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岐精言(28)

来源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思虑养心气.rn清代医家黄凯钩在所著《友渔斋医话·一览延龄》中指出:少思虑养心气.因为五脏的功能活动有赖于脏气的作用,但用之不宜太过,太过则耗伤脏气,易生疾病,故应注意保养之法.心藏神而主神明,古人称“心之官则思”,思虑是心的正常功能,如研究学问,探索真理,必须用心思考,才能学有所成.但也应防止思虑过度,特别宜摒除那些不正当的思虑.如为了争夺权位名利,患得患失,费尽心机,更容易耗伤心神和损害心气,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这个道理.
其他文献
民国时期,以中彩为诱饵的骗局,屡见不鲜。  当时,上海有一家书局,老板姓沈。为了招徕顾客,他想了个以彩票售书的妙法,把一个小木箱放在柜台上,内藏纸卷几百个,均写明号码。一号为头彩,中彩者,得双凤牌风琴一架;二号为二等奖,可得留声机一部。以下各奖,或铅笔,或练习簿不等。凡购买书款满一元者,即可摸彩一次。门口的黑牌上写着醒目的大字:“头彩尚在,号号有奖。”  這一招果然有效。开头几天,生意十分兴隆。可
上帝问亚当:“你怎么了?”  亚当说:“一个人闲得无聊,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听了这话,上帝说要给亚当创造一个伴儿,那将会是个女人。  上帝说:“这个人会给你找吃的;你脱下的脏衣服,她会给你洗;你做的每一个决定,她都无条件赞同;她会给你生孩子,从来不会让你半夜起床照顾孩子;她从不会对你唠叨;当你们意见不一致时,她总会先认错;她永远不会让你头痛;任何时候,只要你有需要,她都会免费给你献上爱和热情
候客  一天,萧伯纳收到一个有钱的女人寄来的大红请帖:“我将在星期二下午4时至6时在舍下恭候。”萧伯纳退回原帖,并在上面写道:“萧伯纳先生同日同时在家恭候。”  越来越年轻的雕像  萧伯纳崭露头角以后,法国雕刻艺术大师法朗索瓦·奥古斯特·罗丹曾为他塑过一次雕像。几十年后的一天,萧伯纳把这尊雕像拿出来给朋友看,并说:“这件雕像有一点非常有趣,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年轻了。”  你的运气不好
遇见几个老朋友,话题一转,谈到气功,竟然大家都练过,滔滔不绝地说起他们学习的过程和功效。  某某人患胃病,學了气功后治好。同学太太的失眠症,不用服药而痊愈。我听得入神,心里蠢蠢欲动。  听说最容易上手的是一门“自发五禽戏动功”。我以前也看到一位仁兄示范,有点像东方催眠术。什么疑难杂症都被医好,一定是有道理的,我想。  我也相信的确有气功这回事,并且知道有一天必然去练。不如现在就开始吧。  “嘿,我
女儿入小学,一年年往上升,考试成绩虽然都在九十分以上,但总不能使她的母亲满意。在她看来,我们的孩子应该门门都得一百分才顺理成章。孩子每次拿到九十四五分回来,她脸上都没有笑容。有时孩子失误,只拿到八十几分,就有引发暴风骤雨的可能。  有一回,孩子放学回家老远就喊着:“爸爸———”我知道这肯定是有好消息了。  果然带回来一个九十九分。  我大喜,待她妈妈下班归来,我努努嘴示意孩子把考卷奉上。我看到太太
民国文人齐如山有两个爱好:一个是捧梅兰芳,一个是吃好吃的。捧梅兰芳捧出了一个“梅博士”,吃好吃的让他收获了世间美味,并写出了《烹调述要》。齐如山是真正把“吃”琢磨透了的人。  齐如山在老北京“吃”出了江湖地位。他和各大饭馆的大厨都熟悉,每当请人吃饭的时候,他都要提前很长时间到预订的饭店,为的是欣赏那些大厨的“范儿”,至今想来都令人神往。当然,他也因此发现了很多烹饪秘籍。  有一次看到他们炒菜,很快
螺蛳在圩乡,根本算不上是一道菜。打撒网的,拉拖网的,用耥网推虾子的,经常连泥带水将螺蛳弄上来,这里一堆,那里一堆,也没见谁来拾取。  倒是在我离开家乡出外工作后,吃螺蛳的机会反而多了起来。除了在餐馆里点菜时来一盘,不过事先要看好,一要新鲜,二要干净———偶尔也从菜场买回现成螺肉(那是螺蛳烫过后把肉挑出来)自家烧。螺蛳炒韭菜,是最易拿出手的。三月的螺蛳对三月的新韭,犹似好心情对好天气,清新鲜美,自可
1.参药薏米粥:取太子参30克,淮山药20克,薏米仁20克,莲子10克,大枣8枚,放入凉水中浸泡,泡涨捞出,再将粳米50克淘净,同药一起入锅,加水适量,用文火煮,米烂熟后,将药、米、汤一
不能于灯下看美人,我便于灯下看酒。  我轻易不敢靠近它们,我只是坐在灯影里,远远地打量它们的容颜。  白酒晶莹剔透,不染一尘,它们从头到脚就这么素着,一副清白的处女模样。  红酒显然已动了芳心,眼波触到它们,常会怦然一动,但它们的芳心从来都只为悦己者荡漾,悦己者不来时,它们便静默着,魅力中越发添了份端庄,令人只能远远叹赏,不忍近前亵玩。  黄酒已走过春夏,走进人生之秋了:雕栏犹在,朱颜已改,青春眨
期刊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大西南那边的家家户户,过年之前都会用大锅熬上几大坛猪油以备来年之用。上好的猪油需洁白而又厚实的板油才能熬出,同时又可得到入口即化的香脆油渣。  缺肉少油的那些年,用油渣入馔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往往又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那时我母亲善炒两道油渣菜,一道是“鸡蛋炒油渣”。起一个五成热的菜油锅,将加了料酒的鸡蛋搅打成液,下油锅炒散,拨在锅的一边;接着下油渣炒香,然后将鸡蛋油渣混炒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