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来源 :汉字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alli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国社科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杂志社、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曲阜孔子书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9月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主席、《汉字文化》顾问邵华泽,中国书法协会顾问李铎,原北京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朴初的亲友赵洛,宋庆龄基金会前副主席、中国社科院前秘书长刘启林,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曾文,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谢地坤,安徽省赵朴初研究会副会长王中华,《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主任朱培尔,甲骨学家王宇信等近二百位学者专家参加了会议。
  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会长、曲阜孔子书院院长、《汉字文化》编委会主任李敏生致开幕词。会议由中国社科院港澳台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曲阜孔子书院副院长邵波主持。
  “纪念赵朴初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通过学习研讨赵朴初先生的学术思想,表达了文化界的广大学者对赵朴初先生深切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
  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一致指出:一代佛学和国学大师赵朴初先生,深受人民大众爱戴和文化界的敬重,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和楷模。他学识渊博,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精湛深入的研究。他是中国佛学大师,但并不排斥儒学和道学,主张中华文化的和谐融合,共同发展。他是名重海内外的作家、诗人和书法家。
  参加会议的学者从佛学、诗学、书法学、茶文化等方面阐述了赵朴初的学术思想。
  赵朴初的诗作有两千首之多,在长达80年创作实践中,对中国传统诗、词、曲的传承和创新作了成功的探索。他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中国传统的诗、词、曲,适合我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民族的审美心理和习惯,在新的时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文学史、诗歌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赵朴初重视汉字文化的研究与发展,在担任北京国际汉字研究会名誉会长期间多次参加汉字文化研讨会,并指出“搞汉字拉丁化是危险的”,深刻阐明了汉字、汉字文化在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赵朴初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书法作品俊朗神秀,在书法界久负盛名。他关心中国书法的发展,对中国书法的工作给予热心关怀和指导。
  赵朴初一身正气,爱憎分明。他在每个历史时期都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
  在十年动乱时期,他身处逆境,未为远祸而辍笔,多有触犯时忌之作,显示出懔懔刚正之气。这些诗作当时在百姓中辗转传抄。赵朴初有一颗真诚的心,言行一致,坚持真理,他的一生与国运同休戚,与时代共呼吸,情系中华民族与人民大众。
  赵朴初一身和气,他的心中充满慈爱。他的诗文真实地记录了他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爱教、爱亲朋,亲爱青少年、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和人生实路。
  赵朴初一生致力于中外友好交流活动,他是与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进行佛教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在世界佛教界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影响。他为对外传播中华民族文化,为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情和团结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中共中央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伟大目标。赵朴初先生一生均以人类和平、社会和谐的信念作为准则,并贯彻到自己的文化理念、佛学理念和实践中去。
  与会学者一致提出:赵朴初先生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此以后还要分别举办不同专业的研讨会,如赵朴初的佛教文化、汉字文化等,继续深入学习和研讨赵朴初的学术思想,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赵朴初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尚的品德和实事求是的学风,以赵朴初先生为榜样,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其他文献
0.相关背景  本文的考察范围是从1999年至200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对外汉字教学研究的成果,成果的来源主要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几种重要刊物及对外汉语教学的有关会议论文集。
期刊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en Poe)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散文家。他在世界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基于他具有创造性的、深奥的短篇小说以及他的批评理论。他提出了短篇小说的创作理论并第一个自觉地把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在《评霍桑的故事重述》(1842)一文中,他提出了自己著名的小说理论:小说的创作过程是由作家精心设计了某种要达到的单一效果,然后虚构情节,
期刊
徐德江先生在《论汉字的科学性》中指出:“明确简约”是一切信息载体内部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推动信息载体不断发展的一种内在动力,是信息载体科学性的标准。一切信息载体首先都必须“明确”,否则不能传递信息;但是,为了传递信息的高效率,在不影响“明确”的前提下,信息载体要尽可能“简约”。(徐德江,2007)  我们完全赞同徐德江先生的论点。下面谈一谈我们对这一理论的评析。    一、“明确简约”指的是什么
期刊
《左传·隐公元年》“郑伯克段于鄢”一节引用了《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两句诗。作为传统名篇的《郑伯克段于鄢》又为众多古文教本、选本所选用,比如被众多大学中文系选作教材的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即选取了此篇。但该教材以“同类”训句中“类”字,此后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古文选本、《诗经》注本亦多持此说,但考之于《既醉》的主旨、句意和同类句式,就会发现以“类”为“同类”的说法与这几个
期刊
《汉字文化》2003年第1期刊载了裴伟的《“胎孩”浅释》一文,文章指出元曲中习见的“胎孩”是个使用较广的联绵词,变体有“台孩”、“抬颏”等,纠正了一些辞书的错误。作者还进一步溯源,指出唐诗“五月造我语,知非台儗人”中“台儗”是“胎孩”的语源。  蒋绍愚先生在《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中谈到近代汉语词汇研究的方法时曾指出:“考释近代汉语的口语词,如果为了阅读或编纂词典,那么弄清某词语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但
期刊
一    在体育或文娱活动中,作为对呐喊助威组织的称谓“lɑlɑ队”,已经进入我们的日常用语和传媒语言。这个词的词义和语音都很明确,但是这个词的词形(本文指的是词语的书写形式)是“拉拉队”还是“啦啦队”呢?可说是见仁见智。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收录“拉拉队”词目,指“体育运动比赛时,在现场给运动员呐喊助威的一组人”,没有收“啦啦队”词目。可见它是把“拉拉队”作为推
期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非常丰富,“语言”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苏州昆曲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各种方言“申遗”似乎也备受鼓舞,高淳方言“申遗”,长泰方言“申遗”,南通方言“申遗”,等等,可谓此起彼伏。在对具有“活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戏曲的保护问题上,“许多学者建议设立生态保护区来保护”;{1}那么,对“语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    一、语言作为“财富”    不久
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40年代是小说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对于中国西式知识分子的自嘲,对中国化了的西方文明的再审视是这一年代相当一部分作家作品的共同倾向。与左翼作家愤怒斥责的政治讽刺相比,钱钟书对知识阶层的嘲笑,与整个中国命运的联系,当然不很直接,但他的小说代表作《围城》却有着历史透视的相当深度。。今天人们再读《围城》亦不能不叹服于作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反讽技巧、对人物的隐秘心理和心理转折的挖掘以及对人
期刊
今年来,我们语言学界出现了一个“语言文字大论坛”,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关注。金秋时节,我对“语言文字大论坛”进行了访问,现把所了解到的信息报道如下。  “语言文字大论坛”(下称“大论坛”)是由北京一些语言学专家、教授发起的,由北京冬雪教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学术沙龙。大论坛讨论的主要内容在《汉字文化》杂志上发表。从2007年1月25日开幕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9期。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
期刊
《文史知识》2007年第7期登有李知文先生的文章《〈愚公移山〉的“要言妙道”》,文中有“口不能言臆对”,“系因精神遭受刺激而心情极度抑郁所致,药石不能奏效,扁鹊无能为力。”李知文先生这样解释“口不能言臆对”,恐怕不对。  辛弃疾《六州歌头·晨来问疾》的“口不能言臆对”,出自西汉贾谊《鹏鸟赋》:“鹏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臆。”盖“鹏集予舍”,贾谊“私怪其故”,故“发书占之”而“问于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