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教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92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参是教师备课的重要资料,它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着较明确的说明。然而,教师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来解读教参,就很难打造出符合儿童学段特点的数学课堂。通过对“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提出问题环节的三次教学设计,教师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理解教参,才能真正发挥教参的作用,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 儿童视角 解读教参 过程体验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9-028
  在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一位资深的数学教师曾对我说:“要想上好数学课,一定要读透教参,因为它会告诉我们怎样教、教什么。”我一直把这句话当作自己教学的座右铭,每一次上课前,自己都会把相关的教学参考资料看好多遍。这个习惯帮助我成功地上了好多节数学课,也使我对教参的作用越来越重视。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我在学校也成了一位老教师,自己也会对年轻的教师说:“要想上好数学课,一定要熟读教参。”然而,最近因执教“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自己对读教参的态度有了新的要求,即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教参。
  “按不同标准分类”是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按不同标准分类的认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而提出问题是这节课第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设置目的很明显,即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产生按不同标准分类的需要。那么,怎样来提出问题呢?
  上课前,我详细解读了教参,教参中的一段话“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说说这是什么地方,图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再提出‘还想知道些什么’,引导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所以,我把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设计如下。
  提问: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追问: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小结: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没有条理,他们会这样表达“有的老师在看书,有的学生也在看书,有的老师在做游戏”,这是因为他们有条理的思维背景没有建立起来;二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没有针对性,学生会想到“他们姓什么”等非数学类问题,这样就会对后面的教学出现了干扰,因为学生并没有产生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想法。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按不同标准分类是一种实际的需要呢?我在教参上又读到了这样一句话“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最想了解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分类标准”,我马上修改了这一教学环节。如下:
  提问:图上有哪些人?(板书:教师 学生)他们分别在做什么?(板书:看书 下棋 做游戏)
  再问: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记在作业本上。
  小结: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你的问题是什么?选哪一个标准分类最有用?
  我想,让学生把自己的问题记下来,再根据问题选择分类标准是最好的设计了,这样他们就能体会到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实际的需要了。而事实并非我想的那样,学生把问题记下来需要花几分钟时间,而且根据问题选择标准学生也有困难,这样学生在学习上遇到过多的挫折,对后面的学习就没有兴趣了。我不禁思考:“是不是我设计的问题太难了,不适合二年级的学生?”恰巧,睢宁县教育局的王保卫主任应邀到我校来指导教师上课,他听了我上的这一课后,直接指出:“教师预设的再好也没有用,课堂最重要的是学生的感受;在守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一底线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他的指导下,我对这个教学环节又进行了一次新的设计。如下:
  提问:图上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板书:教师 学生 看书 下棋 做游戏)
  小结: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
  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多为“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等,我根据学生的提问板书出关键词,这样既是对学生提出问题的总结,又为引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埋下伏笔。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告诉他们:“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把图中的人物分类整理。如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可以按参加不同的活动分为看书的、下棋的、做游戏的三类,还可以按性别分成男的和女的两类。”……这样设计,二年级的学生理解起来很轻松,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这一个小环节的三次设计,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解读教材、教参,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来;因为只有学生能理解的、亲近的知识,他们才会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体验到解决问题成功的乐趣。
  (责编 蓝 天)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一年级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主要活动是让学生剪莫比乌斯圈,通过其意想不到的结果,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好玩,从而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上数学。  [关键词]莫比乌斯圈;拓扑;完整的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7-0009-03  我在提出“全景式数学教育”后,尝试突破
[摘 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复习存在内容多、跨度大、综合性强的特点,致使学生整体复习效率低、接受度差,而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通过阐述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现实意义及具体应用,指出思维导图在实现学生课堂复习主动参与化、效率提高化、主动运用化的教学目的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源于建构主义理论,由师生根据现实的社会生活和熟悉的事物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取探究、合作、讨论等一系列的学习方式,进一步解决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该教学模式打破了过去的灌输式、讲授式教学。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为例,对“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本教学程序进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式学习;教学模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 要]理解性学习基于理解力培养的课程设计理念,其主要运用“逆向设计(简称 UbD)”实践模式来组织教学。在研究理解性学习的过程中,先构建了理解性学习的理论框架,而后探索了其实作模式。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如何在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理解性学习;逆向设计;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优化课堂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关键词]小学数学 操作 情境 体验 反思 思维能力 总结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4-02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
[摘 要]通过学习夯实“四基”,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提出的要求。以“周长与面积问题”为载体,在实践与反思中探讨如何才能使数学教学为适应社会发展提出的“四基”目标,尤其是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以期厘清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客观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基本流程。  [关键词]活动;经验;操作;观察;动;周长;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
[摘 要]教育即生长,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下,研究学生、读懂学生成了教学的基点。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应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脉搏,顺应学生的思维轨迹。  [关键词]顺应;思维轨迹;生长;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8-0007-02  周国平说:“懂得了教育即生长,就清楚教育
[摘 要]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精心选择比较的素材,巧妙引导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真正理解所学知识。  [关键词]数学教学 比较 本质 图形 放大 缩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1-032  比较是确定研究对象共同点和不同点的一种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下面,我以“图形的放大和缩
2009年元旦,我们跨入崭新岁月。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谨向广大读者、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衷心的祝福,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  教学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有怎样的教师就会教出怎样的学生。时代的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化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教师必须耐得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的寂寞,从每天教学实践的点滴做起。同时,教师也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踏实前行
[摘 要]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是对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学习“小数加減法”前的铺垫。通过分析学生在小数加减法的典型错例,教师在三年级下册小数加减法的教学中利用“联系实际”“先估后算”等策略,并将其与生活中的小数意义联系起来教学,有效消除了学生在小数加减法中的“牛皮癣”,为学生在四年级下册继续学习小数加减法作好铺垫。  [关键词]小数加减法;联系实际;先估后算  [中图分类号] G62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