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ON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传统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进行了深层次的梳理和变革,这不仅给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自我效能感是动机的核心要素,是主体学习的心理支持系统,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对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本文从新课程改革所呼吁的教学目标理念和教学方式出发,按照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所提出的新要求,来探讨有效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途径。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新课程改革;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8-0008-03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新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也就成为一个需要探讨的重要话题。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封闭课堂模式,注重开放、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它摒弃了学科本位主义,重视课程的创新价值,强调构建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同时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扬和创造性的培养,把学生的终生发展贯穿教育的始终。本文试图从自我效能感内涵、作用机制以及新课程对学生自我效能感所提出的新要求几方面来探讨对学生良好自我效能感的培养途径。
  
  一、自我效能感理论综述
  
  (一)自我效能感的内涵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又译为自我效力)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艾伯特·班杜拉(Albert·Bandura)《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1977年)一文中。他认为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的自我把握和感受”,即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能力的主观判断和猜测。在有关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中,更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念表达方式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信念或自我效能期待。
  
  (二)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1.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的认知调控和行为动力
  班杜拉指出,个体的行为受认知的调节,而认知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心象性实现(imaginal realization)过程预期未来的行为,进而影响个体对行为的自我监控策略。所谓心象性实现过程就是个体在想象中对自己即将从事的活动场面或活动流程进行表象性心理预演的过程。自我效能感高的个体,坚信自己对活动具有效能,因此会倾向于想象获得成功的活动场面并体验着与活动有关的身体状态的微妙变化;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个体则更多想象活动失败的场面,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并将心理的认知资源投注于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物,从而对活动的实际成就产生消极影响。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动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以及个体在面临困难、障碍、挫折时对活动的持久性和耐力。尤其是对富有挑战性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持久性和耐力是获取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会不可避免要遭遇种种挫折,面对挫折的考验,个体是坚持还是放弃完全取决于他的自我效能感。若他坚信自己的活动效能,便会加倍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争取出色完成任务。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是一种普遍经验,如果没有自我效能感的支持,个体的发展便会失去动力。因此,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具有心理发展的动力学意义。
  2.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行为的选择和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在行动前对自身完成该活动有效性的一种主观评估,它首先影响个体对希望目标的选择。当个体面临一个新的任务时,他首先会对任务的价值进行估计。当个体对自己完成该任务的能力评价很低时,他可能不会采取行动或者会选择一个较容易的目标。自我效能感不仅影响到个体对任务目标的选择,还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方式。我们在做事情时都会选择一种最有成功可能性的方法。熟悉的行为方式会使人产生高自我效能感。在行动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根据行为结果的反馈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
  自我效能感还影响人们面对困难的坚持性和努力程度。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影响人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决心,影响人行为的坚持性。低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放弃努力,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想尽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会轻易放弃努力;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所付出的努力和任务难度成正比,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则相反。
  3.自我效能感影响人的情绪状态
  当个体面临困难、挫折等不利情境条件时,自我效能感将决定个体的应激状态、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又通过改变应对过程的性质而影响个体在活动中主动性的发挥。
  当我们认为做某件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很大时,往往会有一个乐观积极的心态,情绪饱满,主动性也更高。高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解决问题之前,往往会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问题,形成正向预期,较少产生焦虑。而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行动之前就已经预期自己失败的可能,他们在面对困难时就已经产生焦虑情绪,他们比起高自我效能感的人,更容易放弃任务,很少积极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标准之一就是能否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学生能否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及价值,充分发挥主体的意识和作用,使课程改革的目标得以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对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面对新课程理念,学生必须重构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思维和学习方式的认知和控制,是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和认知产品的了解。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它是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基础。新课程的许多理念是在多维视野下形成的,现象学、存在主义、解释学等正逐步渗入新课程中,学生以往单一学科的元认知要重新建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首先,新课程改变了原有的课堂模式,强调回归生活世界。所谓“生活世界”,指的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新课程强调构建焕发生活气息和活力的课堂氛围,充分把握时空的动态变化及其关系。其次,新课程关注过程体验,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我效能感,才能应对困难,表现出对探索活动的坚持性。最后,新课程要求变革学习方式,树立新的学习观念。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学习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给学生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是同化,学生是学习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机制和途径是顺应,学生是学习的发现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的过程。新课程改变了学习观念,要求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二)面对新课程教学范式的转换,学生必须有效地调整自我角色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他们的角色意识之上的。在新课程中,学生将会面临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所以以狭隘思维来应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必将被探求规律的综合性思维所替代。
  首先,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体验,学生必须经过学习实践的过程,对探究活动中产生的具体经验和事件的意义,追求尊重主观的“叙述性认识”,也就是在故事中去理解和接受学习和探求的内容。其次,新课程提倡探究性学习,这意味着学生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学习情景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产生有效的行为变革能力。最后,新课程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要求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探索和理解有关的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应对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学会积极地思考。
其他文献
1891年Gluck在Bulgarian战役中使用由金加(Califori-um)、浮石(Pumice)和石膏组成的充填材料来提高关节假体的稳定性,开创了人类使用充填剂维护人工假体在骨髓腔内稳定性的先例。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科住院的146例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行TCD与DSA检查的临床资料,并将结
急性心肌梗死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危及生命的疾病,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已经被证实可使患者获益,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抗栓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血小板糖蛋白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晶铁在单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在2.82~8.47nm范围内,纳米晶铁的弹性模量和试样的相对密度呈线性关系
治理和控制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关键是识别其污染源。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溯源研究的相关报道,概述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土壤和沉积物重金属
一、动态环境-企业转型的背景    当今的企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新技术和突破性技术的出现、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化的深入以及风险资本的盛行,都为市场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同时也进一步制约了企业以既定战略对环境做出有效反应的绩效,从而要求企业具有更强的应变能力,采取更多富有柔性的战略和管理模式来应对不断变动的市场需求。具体而言,这种动态环境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及
目的:观察高脂高糖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IR)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进一步明确IR阶段NO的作用。方法:高脂高糖饮食喂养SD大鼠8周制造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分别检测两组大鼠血清NO
目的比较老年核性及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 cells,LEC)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 smooth m
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胆囊内结石如果长期存在,可以反复刺激胆囊黏膜,从而形成慢性胆囊炎。肝脏与胆囊都是人体肝胆系统的主要组成部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共收治肱骨髁上骨折270例。经肘外侧切口交叉克时针张力带钢丝治疗150例,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