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的入门写作会有很大的影响,作文引导的如何,对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积累语言,观察生活,丰富写作素材,课堂教学的引导,读写结合的渗透,是引导学生作文入门的主流。
【关键词】积累语言;读写结合;观察生活;小学作文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包括承担学生作文入门的指导。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笔者觉得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不再与作文说不,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談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杂志、报刊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课上引路,学习章法
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到习作写片段,许多人都感到难以下笔。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槐乡的孩子》一课时,其中有几个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可仿写《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定会更进一步。又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文中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把景物写活了,学生仿写《秋天的田野》出现了许多好词妙句,如“茄子穿上了紫色的袍子,又大又白的萝卜冲出了地面,玉米咧开嘴笑了,露出一颗颗金黄色的牙齿,好像在说:“快来摘我呀!”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学生写习作《我喜欢的水果》时,笔者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①看一看。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②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不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摸一摸: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带来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白兔》,能把兔子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兔子一样。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1.涂涂画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畫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黄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起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精心安排各个节目。元旦、开个迎新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做个好看的灯笼;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植树节,去山坡上种植小树;“六一”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人制定活动方案,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节后,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争做好事中,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经过指导,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五、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笔者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那么,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对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作文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M].语文出版社出版.
[2]秦训刚,宴渝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贵新,侯国范.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积累语言;读写结合;观察生活;小学作文
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包括承担学生作文入门的指导。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比较棘手的一个问题,学生怕作文,甚至把作文视为是一项“苦事”。经过近几年在作文教学方面的实践总结,笔者觉得学生由怕作文到爱作文,不再与作文说不,这与作文入门的指导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就談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广泛阅读,积累语言
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只有学生读得多了,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付诸笔端。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语文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读书不能漫无边际,教师要给学生推荐文字精品、大家名著或有利于积淀语言的杂志、报刊等,以便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课外阅读要强调学生对语言的内化吸收,而不是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或为了写作的生吞活剥,要注重知识的长期效应,为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要让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把读到的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同学之间交流阅读,评析欣赏,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吸收语言。久而久之,学生读得多了,积淀的语言自然会丰富得很,写作时运用自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时,你再读学生的文章,就会发现他们的笔端不再青涩,而已变得圆润、丰满。这就是学生畅游书海,厚积薄发的结果。
二、课上引路,学习章法
万事开头难。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到习作写片段,许多人都感到难以下笔。语文课本选材文质兼美,体裁多样,这些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诸多方面独具匠心,给学生学习写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在学习《槐乡的孩子》一课时,其中有几个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习作范例,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可仿写《美丽的家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定会更进一步。又如学习《秋天的雨》一课时,文中大量的比喻句、拟人句,把景物写活了,学生仿写《秋天的田野》出现了许多好词妙句,如“茄子穿上了紫色的袍子,又大又白的萝卜冲出了地面,玉米咧开嘴笑了,露出一颗颗金黄色的牙齿,好像在说:“快来摘我呀!”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教学生写习作《我喜欢的水果》时,笔者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下手,着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大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仔细观察事物好习惯:①看一看。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仔仔细细地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是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有没有发生变化,形状是什么样子的?②闻一闻、尝一尝。让学生知道,光凭眼睛看事物,是了解不全面的。不是我们经常吃的东西,通过我们的鼻子闻一闻,亲口尝一尝,品味一下它的酸、甜、苦、辣如何,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这些水果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③摸一摸: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自己带来的水果,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这种水果的了解。通过引导,学生懂得了观察水果不仅要仔细看一看,还要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它们在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观察生活首先要有顺序、有条理。写静态事物时要写出它的形状、颜色、大小、用途等内容,并要求学生按从远到近或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去观察,然后有条理地写下来。写动态事物应包括写动物、活动变化的事物等。如写动物,就要写出它的外形体态及生活习性的内容。写活动变化的事物,就要写出它活动变化的情况。对这类动态事物,我们可以采取“游动”的方法来观察。如在一次写一动物的作文过程中,事前我讲明了“游动”的观察方法,让学生按这方法去观察自己家养的一种动物,并让学生有条理地写出来。这样,有的学生写《我家的小白兔》,能把兔子写得栩栩如生,看了他的文章,就像亲眼看见他家养的兔子一样。写叙事时,我要求学生按时间推移或地点变换的顺序来观察,要观察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重点是观察事情的经过和主要办事人物的行动。作文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写出来,把主要办事人办事的过程写具体即可。写人时要求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活动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人的文章可以“一事表人”,也可以“多事表人”。
当然,观察事物不能只为观察而观察,应展开想象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因为事物之间都是互相依存,彼此联系的。要由表及里地去认识事物,找出它的内在联系,从而全面地,本质地了解事物。在作文中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水平,而且可以帮助他们更深地体验生活。
四、创造生活,丰富写作素材,拓宽作文训练空间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上学——放学——做作业——睡觉,有时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的身边溜走,他们不懂收集,不知观察,不会捕捉……于是,当他们打开本子拿起笔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这时他们就会产生畏难情绪。针对这种现象,我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活。 1.涂涂画画。涂涂画画是低年级小朋友非常喜欢做的事,把涂涂画画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写话前,我就引导学生先一起涂涂画画。如秋天归来,我不急于让学生说“秋游”,而是让他们拿出笔来画“秋游”,学生们一听,都兴致很高,拿出画笔,聚精会神地画起来。呵!畫出的内容还真不少,有的画的是小朋友排队去秋游,有的画的是公园里金黄的菊花,黄蝶般飞舞的落叶,还有的画的是动物园里威武的雄狮,美丽的孔雀……画完了,我说:“谁能把你的画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学生争先恐后地介绍说:“秋天到了,老师带我们去秋游,我们像小鸟一样来到大自然,看到大地在秋风的催促下,换上了迷人的秋装。那金黄的秋菊,正绽开笑脸欢迎秋天,那飞舞的树叶,正在迎风起舞,在一望无垠的稻田上,稻子笑弯了腰,似乎在向秋风报告;我最大,我最壮。”就这样,我找了一个画得好的同学讲给大家听,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我因势利导,让他们写下来,看谁写得精彩。就这样,便出现了一篇小小的作文。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精心安排各个节目。元旦、开个迎新会;春节,搞个慰问活动;元宵,做个好看的灯笼;三八节,给妈妈送份礼物;植树节,去山坡上种植小树;“六一”节,更是大做文章,节前,每人制定活动方案,节日,安排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节后,用笔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在学雷锋的日子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在争做好事中,出现的许多生动的事例,又成了作文的好材料,经过指导,学生又多了作文的机会。
五、批语要有鼓励性
作文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个新鲜事物,维持他们的作文兴趣与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同等重要。而给学生成就感,写些具有鼓励作用的批语则是维持作文兴趣的有效手段。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带有很大的创造性,因而学生的劳动也十分艰辛。所以不少学生把作文视为难事,怕写作,不想写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费九牛二虎之力写出了文章,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反而得到老师的否定与批评,那种不好受的滋味可想而知了。因此,批改作文时笔者认为应批些鼓励性的话,使学生看了批语,心情激奋,爱写作,想写作,下次写作文时,决心写得更好;如果批语不好,学生则会感到灰溜溜的,只能是适得其反,讨厌写作,怕写作。那么,作文教学定会失败或收效甚微。
实践使笔者认识到,小学生作文入门的教学对学生以后作文水平的提高以及对作文的爱好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入门教学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杨树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M].语文出版社出版.
[2]秦训刚,宴渝生.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张贵新,侯国范.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