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寺观壁画展示设计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xueer2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国传统壁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寺观壁画蕴含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本文以永乐宫壁画作为研究案例,从展示设计角度出发分析永乐宫壁画特点,基于其文保困境与展示现状,提出数字化技术、互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永乐宫壁画展示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并进行设计探索,以实现保护壁画真迹前提下的多元化展示效果,以期对同类寺观壁画的展示与保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寺观壁画;永乐宫壁画;空间展示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寺观壁画多绘制在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等宗教建筑的墙壁上,内容一般为两教的神佛造像、传说故事、吉祥图案等。不同于墓室壁画和石窟壁画,由于题材内容与社会背景作画差异,寺观壁画融合了宗教的神圣性与社会的世俗性,受民间画师习惯影响,又融入了一定的地方特色与民间美术元素,人物形象和造型风格更带有浓郁的民族传统特色。寺观壁画至今仍源源不断地为现代设计提供创作灵感,但壁画本体损伤、题材受众小、宣传手段匮乏、衍生设计缺乏创新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保护与传播。另外,当前大部分寺观壁画的展示仍拘泥于原址原貌展示,或在博物馆进行以图像为主的单一展示方式,为了更好地实现对文物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吸引广大群众对寺观壁画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需要以更完善、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展示其艺术价值,使更多的人了解这一壁画形式。
  一、永乐宫壁画特点分析
  永乐宫壁画在人物造型和绘画风格上沿袭了以吴道子為代表的工笔线描的绘画传统,又融汇了元代的审美趣味及绘画特点,最鲜明的特色当属其极具灵性的线条和瑰丽的色彩。在线条方面,永乐宫壁画多以线条作为装饰手段,通过线条的韵律、走向等体现人物的造型张力。三清殿南侧墙壁上的南极长生大帝身侧绘有一条长达三米的飘带,从头冠垂落至脚边,一气呵成,毫无断接延续之感,令人不得不感叹画师技艺的高超;用色方面,三清殿壁画延续了五彩彰施的传统重彩画法,除了少量赋彩摹拟现实色彩意识外, 其余重彩勾填, 笔到神随。在整体青绿色基调下,间以鲜艳纯正的红、金、黄、黑等色彩,同时在人物的衣襟、盔甲、熏炉等处使用沥粉贴金的技艺,增加画面的立体感,也丰富了画面层次,体现宏伟大气的氛围与辉煌的色彩效果。
  永乐宫壁画是道教壁画,承袭了唐宋时期的绘画风格,故而针对永乐宫壁画所做的展示设计必须要符合其自身特点,不能完全参考其他壁画。壁画中所描绘的众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气势宏大,人物众多且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展示时重点突出这部分的内容,能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辅之以部分衣饰色彩、线条的细节刻画,更加“形神兼备”地传达出人物特征,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体验。
  二、永乐宫壁画的文物保护困境与展示现状
  永乐宫现留存的壁画面积约1005.68平方米,是中国寺观壁画中面积最大的作品,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罕见的宗教壁画之一。永乐宫壁画以三清殿《朝元图》为精髓,共有人物289位,面积约为403平方米。1963年陆鸿年教授绘制的永乐宫壁画摹本在日本展出,获得“东方艺术画廊”的美誉,文化艺术价值极高。
