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化视野下的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y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深化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本文在职业化视角下对高校辅导员能力与素质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针对现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问题,提出了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学历培养模式、培训培养模式,以及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职业化 辅导员 素质 能力 培养 保障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央16号文件),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将高校辅导员工作提上了重要日程。近年来,对辅导员队伍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层出不穷,其中关于辅导员队伍发展趋势的研究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尤其是对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等问题的探讨,更是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推向了高潮。
  一、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意义
  中央16号文件颁布之前,由于普遍重视不足,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比较松散,处于相对边缘的状态,没有形成一个有效机制。辅导员队伍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已经将近半个世纪,但辅导员工作还称不上是一种职业。因此,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重新定位辅导员队伍的作用,逐步建立一支适应高等教育要求的、德才兼备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
  辅导员职业化是实现辅导员职业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适应当前教育环境和各项发展的一个必然和可行的过程。为了使辅导员职业能够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任务,使辅导员成为学生、高校和社会所认可、所尊敬的职业群体,辅导员职业化的核心要义就是把辅导员打造成具有很高的社会认可度,获得一定社会尊重的职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辅导员职业本身的意义和价值,以及辅导员职业的高度专业性。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具备很多条件,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达到。目前的辅导员职业化可以说在准入、管理、教育、发展、培训等方面已在逐渐规范化、专业化。
  二、职业化视野下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困境与提升
  1.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困境
  在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进程中,面对现有辅导员队伍思政专业背景不同、职业能力高低参差不齐的情况,存在较多建设困境:职业道德呈下滑趋势,职业伦理急需加强;专业知识结构薄弱,教育能力相对欠缺;学校辅导员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培训缺乏长远规划,培训内容不能满足辅导员个体职业发展需求,培训效果参差不齐等。
  2.高校辅导员素质与能力建设的提升
  对新增辅导员应提出准入标准和要求:设置思政专业门槛,提升辅导员专业化;考量职业道德素养,提升辅导员使命感;重视同质工作经验,提升思政工作水平线;重视职业角色认同,提升辅导员认同感。将辅导员职业认同感作为入职的重要考核标准,赢在起跑线。
  对现有辅导员应提出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的要求:提升职业认同感;强化思政理论学习;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强化辅导员专业能力。
  三、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学历培养模式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的研究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补充,其专业人才的培养对辅导员队伍的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它特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中专门培养高校辅导员的专门人才,它是以培养熟练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专业能力的辅导员为目标,并且具有完备的与之配套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评价机制等培养体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专业人才的培养,理论上应该是在目前辅导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培养的基础上,将“辅导员学生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方向,并且在培养中凸显学生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借鉴辅导员博士培养的经验,将人才培养的课程等广泛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业教学,为辅导员专业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学生工作专业理论和实践的高校辅导员。培养目标可以定为:“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教育哲学、心理学、伦理学、中外学生事务管理历史及比较、学生发展理论、心理咨询、职业咨询与学业指导、学生社团管理与发展等学科基本理论知识,能在高校担任学生辅导员从事教育、管理和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路径:(1)首先要确定研究课程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遵守四结合的原则: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工作专业性的结合;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结合;西方研究和中国特色的结合。需要在参考西方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上,立足中国国情和特色,设计适合我国辅导员工作的培养方案。(2)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对于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而言,研究的内容包括招生要求、录取环节、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专业定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专业管理、学位培养、资源整合、社会评价等方面。其中课程设置是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3)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辅导员)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首先是保证课程体系的不断完善;其次是教材的编写;第三是师资建设;第四,整合资源,尤其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开拓是一项重点工作;第五,注重社会评价。
