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诗歌教学的价值研究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先进教育思想,以此来观照诗歌教学就能挖掘和辐射到诗歌教学更深广的价值。本文结合新课标中关于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造力、人文精神的要求,分析了诗歌教学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诗性智慧、涵养人文精神的。
  关键词 新课标诗歌教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
  
  1 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新课标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新课标如此关注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这是由审美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一方面学生作为完整的有机生命个体,审美是其感性生命的一种基本要求;另一方面要实现学生的完满人性,审美是最好的途径之一,在竞争激烈、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审美有助于学生幸福地生活。此次新课标的一个最伟大之处,便是自始至终贯穿着人本理念。特别是当前学生的审美意识被应试的功利意识所屏蔽,呈潜在状态;学生审美感知力和审美想象力的迟钝和贫弱,审美能力、审美情趣有待提高,加强诗歌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1.1诗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文学审美活动有一个规律:即阅读是作家——作品——读者双向交流的一个动态过程,文学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越高,就越能释放更多的审美信息,对读者形成的审美心理张力就越大,也就越能提高读者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一种包括感知、想象、联想、情感、理解等各心理因素在内的、对作品进行完形、对意味进行充分体验的能力。审美能力与审美心理张力成正比,审美心理引起的张力越大,审美能力的提高幅度就越大。
  
  1.2诗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审美意识与一般意识有很大的差别,它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形成的思想观念,是一种自觉的审美需要。审美需要的客观性,但是审美需要并不总是浮现于人的意识上层,很多时候人们关注的是实用、科学、伦理的领域,忽略了审美活动。诗歌几乎就是美的化身,它所包含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情感之美、建筑之美能够强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需要,它所展现的美恰恰是通过学生的审美实践付出一定的审美劳动得来的,所以会让学生刻骨铭心,甚至终身难忘,从而使学生“嗜美上瘾”,其审美意识由此得到了有力的强化。诗歌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是一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它比别类文学较谨严、较纯粹、较精致。诗歌教学通过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爱上诗歌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由粗俗走向高雅、由低级走向高级、由麻木迟钝引向敏锐丰富、由悦耳悦目的低级层次走向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高级层次。所以,要养成和培养纯正、高雅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是最好的途径,诗歌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
  
  2 诗歌教学能培育学生的诗性智慧
  
  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教学建议中又强调:要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在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的同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诗性智慧作为一种具有整合性的精神能力,在人类的各个历史阶段因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而使之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和风貌,但是一直以来贯穿始终的想象性、创造性却亘古未变。诗性智慧是一种以想象为形式的创造性思维,它的形式是想象,其结果是创造。想象力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因为想象是建立在感知与记忆基础上的一种表象运动,它不是物体的复现,而是对物体进行重组与再造。想象在其本质上也是对于世界的思维,但它主要是用形象来思维。在想象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头脑中表象的未定性、模糊性,所以会生发出许多新的变化,这直接带来思维的创新。
  
  2.1从诗歌的本体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离不开想象,情感性、音乐性、想象性是诗歌的三大本体特征。想象是诗歌的本体,必不可少。诗从根本上说,是生活的反映,但绝非是生活的如实描写,而是一种想象的描写。雪莱说过:“诗使它所触及的一切都变形。”这指的就是诗歌的想象。
  
  2.2从诗歌的阅读特征看诗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欣赏诗歌的过程是一个展开想象的过程。诗歌是一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是其基本构成单位,上至原始诗歌,下至当代诗歌,都离不开意象。诗歌中的意象是不可或缺的主导性成份,意象成分越多,诗味的成分也就越浓,有没有意象是诗与非诗的根本区别。没有意象,诗就成了直白与说明,也就不成其诗。读者阅读诗歌,也就是阅读这个意象符号系统。意象要闪现、组合,都必须依赖于读者的想象。
  
  2.3从诗歌的语言特征看诗歌教学容易激发学生的诗性智慧
  诗歌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可感性是诗歌语词的一个基本特征。可感性语词是指表述人的感官经验和感官感受的那一类语词,是对人类五种感官所领受到的内容的描述,这些语词以形象战胜抽象的方式,强化语符本身的信息刺激,使之成为一种具有强烈唤起能力的媒介物,诱导读者展开想象去把握可感性语词所代表的感性世界。
  
  3 诗歌教学能涵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新课标之所以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因为人文精神作为一种生命意识,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厚的精神动力资源;人文精神作为一种人文情怀,为人的发展营造了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背景;人文精神作为一种超越品格,为人的发展创设了一种高远的人生理想境界。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生意识在精神沙漠的风暴影响下,拜金主义进一步深入人心。在强大的物欲刺激氛围中,学生出现了所谓的“四无主义”现象,即无气魄、无关心、无感动、无责任。这样的精神面貌,迫切需要我们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去关注和建构健康向上、充满人情味的生活世界,培养人文精神。
其他文献
CIG新居占地3000多平米,包含27层、29层两个楼层。除了开放的办公区,还包括十多个互动会议室、四个大面积的互动区和一间专属的互动实验室,以及还有二十万片可以随意组合的磁
摘要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本文试图从全纳教育的新视角对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全纳教育流动儿童义务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家庭化的举家迁徙,由此便衍生出了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而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全纳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为我们有效解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问题提供了新的视
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与学生双向五动、学生与学生
摘要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本文就如何进行更有效地计算教学,以提高计算能力说说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计算教学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计算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数学教学是一个“瓶子”的话,那么计算课的教学就是“瓶颈”。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要求彻底转变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和在实践中积极探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要创新学习情境、创新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方法,始终以培
本文认为古典诗词的教学应该以读为理解的基础,以培养初步欣赏能力和陶冶性情作为重要目标,论述了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新方法.
纵观当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创新与改革无疑是最为热门的议题.过去十多年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一直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要还是围
摘要隨着高校扩招和金融危机的波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见突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在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时应结合人性化、科学化和艺术化,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关键词 就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2009年全国范围内将有640万毕业生,比2008届增加50余万
摘要每个儿童都是富有个性的。养育者和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对儿童始终寄予期望和热忱,并能尊重和满足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愿望。  关键词0-3岁儿童亲子关系发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家庭作为一个微观生态系统,直接地影响着0-3岁儿童的身心發展和行为表现。家庭内的心理社会环境应该是充满  温暖的,养育者和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和谐协调的,养育者对儿童始终寄
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教育实践的情境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因其能够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引发学生主动思索、积极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