  然而,永乐宫壁画自绘制起至今已逾七百年,且壁画载体——永乐宫各殿墙壁都是以泥土掺杂麦秸或棉花构成的土坯墙,质地脆弱,在经历了数百年的自然风化及空气环境侵蚀后,建筑本身难免出现一些变化,壁画状态也受到了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永乐宫各殿壁画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起甲、颜料层脱落、粉化、生物病害、裂缝、涂写、划痕、历史修复等程度不一的病害。这些病害不仅破坏了壁画的完整性,影响了其内容的表达与艺术美的展现,甚至对永乐宫木构古建筑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永乐宫壁画的展示仍然遵循传统的方式,即开放三清殿、纯阳殿、重阳殿供游客自主参观,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信息板、展板等说明材料。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如果普通旅客不额外支付费用聘请讲解员进行讲解,将很难了解壁画的艺术价值、绘画技法等较为“内涵”的信息,只能对其规模或色彩产生赞叹,然而这恰恰是大部分旅客选择的参观方式。此外,为减少来往游客可能携带细菌、真菌对壁画的影响,旅游旺季需要实行限流措施。壁画受病害侵蚀、辅助设施不完善、单次可接纳游客数量有限等问题大大影响了永乐宫壁画展示的效果,对壁画实体的保护与修复也是难以忽略的考验。
  三、当代壁画展示概况
  (一)当代壁画的展示方式
  传统的壁画展示受限于壁画载体,离不开其诞生地,人们只能前往当地观看,或者通过临摹的方式将其“复制”出来在各大博物馆展出,现代摄影与印刷技术的进步使得壁画的广泛展示成为可能,各类媒体也成为壁画传播的重要渠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文化展示方面,壁画领域最著名的当属数字敦煌。近年来,敦煌壁画数字化复原展频频亮相全国各地,展览利用数字化手段将壁画进行复原展示,把石窟空间与观者结合在一起,使人仿佛置身于莫高窟洞窟之中,带给观众可感、可视、可听、可触的观展体验。
  (二)展示的观众定位和观众需求
  对于观众,一般有三种:一是专业观众,也就是研究壁画、绘画或者从事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他们更在乎展示的准确性与深度;二是学习型观众,也就是艺术类学生或带有强烈意愿想要了解壁画艺术的普通人,他们希望通过准确清晰的信息去认识壁画,也希望能从展示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三是一般观众,多为出于娱乐休闲等目的前来参观的游客,他们更倾向于读图而非文字,简单易懂、形式美观多样的展示信息更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所以,在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展示面对的目标人群,考虑观众群体的年龄段、受教育水平与参观目的,从而设置层次性的展示信息,以适应和满足不同群体的信息需求。
  四、永乐宫壁画展示设计研究
  当下,科技与文化融合越来越成为文物展示的重点,根据目前的文物展示手段和科学技术,结合永乐宫壁画特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相关展示设计内容研究。   (一)永乐宫的搬迁历史展示
  1957年,因兴建黄河三门峡水库,国务院决定将处于工程淹没区的永乐宫进行整体搬迁。历经十年艰辛,曾被认为“神仙都难以办到”的永乐宫搬迁工程,在老一辈文物工作者艰难而科学的探索下,在工程师傅们艰苦而顽强的奋斗中,永乐宫所有殿宇建筑及壁画碑碣等附属文物成功地被迁移复原,在异地重获新生。为了留住优秀的古代建筑与壁画艺术,传承科学精神与工匠精神,纪念我国大型壁画搬迁保护的首创之举和新中国古代建筑保护史上的一大奇迹,设计策划了永乐宫搬迁历史展——“神宫搬迁记”。这也是此次展示的第一个展区,在该展区中,将以时间顺序介绍永乐宫搬迁的前因后果、准备工作、搬迁工程工作流程以及参与永乐宫迁建的各领域大师们,并展出照片、视频资料甚至建筑实体文物。此外,展区还将设置可触式电子屏幕,观众可以通过屏幕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或者点击内置的小游戏体,验当年工匠们揭取壁画、拆卸建筑和修复、重建永乐宫及其壁画的过程,寓教于乐,让观众对永乐宫壁画产生基础的认识。
  (二)永乐宫壁画的数字化复原展示
  数字化技术是此次永乐宫壁画复原展示的基础,也是交互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在壁画展示中应用的前提。永乐宫壁画的数字化主要是使用数码相机分批次拍摄得到清晰的局部壁画,然后运用图像处理技术对照文物实体进行拼接、还原,以获取完整的壁画图像信息,辅助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测量永乐宫各殿建筑与壁画数据,完成高精度的数字壁画采集及存储任务。将采集的图像通过数码喷绘技术制作出与真迹大小相同的壁画,并将其完全按照三清殿的布局设置展陈,还原永乐宫壁画的展示空间与方式,让观众无差别地欣赏永乐宫壁画艺术,了解壁画绘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故事。永乐宫壁画的复原展示,不仅能逼真地再现原始壁画的绚丽色彩,更能缓解参观高峰期时接纳游客数量有限的问题,协调壁画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三)永乐宫壁画的交互体验式展示