  四、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培训培养模式
  1.辅导员培训培养分级
  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成熟度,设置职前的入职培训,入职后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这四个培训层级,把培训和辅导员个人进步和成长挂钩,调动受训辅导员的积极性,有利于辅导员个人的发展和学校事业的发展。按照职称递进顺序划分培训层级,避免以前按照“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和高级研修”进行分类分层而导致的层级不明、内容交叉、任务不清的弊端。[1]   2.辅导员培训培养内容
  辅导员培训内容包括认知培训、知识培训、能力培训、素养培训和工作培训这五个方面。认知培训:通过开展认知培训,可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效以及个人发展方向,从真正意义上融入工作,有归属感,包括岗位职责认知、工作理念认知、生涯规划认知等。知识培训:职业知识是从事辅导员工作所需具备的相关知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时可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来选择相应的知识培训,以查漏补缺,充实自己。能力培训:辅导员所需具备的能力较多,如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教育能力、管理能力等,在此用“听、说、读、写、思、做”六项来概括,此六项在辅导员职业知识技能结构中至关重要。素养培训:主要包括道德品质素养、身心健康素养、学术创新素养等。素养是辅导员的内在修养,是在日常中潜移默化学生的重要内涵。工作培训:《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中指出了九项职业功能,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
  3.辅导员培训培养方法
  (1)应突破传统的常规培训方式,探索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情境模拟、案例研讨、参观考察、专题工作坊、素质拓展、业务进修、主题训练、在岗实践、校内轮岗、地方挂职、专家指导、学位进修等具有现代化特征的方式。(2)培训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培训内容、培训对象适时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如有关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经验的交流层面,可以通过开展情境模拟,让辅导员在模拟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3)加强传承性培养,打破一直以来被教育的模式,真正实现教育内化和共享。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经历从职业化到专业化再到专家化的过程,对高级辅导员进行传承性培训,使高级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的同时,要负责初级和中级辅导员的专业性培训和指导工作,定期对同一专业方向的辅导员传授本专业的方式方法,让初、中级辅导员可以借鉴实用技能,学习已有经验,分享研究成果。[3]
  五、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保障机制
  作为正在不断发展的职业,不仅需要辅导员提高自身职业素质,提升职业能力,而且更需要高校组织的逐步培养和大力支持。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主要包括个人和高校组织两个方面的内容。个人方面,主要通过研究,在划分辅导员职业阶段的基础上,提升各阶段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组织方面,高校通过人力资源建设,完善和建立辅导员队伍准入、培养、发展、考核、退出等保障机制,打通和建立辅导员培养、培训、职称、晋升、发展的通道。因此,辅导员职业素质和能力提升的体系建设与保障机制是提高辅导员专业化的能力并促进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切实贯彻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规划,还需要人力资源系统进行相应的配套建设。人力资源系统要根据高校组织的战略进行规划,同时自身必须保留完整的运行特征。人力资源规划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运行的,其在运行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特征:人力资源规划的所有内容和信息来源应是共享的;辅导员人力资源规划的四个组成部分不仅和高校组织战略相一致,而且组成部分之间也是彼此相互配合的;辅导员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多样性的系统;辅导员人力资源规划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辅导员人力资源规划要不断适应辅导员职业发展中的现代问题。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发展的保障机制是推进辅导员专业化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1)设立辅导员准入标准:辅导员可以按照带班辅导员、管理辅导员、专项辅导员三支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思路来制定准入标准(依次对应《职业能力标准》的初级辅导员,中级辅导员、高级辅导员)。(2)辅导员能力及素质培养。培养计划主要包括先期社会化、客观的招聘;对辅导员的入职教育计划、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挑战和在职经历、提升空间、正确对待职业高原、职业成熟期的行动计划、退休前的计划,以及现代职业现象问题等。(3)完善辅导员考核、晋升、退出机制,包括完善辅辅导员职称评定的条件和程序;落实带班辅导员和管理辅导员的职级晋升制度;完善辅导员聘任考核机制;完善辅导员退出机制。
  辅导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建设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既是一种建设状态,也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伴随着工作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在促进、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进程中,能力提升模式、培训模式、保障机制也将进一步完善。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最终能够形成一套经得起实践考验、行之有效的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方法,为建成一支长期从事思政工作,发展有方向、学科有归属、专业有依托的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余国升.基于职业化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再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4):39-43.
