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内功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wv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内功——向心收敛法,是借着收敛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健全生理组织,增进抵抗力,以祛除各种疾病。因疾病部位之不同,分别施以局部之收敛,分为内脏收敛法三式,神经中枢收敛法一式,内分泌腺收敛法一式,五官收敛法一式,四肢收敛法一式。均为适应局部生理情况,健全组织所必须之方法,综合其所产生之效用,则遍及全身器官与组织而无疏漏。故凡某一器官或组织发生障碍致病时,依法习练后,立获正确治疗,短期即可奏效。兹将各法分述如下:
  
  一、内脏收敛法三式
  
  (一)第一式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宽与肩齐,左右手指轻按于两乳中间胸窝处,然后注意使胸窝轻轻收紧向内微凹,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为收敛前之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胸腔内脏欠健者,除早晚息数应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二)第二式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宽与肩齐,左右手指轻按于脐上之前腰部,然后注意整个前后腰部,使轻轻收紧,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为未收敛前之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肝、胰、胃及肾脏器官欠健者,除早晚息数应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三)第三式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宽与肩齐,左右手指轻按脐下腹部,上身微前倾,膝微屈,然后注意使小腹轻轻向内收紧,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为未收敛前之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腹腔内脏欠健者,除早晚息数应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四)功效说明
  位于胸腹两腔之器官,包括心、肺、肝、胰、胃、肾及膀胱等统称内脏。各该脏器分掌循环、呼吸、消化及排泄等生理作用。内脏收敛法借胸腔、腰部及腹腔之轻度收缩,直接加力于各该脏器,起收敛作用以健全其组织,加强其机能,增进其工作力与抵抗力,对于病患部位有消炎生新之功。故凡肺结核、胃肠病,及心、肝、胰、肾及膀胱等疾患,均可借此收生理治疗之功效。
  
  (五)主义事项
  1、习练每一收敛法,内收时出气,收住不动时屏息,放松复原时调息。
  2、屏息,系停止呼吸,每次屏息时间约五秒钟左右,以不感窒闷为度;调息系恢复自然呼吸,使气息匀和。
  3、第一息完毕,调息换气后,如呼吸不感迫促,即可继续做第二息,为免呼吸迫促,屏息时间不宜勉强延长。
  4、手指所按之处,亦即注意收敛之处,所以取心手一致之意:注意力应集中于动作及所收敛之处,不可分心。
  5、习练向心收敛法皆应重意不重力,轻松不紧张,如用力太大,或胸部紧张,均属不宜。
  6、习练地点以在室内为主,只要空气流通即可,不必到室外习练。
  7、生理治疗之首要,病在何处收敛何处,并以手指按于患处而行收敛,故肾脏器官欠健者做本收敛法第二式时,手应反按于腰部之脊椎两侧。
  8、病弱者,做立势如感费力,可改用坐姿或卧姿习练,要领大致相同,惟做卧姿时,手不可用反按后腰,只将身体伸直,使后腰微向上凹,容易收紧即可。
  
  二、神经中枢收敛法
  
  身体直立,颈部伸直,两足分开,宽与肩齐,左右手指轻按头顶中央,牙稍咬紧。然后注意自头顶中心起。使向鼻口轻轻收紧,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未收敛前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脑神经及上呼吸道欠健者,除早晚息数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一)功效说明
  脑为神经中枢,支配全身各器官之活动使之协调配合。脑神经与上呼吸道之鼻窦及喉头关系密切,息息相通,如受风寒感冒之侵袭,每臻发生咳嗽、流涕、喷嚏及吐痰等症状,足以影响脑神经之机能。神经中枢收敛法着意于头部之收敛,可健全神经组织,聪耳明目,通鼻固齿,调节血压,抵御风寒增强脑力,消除感冒头痛,振作精神,功效甚为显著。
  
  (二)注意事项
  1、神经中枢收敛法之要点,在使头部中心向颈部轻轻收紧,头颈保持正直,肩不上耸,力不外露。
  2、咬牙所以助神经中枢之收敛,借使头顶中心随之自然向下收紧,其他各部都勿用力。
  3、本收敛法亦可采行坐姿习练,行坐姿时可闭目习练,其余要领与立姿相同。
  4、其他一切要领与内脏收敛法相同,以下各收敛法亦然。
  
