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这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教育思想,也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作为思想品德教师,从任务上看,需要注重从培养提高学生思品素质、学科能力以及解题能力方面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从教学环节上看,要加强自学指导、听课指导和作业指导;从实施策略上看,首先要转变观念,变“讲堂”为“学堂”,其次要重视学生学法的内化和体验,再次要重视学生学法交流,发挥学习同伴的影响力。
  关键词:学法指导;思想品德;提高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59-2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学是教和学两个方面的辩证统一体。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因为学生学习的是一种能动的、主动的认识活动,教师无法代替。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既体现了学生主体教育思想,也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对教法的研究较多,对学法的强调偏少。现实中也存在一些思想品德教师重教轻学,高耗低效的现象。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要加大对学生学习的关注,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以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本文拟就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的相关问题进行刍议。
  一、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的主要任务
  1.拓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学生思品素质
  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机能的传授,也是传承和培育文化传统、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以实现教育的后一个功能为主要任务的。(见韩震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许多品德,特别是公德,必须在公共生活的环境中,通过交往才能得到体验和内化。思想品德教师作为学生道德生命成长的重要引领者,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活动,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同时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养成指导,培养学生思品学科能力
  学科能力是一个新概念,目前尚未有公认的科学定义。有人认为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见杨正川《培养学科能力的途径》)林崇德教授认为“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的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见林崇德《论学科能力的建构》)笔者比较认同“系统学习了某一学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能力”(见刘晋伦主编《能力与能力培养》)。笔者认为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提出很大程度是旨在对思想品德课育智功能的强调,对育德功能的补充。任何一种学科的能力,都要在学生的思维活动中获得发展,离开思维活动,无所谓学科能力可言。思想品德学科在学法指导上,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是有必要的,但在步骤上是有阶梯层次性的。先简单后复杂,从单一的是非辨别开始到有对有错的分析,从单纯知识的辨别到联系材料的阐述。最后达到让学生具有思辨的意识,学会对一个现象,不仅能够看到它的正面的价值,也能够看到它反面的问题。作为老师在对思想品德学科能力培养上要重视养成指导,整体设计,分步实施。
  3.注重解题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成绩
  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学生学习成绩是检验教学成果最直观的反映。作为教师不可能无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因此增强学生解题能力的学法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既体现在每堂课的课堂练习巩固,也体现在复习课中。其实解题能力与学科能力紧密相连,但又有不同,学科能力高低可通过解题能力的强弱表现出来,但解题能力除了本学科能力外,还有诸如审题,表达等各学科共有的学习能力,同时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主要环节上的学法指导
  1.自学指导是特定要求
  这里所讲的自学指导,主要是指培养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自学能力。在当今时代,人们的知识,大量是从自学中获取的。学习不再是一次性的,而是终身学习。大量事例证明,自学能力是个人成长的必要基础。自学,可以在无他人指导下自己学习,也可以在老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学习。就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而言,自学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指阅读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新编教材的可读性增加了,学生看书的兴趣较前浓厚了。但由于受到“淡化理论”的舆论影响,有些教师对课本不大重视,误认为书上的内容学不学关系不大;也有不少学生由于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不大,因此不想读书或想读但不善于读书;尤其临近毕业,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生往往热衷于追逐各种复习资料、模拟试题,课本读得更少,这种现象也比较普遍。作为老师应要明确培养学生有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强调预习,用好“教材”。
  自学除了是增强知识和能力的途径,其本身对学生思想品德修养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加强自学指导,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定要求。
  2.听课指导是中心环节
  这里说的听课并非指老师讲,学生听。这里的听课不仅有倾听,也有交流互动。学生的倾听和言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发”过渡到“自觉”的状态。作为老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知识准备、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要指导学生学会课堂笔记;指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讨论。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在于:它以知为开端,以行为为结果。然而“言说”和“行为”并不是一种对立的关系,“说”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行动,一种需要智慧的行动;另一方面,“言说”本身就有相对的独立性,在德性要求之外,“言说”即使不涉及行动,也有其价值和意义。过分地,无条件地强调言行合一,其结果是对“言”的压制和侵夺。(见刘铁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学》)作为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创设讨论的情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发言,要善于点评,对各种不同认识进行评价,指导,努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作业指导是巩固延伸
  对思想品德课而言,作业不宜过多,要求也不宜过高。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帮助学生学习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本课程的追求”(见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的作业形式除了书面作业外还要有实践性的作业。实践性作业按作业的主体可谓为分为独立完成式和合作完成式;按完成的方式可分为口述式、记录式和行为式。   加强作业指导对老师来说首先是设计好作业的形式和内容。其次对作业的有明确要求,最后还要有评价和反馈。
