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针布齿深对生条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

来源 :棉纺织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梳棉机锡林针布齿深对生条纤维长度分布的影响.制定了4个试验方案,采用AFIS单纤维测试仪,在梳棉机不同齿深锡林针布在两档出条速度条件下,对所加工的生条中纤维长度分布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生条中绝大部分纤维是中等长度纤维、中长纤维和长纤维,这3类纤维之和占总纤维含量的62.5%~70.2%,且出条速度无论是120 m/min还是145 m/min,这3类纤维含量均是齿深0.3 mm方案高于齿深0.4 mm方案.认为:减小锡林针布齿深可以有效提高分梳效能,改善生条纤维长度的分布质量.
其他文献
探讨金属纤维与芳纶1313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方法.利用质量分数95%~98%浓硫酸(70℃,40 min),采用化学溶解法对金属纤维芳纶1313混纺产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确定了金属纤维的质量修正系数.验证试验表明:该测试结果的绝对误差小于1%,精密度在95%置信水平下可信.认为:采用所提出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满足日常检测的需求.
探讨温度自适应变露点纺织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与应用效果.为了充分利用新风冷量,节约纺织空调能耗,研发了温度自适应变露点纺织空调自动控制系统.针对纺织空调系统以喷水室为冷源的实际情况,在新风冷量、低耗电量优先的基础上,提出了车间温度自适应的新风利用原则.基于变露点恒温恒湿空调自动控制系统,实现了纺织车间全年无分区空调系统的自动控制.认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为了获取单纱条干极限不匀率,设计了能够直观描述单纱条干均匀度的模拟平台.根据输入纤维根数平均长度、细度指标和单纱线密度等参数,模拟等长纤维纱和不等长纤维纱中纤维的随机排列分布,并计算出单纱的条干极限不匀率.认为:该模拟平台能够直观明晰地表达纤维在单纱中的随机分布,并涵盖纤维长度、细度指标分布图,能够实现对单纱条干极限不匀率的快速定量预测.
探讨细络联车间温湿度的控制技术.分析了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对温湿度的要求,提出了细络联车间温湿度的设计原则.通过采用热平衡技术、维持络筒工序空气压力和空气幕技术,实现了络筒工序温湿度的合理控制.对比分析了空气幕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空气幕技术,基本可以实现环境温湿度的分隔与控制.认为:细络联车间采用上述相关技术,可以实现温湿度的合理控制,有利于稳定纱线回潮率、提高络筒生产效率.
总结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采用熔融纺丝法、溶液纺丝法、静电纺丝法制备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的技术情况,分析了不同纺丝方法制备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的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认为:制备高含量、高取向立构复合晶体的立构复合聚乳酸纤维,实现纤维结晶结构的稳定仍是研究热点,在纤维力学与热学性能稳定性以及规模化生产方面还需要深入研究.
通过对影响电子引火元件发火可靠性的引火药剂、桥丝直径、电容放电电压、引火头与PCB板的对焊质量等因素的系统研究,提出一系列提高数码电子雷管发火可靠性的措施,为数码电子雷管的研究应用和市场推广提供借鉴.
探讨在小样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的方法.简要回顾了纱罗织物的历史.介绍了线制绞综的制作方法和在小样织机上的使用方法.结合纱罗织物线描图和上机图,通过控制后综、基综、地综的数量及穿法,完成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多种纱罗织物织造.实践表明:纱线的粗细、刚性会对绞转的稳定度、绞转效果及孔隙大小产生影响;借助空筘穿法可以有效控制纱罗的孔隙度;织造复杂纱罗时,绞经和地经分轴整经有利于经纱张力均匀,绞转效果明显.认为:通过相关改造,可以在小样织机上开发纱罗织物.
探讨赛络集聚纺R 14.8 tex细号高密织物的浆纱工艺.介绍了赛络集聚纺R 14.8 tex细号高密织物在实际织造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采用两种浆料配方分别对其进行浆纱,总结了两次浆纱的经验并优化了浆纱工艺参数,并对织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上浆工艺,织造过程中台时断经0.7根,织机效率达96%.认为:淀粉类浆料取代PVA用于粘胶细号高密织物上浆,能够降低浆料成本;通过合理设定浆纱工艺参数能够实现粘胶细号高密织物的顺利生产.
某新建小区紧靠已关停的采石宕口,宕口山体表面上存在大量危石、伞岩等隐患,且小区建设早于治理项目开工,给山体治理削坡工作造成较大阻碍.针对小区施工时遇到的山体上的一处伞岩,进行详细查勘和分析,合理设计爆破参数,采用深孔快速胀裂爆破进行处理,经实践,爆破效果良好,岩石裂而不散,可为类似工程的地灾治理提供参考.
针对工业电子雷管应用于小断面爆破过程中发生的拒爆丢炮现象,采购某型号工业电子雷管进行水下炸药爆炸冲击试验,并采用水下爆炸冲击波测试系统测量及计算冲击波压强.试验后,用专用仪器检测被冲击电子雷管状态.结果 表明:该型号电子雷管在无防护状态下,冲击波超压(83.71 ~522.68 MPa)会造成电子雷管芯片、电容、桥丝、药头的物理损伤或电容失电的“暂时”损伤;采用乳胶管或橡塑保温材料作为该型号电子雷管的缓冲材料时,可有效衰减爆炸冲击波能量对电子雷管的影响,且橡塑保温材料的衰减特性更加有效.因此,两种缓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