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占用的课时最多,耗费精力最大,而且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衡量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因而语文教育界都非常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习惯
  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熊猫》一课,学生对小熊猫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卢沟桥烽火》一课,开头写道:“九一八事变后……”,结尾写:“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是简述了怎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社会应该都来关注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建立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更不例外,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终身学习思想,努力改革阅读教学,使学生从种种束缚中拯救出来,让学生大胆置疑,积极思考,勇于表态,乐于探究,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和检验自己劳动成果的主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兴趣;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成为跨世纪的优秀人才。 (接上页) 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为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打基础的过程。
  四、结语
  “互评互改”作文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教师在实施“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意全程引导与监控,做好课后反思与总结,让学生在总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互评互改”作文教学虽有很多优势,但也有工作环节复杂、工作量偏大等不足,这需要教师在科学运用的同时,应根据实际创新,争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作用,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高彦军,作文批改如何变被动为主动[J],文学教育,2012,01:92.
其他文献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的“串味”现象愈演愈烈的今天,语文教学该如何寻回自己失落的精神家园?笔者认为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本文阐述的是如何让语文教学回归本位,让语文教学重拾隽永书香,透露浓浓语文味。文中主要从有语文味的课应当是要“品”味、““读”味、“练”味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谈谈自己的在这方面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味朗读品味  新课改的实施,为中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气象。语文课堂不再是
喉癌是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98%以上为喉鳞状细胞癌,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东北地区高发,且以声门上型喉鳞状细胞癌(supraglottic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G
作文,学生怕写,老师怕教.教师应创设多种渠道,丰富学生的写作题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而且让孩子们轻松作文,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语文课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语文教学设计中的点滴和细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创设语文课堂的亮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创设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才能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  一、直观图片,带给学生震撼的视觉感受。  图片以其直观、形象、可视的特点,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画面的内容,印象深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图片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口语表达常常是一个人气质、风度和智慧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语文教材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仍是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血吸虫感染免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在成虫产卵后,宿主逐渐表现出免疫下调的状态,使感染呈现慢性化。以往的研究认为这种免疫负调节性与调节性T细胞(Tregs)、DC和Mcp等相关。调节性B细胞(Bregs)是一类具有调节功能的B细胞,在自身免疫病、慢性炎症、肿瘤、寄生虫感染等疾病中发挥着免疫负向调控作用。MicroRNA(miRNA
在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识别误差动态特性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误差知识的控制,从系统误差的动态过程观点描述了误差特性,采用了
朗读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语感,提高理解、欣赏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必备的阅读技能。《语文课程标准》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列在了每个学段阅读目标的第一条,充分说明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我们在大量的看课等调研中发现,朗读训练在大多数阅读教学中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课文教学结束了,往往只有极少数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大部分学生达不到
期刊
【摘要】“互评互改”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出的作文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对于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文总结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意义,提出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的步骤,并分析了“互评互改”作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作文互评互改教学步骤问题  “互评互改”作文
环境教育对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下足功夫。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的主阵地之一就是我们的校园墙壁。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墙壁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墙壁文化的德育功能  墙壁文化,其实质是以实践为契机的主体体验文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孩子在他们周围──学校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