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医学教育办学成本高,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时短,本文结合学校地域和生源,探索围绕“服务社会、重在基层”的办学定位,从课程组织、课程讲授、课程实践、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五方面进行探索,在具体实施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人才共育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700-01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探索实施人才培养的途径已被广泛关注,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也是高校一直努力的焦点,平凉医专地处六盘山贫困地区,办学经费紧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近年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实施人才共育的培养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途径
按照行业和地方需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服务社会、重在基层”的办学定位,临床医疗专家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紧贴医疗、保健、康复等临床工作需要,突出以医德高尚、甘于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确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实施和监督考评。
1.1 在课程组织方面,坚持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结合、见习与实习结合,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实施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确定《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以《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课程。
1.2 在课程讲授方面,校外兼职主讲教师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主要来自于平涼市人民医院,结合病床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实习医生导师制,校内采用中、高级职称讲授理论课,年轻老师讲授临床实训课,同时,聘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及优秀毕业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1.3 在课程实践方面,专业基础课以校内实训基地培养为主,专业临床课以校内外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阶段以准医生亲身体验为主。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资源,采用理论与临床双向渗透的途径。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同时,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各种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团员到周边县乡进行义诊、预防艾滋病宣传、健康知识宣传,参加暑期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周等活动,为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在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基础学习阶段以启发教育为主,临床学习阶段以现象感受为主,采用病案讨论式、探究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开展“第二课堂”等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病案讨论式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包括提出病例、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此方法在所有临床课程都有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利用课外、课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2.2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引进了辽宁营口巨成电子医疗仪器厂研制的诊断学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病人设施,如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和急救模拟病人实施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地学习。培训了标准化病人(学生),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格检查考核、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补充了教学资源不足,解决了临床病人匮乏的问题。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理解患者的痛苦,我们在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医生”,两人一组互相操作练习,从编写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到表演,完成一系列训练,表演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及教师评价。
2.4演示、训练并重教学法
重点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五步完成。①引起动机:教师向学生介绍操作的临床意义。②教师示范:采取动作的示范和教学影片方式;③学生模仿:教师观看学生操作步骤,对错误给予纠正,重新示范;④反复练习:安排教师值班,解答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技能指导;⑤成绩考核:《诊断学》、《妇产科学》、《外科手术学》等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评分办法。
2.5开放式教学法
建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执业助理医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学校实训室练习、课间临床见习、毕业生产实习为特色的实践体系。建立健康教育室、心理咨询室、模拟病房、模拟产房等实训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消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2.6考核引导法
以考核改革为手段,督促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调研,制定方案,对《外科手术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等课程毕业综合考核进行改革,除理论教学的笔试采取综合性试题考试改革外,对实践技能考核进行现场答辩、操作,把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也融入考核项目,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练兵。
3.取得的成效
调查组抽取60所不同等级医院60名科主任,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校600名历届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为“满意”占70%,“较满意”占18%,“一般”占12%,主要表现在实际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遗传与优生咨询”社团获省教育厅、团省委、科技厅等八家单位授予的“优秀社团”称号。学生获社会实践奖9个,在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励24项。
参考文献
[1] 谢翔天,钟遂平.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10-1011.
[2] 肖纯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33-34.
[3] 李力威.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3):118-122.
[4] 唐志晗,文格波,文红艳,等围绕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创新临床技能培养模式[J]R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9.
