强,无法把两者分开表达;二是审题能力差,无法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切题,只好把文题所提供的态度拿来放在观点前面,以求保险;三是套作。如《保留一点“私心”》开头一段(显示文章的观点):
  孙中山先生曾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这“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的世界,我们不仅要适应这样的新世界,更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保留一点“私心”,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很明显,这里的观点是混乱的。到底是“要与它保持适当的距离,保留一点‘私心’”,还是“成为时代的弄潮儿”呢?彼此之间并不构成因果关系,意思也不同。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不等于就要“保留一点‘私心’”,更不意味着就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什么是“弄潮儿”?《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比喻敢于在风险中拼搏的人。结合今年高考,就是说,尽管虚拟世界有风险,但还是敢于去接近它、拥抱它。这与“保持距离说”不就相矛盾了吗?
  接下来,文章以梭罗在瓦尔登湖畔享受宁静的生活为例,论述“在这斗转星移地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保留一点超脱,在接受时代的变化的同时,沉着,不浮躁,保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又以苏轼和当代创作型歌手许嵩为例,论述“我们应如苏轼、许嵩一般,在时代的剧变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
  从文章的结构来说,“保留一点超脱”“保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净土”,是文章的分论点。但是它们与文章开头的观点并没有构成必然的内在逻辑关系。因此,不论是从开头来看,还是从全文来看,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都是混乱的,不明确的。而此类文章今年并不少见。
  六、论证脱节
  所谓“论证脱节”,就是文章的逻辑思路不连贯,思路脱节。如《与虚拟保持距离》一文,文章表达了“应当与虚拟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的观点。按恰当的逻辑思路,文章应主要论述虚拟世界的诸多伤害,如此才是“保持适当距离”的根本原因。但这篇文章却大谈“保持适当距离”的意义和作用。请看:
  保持适当的距离是成功的要素。新中国的发展起初并不如意,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都给中国带来了深深的伤害。邓小平爷爷及时认识到了这点,并带领新中国走向发展的道路。当时,有很多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违背了新中国是共产主义这一点。可邓小平爷爷以适当调整市场、开发沿海和按劳分配等措施使中国富了起来,并以先富带动后富让每个人都能分到“蛋糕”。邓小平爷爷在共产主义的基础上适当接受资本主义的市场优点。对于“虚拟”,我们也应如此,要以现实为本、虚拟为辅的原则,共创美好、幸福的未来生活。
  考生以为只要把“保持适当距离”的意义和作用讲清楚就行了(实际也并未讲清楚),殊不知却脱离了文章论证的起点和逻辑思路。此类文章也不在少数。如《随事而制,独立于林》,观点是“不妨伸出双手拥抱虚拟世界”,接下来却论述“保持清醒的头脑是必需”“找准方向就尤为重要”,全文前后脱节。
  七、主观臆断   主观臆断,即说话不合情理和逻辑,甚为离谱,以致荒唐。也许是为了体现思辨能力,也许是为了强调观点的正确,不知不觉中说了过头的话或出格的话。如《勿庄生梦蝶》一文,考生论述:
  虚拟现实是近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可如果活在虚拟生活中,人还是人吗?人生活在虚拟世界中,他便因不跟外面人进行交流沟通,而体味不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感。
  或许在虚拟世界中,你就是宠儿,无人与你竞争,可你却永远不知道林则徐的“大肚能容,容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可笑之人”。只有在别人的竞争中、反对中、漠视中,方能造就“海纳百川”的气概。其实,在虚拟世界的人是可怜的,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他的一生只是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奇,因而也无人会对他感兴趣。而经历过大风大雨的人称“内圣外王”的曾国藩却被后人景仰,面对自己手下的将士全体阵亡,也打算了却此生的他,在好友的规劝下,又重整旗鼓,为王朝立下汗马之功。他的“百端拂逆之时,唯有逆来顺受之法”,让后人细细品味,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后人也对他感慨万千。
  这段文字真是漏洞百出,充满了主观臆断。活在虚拟中的人,就不是人了?就不能体味到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了?就永远不知道林则徐的“大肚能容”了(且不说是不是林则徐的)?难道说“只有在别人的竞争中、反对中、漠视中,方能造就‘海纳百川’的气概”?活在虚拟世界中的人就一定是可怜的?就一定不知道人生?他们的一生就必然平淡无奇?就必然“无人会对他感兴趣”?