  三、思想品德课学法指导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变“讲堂”为“学堂”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学生学习得法,源于教师的导之有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孕伏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注意准备学法,把学习方法作为必要的教学内容,学生对学法掌握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提示学法,暗示学法要求,设计学法训练,多解析,多点拨,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接受具体可感的学法指导,在实践中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能力。
  对于学法指导,作为老师精心设计和做好示范。教师应提供模型和作出良好示范,使学生便于从教师示范中领悟,总结出学法。具体有两种:(1)明示。其操作过程是“明示”→“领悟”。即教学开始,教师就明确告诉学生将按什么方法学习,接着按老师所示方法学习,对学法由浅入深地不断领悟,逐步深化对学习规律的认识,最终达到学法指导的目的。(2)暗示。其操作过程是“领悟”→“明示”。即教学中教师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某一学法暗含在每步教学环节中,到了关键处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帮助总结经验,促成学生的“领悟”,再经教师明示,将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
  2.比较、归纳和迁移,重视学生学法的内化和体验
  学法指导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作为教师在指导时,不宜千篇一律,应考虑学生的特点,有所区别,重视学生自己对学法的内化和体验。
  教师既要在解题、笔记、听课等课堂教学各个环节中反复训练学生,同时也要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方法,因为对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内心体验的心理过程,离开感悟就很难真正把握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学法指导是送给学生一根拐棍,让他们自我历练,迁移知识,领悟规律,“跳一跳摘果子”。老师需要开辟学生“悟”的渠道,更需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能动感悟、理悟、情悟、行悟。教师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帮助学生拟定一些学习常规(如预习常规、上课常规、复习常规等),让学生按常规学习以养成学习习惯,促使正确学法的逐步积累与感悟。此外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3.重视学生学法交流,发挥学习同伴的影响力
  同伴有时比教师更有影响力。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信息的传达者和接受者经历相似,并且关心的事情相同、面临的问题相同,接受者就更容易接受信息,从而导致相关态度、信念和行为的改变。在同学们中间进行学法交流,既是反思,更是促进。实践发现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榜样比教师的千叮咛万嘱咐更有力量。
  当然强调同伴的影响力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作为教师要经常和学生沟通,对于学生中一些好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及时推广,对一些不恰当的方法进行及时矫正。
其他文献
摘 要:我国当前实行的是素质教育,要求创建高效课堂,这是初中历史教师一直在努力的目标,当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还普遍存在效率低的情况,需要对创建策略进行研究,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多点突破,分析高效课堂的几个创建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多点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57-01  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以及思想性,可
摘 要: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游褒禅山记》作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篇力作,曾经教育影响过多少代人,如今仍在熠熠闪光。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9-039-01     笔者曾在高中时学过《游褒禅山记》,当时只觉此文立意超卓,指向鲜明。当老师后,又教过多次,都觉此文言简而意丰,言近而旨
摘要:在对课文进行阅读赏析时,要力求达到三个目标——知大意,学概括;明写法,学表达;巧结合,学写作。在目标的指引下,布局板块,每篇文章的教学也相对分成三个步骤,力求“一步一得”。笔者在自己的教学中,提炼出自己的“三步式”阅读法心得。  关键词:语文阅读;三步式阅读法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3-072-1  第一步:内容式阅读——整体
早在1915年时,日本实业之父涩泽荣一就曾说过,他唯一的抱负就是“把一生奉献给实业的发展,通过实业履行对国家的义务”。位于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室町的三井本馆确是日本财阀在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当我们今天再一次聚焦到日本财阀这个话题上来时,你就不难发现,不管涩泽荣一把财阀与国家的关系描绘得多么高尚,这个群体与政府都早已互为一体。无论是三井、三菱,还是住友、安田,他们的发家史都证明了这一点。  财阀之首三
摘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以生成的方式自然导入,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妙设计。本文着重探讨了从事件中摸索英语课堂导入的新思路。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堂导入;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67-1  新学伊始,笔者踏着轻快
摘要:从孩子进学校的第一天起,他所获得的知识都围绕着各种各样的行动建立,正是这种行动对孩子的才能、倾向和志向的发展起着明显的作用。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知识的积累需要行动来作铺垫。  关键词:行动;模拟情境;体验生活;创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0-071-1一、行动,让感知从生活中获得  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有一个
摘 要:本文从搭建学校网络化工作平台,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以区互动空间为平台,促进自我反思,提高专业素养;依托市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合理运用网络平台,促进教师成长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平台;教师成长;促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2-018-01  一、搭建学校网络化工作平台,为教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开朗、自信、健康、快乐是他们成长的第一要义。为此,学校积极构建以阳光心理、阳光行为、阳光品性为一体的“三合一”阳光教育体系,积极培育班级阳光文化,助推学生阳光成长。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发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进校做导师,组建家长导师团,与学校教育合力而行,共育阳光幼苗。  关键词:家长导师团;“三合一”;阳光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
摘要: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美术教育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健全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情感、想象与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协调,最终使他们具有敏锐的审美知觉及对美的欣赏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文献标识码:A
摘要:动态生成式教学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下初中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可以展现初中数学课堂的动态性,更加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基于学生初中数学所掌握的基础进行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在不断的扩建,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与启发。动态生成式教学还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在动态中寻找平衡,促进初中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动态生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