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对策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xyz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葛村为例,结合现状,研究探讨葛村今后的保护和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其他类似的古村落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发展对策
  Abstract: this paper DingGang zhenjiang in jiangsu province town ge village as an example, combined with the status quo, study ge village the futur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for other similar ancient village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words: ancient village; Protection;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A32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中国是个有着数千年的农耕文明史的国家,遗留下的古村落承载着区域性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民俗风情,是宝贵的物质及文化遗产。随着我国快速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古村落大拆大建或因过度开发而忽略保护,对传统风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古村落的农民外出打工造成“空巢现象”,古村风貌逐渐在消失。及时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合理开发,可促使古村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且良性的发展。
  本文以江苏省镇江市丁岗镇葛村为例,结合现状,研究探讨葛村今后的保护和发展的对策措施,为其他类似的古村落提供借鉴。
  1 葛村概况及其特色
  1.1 葛村概况
  
  图1:葛村影像图
  图片来源:Google
  葛村地处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丁岗镇,古属于丹徒,村域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人口2100余人。1955年在葛村癞鼋墩和文昌阁考古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骨架、石器、陶器等142件珍贵文物,显示该地区已有6000余年历史,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葛村是行政村,下轄4个自然村,包括东葛村、西葛村、魏家墩、沟头严家。现葛村只有东葛村存留,其他三个自然村均因“万顷良田”计划已进行拆迁。下文所提的葛村均指现存的东葛村。
  葛村现尚存的明、清和民国初年的古建筑有67处,共计11300平方米,其中明代景泰年间的解氏宗祠已被列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有9项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大宅门、解氏支祠、勤怡堂、榜眼第等。古村落以宗族形式聚族而居,以解氏祠堂为中心,通过街巷、弄、堂和院构成整体村落体系,自然环境优美、民风淳朴、历史遗迹众多、文化底蕴丰厚。
  葛村整体布局较规则,空间布局清晰明确,村落以解氏宗祠为中心,向四周发展,最早的住宅在解氏宗祠的两侧和后面建造。村落有三个主入口,分别是南门、西门、北门。葛村道路网呈现树形和网格状相结合的布置方式,以一条南北向和东西向的的道路作为主要交通路线,通过巷道把建筑单体连接起来。
  1.2 自然与历史文化特色
  (1)历史建筑特色
  ① 解氏宗祠
  
  图2:葛村解氏宗祠
  图片来源:李冰摄
  解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期景泰年间,距今已有550多年历史。位于丁岗镇葛村村中心,坐北朝南,歇山式建筑,为砖木结构,前后四进七开间,十二间厢房,占地面积约1813平方米,庭院以青石板铺路,主要殿堂屋内地面采用罗地砖平铺,建筑工艺极其考究。解氏宗祠整体建筑以中轴线为主线,具有南方祠堂鲜明的特点。解氏宗祠原共有20个分祠,目前尚保存着册、礼、乐、冬四个分祠。
  ② 大宅门及代表性建筑
  “大宅门”是葛村38号民居,建于民国初期,歇山式建筑,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建筑中轴对称,前后三进五间,有东西厢房,建筑面积约370平方米,保存较好,目前老宅已无人居住。解亦斋老宅为清代两进四合院,有走马楼,有古更楼,建造独特。殷冬华现住房(原为解从一老宅)为清代房屋,门头有磨砖雕花,图为暗八仙图像。解亦车老宅为清代楼房,院子门楼有多处砖雕,雕刻精美。“榜眼门”建于光绪年间,是解兆鼎武榜眼故居,三间一厢一更楼小庭院,老宅大门呈八字形,门向东开,建筑风格比较独特。解朝东故居(勤怡堂)是四合院形制,外形为矩形,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285平方米,内部空间较为丰富,功能划分明确,围合性私密性较高。
  (2)历史景观特色
  ① 历史街道
  
  
  表1:葛村历史街道
  葛村有历史街道6条,总长度约1210米。该历史街区特色是东高西低,该样的地势“福星高照,吉祥如意”之意。路面铺设全为条石为中、块石左右。解放初期,街区中分布有米行、肉店、杂货烟酒、布点、邮局、客栈、茶馆、饭店等,是周边地区百姓购物中心。
  ② 古井古树