  主观臆断者,其思维往往扁平、浅薄,把原本复杂的事情看得单一,只抓住一点而不顾及其他,因此,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思辨能力。
  八、自相矛盾
  前后矛盾,指的是文章的观点前后不一致。前面提出的观点,到了文章的后面却又自行加以否定,或者后面的思想与前面相反。这反映了思想认识上的混乱,或者说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清,没有明确的思想立场。
  如《觅得炊烟与柳芽》一文,开头提出观点:“虚拟世界是时代带给我们的福音。时代赐予我们的福利,我们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收下。”文章主体部分却这样论述:“虚拟世界是充满便利与诱惑的,但同时它也有许多弊端。人心浮躁成为现代人的通病。我们不能沉溺于虚拟世界中,也不必刻意远离它,而是让它成为社会中的一部分,发挥它的好处,拒绝它的坏处。”这就否定了前面的观点。既然说“应该怀着感恩之心收下(虚拟世界)”,那当然就要论述虚拟世界给人类的诸多便利。可是作者却主要论述虚拟世界的弊端。这显然就自相矛盾了。而结尾又说“不会因现实的真实淳朴而拒绝虚拟的流光溢彩,也不会因虚拟的诱惑多姿背离现实的拳拳之初心”。表面上各不得罪,好像很辩证,实际上却是缺乏自信和勇气,懦弱退缩,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自己鲜明的思想立场。
  九、主次不分
  主次不分,就是在作文中本该重点论述的内容却一笔带过,本该一笔带过的内容却反复论述,主次颠倒,轻重失衡。如《别被虚拟蒙蔽双眼》一文,阐述的观点是:“我们要擦亮眼睛,坚守底线,与之保持适当距离。”据此,论述的重点应该是虚拟世界的弊端、隐患。弊端、隐患揭示得越充分,观点也就越具有说服力。这篇文章却刚好颠倒,请看:
  我们不能否认虚拟世界给我们带来的诸多便利,网络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成本,加速了信息的交流与传播,线上娱乐,微信聊天,已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是没有它们,我们的生活难免会丧失几分情趣和灵性。但是,虚拟世界亦存在不少的隐患,不少人将自己的私生活毫无保留地呈现于网络,公之于众,并对他人的隐私永远呈刚性需求,永不满足。网络又成了谣言散布的阵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
  按理说,文章论述的重点就应该是“但是”以后的内容。可全文论述虚拟世界隐患的就只有这短短的数十字,蜻蜓点水。而论述虚拟世界之便捷的文字却多得多,甚至拉扯到一些毫无关联的内容上,不得要领。
  十、思辨能力弱
  思辨能力,近年高考作文尤为强调。但考生作文仍普遍是思辨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一、不能从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思维混乱,缺乏条理性;二、浮光掠影,不能深入分析。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文,作者阐述了对待虚拟世界要保持适当距离的观点,在论述过程中,尽管逻辑思路正确,但思辨能力不够。请看:
  若一切变成虚拟,一开始也许我们会觉得畅快,仿佛一切以我们为中心,我们享受到了“唯我独尊”的痛快。但生活是长久的,当虚拟与现实交织,当你发现医生只会为你开药却无丝毫关心之意,当你发现售货员脸上的笑容似乎一成不变,当你发现你似乎生活在一个只有你自己的孤寂星球里,你会不会觉得生命似乎是那么无趣,那么虚假得令人厌恶?
