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能力飞速增长。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是大量的自然资源被浪费。特别是水资源和环境资源,作为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浪费现象尤为严重。为了平衡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因此,我们需要展开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研究。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中图分类号:C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5-0352-01
1、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概念
水文地质是研究、调查地下水性质及其运动、分布规律的一项活动,一些与地下水息息相关的水文调查活动,如含水层调查、地下水补给分析、地下水类型划分、地下水化学性质分析等,都离不开水文地质工作的支持。通过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取丰富的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从而为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依据。另外,水文地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治理土地盐碱化等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环境地质的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环境的勘察、监测、研究,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防范等。通过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发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地质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揭示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影响关系,从而为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环境开发、改造等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水文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意义
人类文明的推进离不开健康的自然环境,而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主观能动性的增强等,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乃至重大破坏。其中以水文和环境地质的问题最为突出,而这两点工作是否能够抓好也反作用于人类生活。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相关部门,应把环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相关建设。在保证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一良好的理念会更加深刻地为人们利用和改造水文地质和环境提供引导。在目标制定上也会尊重自然效益,在保持目光长远的基础上,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合理塑造。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作用下,其能够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对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优化社会结构、环境结构,更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建议
3.1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地下水应用、开采系统,以达到预防地下水污染、改善地下水环境的目的,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此,要以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数据为基础,制定有利措施,加强学科间联系,重新建立環境资源利用与开发体系,保证人类需求和自然供给之间的平衡,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看,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为满足自身需求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同时,从地域层面来看,也存在污染转嫁的行为,即牺牲一部分人的环境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未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今后在开展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掌握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从现在与未来、地域与地域的层面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自然资源保护效果。
3.3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进步,是人、自然、发展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开发、使用自然资源,这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目标。而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则是因为未协调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今后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要认真处理好人、自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4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
在进行水文环境地质等工作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工作开展的标准和依据。在工作开展前,要对所涉及的水文环境等工作有系统化的分析和足够的信息掌握,要对以往所收集到的水文及环境资料辩证分析和提取其中有用的内容,改善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应有大局意识,并做到全局综合分析,以促使实际工作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开展工作时,要进行足够的实地考察,并加强对样本实验数据的分析,并通过与当地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另外,还应积极与气象环境部门展开合作,以进一步探究地表及地下水文的发展规律和生态更新周期,从而做到对地质岩层成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勘探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采用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手段,降低机械设备的功耗,减少对水文和环境污染,保证对需要进行人为截流和改造的地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开展工作后,要始终按照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保证水文系统和环境更能够为人民服务,满足人的日常需求,并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
3.5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协作
协调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优化自然资源系统的必要条件。例如:为了实现对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水文地质和农业等部门专家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防洪策略,需要地质、水利等多部门专家的共同研究和努力。可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在水文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展开工作,是现阶段乃至未来的重点。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水文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的融合,应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同时还应注重与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人权,梁杏,靳孟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
[2]闫思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
中图分类号:C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9)05-0352-01
1、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概念
水文地质是研究、调查地下水性质及其运动、分布规律的一项活动,一些与地下水息息相关的水文调查活动,如含水层调查、地下水补给分析、地下水类型划分、地下水化学性质分析等,都离不开水文地质工作的支持。通过水文地质工作的开展,能够获取丰富的水文地质环境数据,从而为水文地质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依据。另外,水文地质工作对于提高农业灌溉效率、治理土地盐碱化等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环境地质的研究内容涉及地质环境的勘察、监测、研究,以及地质灾害的预测、防范等。通过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一方面能够发现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帮助人们更为深刻地认识和了解地质环境,另一方面能够揭示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作用机制及相互影响关系,从而为相关部门开展地质环境开发、改造等相关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2、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水文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意义
人类文明的推进离不开健康的自然环境,而良好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由于主观能动性的增强等,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乃至重大破坏。其中以水文和环境地质的问题最为突出,而这两点工作是否能够抓好也反作用于人类生活。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相关部门,应把环境效益放在重要位置,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相关建设。在保证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这一良好的理念会更加深刻地为人们利用和改造水文地质和环境提供引导。在目标制定上也会尊重自然效益,在保持目光长远的基础上,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合理塑造。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的作用下,其能够进一步增强相关部门对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认知,同时也有利于优化社会结构、环境结构,更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产生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建议
3.1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开展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主要是为了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要求来设计和建造地下水应用、开采系统,以达到预防地下水污染、改善地下水环境的目的,最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此,要以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数据为基础,制定有利措施,加强学科间联系,重新建立環境资源利用与开发体系,保证人类需求和自然供给之间的平衡,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2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本质上来看,人类对环境资源的无序开发和破坏,不仅仅是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而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为满足自身需求甚至不惜牺牲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权益。同时,从地域层面来看,也存在污染转嫁的行为,即牺牲一部分人的环境利益来满足另一部分人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这些问题的发生都是因为未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今后在开展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时,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掌握人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变化,从现在与未来、地域与地域的层面上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好地实现自然资源保护效果。
3.3妥善处理人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关系
社会的进步,是人、自然、发展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为了追求自身的发展而开发、使用自然资源,这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实现了人类自身的发展目标。而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则是因为未协调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今后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要认真处理好人、自然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4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
在进行水文环境地质等工作时,要充分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为工作开展的标准和依据。在工作开展前,要对所涉及的水文环境等工作有系统化的分析和足够的信息掌握,要对以往所收集到的水文及环境资料辩证分析和提取其中有用的内容,改善和优化工作方式方法。也就是说,应有大局意识,并做到全局综合分析,以促使实际工作符合自然规律和科学规律。开展工作时,要进行足够的实地考察,并加强对样本实验数据的分析,并通过与当地专业研究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更好地掌握相关信息。另外,还应积极与气象环境部门展开合作,以进一步探究地表及地下水文的发展规律和生态更新周期,从而做到对地质岩层成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在勘探时,要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地采用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手段,降低机械设备的功耗,减少对水文和环境污染,保证对需要进行人为截流和改造的地质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开展工作后,要始终按照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保证水文系统和环境更能够为人民服务,满足人的日常需求,并做好后续的管理工作。
3.5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协作
协调多部门、多学科之间的关系,是优化自然资源系统的必要条件。例如:为了实现对土壤水的有效利用,必须加强水文地质和农业等部门专家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防洪策略,需要地质、水利等多部门专家的共同研究和努力。可见,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多学科、多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在水文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在该理念指导下展开工作,是现阶段乃至未来的重点。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更好地促进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水文地质工作和环境地质工作的融合,应正确认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要求,同时还应注重与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张人权,梁杏,靳孟贵.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4.
[2]闫思俊.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