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例谈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ong_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很重要。好的导语就象唱戏的开台锣鼓,未开场先叫座儿。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一、故事激趣法
  
  我国有句古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這句话道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所谓故事激趣法,就是教师充分利用自己较为广博的知识,组织成生动优美的教学语言,以讲述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
  如高一上册的《触龙说赵太后》的导语:历史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淘尽了多少英雄好汉,但也有不少女性能够以她们更胜男儿的胆量和勇气名垂青史。其中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课文里讲到的赵太后。在《战国策·齐策》里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齐国使节来赵,赵太后先是很殷切地询问齐国的收成,再问百姓生活如何,最后才问齐国国君。这让齐国使者非常不满,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没想到赵太后只用了几句话就让齐国使者服气地闭上了嘴巴。她说:“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没有好的收成,百姓如何过上好日子?没有百姓的好日子,怎么会有你们国君的荣华?)但世上无完人,这样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女性,却也免不了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犯了过于溺爱自己的小儿子的错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触龙说赵太后》。
  
  二、感官刺激法
  
  这种方法就是在导入新课时,充分运用一切教学模具,如小黑板、挂图、幻灯、录音等,借助歌曲、图片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把干巴巴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这尤其适用于具有高度美感的诗歌、散文等。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同学们,我们首先来听一首元曲的朗诵。(播放《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古代的文人骚客喜欢将秋天描绘得凄楚、伤感、苍凉,认为秋是万木萧条的季节,于是伤秋、悲秋。但在今天,我们却认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金灿灿、沉甸甸的季节。(接着用幻灯放映秋季农民收获的图片)其实,在70多年前,就有一位青年曾在那个纷乱的时代里描绘出一幅别样的秋景图。我们来欣赏,看看是怎样震撼人心的图画。(展示一幅青年时的毛泽东站在滚滚长江边的图画。)
  借助现代化手段可以使课文的背景介绍变得生动形象,设置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唤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三、追溯联系法
  
  这种方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或学过的知识出发,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记叙文、散文、应用文等。
  例如:导入新课《荷塘月色》可以这样开头: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那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在书中,朱自清先生是如何描绘春天的呢?同学们一定记忆犹新。教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师生齐背文章后三段。)好,大家都很熟悉。在作者笔下的“春”就象个活泼欢快、有朝气的青年,那夏季呢?我们今年就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外一篇影响深远的散文——《荷塘月色》。
  学生的认识是逐步向前发展的,不可能产生太大的跳跃。因此,由已知走向未知易于成功,新的知识用旧的知识作为台阶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由《春》这一学过的课文导入新课,可以使两篇文章形成对照,形成有机的联系,便于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特色。
  
  四、情感感染法
  
  此方法就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它适合于诗歌、散文等具有美感的课文、讲叙感人事迹的文章或感染力强的演讲词。
  例如:在导入新课《我有一个梦想》时,我用了以下导语:(激昂的语调)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地球的另一面,像我们这样的有色人种正遭受着不平等的对待。美国是一个高呼民主、自由、平等的国度。但实际情况是这样吗?不是。在60年代,黑人就没有他们该享有的平等待遇。他们被禁止与白人通婚,在公众场所有为他们设立的隔离区,黑人的儿童只能在黑人学校上学,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经费也只有白人儿童的四分之一,南部各州的黑人没有选举权,如果他们想要参加选举,就得通过一次阅读测试。正是因为这样的压迫,才涌现出一批甘为正义事业付出生命的民权运动家,才使得此后的情况稍有改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64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的演讲词《我有一个梦想》。我们来看看他有一个怎样的梦想呢?
  教师以激昂的语调、较快的语速、愤愤不平的语气叙述,目的是使学生的心理状态一开始就向作者靠拢。这样一个开场白,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对本文内容的把握之中,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通过对比更让学生得到思想与素养的提高。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领导和核心。只有与学生关系融洽,才能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整体。在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切忌以势压人、独树权威。我认为,要做好一个班主任,必须具备“三心”,即慈母之心、严父之心和益友之心,这“三心”缺一不可。慈母之心要爱得得体;严父之心要爱得适度;益友之心要明辨是非。老师的爱不同于父母、朋友和兄弟姐妹之爱,关键是用炽热的情感去温暖学生的心灵,启发学生的智慧,激发他们去追求
期刊
个性,是指导一个人带有倾向性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语文学科因其独有的工具性、基础性、人文性,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呢?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就此谈点浅见。    一、立足课堂,营造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上,师生应平等合作、双向互动,教师由领导者转变为引导
期刊
学生周记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不受时空的限制,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的好方式。教师要求学生写周记,可了解其内心世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写作技能、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周记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还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学生周记可了解其内心世界    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五彩缤纷的,但有的同学善于表露内心,而有的同学则宁可埋在内心深
期刊
登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个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来的。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实验者让助手到两个居民区劝人们在房前竖一块写有“小心驾驶”的大标语牌。在第一个居民区向人们直接提出这个要求,结果遭到很多居民的拒绝,接受
期刊
师德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是爱!那么师爱的本质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回答。师德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勤业爱生!那么勤业爱生在具体的教育中是什么样子?大概每位教师对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理解。    一、师德最高境界的含义    1、做好学生的“伯乐”  世人把对伯乐的关注放在他养的是否是千里马与他能否发现千里马上;对马的优劣评价放在能否日行千里这一标准上。这一现象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太相似了:社会
期刊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體会到: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完成班级工作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放手让学生去做;班主任决不能样样都包办代替,包揽一切。  记得在我刚做班主任时,热情很高,样样事情都自己去干。例如:发课本、统计学生的到校情况、排值日表、布置教室甚至连班上每期的黑板报从内容的选择到版面安排,都一手包揽。结果呢?自己终日忙忙碌碌,而学生干部和同学得不到锻炼,有时遇到自己
期刊
教学过程最优化,就是在规定时间内使学生在教育和发展诸方面都取得最大效果。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做到“轻负担、高质量、优素质”,我进行了最优化的探讨,本文就此谈一些实践体会。    一、拟定最优的教学目标  拟定最优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前提。最优的教学目标具有全面性、适度性和区分性。  1、全面性。它是指教学要完成教育和发展两大任务。在拟定教学目标时要深挖教材中的潜在因素,结合学校的具
期刊
班风优劣的关键在于班主任工作做得如何。班主任是一个班的“领头羊”。怎样当好这只“领头羊”呢?我当了十几年的班主任,觉得爱心是最好的育人之道。    一、用爱心感化纪律差的学生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既是师德的集中表现,又是教师育人的动力源泉;既是感化学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学生的催化剂。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做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可以教育好
期刊
所谓班主任的学生观,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最基本的认识与看法,是班主任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等在对待认识学生、管理班级问题上的集中反映。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某种“学生观”,从事教育管理等活动。“学生观”是班级工作实践的基础和出发点,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观念形成、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及班级管理目标的确定,进而影响到所培养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的适应性、实用性。  因此,对一个班主
期刊
提到调皮学生,许多老师都为之头痛。怎样对待这些花样繁多、头脑灵活却不愿用心学习的学生呢?通过几年来的语文和政治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批评教育方面    批评是一门艺术,学生犯了错误,教师理所当然应进行批评劝告,使其认识错误并自觉改正过来。而严加责备、威逼恐吓、鼓吹大道理这些批评方法,对那些调皮学生来说一点也不管用。相反,在他们犯了错误而又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后,逆反心理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