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丙型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ml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估中国汉族丙型肝炎患者中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997例中国汉族丙型肝炎感染者。采集人口统计学、人体测量数据及代谢综合征相关临床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正态分布)或Mann-Whitney U双样本检验(非正态分布)和卡方检验。与代谢综合征显著相关的因素进一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997例丙型肝炎患者中,170例(17.1%)患者被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因2型(OR =1.594; 95% CI: 1.045~2.431, P=0.030)、高龄(OR=1.040; 95% CI: 1.022~1.058, P<0.01)、超重(OR =3.876; 95% CI: 2.593~5.792, P<0.01)、脂肪肝病史(OR=2.106; 95% CI: 1.384~3.204, P=0.001)、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OR=1.263; 95% CI: 1.118~1.427, P<0.01)、空腹胰岛素低水平(OR=0.949; 95% CI: 0.915~0.985, P =0.006)、低血清白蛋白水平(OR=0.957; 95% CI: 0.915~1.000, P =0.049)和高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OR=1.004; 95% CI: 1.000~1.008, P =0.0041)与代谢综合征的存在具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对基因2型、高龄、超重、有脂肪肝病史、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偏高、空腹胰岛素水平偏低、血清白蛋白偏低、高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的丙型肝炎患者,要重视代谢综合征的筛查。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监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大鼠生存时间,探究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治疗准则。方法用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建立小体积和全肝正常体积移植模型,分为7组:全肝同体移植组(WI)、小体积同体肝移植组(SI)、全肝异体移植组(WA)、小体积异体肝移植组(SA)、全肝异体移植免疫治疗组(W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组(S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调变组
目的总结扩大肝切除治疗Ⅲ、Ⅳ型肝门胆管癌临床疗效和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73例行手术治疗的Bismuth-Corlette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扩大肝切除术组行半肝及以上肝切除和(或)联合尾状叶切除术29例;局限肝切除术组行肝门区不规则肝切除术44例。结果扩大肝切除组患者相比局限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扩大肝切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局限
期刊
期刊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隐匿,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80%的患者确诊时已错失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其中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特指肿瘤局部广泛浸润,伴有严重血管侵犯而无远处转移的胰腺癌)约占全部胰腺癌患者的30%~50%,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5%~10%。目前胰腺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其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率低。为此,改善胰腺癌预后的重点在于提高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就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胆红素评分(PALBI)预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肝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肝切除治疗的919例HBV相关性HCC患者资料。按照3∶1随机匹配将患者分为建模组(689例)和验证组(230例),建模组依据是否发生PHLF分为对照组(546例)和PHLF组(143例)。采用
期刊
目的分析念珠菌关节炎的临床特征,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念珠菌关节炎诊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6月两家医院收治的18例念珠菌关节炎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59±8)岁(范围48~71岁)。均行关节积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例手术患者行术中组织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17例患者接受MR检查,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患者接受了膝关节X线检查。分析临床特征、高危因素、临床表现、病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