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为哪般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shizheg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因此,许多教师把创设情境看做是一节好课的重头戏,于是在一些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中,出现了许多牵强附会的情境设计。创设情境不仅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更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作用。我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情境创设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1.情境创設不能突出学习主题,课堂中衍生出许多无意义信息
  如教学“平均分”时,教师创设了“分蛋糕”的开放题。师:“小明过生日,大家想送给他什么?”“送一个书包。”“送一个礼物。”“送一张贺卡。”……学生的回答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学的主题,最后教师只好强行切入:“我看送蛋糕最合适。蛋糕分给四个小朋友一起吃,怎样分合适?”“共分四块,每人一块。”“还可以怎么分?”“大的吃大块,小的吃小块。”教师刚露出的笑容又消失了,绷着脸说:“可以分八块,每人两块。”这样绕圈子的所谓情境实在多余而繁琐,衍生的只是无效信息,既浪费时间,又抑制学生本可活跃的思维;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带来负面信息,影响教学效果。
  2.情境创设脱离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如教学“可能性”时,许多教师采用了教科书的情景,展现美丽的海边,提问:“能挖出什么来?”对于生活在内陆的学生来说简直无从猜测,这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基础及生活经验,有的甚至不能理解题目的意思。而有位教师却是这样设计,用一个箱子装进去一些涂有不同颜色的球让学生猜测可能摸到什么颜色的球,在学生摸球实践后进一步提问:“再想一想,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这样的设计学生很容易发现“可能性”的含义,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
  如教学“几和第几”时,教师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境,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学生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原则,否则杜撰的情境不仅无法给课堂带来积极的作用,反而会因不符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反感。
  4.多媒体的应用不科学
  多媒体集声、形、色于一体,很多课堂都以应用多媒体作为评价一节好课的首要条件,认为创设情境就应注重使用多媒体。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而且,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用多媒体电脑生动地演示用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排满,再数一数,从而推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但我想,如果让学生自己先动手量一量,再排一排,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动手参与,剥离了由学生操作得来的亲身体验。
  上述出现的种种现象,从实质上看,是教师挖掘教材深度不够,导致创设情境流于形式。基于此,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包装”一下吗?我想,情境创设至少应符合以下原则:
  1.要从课堂的实际需要出发
  上述现象的出现,也正是教师追求形式化,忽略这一基本需要的缘故。观察情境图的过程,是学生主动收集、选择、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在交流过程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及时鼓励、帮助学生,明确要研究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的意识。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协调发展,这样的情境要坚决摒弃。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易于学生理解
  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做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选择恰当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应创设操作情境;学生需要认识上深化的,可以创设问题情境等等。
  3.情境创设要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如果情境创设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趣,富有挑战性,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那么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强烈内驱力。要想具备这种吸引力,不只在于形式的新颖,要快速将学生对外在手段所引起的兴趣转化为内在的发展需要,即学生产生对数学学习本身的兴趣,这样的情境才真正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情境创设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情景+信息+问题”,情境应为教学实际需要、为学生兴趣所在、为教学内容服务。只有切合这三者实际的需要,情境才会凸显其价值,否则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给人画蛇添足之感,毫无意义。
  (责编黄桂坚)
其他文献
针对潜艇内干冰的排出问题,设计出以液压系统为推力的装置。在设计中不仅对该系统进行整体校核和验算,而且对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本设计的具体方案。通过
近年来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践,探讨在校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的参与度和兴趣度。思考和总结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研究了科技创新过程如何提高大学生
谈到作业设计,许多老师往往会拘泥于课堂作业,笔者认为应通盘考虑。我们知道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分密切。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类知识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各类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掌握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内在联系后,再着手对所教的一册教材、一单元教材或者一课时教材
第五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实操试题有种曲面槽轴零件,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平面、半椭圆凸台、曲面槽、腰形槽、矩形槽、孔、螺旋槽、非标螺纹,
在光机产品中,调焦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而调焦运动往往通过直线位移运动去实现。当光学系统涉及到多方向调焦时,就需要多维直线运动平台作为实现机构。论文提出一种模块化多
某型装订机带有视觉辅助设备,配合材料上的光标来实现先后物料的对齐。为保证装订的前后一致要求前后摄像机位置一致。而机械安装无法保证其准确度,不但会产生位移偏差也会产生透视误差,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利用Openc V使用视觉算法对其进行修正并消除镜头畸变。
从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迄今,班级授课制已经作为世界范围内影响最广的一种授课形式。伴随着这种授课形式的普及,如何突破它的局限性,成为每一次课程改革的核心。如何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如何关注个体差异,是我们长时间所要思考的问题。  “以学定教”,就是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现实,从学情出发,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在“以学
应用PID控制算法实现了反渗透海水淡化的流量控制,根据反渗透海水淡化工艺流程,通过PID参数的选择、功能调试,实现了水处理流量的自动化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那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将学生的个性给充分发挥出来,才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呢?这可能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是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教师要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实际事例入手,结合学生熟悉
Pro/E软件装配模式下的骨架模型反映了产品的空间布局,表达了零部件间的空间位置形状、拓扑关系和装配关联关系。设计套筒钻模的骨架模型,可以使套筒钻模各零、部件装配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