  如今,能体现葛村典型特征古井有4口,分别是:解氏宗祠井、册分祠井、马家岗井和金本井。葛村现保留有名木古树4棵,在葛村东南侧文昌阁遗址上有300年以上古银杏2棵,已被列为市级保护树木。村中古民居中还有百年腊梅和百年天竺两株,现已被村民挂牌保护。
  
  图4:册分祠井和马家岗井
  
  (3)民俗文化特色
  葛村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为大帝庙会,庙会上众多百姓到庙里烧香拜佛,四面八方的百姓在庙会时赶市购物,市场上各路生意人摆摊卖各种物品,有小型农具、日用品等,人来人往,甚是热闹。解放后,增四月十六和七月二十六两个节日,称之为物资交流。解氏宗祠每年春分和冬至,都有较大型的祭祖活动。这种祭祀活动热闹非凡,场面庄严而隆重。葛村剪纸、面塑、刺绣、唱麒麟等在当地仍然延续。建筑上的各类木雕石刻精美,具有较高的民俗艺术价值。葛村名人荟萃,有解朝东、解南、解为干等七位古人志士,解为干等人创造的诗词歌赋流传至今。
  2 葛村的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葛村现状
  葛村古民居建筑因年久失修,多有不同程度的损毁,有些甚至已拆掉重建,破坏了古村落风貌的完整性。2011-2012年间,在汪永平教授的带队下,先后共6次进入葛村,并带领150余名本科生对葛村进行全面调研测绘,收集基本数据。落实葛村每个历史建筑的位置,对古村道路进行调研分析,从建筑质量、年代、层数、功能上对古村建筑现状进行分析。
  葛村对村内67处历史建筑登记建档,并以挂牌20%以上,对保护修建建立公示栏,并挂有警示意义的保护标志。葛村制定《葛村历史文化古村保护管理办法》,并建立“葛村历史文化古村管理委员会”,村将取用村建设资金的12%左右作为古村保护的专项资金。
  存在问题
  (1)“万顷良田”拆迁政策对古村的破坏
  万顷良田工程的目的是将工程项目区内的村庄整体搬迁,将村民集中到城镇中的多层楼房中,使村民成为居民。然后将腾退出的土地恢复成连成片的耕地。镇江“万顷良田”工程土地整理总规模为5.59万亩,工程范围涉及该区丁岗、大路和姚桥3个镇,18个行政村,84个自然村,涉及拆迁农户7826户,约2.1万人。葛村也在万顷良田规划范围内,随着大规模的拆迁,古村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逐步走向消亡。
  (2)盲目拆旧建新,破坏风貌
  古村落中的许多“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在诸如:空间的划分、卫生设施、上下水、供电等许多方面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了。现在的大部分村民,尤其是是年轻人对传统的建筑的实用有很多不满意之处,改造自身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提高生活标准和舒适度有着强烈的愿望,古民居面临着改建和改造的压力。
  (3)保护意识淡薄,缺乏保护监管措施
  农民群众是保护古村落的主要力量群体,但有关保护古村落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辐射面不广,加之农民受本身文化水平有限,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影响,从而对保护珍贵遗产资源的认识模糊。乡村两级是古村落的直接管理者,也是直接保护者,部分人受不良政績观影响,盲目跟风,急功近利,对一些村民破坏和毁灭古村落不闻不管。对古村落的保护、发展还缺乏系统理论的研究,缺乏专业技术的指导,缺乏严格的保护规划与发展规划编制,导致古村落走入盲目开发、保护性破坏的误区。
  (4)经费支撑短缺,古村落有效保护较难
  各级财政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有限,造成许多古村落、古民居因缺乏保护经费而得不到有效保护和修缮,同时保护应急机制建立也难,一旦出现古建筑突发性破损,常常束手无策。
  (5)村落“空心化”和居民地域认同感的降低
  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临时性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不断增多。最近几年葛村的人口没有增长,反而呈一种缓慢下降的趋势。不少家庭已搬迁到城里居住,村中的青壮年也多在外打工,只留下原本生活的老人。随着社会的发展,由地缘、血缘、信仰、文脉所组成的天然社会连接纽带正在瓦解,古村落遗留的空间结构与环境和地域文化特征正在丧失,外来的压力使村落出现了分化。本土的历史传统的礼仪、风俗没有人去关心和继承。
  (6)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古村保护管理法制不健全,周边的生态环境、水源等也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古民居产权等复杂问题都影响到古村保护。古村落的管理机制不健全,表现为的执法主体不明确,行政管理冗长,效率低下,保护呈现多元化状态,政府各职能部门间缺乏相互协调和统一管理,割据式管理现象严重,同时缺乏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古村落保护人才。
  3 葛村保护与发展对策
  3.1 保护内容
  历史的不断积累孕育了东乡地区独特的地方经济文化特殊的人文地理,古村风貌等。宏观来讲,古村落要求整体性保护,基于文化人类学的考虑可概括为两大方面:物质形态方面和非物质形态方面。
  (1)物质形态方面
  葛村保护涉及物质实体范畴方面的内容可以具体化为以下三项:
  ① 文物古迹的保护,包括葛村的癞鼋墩遗址,解氏宗祠、解朝东故居等历史建筑,砖雕及石刻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
  ② 重点保护区的保护,是指葛村文物古迹集中区和历史街区。该地区内的建筑可能并不是个个都具有文物价值,但它们所构成的整体环境和秩序却反映了某一历史时期的风貌特色。[ 杜文光.传统建筑的保护以及新旧关系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2(3):73-76.]