  此段文字中用一“但”字表示意思与思路的转折,从虚拟世界带给人们的快意转到了虚拟世界所造成的伤害上,以此来论证文章的观点,思路正确,但文章思辨性不足也显而易见。首先,语言感性化。辨析思维是理性思维,要求能够客观冷静地看待具体事物,因而就要用理性语言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看法,这篇文章显然没有做到。其次,缺乏条理性。所谓条理性,就是对具体事物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条分缕析。文章论述虚拟世界所造成的伤害,只是用一个排比句式来表达,内容单一,缺乏多层面多角度的论述。
  十一、方法错误
  议论文总要运用具体的方法来论证观点,论证方法运用恰当,无疑能够强化文章的逻辑力量,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方法错误,即论证方法错误。今年高考这种情况很普遍,具体表现在牵强附会、引用不当、以叙事代替说理等几个方面。
  1.牵强附会
  牵强附会,就是把原本毫无联系的材料或事例强行拉扯在一起,进行所谓的逻辑推理。这在今年高考作文中尤为明显。今年高考作文题,本与古人没多大关系,但不少考生还是把古人拉进来,给观点撑腰。如《于虚拟中亲吻现实》一文,作者提出观点:“于现实中拥抱虚拟,于虚拟中亲吻现实,平衡两者。”接着论述:   平衡好现实与虚拟,需要我们像陶渊明一般,于穷困潦倒中活出自己的一份“悠然见南山”。他虽归隐于田园乡间,却并没有与世俗脱节,他的那种超然物外的心境,正是现实中的虚拟。虚拟也并非意味着剥离了肉体,只剩下了空落落的魂灵,也不是那些沉迷于电子科技的无聊之辈,真正的虚拟要像鱼玄机一般,虽出家为尼,却仍以笔为马,以词为肴,一生过得诗意又潇洒,恍惚又真实。
  举例的目的在于论证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作者试图以陶渊明和鱼玄机的例子来论证“在现实与虚拟中保持平衡”,说陶渊明“超然物外的心境,正是现实中的虚拟”,说“真正的虚拟要像鱼玄机一般”“以笔为马,以词为肴,一生过得诗意又潇洒,恍惚又真实”。如此论述,只能说明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浮浅,逻辑推理上的牵强和错误。
  2.引用不当
  恰当的引用能起到强化思想内涵的作用,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今年高考作文引用相当普遍,不仅开头有引用,论证过程中的引用更是比比皆是。但恰当的引用却不多。如《虚拟与现实》一文,作者如此论述:
  当“虚拟”越来越影响人们的生活时,我们应选择接受现实。盲人歌手萧煌奇说过:“不管是快乐不管是悲伤,今天明天会怎样,我都会勇敢地接受自己的状况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找到可以立足的舞台。”空军歌舞团创作员阎肃曾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事情,很多突如其来的事情,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你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怎么办?化被动为主动,化要我做为我要做。你放心,准有结果。”当虚拟一天天走进现实,它或好或坏,它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抑或使你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你都应该选择去接受它。
  盲人歌手萧煌奇的话是说要勇敢面对自己,实现理想,找到人生舞台。阎肃的话是说要化被动为主动。这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接受现实”,根本就没有逻辑联系。引用那些毫无关联的名言,弄巧成拙,对论证效果不起任何作用。
  3.以叙事代替说理
  无法说理,即以叙事代替,因而文章显得不伦不类。如《拥抱现实》一文,要论述的观点是:“我们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虚拟世界中,我们需要和它保持距离,摆好关系。”接下来却是一段叙述的文字:
  表弟也是如此,一旦放假回到家中,便把自己锁在房中,专心致志地玩游戏,也因这事情与他爸妈意见不小。每次我到他家,都会看到他在电脑面前“勤奋工作”的身影,以至于我走到他身边也没有发现。每当他发现我的时候,便是他玩完一局的时候,这时他就会说:“哥,刚来啊?”这时我就会苦笑,说:“对啊,刚来。”每到吃饭的时候,又是矛盾激化的时候。到吃饭前半小时,因无事可做,表弟便会再开一局,因为游戏不能停下,往往还要一点时间,才可以吃饭了。
  此段文字内部的问题暂且不论,仅是以叙事代替说理这一点,就违背了论述类文章的写作要求。又如《幻化》一文叙述了卢小姐在店里试新衣的镜头被暴露在网络,以此来证明网络的伤害。《莫让人心失聪》则叙述了一则笑话,以此证明只有现实世界才能够有“心贴心的交流”。以叙事代替说理,说明考生论述能力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有这样一个现象值得注意: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以奖惩为手段。具体表现在,如果孩子考试得分高,就奖;反之,则惩。殊不知,奖惩不是教育的好方法。  或许有人说:棍棒之下出孝子,那么,奖惩之下肯定出成绩。乍一听,这句话似乎也有点道理,可细一想,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棍棒和奖惩,孝子与成绩,风马牛不相及。古代的孝子有哪一个是打出来的?那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又有哪一个是奖惩出来的?李白、杜甫、白居易,