  三、内分泌腺收敛法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宽与肩齐,两膝向前略屈,左右手指轻按于小腹下方近耻骨处,胸腰微凹,然后提住肛门,轻轻收紧小腹下端,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为未收敛前之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性功能衰弱或患漏精、痔疮等症者。除早晚息数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一)功效说明
  人体各内分泌腺互相调节,惟性腺内分泌恒受色情之诱发而外泄,难为适度之节制。如任其频频外泄,则不免消耗过多,精液浓度降低,性腺分泌枯竭,不仅性机能及生殖力随之退化,一般生理功能亦俱减弱,而呈老衰现象,尤以及神经受损为甚,以臻引起神经衰弱等症。情欲之节制颇为不易,内分泌物质补充尤属困难,内分泌腺收敛法,一面从生理方面加以疏导,减少运动。使还精补脑,而为自然之节制;一面促进性腺分泌,健全其组织,填补其钙损,亦能振弊起衰,使臻强壮。凡由于性腺分泌不足所引起之神经衰弱,性机能衰退,小便频数,生育艰难,及其他如痔疮、漏精、妇科病等症,均可功到病除,恢复正常。
  
  (二)注意事项
  1、本收敛法旨在收缩小腹下端及提肛门,以达收敛性腺之目的。
  2、本法亦可采用坐姿习练,要领相同,功效无殊。
  3、女性习练宜用坐姿,亦注意肛门、阴道一并轻轻收紧。
  4、行坐姿时,坐椅高与膝齐,过高或过低皆不适宜。
  
  四、五官收敛法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宽与肩齐,头颈正直,两手食指轻按于左右耳屏,双目注视前方,口微张。然后轻轻收紧眼球,耳孔、鼻孔、两颊及喉管,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恢复为未收敛前之原状,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五官欠健者, 除早晚息数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一)功效说明
  五官居于人体之首,为重要器官,司呼吸、饮食、言语、听觉及视觉等。苟某一总功能欠健,其影响所及,不仅损害健康,且予人以精神上之打击,使人意志消沉,振作乏力。故保持五官健康,十分重要。五官收敛法可健全五官组织,减少面部皱纹,与神经中枢收敛法配合行之。可收相辅相成之效。
  
  (二)注意事项
  1、耳屏为屏障于耳孔外缘之软骨。
  2、收两颊意在注意口角两侧肌肉之收缩,并及于牙龈之收敛,以收健齿之功。
  3、五官中某一器官有欠健者,习本法时,宜特别将注意力置于该一器官。
  4、本收敛法亦可采行坐姿,要领与立上同。
  5、初习本法时,如不易使眼球、耳孔、鼻孔、两颊及喉管同时收敛,可先注意鼻之收敛,因鼻居中央,能影响其余器官。
  
  五、四肢收敛法
  
  身体直立,两足分开,尽量放宽,膝略屈约四十五度,做半蹲姿势,足趾向外,趾头着地;两臂向左右伸直,虎口张开(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并皆略微向上翘,轻轻咬紧牙齿,然后注意上肢白手指起,循腕、肘、臂向肩胛方向轻轻收紧;同时下肢自足趾起,循踝、膝、腿、股向胯骨方向轻轻收紧,并收住不动,屏息静止片刻,至感须换气时,随即放松自然调息,是为一息。每日早上起床后,及晚上就寝前各做一次,每次十二息。凡四肢关节有疾患者,除早晚息数加倍外,并应于午前或午后酌情加做一次。
  
  (一)功效说明
  四肢距离心脏较远,血液循环流经四肢时,所能承受心缩时之泵力较小,故血行亦较缓慢,通过微血管回流心脏较为困难。尤以中年以上之人活动渐少。血液速日缓,不免发一阻滞,偶受风寒侵袭,每易发生酸楚麻痹,日久即成风湿病、关节炎或肩凝、坐骨神经痛等症,医治困难。本收敛法即在针对此项生理及病症而创,重在收敛四肢之微血管,疏导血液回流心脏,使四肢血行良好,健全肌肉组织,功能消炎止痛,对上述诸症,可予根治。
  