  [2]苏静.高校辅导员校本培训提升策略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74-76.
  [3]胡文聪.高校辅导员配置模式的重构——实现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13(5):104-105.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研究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彻底变革新建本科院校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教学改革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教学改革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游戏支持与引导能力。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学前儿童游戏 教学改革  近年来不断有新建本科院校增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或是由之前的专科层次升成本科,它们直接担负起为社会输送优秀幼儿教师的社会责任。新建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
摘 要: 近年来,校园青春片成为国产电影的热门电影之一,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口碑却相去甚远。剧情俗套,人物形象单一,情节经不起推敲等成为校园青春片的普遍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校园青春片或主动或无意地塑造了多样化的女性形象,用影像的方式传达了女性主义情怀。本文旨在以近期上映的校园青春片《微微一笑很倾城》为例,着重分析文本中青春独立的女性形象及其塑造方式,以期对国产校园青春片中的女性主义表达作进一步
摘 要: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党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其认知、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和实际情况,以及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日后进一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案。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党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十八大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重
摘 要: 义务教育“以县管理”为主,对民办义务教育的研究有必要深入县区进行研究。站在县域的高度了解民办义务教育的发展主要存在整体发展不平衡、总体办学水平不高、缺乏教育经费、师资队伍不稳定及学校缺乏办学特色等问题。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解决民办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宏观主要包括国家的宏观政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发展定位;微观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水平的提升及稳定教师队伍建设两方面。  关键词:
摘要: 目前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学校为资助主体、社会资助为补充的较完善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体现了教育公平,有利于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而就教育的本质而言,资助只是手段和途径,育人才是根本,如何充分利用资助资源,在帮助学生摆脱物质困境的同时学会感恩、自强不息,达到育人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从高校资助政策的育人功能出发,分析总结了资助工作中体现的育人功能在江汉大学的实践。  关键词: 高校资
摘 要: 良好习惯的培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探索阶梯式、序列化好习惯培养模式,对提高未来公民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好习惯 阶梯式 序列化 培养策略 小学教育  良好的习惯就像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它的“利息”。古今中外,教育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习惯培养的箴言。良好习惯培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探索阶梯式、序列化的好习惯培养模式,对提高
摘 要: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设计适合的、可操作、可测量的教学目标是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常规。本文列举了作者在教学调研过程中发现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对广大一线教师备课时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 问题 对策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的结果”,即教学活动完成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预期变化。具体可划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
摘 要: “文革”是中国的一段沉痛的历史,是具有深刻思想史意义的文学母题,也是任何中国作家不能轻易绕过的文学命题。有着“文革”经验的前辈作家已经对“文革”做了相当多的书写,但缺乏足够“文革”记忆和“文革”经验的“70后”、“80后”作家们该如何叙述这段历史呢?本文以“70后”作家乔叶的《认罪书》和“80后”作家张悦然的《茧》为例,从他们对历史记忆的书写方式、叙事模式以及对待文革的态度及思考力度三方
摘 要: 托管作为一种新兴教育行业已在全国各地盛行,年轻的家长因此可以更好地工作,莘莘学子也多了一条就业渠道。“托管”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利于小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又存在不可忽视的负向功能。只有不断更新托管机构的教育理念,完善托管机构的运作机制,提高托管教师素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建立个性化的托管体系,加强托管机构与家庭的合作交流,才能除弊存利,促进素质教育发
摘 要: 学校德育工作重说教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重灌输轻主体能动作用的倾向,使学生对说教式的认知性德育产生逆反心理。教书育人的责任感要求我们探索中小学道德教育的新模式。经过努力开拓出学校“实践—体验活动道德教育”的新局面,提升学校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创新 实践 体验 活动 道德教育  当前,部分学校的德育工作存在重说教轻实践、重认知轻体验、重灌输轻主体能动作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