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结合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热氧老化行为,介绍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特性、分子结构及抗氧化作用机理,综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热塑性弹性体SBS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合热塑性弹性体SBS的热氧老化行为,介绍了亚磷酸酯类抗氧剂的特性、分子结构及抗氧化作用机理,综述了几种有代表性的亚磷酸酯类抗氧剂在热塑性弹性体SBS加工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采用东方拟无枝酸菌V19-07发酵产万古霉素,通过单因素实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温度28℃、发酵液pH值7.2、通气量1.0 vvm、溶解氧浓度10%。该工艺经50 L发酵罐验证,平均发酵效价达14117 U·mL-1,产量较优化前提高18.8%,可用于规模化生产。
以70%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回流法提取洋甘菊总黄酮,经D-101大孔吸附树脂纯化、干燥,得到洋甘菊总黄酮,含量为56%;采用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LC-TOF-MS/MS)对纯化的洋甘菊总黄酮进行成分分析;以4-MUO为底物,测定了洋甘菊总黄酮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成分分析表明,从洋甘菊总黄酮中共鉴定出38个黄酮类化合物,为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抑制实验结果表明,洋甘菊总黄酮对胰脂肪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1.09±0.08)μg·mL-1,是安全有效的胰脂肪酶抑制剂
以3,4-二甲氧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醛基还原、氯代、与三苯基膦反应合成膦叶立德中间体,再通过Wittig反应和双键还原反应合成了3,4-二甲氧基-4′-氯联苄(Bd),采用1HNMR、13CNMR和ESI-MS表征了中间体和Bd的结构,采用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实验研究了Bd对HepG2细胞己糖激酶2(hexokinase 2,HK2)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Bd可以促进HK2从线粒体脱落到细胞质中,表明Bd可能通过抑制HK2活性发挥抗肝癌作用。
摘要:为了探索更优的三维协同设计方案,解决数字化交付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各类技术问题,以某公司数字化交付项目为研究对象,详细说明了以Plant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PDMS)为承载体的三维协同设计系统的建设思路及架构,梳理了PDMS各专业数据的输入方式及来源,分析了各阶段、各专业数据占比的成因,探讨了设计成果的应用预期,并对比了三维协同设计系统实施前后的效果。结合项目实施
异噁唑是一类具有独特化学结构的杂环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物活性,在医药、农药以及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了取代氯化肟与端位炔烃在碳酸铯作用下发生1,3-偶极环加成反应构建3,5-二取代异噁唑类衍生物的方法,通过1HNMR、13CNMR等对所得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普适性好、收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为了减少季冻性气候对玄武岩路基的不利影响,以赤峰市某高速公路为例,研究玄武岩碎石路基的疲劳损伤特性。依据莫尔库仑准则及CT检测技术原理,对赤峰市玄武岩样品进行室内冻融循环试验和微波照射试验,并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的玄武岩试样的孔隙率、应力应变以及不同含水率下的玄武岩试样内部损伤情况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内部存在多边形节理的玄武岩遵从莫尔库仑准则,易发生节理面的弱强度剪切滑动破坏;2)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玄武岩孔隙率逐渐增大,峰值应力逐渐减小,峰值应变逐渐增大,模量逐渐降低,峰值应力和冻融次数呈现线性
通过分析多晶硅还原炉尾气回收装置循环氢气中杂质的种类、来源、去除工艺,确定采取循环氢气深冷分离除杂技术解决磷化氢、砷化氢在氢气循环过程中的累积趋势,可以有效分离循环氢气中70%磷化氢和95%砷化氢,保证还原炉化学气相沉积过程中循环氢气的纯度。
研究了不同结构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IBS)的流变性能。结果表明:分子链中间段为嵌段均聚结构的SIBS的加工性能优于无规共聚结构的SIBS;苯乙烯与异戊二烯/丁二烯的质量比对SIBS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小;随着分子链中间段异戊二烯与丁二烯质量比的增大,SIBS的流变性能逐渐提高;在分子链中间段加入苯乙烯后,SIBS的流变性能逐渐改善,加工性能变好;分子量和温度对SIBS的流变性能影响较大。
摘要:为确保沉管隧道在航道中长期浮运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依托深中通道工程备选预制厂方案,建立珠江口局部区域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实测水文资料验证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计算揭示了浮运航道的水动力变化特征,开展航道范围内横流、纵流的变化特点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后,龙穴港池水域的潮流流速普遍较弱,南沙四期港池水域流速变化较小,口门区水域环流较弱,为南沙港池作为防台锚地提供有利条件;浮运航道在小潮和中
黄酮类化合物是桑叶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抗癌等药理学作用。对近年来桑叶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含量检测及药理学作用等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