  (二)注意事项
  1、做本法时两足距离尽量放大,取其姿势稳当,收敛便利,足趾向外趾头着地,取其功效显著。
  2、行此收敛法,应集中注意力于上下肢,并自手指及足趾一线向肩胛及胯骨收紧。患坐骨神经痛者应更收紧坐骨处,并轻轻收紧肛门。
  3、四肢收敛法,亦即综合收敛法,凡中年以上之人,或患高血压者宜酌情多做此法,可预防中风。
  4、经常习练的次序,可从四肢收敛法做起,其次内分泌腺收敛法,再次内脏收敛法,神经中枢收敛法,最后做五官收敛法。
  
  六、真空休息法
  
  古来养生家多主习静,静之真谛在于休息,“无事静坐”为儒家一贯养生之道,惟静之极致,人于真空,能产生最大休息作用。方今社会进步,人事愈繁,人在工作时间固然劳心劳力,必须消耗热能,而在休息时间亦往往心有所繁,思绪萦回,不能获得真正休息。盖心为身之主宰,心不能静,杂念纷扰,脑力之消耗,基于工作,故休息不得其法,实无补于向心,积久形成长期疲劳,故特创真空休息法,可不拘时间,不论坐卧,暇即可为之,较之儒家静坐更为方便易行。
  真空之意在于静。人体各器官中最难静者为脑,脑之所以难静,因有思虑之故,故摒绝思虑,使思想真空实为真空休息之首要条件。但言之易而行之难,转难为易,端赖于诀窍之运用,使脑之注意力,可由分散而集中,由集中而人于静止之境,使之物我两忘。其次为空气,人体内之氧气因劳动而消耗,劳动停止氧之消耗亦随之减少,故在何时,对于氧之吸收,宜期其减至最低程度,因此呼吸宜力求徐缓,并于呼出之后停止片刻,在意识上使成真空。真空休息之目的在于保持健康,延年益寿,不必妄想成仙成佛,亦不致有任何幻象发生,但能心安理得,行之不辍,自能获致预期效果。
  