  永乐宫壁画的交互体验展示以互动多媒体技术为依托,将数字化的壁画资料制作成视频图像播进行播放,或制作成游戏,增加互动气氛,增强展示效果。按照内容种类区分,永乐宫中三清殿所绘壁画是道教人物画,是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情景,近三百位神仙有着各自的故事;纯阳殿、重阳殿所绘均是连环故事画,分别讲述了吕祖与王重阳从出生到求道甚至成仙的经历,都十分适合制作成动态影像或者动画故事。如同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内展出的《清明上河图》,就是以多媒体手段播放的电子动态版本,不同于大众所熟悉的静态画面,图中的人物经过数字化处理,仿佛“活”了起来,结合背景音效,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呈现在了人们眼前,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还实现了信息的高效传播。此外,也可以利用壁画的宗教信仰属性,结合实际动态影像与特效技术,配合音乐,再现八位主神的肃穆端庄。以敦煌壁画为例,曾在台北市展出的“绘动敦煌”大展的特色之一就是如果“在佛陀面前祈愿互动,会得到即时的祈愿手印祝福”,是以光雕投影的技术,投射出一尊佛像,民众可在佛像面前祈求健康、事业、爱情、财富、课业、人缘。佛像会在观众行至跟前许愿的时候产生反应,与观众互动,显示手印,这一趣味十足的设计能充分调动起参观者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展示中,体验奇妙新鲜的互动娱乐。
  (四)永乐宫壁画的虚拟现实式展示
  虚拟现实式展示是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模拟现实世界中的场景,令观众在虚拟空间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永乐宫壁画中的人物服饰宽衣博带,精美华贵,特别是金母元君与后土娘娘两位女性主神,服饰款式近似于宋代帝后服制,华美飘逸。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先将其制作成三维立体的模型,营造一个特定的虚拟展示场景,观众们就可以依靠头盔式显示器或其他设备体验穿戴壁画服饰的感受,甚至可以将其拍下并与好友分享。这种以显示器设备为媒介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展示优势之一在于所占用空间极少,甚至只需一个头盔和一把椅子,观众就可以置身于诸神朝拜原始天尊的队伍中,在虚拟场景中完成对传说的探索。
  增强现实技术(AR)在各类展览中的应用越来越多,人们也更喜欢尝试新技术在展览中的应用。据《伊藤润二经典美学AR体验展》策展人介绍,被AR吸引的观众超过总人数的60%。将增强现实技术用于永乐宫壁画展示中,只需戴上特制的眼镜设备,随着视线的移动,就能看到墙上原本静止的壁画突然动了起来,同时伴随声音,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看体验。
  五、结论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与互动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等技术应用在永乐宫壁画的展示中,使展示效果摆脱空间限制,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多途径实现信息传达;促使受众与展品产生情感共鸣和思想互动,在获得审美体验的同时主动接收相关知识,更为永乐宫壁画的展示和文保研究提供高精度资料,使壁画的保护与传承展现时代创新特征。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展览展示展示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用科技给传统文化发展注入动力,让古老壁画重焕生机。
  参考文献:
  [1]许身玉.永乐宫三清殿壁画赋彩系统分析[J].美术大观,2007(7):34.
  [2]谢武琦.永乐宫壁画保护及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6):230-231.
  [3]央视《重访》栏目记录片《神宫搬迁记》.http://www.cctv.com/ program/chongfang/topic/history/C16693/02/index.shtml.
  [4]陳振旺,樊锦诗.文化科技融合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运用——以敦煌莫高窟数字化为例[J].敦煌研究,2016(2):100-107.
  [5]黄立萍.展示设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219-220.