期刊
庭院不大,那棵树孤独地傲立着。看着那寂寞的树影,感觉郁闷,便产生一种想将其移走的冲动。拿起锄头,翻开土,那长满了灰色疙瘩的根,植入地下深处,一根粗壮的根布满了分支,构成一个家庭。每一分根都是“家”的成员。此时,你会怎么做呢?  由此,我想到了作文漫画的内容:“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脸庞上亲吻的印记足以说明;还是这个孩子,第二次考了98分,则挨了一记耳光,巴掌印还清晰可见。第二个
期刊
有这样一幅漫画:一个孩子拿着满分试卷,得到了表扬,而另一个拿着55分试卷,则受到批评。后来,得到满分的孩子拿着98分的试卷受到了批评,得了55分的孩子拿到61分得到了表扬。由此,我看到了一个问题:人们对于不同事物的评判标准,差别过大。显然,这是不正确的。  在应试教育的今天,优秀的人才被要求保持优秀,不允许出现半点差错。成绩差的,便被要求力争上游,进步便是好事。可是,孰能无错?为什么优秀的人才就不
期刊
2016年的浙江省高考作文,在全国仅存的九套作文中,个人认为是独树一帜的。首先,在审题上,命题者非常善良地给出了三种选择,考生只要任选一种,自圆其说便可,既大大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减少了考生写作上偏题离题的可能,又给考生适当的限制,使写作不至于如天马行空。其次,是材料内容够“潮”,用VR 设备虚拟现实,玩起了虚拟与现实的穿越。再次,是文体限定为论述类文章,与今年年初浙江省的考试说明相吻合,满足了高三
期刊
脑海中,是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眼前所浮现的,是那个追着风筝而远去的少年。  卡勒德·胡赛尼笔下的少年阿米尔不仅带给了我对友谊的全新认识,更有对人性的认知。他用笔拂去阿富汗人民内心的阴霾,让他们感受那背后灵魂的悸动。  这本书,我读了三遍,然而这三次的阅读,带给我的却是三种不一样的感受。  起先,我曾为友谊而阅读,我发现阿米尔对于他的背叛与救赎有着深深的执念。那风筝的线,是割不断的友谊,是血
期刊
幽默,来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与生俱来的令人喜悦之气质,后经音译来到中国。最早使用“幽默”一词的是翻译家林语堂,他将“幽默”解释为“人之智慧已启,对付各种问题之外,尚有余力,从容处之,遂有幽默”。如《诗经》中的女子说的“子不我思,岂无他人”,便是一种自嘲式的幽默。而林语堂对于“幽默”性质的理解则更为精辟:“幽默只是一位冷静超远的旁观者,常于笑中带泪,泪中带笑。” 可见,幽默并不等同于喜悦,它更冷静、
期刊
木偶、布娃娃的出现,给了我们一个“想象成长”的开端;20世纪60年代,不败传说“芭比”的进军让这种想象进入了“模拟人物生活”的阶段;21世纪的互联网实现了这种“想象”的质变,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随网络的不断扩大与发展,游戏人物几乎可以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结婚、生子、换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一台VR设备供我们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然而这个“虚拟世界”能够完全融入现实世界,让
期刊
在许多家长眼里,分数代表着孩子成绩的好坏优劣。无论是小考还是大考,分数高就表明成绩好,分数低就说明成绩差。为了让孩子提高成绩,家长可谓绞尽脑汁。他们想出的方法,无外乎两个:蜜糖和大棒——考得好,就给予奖励;反之,则施以棍棒。  分数真的是奖惩出来的吗?  孩子分数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其天资的高下、是否刻苦努力和勤奋,同时也取决于老师教得是否得法。韩愈,三岁丧父,由叔父抚养成人,他自念是孤儿,
期刊
好一手漂亮潇洒的行书!笔走龙蛇,板书完毕,犹如一曲惊鸿舞徐徐落幕,余音绕梁,弟子们陶醉其中。有着六年行书书龄的小女子我特爱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面对老师如此妙笔,感恩老天,恩馈如此师生缘分!再加上播音员般清脆浑厚充满磁性的男中音,同学们一下子都喜欢上了张老师和他的语文课。  张老师“芳龄”二十六,是这一年段语文老师中唯一的男老师。这么年轻,干吗叫老师?取名“老帅”吧!于是在班长我的提议下,同学们都
期刊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随时浮沉。每个人都渴望“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样人生。然而,有些人只为这首诗沉醉,有些人则还要紧握互联网、物流这样便捷的现代文明。两者孰轻孰重?  以我之见,人类文明就由这两种选择构成,无论一心跌入诗意的网,还是同时把握现代技术,都是值得肯定与支持的。  文明需要醉心艺术与诗意的殉道者。他们所求仅是碧波边一所春暖花开的房子。他们与世俗隔绝,没有狗苟蝇营之累,也不曾享受物质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