关键词:人才共育 途径 方法
【中图分类号】R-0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700-01
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等探索实施人才培养的途径已被广泛关注,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也是高校一直努力的焦点,平凉医专地处六盘山贫困地区,办学经费紧张,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近年来,学校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实施人才共育的培养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
1.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途径
按照行业和地方需要,从实际出发,围绕“服务社会、重在基层”的办学定位,临床医疗专家和教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紧贴医疗、保健、康复等临床工作需要,突出以医德高尚、甘于奉献为核心的人文素质培养,完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确定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实施和监督考评。
1.1 在课程组织方面,坚持校内教学与基地教学结合、见习与实习结合,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利用教学基地资源,实施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确定《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核心课程的主导地位,以《诊断学》、《外科手术学》为临床基本操作技能课程。
1.2 在课程讲授方面,校外兼职主讲教师以中高级职称为主,主要来自于平涼市人民医院,结合病床讲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与治疗,采用实习医生导师制,校内采用中、高级职称讲授理论课,年轻老师讲授临床实训课,同时,聘请了省内外专家、学者及优秀毕业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1.3 在课程实践方面,专业基础课以校内实训基地培养为主,专业临床课以校内外基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临床实习阶段以准医生亲身体验为主。利用校内外教学基地资源,采用理论与临床双向渗透的途径。老师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师的科研,同时,以学生社团为主体开展各种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党、团员到周边县乡进行义诊、预防艾滋病宣传、健康知识宣传,参加暑期科技“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文化周等活动,为医学生提供早期接触临床、参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科学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团队实施人才共育的方法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坚持在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有效设计“教、学、做”为一体的情景教学法,基础学习阶段以启发教育为主,临床学习阶段以现象感受为主,采用病案讨论式、探究式、计算机辅助教学及开展“第二课堂”等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1病案讨论式教学法
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基础,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相对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包括提出病例、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小组总结5个阶段。此方法在所有临床课程都有使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利用课外、课前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2.2仿真模拟教学法
教学中引进了辽宁营口巨成电子医疗仪器厂研制的诊断学多媒体实验室的仿真电子模拟病人设施,如仿真心肺听诊模拟人、仿真腹部触诊模拟人和急救模拟病人实施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全面系统规范地学习。培训了标准化病人(学生),应用于临床医学实践教学、体格检查考核、临床技能考核评估中,补充了教学资源不足,解决了临床病人匮乏的问题。
2.3角色扮演教学法
为了使学生尽早地进入角色,理解患者的痛苦,我们在诊断学、内科学、儿科学教学中采用了“角色扮演教学法”,让学生之间互为“病人”和“医生”,两人一组互相操作练习,从编写剧本、分配角色、排练到表演,完成一系列训练,表演后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组间评价及教师评价。
2.4演示、训练并重教学法
重点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分五步完成。①引起动机:教师向学生介绍操作的临床意义。②教师示范:采取动作的示范和教学影片方式;③学生模仿:教师观看学生操作步骤,对错误给予纠正,重新示范;④反复练习:安排教师值班,解答学生在练习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提供技能指导;⑤成绩考核:《诊断学》、《妇产科学》、《外科手术学》等教学中采用该教学法,现场演示操作,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使操作练习有了方向与标准,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建立并实施严格的评分办法。
2.5开放式教学法
建立“加强实践教学,培养执业助理医师”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形成学校实训室练习、课间临床见习、毕业生产实习为特色的实践体系。建立健康教育室、心理咨询室、模拟病房、模拟产房等实训室,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提高设备使用率、降低消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2.6考核引导法
以考核改革为手段,督促学生重视临床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调研,制定方案,对《外科手术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等课程毕业综合考核进行改革,除理论教学的笔试采取综合性试题考试改革外,对实践技能考核进行现场答辩、操作,把医德医风、服务态度等也融入考核项目,着重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毕业一年后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练兵。
3.取得的成效
调查组抽取60所不同等级医院60名科主任,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我校600名历届毕业生临床实践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评价为“满意”占70%,“较满意”占18%,“一般”占12%,主要表现在实际能力、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方面。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组成的“遗传与优生咨询”社团获省教育厅、团省委、科技厅等八家单位授予的“优秀社团”称号。学生获社会实践奖9个,在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三等以上奖励24项。
参考文献
[1] 谢翔天,钟遂平.对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6):1010-1011.
[2] 肖纯凌.地方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9):33-34.
[3] 李力威.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3):118-122.
[4] 唐志晗,文格波,文红艳,等围绕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创新临床技能培养模式[J]R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