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学生的体能素质却有所下降。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能素质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学生;体育教学;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251-01
1 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身体的最佳发育期,但是充分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掌握多种身体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和敏捷性,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强健体魄,锻炼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增强人的体质和耐力。其次,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很快,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的压抑情绪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压力很大,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而且长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将来学习工作中的惧怕和厌倦的心理。
2 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
2.1 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体力劳动的相应减少和对智力发展的偏重,从而导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出现了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的现象。比较而言,课余体育活动在时间上、组织形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更适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科学的认识,但多数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有对体育锻炼知识的需求,这就有利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2.2 体育设备不足
老师上课缺乏相应的体育设备,这不仅仅是大学,各阶段的大多数学校的固定体育设施多是单双杠,但缺乏相应的保护设施没法有效的进行利用,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虽然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又因为场地有限,教学质量得不到大的改善。就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 忽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运动能力差,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而大学又处于人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所以大学学校的体育教学,只重视身体和技能的教育,轻视对运动潜能和兴趣的开发,故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终身体育意识,不能真正的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4 家庭因素是导致学生体质欠缺的现实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体育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考试万能论的错误指导下,家长成为重智轻体的支持者,片面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给孩子报大量的奥数、英语等补习班,却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体质要求有误区,认为他们只要不生病即是好体质,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家长对子女重营养而轻锻炼,害怕子女吃苦、受累、出汗的现象十分普遍,忽略了对子女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难有机会接触体育活动,偶尔的体育锻炼也难以达到必要的强度,对体能的发展作用不大,从而造成当代中学生体质普遍欠缺的现状。
3 大学体育教学培养体能素质的途径
3.1 要改革教学模式,开设基础体能课
首先,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现象,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其次,在开设选项课的同时,要重视基础体能课的开展。基础体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从而具有完备的从事各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基础体能与学校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再次,要构建科学的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在评价大学生体能时,要考虑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采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以及跟踪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对学生体能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3.2 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实现体能训练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根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观察,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潜力,制定逐步发展的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案。训练强度过高和过低都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科学的体能训练,要从基础做起,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逐步提高训练内容的强度和难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平稳发展。同时不断地挑战和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情况。
3.3 加强体育意识培养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善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终身体育的认识水平,体育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法,结合人体运动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和系统性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真正的锻炼,深刻的认识到体育的作用,了解锻炼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环节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所有的教学内容,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并使学生们多尝试、多创造,从而将他们放在主体的位置。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途径。
3.5 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如果体育課程没有了体能的发展,那么体育课也就变成了休闲课。在大学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体能,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切实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干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及集体活动的,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消除对授课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促使教学活动在平等、舒适的氛围下开展。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有了热情,才能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比如:篮球以及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是大学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如果实施专项体能训练,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还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实施竞赛类或者游戏类教学法,然后结合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而且随着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增加,学生的体能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
結束语
大学生体质弱、心理素质差,造成学生在体育训练时晕倒、因成绩或感情自杀、甚至伤害其他同学。为了让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适应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就要对学生的体能素质作出科学的评定,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 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红燕.科技信息.2014(02).
[2]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郑玲玲.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3] 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王永强.教学与管理,2014?(2).
[关键词]大学学生;体育教学;体能素质;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30-0251-01
1 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大学生虽然已经过了身体的最佳发育期,但是充分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证学生身体健康的保证。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掌握多种身体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和敏捷性,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强健体魄,锻炼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增强人的体质和耐力。其次,现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很快,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的压抑情绪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压力很大,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而且长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将来学习工作中的惧怕和厌倦的心理。
2 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
2.1 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缺乏经常有效的体育锻炼
由于现在生活条件的越来越好、体力劳动的相应减少和对智力发展的偏重,从而导致现在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出现了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的现象。比较而言,课余体育活动在时间上、组织形式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与针对性,更适合学生的个体需要。多数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科学的认识,但多数愿意接受教师的指导,有对体育锻炼知识的需求,这就有利于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
2.2 体育设备不足
老师上课缺乏相应的体育设备,这不仅仅是大学,各阶段的大多数学校的固定体育设施多是单双杠,但缺乏相应的保护设施没法有效的进行利用,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虽然可以基本满足需求,但又因为场地有限,教学质量得不到大的改善。就更不利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2.3 忽视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在我国的教学体制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意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学生发展不全面,运动能力差,体育锻炼意识薄弱,而大学又处于人生学习的关键阶段,所以大学学校的体育教学,只重视身体和技能的教育,轻视对运动潜能和兴趣的开发,故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终身体育意识,不能真正的认识到终身体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2.4 家庭因素是导致学生体质欠缺的现实原因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体育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考试万能论的错误指导下,家长成为重智轻体的支持者,片面重视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提高,给孩子报大量的奥数、英语等补习班,却忽视孩子的体育锻炼。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体质要求有误区,认为他们只要不生病即是好体质,缺乏体育锻炼意识。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家长对子女重营养而轻锻炼,害怕子女吃苦、受累、出汗的现象十分普遍,忽略了对子女意志品质方面的教育。这种情况下,孩子们很难有机会接触体育活动,偶尔的体育锻炼也难以达到必要的强度,对体能的发展作用不大,从而造成当代中学生体质普遍欠缺的现状。
3 大学体育教学培养体能素质的途径
3.1 要改革教学模式,开设基础体能课
首先,受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影响,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现象,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其次,在开设选项课的同时,要重视基础体能课的开展。基础体能的锻炼有利于学生有机体各器官系统功能协调发展,从而具有完备的从事各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基础体能与学校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能,又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再次,要构建科学的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在评价大学生体能时,要考虑学生的生理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个体差异,采用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阶段性评价以及跟踪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对学生体能状况进行全面、客观和准确的评价。
3.2 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实现体能训练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根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观察,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潜力,制定逐步发展的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案。训练强度过高和过低都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科学的体能训练,要从基础做起,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逐步提高训练内容的强度和难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平稳发展。同时不断地挑战和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情况。
3.3 加强体育意识培养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善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终身体育的认识水平,体育教师要运用科学的手法,结合人体运动发展规律,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体育训练和系统性的培养,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得到真正的锻炼,深刻的认识到体育的作用,了解锻炼的意义,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3.4 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环节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所有的教学内容,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们的实践环节,激发学生们的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并使学生们多尝试、多创造,从而将他们放在主体的位置。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是增强学生体能素质的有效途径。
3.5 改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能。如果体育課程没有了体能的发展,那么体育课也就变成了休闲课。在大学体育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想要提升学生的体能,教师应当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与优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进行学习,切实扭转以往教学过程中枯燥干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以平等的姿态面对学生,以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合作讨论以及集体活动的,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了解,使学生能够逐步消除对授课教师的陌生感和畏惧感,促使教学活动在平等、舒适的氛围下开展。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有了热情,才能通过身体的反复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发展体能的目的。比如:篮球以及乒乓球等体育项目是大学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运动方式,但是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如果实施专项体能训练,学生不仅不感兴趣,而且还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厌烦的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实施竞赛类或者游戏类教学法,然后结合技能训练和体能训练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而且随着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增加,学生的体能也能够进一步得到发展。
結束语
大学生体质弱、心理素质差,造成学生在体育训练时晕倒、因成绩或感情自杀、甚至伤害其他同学。为了让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适应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就要对学生的体能素质作出科学的评定,以保证体育教学工作达到目标。
参考文献
[1] 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能素质下降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王红燕.科技信息.2014(02).
[2] 浅谈大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J].郑玲玲.中国校外教育.2015(15).
[3] 中小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及对策[J].王永强.教学与管理,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