  ③ 风貌特色的保持与延续,包括葛村空间格局、自然环境及建筑风格的保护和延续。
  (2)非物质形态方面
  非物质形态方面包括葛村生活方式、文化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以及村落的文化意象。
  3.2 发展对策
  (1)保护规划先行
  葛村历经数百年而形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旦受到破坏,将无法恢复,做好保护规划便是保护工作的前提。通过先期科学的规划,充分利用规划的法规约束力,避免在古村落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急功近利、盲目开发、无序开发的现象发生。
  (2)历史建筑的维修整治
  根据对葛村传统民居各种因素分析,划分为三类保护等级,并制定相对保护措施:一类建筑:重点保护建筑,对其严格保护,适当维修;采用原材料并严格按照原样保护修缮;不容许更改内部结构。二类建筑:保护建筑,对其保留原有格局,外观维修保存并进行定期维护修缮;内部适当更新改进,增设卫生设施;以居住为主。三类建筑:改建建筑,对其外观立面进行修整,与传统村落空间风貌协调;内部现代化结构适应现代生活需要。
  (3)空间格局的整治
  在空间格局整治中我们按照传统空间格局分区块进行整治,我们将分葛村为两类地区:一是传统风貌空间发生断裂的部分,在该区域,新要素的介入具有灵活性,可插入新的公共活动空间,使现代规划和建造观念得以体现;一是代表古村特色的空间,以保护大多数有价值的古村落要素为主,以保持古村落风貌特征为目标,新的建设活动被不同层次的规定约束在一定范围之内。
  (4)保护传统生活方式
  葛村的生活方式是典型的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它反映着严格的尊卑有序的宗族封建礼制。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人们仍旧住在老宅院内,但是封建的生活方式已经被改变。要适当改变和保护古村落传统生活方式,不能为了吸引游人而让居民恢复到几百年前的生活方式中去。
  (5)合理发展特色旅游业
  利用葛村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地域文化旅游产业,并通过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馆、饮食等服务业、手工业、农业等等,还可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机会,进而促进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均衡发展。这种经济模式既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又与古村落的性质相吻合,并且与物质环境特征相适应,因而更加有利于它们的保护。
  (6)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
  葛村的保护、更新涉及保护、维修拆迁、建房等多方面的内容,且限制多投资大、效益低,单靠政府或仅靠民间力量来完成保护更新工作都不可取,必须实现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积极促成民间开发力量协同政府一起参与村落的保护与更新工作,使旅游的开发和经营在古村落保护中成为一个动力源。
  (7)扩大宣传、提高公民保护意识
  规划管理部门有责任让古村居民了解和认识到保护的目的与意义,需要提高居民对古村保护重要性和目的性的认识,尤其要提高领导干部的认识,领导往往决定着对古村落建设、古村落保护程度以及古村落保护工作是否落到实处等关键问题。在古村落的保护和旅游发展中,应加大公众参与力度,认真听取居民的意见,使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在遵循保护原则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民意。
  结语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是个永恒的话题,葛村开发不成熟,知名度不高,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旅游开发处在初级阶段,介于葛村现有状况,要谨慎对待,根据葛村自身特点进行保护和发展,需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避免盲目开发旅游市场而失去葛村自由特点,造成商业化过浓的局势。
  参考文献
  胡念望著.江南古村落芙蓉苍坡. [M]. 浙江:浙江摄影出版社,2001
  荆其敏、张丽安编著.中国传统民居. [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张松,阮仪三,吴承照.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J].建筑师,94期
  张园.苏州西山明月湾古村落研究[D].苏州大学,2008
  管岩岩.朱家峪古村落聚落形态浅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拟通过作者在平时工作中的投标经验,根据现行的国家规范以及现阶段的计价文件,列举出工程实际投标过程中如何加强投标技巧的应用,做好成本测算工作,以便降低成本,做出优质的投标文件,提高中标率,为企业取得利润的最大化。  关键词:清单规范投标技巧成本测算新材料新工艺  引言:  目前,我国招投标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实