  方法
  (一)坐姿:身体坐于椅上。双手自然置于腿膝上,腰脊正直,或靠于椅背,全神注意呼吸,使空气缓缓呼出,呼至将尽,略停片刻,然后稍稍吸气回入腹腔,继即做第二息,总期呼多吸少,心无旁骛,一念不起。休息时间宜多采用此法。
  (二)卧姿:卧的姿势,平卧或侧卧均可,腰脊宜直,全神注意呼吸,使空气缓缓呼出,呼至将尽时略停片刻,然后稍稍吸气回入腹腔,继即做第二息,总期呼多吸少,心无旁骛,一念不起。卧姿与坐姿效用相同,可任意择一行之。
其他文献
1、上步捶:上右步,出右拳击乙心窝。
期刊
天罡绵掌拳始创于北宋道家巨子冯一元。因其拳法总式为三十六式,紧密融合了人体经络穴位学说,所以在当时被称为三十六式穴道术。本来。古人把北斗星中的斗柄三星合称为天罡,但道家进而叉在北斗星所在的大熊星座中择三十六星称为天罡之神。冯一元乃道家巨子。他创编的三十六式穴道术又恰合三十六天罡神之数,故而后人又把三十六式穴道术称为天罡拳。  至南宋末年,道家分为南北两大派,即南五老、北五老。元初,以丘处机真人为代
期刊
笔者酷爱太极拳,研练及传播太极拳多年。曾参加过祝先生1994年在香港的太极讲座,并购其《太极内功解》一书,认真研读后对其太极理论颇有保留及斟酌之处。再次看到祝大彤先生在《精武》的专访,愿就其中几个笔者认为偏颇、似是而非的观点提出讨论,以期抛砖引玉,树客观阐述传统武术之学风。  其一:原文“传统太极拳心脑练注重内功修炼,简化太极拳肢体练,易学好练有不同的理念。”并著专文《太极拳肢体练与心脑练》深入阐
期刊
人民卫士 武林奇才    1986年3月的钢城本溪。春寒料峭。市局刑警支队的侦查员们集中行动,准备抓捕一个穷凶极恶的重大杀人嫌疑犯。这个嫌犯绰号太熊,背负多条命案,他身高1米85,身材魁梧,狡黠诡诈,心狠手辣,随身携带凶器,曾多次逃过警方的抓捕。山城本溪街巷四通八达,缉拿这样的嫌犯,动作大了,反倒容易让他警觉跑掉,只能智取。局长特命自幼习武,胆智过人,具有丰富缉捕重大嫌犯经验的市局刑警支队副主任侦
期刊
七、养生法  练完拳不能立刻坐下,要慢慢行走。转悠几圈自然会有熏蒸、淋浴之感,很是神清气爽,久之心智可以提高。所以习武要有练、有化,收势与起势同样重要,甚至练完后溜达的时间比练拳的时间还要长。  形意拳是内家拳,练的是精气神,练功的时候应该把精气神含住,但很多拳师都在练打人,将精气神提起来,一发劲都发出去了,还能不短命?不明白动静有别,身体当然出毛病。  人眼光散了,干什么都没劲,站桩要眼毒。不是
期刊
蒙古拳是一个稀有的拳种,在武术界流传面很小,但由于一个特殊的机缘,却使我们和蒙古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我随马雷石先生习练心意六合拳时,马先生在教到滑步掌时说道:“此法就是蒙古拳的核心步法——滑步。乃是我师水普慈先生在镇平老家时和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交流换艺而得来。”水普慈先生祖籍镇平县柳泉铺镇水沟村,与晁陂镇、石佛寺镇相近。约在民国27年,水先生在回老家途中,偶遇晁陂镇蒙古族拳师王俊三先生,二人志趣
期刊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掩卷深思,这瑰宝究竟是什么?是搏击?是套路?是现代的竞技?是传统运动?还是什么都是?龙行派武术宗师刘志清用他对武术一个世纪的追求与实践,在回答着这个问题。  刘志清是三次荣获全国武术运动大会金牌。两次走上新闻银幕,多次被国内外报刊报道,载人中华武术史册,被誉为龙行之父的武林名师。  刘志清,字香泉,生于1885年1月18日(光绪十一年腊月二十五日),卒于1986年3月28
期刊
估计恋爱中的男孩子,都被女孩子追问过同样一个令人啼笑皆非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我和你妈妈同时落入水中,你先救谁?”面对这样棘手刁钻、充满“阴谋”的诘问,恐怕大多数男孩子都会无言以对。先救妈妈?哼,你心里只有妈妈没有我。妈妈只是生了你,而我却要和你厮守终身,这样的男人怎能托付一生!先救你了。那也不成。一个男人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救,为了美色竞忍心眼睁睁见母亲在水中而挣扎,这种不孝之人何以托付终身?那
期刊
近日读报,偶见《青年周末》一则《北京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的报道,读罢颇感慨,似欲说点什么,一吐为快,可我对教育专业知识所知不多,纵然鲁莽言之,说说外行话尚可,倘若所言极谬,误人子弟,岂不罪莫大焉。我于是领教了古人“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滋味。  重文轻武,自古使然。而今面对沸反盈天,沧海倒灌的物欲,我们的语文教科书,是否缺点“钙”?  钙,是每个人在婴儿时期从母乳中吸取的营养。缺少钙,婴儿就会
期刊
三换掌是陈式太极拳重要的基本功,属活桩练法。此式两手只在胸前交替转换,是实用交手法中的快速换招方法。反复习练,可使周身上下相随,膂力大增。初时腿部可能感觉酸疼,数日后恢复如初。  预备:左脚在右脚内侧成左后虚步,两手抬起用逆缠向胸前推出,两臂成弧形,两掌心斜向相对,掌指斜向上,两掌根向前,眼向前看(图1)。    身体右转,右腿顺缠,左腿逆缠,步型不变,左手顺缠沉肘向右前方伸转,掌心斜向右前方,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