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的乐园,成为他们愉快地构建知识的场所。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感;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30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对各门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退,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并且在对八年级或九年级学生的学情调查反馈中发现,好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苦学或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笔者认为,有苦学或厌学情绪的这部分学生中,许多都与中学起始年级不太喜欢数学有一定的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教育界普遍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的乐园,成为他们愉快的构建知识的场所。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起始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起始年级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多给学生以诚挚的关爱,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由此看来,给学生以诚挚的关爱、用温暖的话语是多么重要。
笔者班上有一位叫王××的同学,她的小学入学成绩是40多分。但是,笔者发现这位同学身上有很多优点,对教师很有礼貌,做事情很热心,作业做得很整洁、很认真,每节课她都是带着求知好奇的目光在注视着教师。于是,笔者决定在这位同学身上做一个小实验。在刚入学不久,笔者单独找她谈心、对她的一些做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当面对她说:“教师会帮助你,你也一定能学好数学的!”不久,奇迹出现了,在第一次的单元测试中,她居然考出了60多分。笔者在其考卷上写下这么一段话:你还有进步!你还有潜力!果然,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她接连考取了70多分、80多分,而且这些分数是在教师的暗暗注视下取得的、不存在任何水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已取得初步的成效,这个小实验我还在继续。要知道,这对一个小学数学入学成绩仅有40多分的同学来说,取得如此成绩是多么不容易呀!在一次学情反馈中,她写下这么一段话:“数学老师对我那么好,我要对得起她……”多么纯朴的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常常用 “希望不等于成功,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等这样的话激励学生。
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快快乐乐。走进课堂,教师应拥有一个好心情,才能让学生有一颗轻松的心。若教师把生活中的不快情绪带入课堂,那么学生的表现令我们稍不满意,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哪里还有学生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入课堂要丢下一切不快,把最好的心情带入课堂,把这个好心情传递给所有的学生。微笑是沟通的基础,教师要善用微笑。教师微笑就是对学生一种莫大的鼓励和信任,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较兴奋的状态。故教师你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你的微笑不仅仅只给了学生微笑。
师生的关系应是和谐的、民主的。新课程中教师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你不再是拥有数学知识的高高在上的“讲经人”,学生也不再是需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数学活动的一分子。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才能使他们成为主人,快乐地活动在数学课堂上。
三、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张进行不断对折,一直到无法折叠,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学习活动通过视觉所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其他所占比例很小。学习活动中,使用视觉媒体能集中注意力的81.9%,使用听觉媒体能集中注意力54.6%。由此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活动中起的作用最大。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只有千方百计地把视、听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知识总觉得很抽象。上课时借着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一切抽象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觉得太神奇了。课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多媒体课上,数学老师用电脑演示出了许多动画,有从不同方向看几何图形的,它实在太奇妙了。还有同学认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加深了对三视图的印象,也比较理解了,也使我更加明白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的美国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的道理。多媒体资源的合理使用,无形中使各个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大增,更喜欢数学了。
五、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学习上,如果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追求学习的成功和获得认知的满足,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特征;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也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积累小成功,最终获得大成功”。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与满足呢?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数学结论能够让学生归纳的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归纳总结,要让学生成为成功者;应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这种求异思维得到的结论,是学生的创造,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学生一旦能举一反三,就说明学生在这个内容上已获得成功。
分层评价,使任何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高分、优秀,体验成功。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要求,要采用多套评价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启发,在测试中都能答对绝大多数的题,都能认为自己学得不错,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六、尽可能上好数学活动课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教材一个显著特点是:与旧的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不少的活动课内容与选学内容,这些内容表面上与考试要求联系不多,但它有独特的优势:即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征途上喜欢数学。在教学实践上,笔者很重视这部分教学资源的应用。如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同学们别有兴致地去设计,去剪,完成了十一种展开的情况;在教同学们通过剪纸剪五角星时,不少同学在数学日记反馈出来:数学课真像美术课,数学课真太有意思了。特别是在学习“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同学们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做实验。在实验结束后的小组汇报上、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踊跃发言,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是这样写的:通过对这节数学课学习,使我们得到了动手的机会,使我们体会到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也使我们体验了失败与成功,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多同学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并表示希望教师以后还要多上一些这样的活动课。
对新课程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也是漫长的。笔者愿与诸位同行一道,乘着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带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在起始年级数学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耕耘,不断在课改的“土壤”里去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常秀成.中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与指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于福建,万 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七中学 317500)
关键词:学习兴趣;情感;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3-0030
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对各门学科都有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退,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并且在对八年级或九年级学生的学情调查反馈中发现,好大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苦学或厌学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原因有多方面,笔者认为,有苦学或厌学情绪的这部分学生中,许多都与中学起始年级不太喜欢数学有一定的关系。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是“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教育界普遍认为人的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一个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情感和态度,才能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我们应该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们的乐园,成为他们愉快的构建知识的场所。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在起始年级就减少学困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起始年级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多给学生以诚挚的关爱,多用激励性的语言