  作者简介:杨璟赟(1998-),女,汉族,河南长垣,硕士研究生在读,东北大学,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符号化思维以高度概括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是社会约定俗成赋予符号于意义的过程。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符号体系维度不断扩展,符号语言的信息量不断扩大。对于同样具备较强符号特征的千年剪纸与百年动漫,相互存在怎样的关联?本文结合剪纸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思维训练,进行形态的解构、重构、组合训练,色彩的相互关系理解,在动漫符号体系中与剪纸共通的故事性、造型、动态流、构图、层合成等具体环节中,提出创新能力训
【摘要】北山庙会已经传承了300多年,它是普通民众参与性最强、互动性最高、影响力最大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形式,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北山庙会融佛、道、儒、萨满、俗家于一体,不仅是感谢诸神、祈愿纳吉的场所,更是多个民族群众共同的精神寄托,是集中传承传统民间地域文化的文化空间,承载着珍贵的民俗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空间;北山庙会;遗
【摘要】辽朝时期的东北亚区域形势,除了要考察相关政权关系的变化,辽朝因统治结构的独特性,内部中央与地方属部属国的关系,也是影响区域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辽朝境内的民族关系为主要探讨对象。  【关键词】辽代;属国;属部;东北亚  【中图分类号】K246.4 【文献标识码】A  自辽朝攻灭渤海,降伏周边少数民族各部以后,东丹国问题和属国、属部问题虽然已经成为辽朝的内部问题,但对相关地区和事务的处理,仍
【摘要】虽然《白鲸》的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与爱默生同处一个时代,超验主义文化思潮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激发了他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可是他的伦理思想还是充满了矛盾的因素。他既是爱默生超验主义的拥护者,又是怀疑者。本文分析了《白鲸》中三个人物的所思所想及他们的行为和做法,发现他们体现了超验主义哲学理念所倡导的基本特征,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然而,梅尔维尔自身的经历使他反思,他怀疑生活在一个充满世俗的自私的
【摘要】女性在爱情中常常是付出较多的一方。在现代社会,女性的付出会换得一个白首不分离的人,但在封建礼教的阴霾还没从中国的土地上退去,社会被新、旧两种观念笼罩的时代,女性的付出能得到的回报少之又少。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每个女性都是弱小的、可怜的,同样也是最令人敬佩的。曹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话剧大师,他著有许多深入人心的优秀话剧,他用笔塑造出许多个性鲜明、性格鲜活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有凄美的爱情经历
【摘要】冈本加乃子是日本近代以来屈指可数的优秀女性作家。从以《病鹤》登上文坛到她因脑溢血去世,短短四年里,她创作了大量佳作。冈本加乃子的作品文风华丽绚烂,但又充满了寂寥之感,她创作的女性形象丰满、鲜活,充满生命力与母性。本文通过分析冈本加乃子的代表作《混沌未分》中的女性形象描写中的比喻,向读者介绍她笔下独特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冈本加乃子;女性形象;《混沌未分》;比喻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在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美术教育的价值得到了认可,其定位也得到了重新规划。作为新时期教育系统中的重要成分,小学美术教育成为了小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作为美术素养、美术修养的重要培养时期,小学阶段美术教育需要重视实践。从当前的情形来看,小学美术教育仍有许多的教育问题,为了改变这些问题,尝试性突破思维局限,就需要主动应用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这一教育方式。小学美术特色社团能够很好地改善学生的美术素质,
【摘要】“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乾隆年间一个重要的画派,他们继承了石涛朱耷等人的艺术思想,重视笔墨情趣的抒发,勇于开拓创新,自用我法;金农被世人推为“扬州八怪”之首,一生以自性为本,修现世之“佛”,其书画作品脱时流之气,用笔灵动自然,画境氤氲禅意,这与其一生所经所习有紧密联系,对后世有巨大影响。  【关键词】金农;禅宗;艺术理论;绘画风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金农生于清朝康熙
【摘要】本文力图将一个民族村寨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事件,从社会教育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认识,通过一定的教育学解释来展现这些村寨文化事件之间内在的联系,目的在于通过将这些民族村寨中所实存的事件对村民产生实在影响力的过程进行统合认知与分析,将社会教育生活与其思维认识(信仰)、生存状态、传统文化影响及变迁路径之间的联系相对系统地展示出来,使读者体味到少数民族村落生活中实际的“教育的影响”。
【摘要】民族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艺术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高我国综合国力有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民族艺术教育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力地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推进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杭州市加快发展民族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要论述,并提出几点民族艺术教育的发展策略,以推动民族文化大区的良性建设。  【关键词】民族艺术教育;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