期刊
文章摘要:文章以反思站区规划的矛盾和问题为切入点,从揭示规划的表面现象深入到开发模式的根本性问题,并以香港轨道站前沿开发为例,探讨站前规划的成功模式与规划思路,力求从根本上提升轨道站点的触媒带动作用,促进轨道建设与城市建设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城市轨道;站前规划;香港;上盖物业  Abstract: The article take th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期刊
摘要:卷扬式双吊点闸门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十分普遍,闸门初始安装和运行过程中都存在对其进行调平问题,经多次试验总结了利用闸门自重和止水摩擦力进行闸门调平。  关键词:卷扬式; 双吊点; 闸门 ; 调平  Abstract: The winch two lifting point gate was very common in hydraulic engineering, its leveling pr
期刊
摘要:一起普通的330MW汽轮发电机定子3U0保护的动作,引出了在安装过程留下的安全隐患,也给在二次回路上工作的严肃性和安全性提出了全新的认识。  关键词:接地保护;隐患;分析;思考  Abstract: The common action of ordinary 330MW turbine generator stator 3U0 protection raises safety hazards
期刊
摘要: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测绘科学技术也迅速的发展起来并不断发展和创新,现代化测绘技术应用于矿山测量,如今社会充满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从事测量科技的技术人员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在矿山测量中要把好测量技术关,同时要采取有效的科学管理方法完成对矿山测量工作。  关键字:矿山测量;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echnology, surveyin
期刊
摘要: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强度高、节能环保、工业化程度高以及施工速度快、抗震性能好的的突出特点,是我国重点推广的项目之一。文章从钢结构厂房主要安装程序的施工工艺入手,论述了关键工序施工技术中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并简要的论述了施工安全问题。  关键词:钢结构厂房;安装;关键工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钢结构厂房工程就是将钢结构制造厂生产的钢结构的各部
期刊
摘要:以聯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张家港为例,探讨长江下游滨江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理念和方法。贯彻“人水和谐”理念,采用“统筹治水”方法,形成以水系河道为空间基础、水质水量为物质载体、滨水景观旅游为品质升华的规划内容框架体系,组织水环境治理相关内容。规划结合张家港现状水系特征和长江下游潮汐影响特点,重点研究:①保护为主、整治为辅,尊重自然的水系格局和河道断面;②截污治污、生态修复,低碳生态的水质保障和水位控
期刊
【摘要】結合工程实例对慈溪市杭州湾新区的饱和砂土层进行地震液化判别,浅析并利用其中最快捷简易的方法,论证饱和砂土层能否选作第一持力层,从而为该地区的岩土工程勘察提供有益的经验。  关键词:饱和砂土层地震液化判别标准贯入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松散的砂土层受到震动时有变得更紧密的趋势,但饱和砂土层的孔隙全部被水充填,因此这种趋于紧密的作用将导致孔隙水压力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新型建材不断出现,为节约土地资源淘汰了粘土砖等资源在耗费较多的建材,产生了很多新型环保建材产品。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以质量轻、保温性好和绿色环保而被广泛应用,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应用也是创建节约型社会走节能环保建筑发展之路需要。这种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在各类建筑工程中广泛应用以来,出现了墙体灰缝不饱满、灰缝干缩较大较
期刊
【摘要】:通过近3年的地质勘查工作,初步完成了丽水市雅溪镇麻舍——下百步萤石矿区Ⅱ-1矿体的野外地质详查,通过对各类测试样品化验成果分析后,结合矿区矿体特征、开采技术条件、可选性实验结果以及根据市场时价进行的经济效益对比,认为该矿体采用工业指标二更趋合理,即:一、矿石质量指标:1、边界品位CaF2≥15% ;2、工业品位CaF2≥20%;二、开采技术指标:最小可采厚度:1.0米;夹石剔除厚度: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