教师对学生真挚热爱、学生对教师尊重敬佩是教育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当一个孩子跨进学校的大门成为你的学生时,他无限信任你,你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都是神圣的真理……”由此看来,给学生以诚挚的关爱、用温暖的话语是多么重要。
笔者班上有一位叫王××的同学,她的小学入学成绩是40多分。但是,笔者发现这位同学身上有很多优点,对教师很有礼貌,做事情很热心,作业做得很整洁、很认真,每节课她都是带着求知好奇的目光在注视着教师。于是,笔者决定在这位同学身上做一个小实验。在刚入学不久,笔者单独找她谈心、对她的一些做法给予及时的肯定,并当面对她说:“教师会帮助你,你也一定能学好数学的!”不久,奇迹出现了,在第一次的单元测试中,她居然考出了60多分。笔者在其考卷上写下这么一段话:你还有进步!你还有潜力!果然,在接下来的测试中,她接连考取了70多分、80多分,而且这些分数是在教师的暗暗注视下取得的、不存在任何水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已取得初步的成效,这个小实验我还在继续。要知道,这对一个小学数学入学成绩仅有40多分的同学来说,取得如此成绩是多么不容易呀!在一次学情反馈中,她写下这么一段话:“数学老师对我那么好,我要对得起她……”多么纯朴的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还常常用 “希望不等于成功,关键是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等这样的话激励学生。
二、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快快乐乐。走进课堂,教师应拥有一个好心情,才能让学生有一颗轻松的心。若教师把生活中的不快情绪带入课堂,那么学生的表现令我们稍不满意,他们就会成为我们的“出气筒”,哪里还有学生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进入课堂要丢下一切不快,把最好的心情带入课堂,把这个好心情传递给所有的学生。微笑是沟通的基础,教师要善用微笑。教师微笑就是对学生一种莫大的鼓励和信任,能使学生处于一种较兴奋的状态。故教师你不要吝啬你的微笑,你的微笑不仅仅只给了学生微笑。
师生的关系应是和谐的、民主的。新课程中教师已经从“知识权威”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你不再是拥有数学知识的高高在上的“讲经人”,学生也不再是需经“九九八十一难”的“取经人”。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数学活动的一分子。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才能使他们成为主人,快乐地活动在数学课堂上。
三、求新、求活以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七年级数学比较贴进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现实性和趣味性。因此,它以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新教材还抓住了七年级学生情绪易变、起伏较大的心理、生理特点,要求以“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陶行知先生语),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此,我的具体做法是:
1. 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引入环节。在课堂引入中,设计各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的参与意识。如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一开始就要求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纸张进行不断对折,一直到无法折叠,这样,通过简单的表演,把问题设置于适当的情境下,从而营造了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相信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学生会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2. 充分让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新教材还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要求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由组合),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道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既规范了学生的劳动、行为习惯,又使他们在参与活动中认识“自我”,以产生兴趣和求知欲。
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语言的精练、语调的变化得当,板书设计合理,字体优美雅观,知识丰富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四、合理使用多媒体资源
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学习活动通过视觉所获得的知识占83%,听觉占11%,其他所占比例很小。学习活动中,使用视觉媒体能集中注意力的81.9%,使用听觉媒体能集中注意力54.6%。由此可见,视觉和听觉在学习活动中起的作用最大。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只有千方百计地把视、听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多媒体的辅助教学。 如在《图形的初步认识》这一章中,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等知识总觉得很抽象。上课时借着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一切抽象的东西都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学们觉得太神奇了。课后,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的多媒体课上,数学老师用电脑演示出了许多动画,有从不同方向看几何图形的,它实在太奇妙了。还有同学认为: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加深了对三视图的印象,也比较理解了,也使我更加明白老师常常给我们讲的美国谚语“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得;让我亲自做,我才懂得”的道理。多媒体资源的合理使用,无形中使各个同学数学学习兴趣大增,更喜欢数学了。
五、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学习成功的满足
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在学习上,如果能得到成功的满足,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追求学习的成功和获得认知的满足,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特征;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学生的满足感,也没有任何东西,比成功更能激起学生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勇气。因此,也有学者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积累小成功,最终获得大成功”。那么,如何带领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成功与满足呢?
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多为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要让更多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数学结论能够让学生归纳的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去归纳总结,要让学生成为成功者;应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这种求异思维得到的结论,是学生的创造,是学生获得成功的一种很重要的形式;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举一反三,学生一旦能举一反三,就说明学生在这个内容上已获得成功。
分层评价,使任何学生在数学上都获得高分、优秀,体验成功。新课程要求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要求,要采用多套评价体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评价中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启发,在测试中都能答对绝大多数的题,都能认为自己学得不错,能产生成功的喜悦。我们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六、尽可能上好数学活动课
新课标下的人教版教材一个显著特点是:与旧的人教版教材相比,增加了不少的活动课内容与选学内容,这些内容表面上与考试要求联系不多,但它有独特的优势:即激发中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征途上喜欢数学。在教学实践上,笔者很重视这部分教学资源的应用。如在正方体的展开图中,同学们别有兴致地去设计,去剪,完成了十一种展开的情况;在教同学们通过剪纸剪五角星时,不少同学在数学日记反馈出来:数学课真像美术课,数学课真太有意思了。特别是在学习“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同学们发现原来数学也可以做实验。在实验结束后的小组汇报上、各个小组的同学都踊跃发言,有一个小组的同学是这样写的:通过对这节数学课学习,使我们得到了动手的机会,使我们体会到了分工与合作的重要性,也使我们体验了失败与成功,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很多同学在这节课上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并表示希望教师以后还要多上一些这样的活动课。
对新课程的学习是无止境的,对新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也是漫长的。笔者愿与诸位同行一道,乘着新一轮课改的春风,带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在起始年级数学教与学的实践中,不断耕耘,不断在课改的“土壤”里去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
参考文献:
[1] 常秀成.中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与指导[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2] 于福建,万 福.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1.
[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岭市第七中学 317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