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在舞蹈中绽放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ght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2008年10月7日,在全国第21个老年节来临之际,随着多彩贵州魅力晚晴——首届贵州老年健身舞蹈大赛决赛鸣锣开赛,2008首届贵州老年文化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属于老年人自己的节日里,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年人朋友在舞台上载歌载舞,用歌声和舞蹈表达着内心的喜悦,释放着对生命、对生活的热情,体现着乐观、积极、健康的心态。演后,此次大赛的各个奖项也花归各家。由遵义市绥阳县老龄委选送的舞蹈《诗乡空心面》荣获一等奖,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选送的《苗族锦鸡舞》和省监狱管理局选送的舞蹈《桂花开放幸福来》获二等奖,舞蹈《踏春》等3件作品获三等奖。
  “是否得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舞台上展示了自我。”来自省老干民族歌舞团的何碧珍说。
  这支舞蹈队并不属于进入决赛的20支队伍,由于初赛时的失误,使得她们无缘决赛,最后作为特邀嘉宾参加表演。“不管以什么身份表演,只要站到了这个舞台上,我们代表的就是舞台上的角色。”何碧珍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她们锲而不舍地对舞蹈艺术的追求,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尊重和掌声。
  比赛,不仅仅代表着竞争,还意味着享受生活、享受舞蹈的态度。“我们喜欢这个舞台,享受在舞台上的分分秒秒。”贵阳市顺利舞蹈团的陈应玲说:“结果不重要。”
  参加完比赛后,省监狱管理局老干处“红杜鹃”舞蹈队的领队龙馨还沉浸在兴奋中,她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给我们老年人很大的鼓舞,希望以后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精彩、更充实。”
  
  原生态舞蹈展现贵州民族特色
  
  本次健身舞蹈大赛决赛的参赛节目中,土家族、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等民族舞蹈占有相当的比重,显示了浓郁的贵州民族特色,抒发了贵州少数民族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欢乐之情。
  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舞蹈一班的,《苗族锦鸡舞》,就是以原生态舞蹈的形式来参加本次比赛的。队员们颈戴银项圈,手戴银手镯,脚穿翘尖绣花鞋,随芦笙曲调和舞步的变化而翩翩起舞,舞步时而缓缓前移,时而逆时针方向转圆圈跳,有时或前或后、或左或右移动,有时或进或退漫舞,犹如美丽的锦鸡一样,引来观众阵阵喝彩。
  本次大赛评委、国家一级演员罗星芳告诉记者:“贵州的原生态舞蹈,主要都是来自图腾和祭祀仪式,是若干年来各民族文化的沉淀,它是民族的魂与根,将为今后的民族民间舞蹈创作提供更多的素材。”
  黔东南自治州老年大学代表队领队王炳益说:“《苗族锦鸡舞》这种舞蹈虽然没有任何艺术修饰,看似步法简单,双手在腰部以下按节奏上下摆动,头颈有规律地微微前探即可。但要做好却很不容易,队员们都付出了很大的艰辛。”
  王炳益所说的艰辛,在于这是一支完全由农民组成的队伍,没有任何的舞蹈基础,起初有的人甚至连舞台都不敢上。“可他们朴实,能吃苦,并不比年轻人差。”王领队说起自己的队友们很自豪。
  他告诉记者,为了参加此次比赛,队员们每天早上8点就要开始排练。老师要求严,做得不好就得重来,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很多遍。老年人腿脚不灵便,特别是年纪大的队员,有些动作不规范,其他队员就互相帮助。训练中队员软组织扭伤是常事,有些队员有骨质增生,但他们从没埋怨过,全部都坚持了下来。
  比赛结束后,许多演员都说:“有这样的一个舞台,不仅让我们这些农民实现了跳舞梦,还可以宣传家乡的传统舞蹈,我们内心非常激动。”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老龄委选送的《土家健身操》是融土家摆手舞、肉莲花、傩戏、花灯、金钱杆、栽秧歌于一体,在一套整齐的韵律操中,反映了土家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健康的心态。
  该舞编导赵慧介绍说,土家摆手舞是土家族人民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逐渐演化和形成的一种颇具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我们就是要用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反映自己对舞蹈的追求。”她说。
  虽然土家儿女都能歌善舞,但是训练一支正规的队伍上台表演,还真是费了不少的劲儿。特别是让他们了解如何才是“原生态”的表演。比赛前,赵慧对大家说:“平时是怎么唱的、怎么跳的,怎么笑的,不要拘谨,保持原有的风貌就好。”几句简单的讲述,让大家豁然开朗,把一曲极富民族特色的舞蹈演绎得真实而充满激情。
  望谟县老龄委代表队的罗杰英老人说:“原生态的舞蹈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她告诉记者,参加此次演出的20名演员,都是经过严格把关,从100多人里筛选出来的,而且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白天忙活农活,晚上抽时间排练,很不容易。”
  不过,舞台上的演出也正是布依妇女们真实生活劳动场景的再现,“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织布、唱歌、跳舞的。”队员们似乎没有把这里当作舞台,而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片段,“比赛不仅宣传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大家在一起还交流了感情,把我们联系在了一起。”
  或许艺术本身不重要,表现形式也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舞台上,原汁原味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让更多的老年人沉醉在“多彩贵州”里,诉说着“夕阳无限好、哪怕近黄昏”的故事。
  
  在创新中寻求生命的飞扬
  
  除了展现原生态舞蹈的魅力,不少代表队还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表现手法和编排方式,给整个大赛增加了不少亮点。
  “在认真研究了绥阳的文化和特色产品之后,我们决定把3年前就开始酝酿的‘诗乡空心面’正式作为舞蹈选材,并邀请了专门从事编曲的彭燕修老师一同前往空心面生产地实地观摩,从空心面生产的24道工艺里提炼出8道工艺成为舞蹈动作,再把动作细化到每一步。”来自遵义市绥阳县的陈贵云老人很自豪地向记者讲述他们所做的努力。
  无论是舞蹈的选材还是队员造型的设计,这支“金奖舞蹈队”都以极大的精力和极高的创新要求投入到了舞蹈的编排中。
  贵州省舞协的黄泽贵老师给予他们这样的评价:“这个舞蹈选材好、创意新、有亮点,给我们大家很大的视觉冲击。”
  来自六盘水老年大学舞蹈队的陈焕文老人对创新也有很深的体会。“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茉莉花》是首脍炙人口的民间音乐,但怎样在保持原有音乐风格基础上有所突破,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不断的试验,我们就看到了这支把江南民族歌曲和现代舞蹈动作理念完美结合的舞蹈,虽清香淡雅却个性张扬,虽婀娜多姿却精神饱满,“我们就是想通过传统突出现代,尤其是现代老年人的精神。”
  铜仁市老龄委曲艺协会的《最美铜仁锦江水》,从音乐到舞蹈,自编自导自演,给观众带来一次与众不同的铜仁之旅。“因为队员的年龄都比较大了,加上严格的训练让很多人脚磨出了血、腰受了伤,我就经常带着各种草药和针灸,给他们治疗。”75岁的汤岳老人虽没有上台,却承担着所有舞蹈队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也是很快乐的事情。”他笑着说。
  
  痴迷与执着演绎舞蹈之爱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出于对舞蹈的热爱乃至痴迷,使得这些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年人们,放下矜持、投入热情,用舞台上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爱、对美的追求。
  “因为喜欢,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贵阳市顺利舞蹈队的陈应玲用简短的一句话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在她眼里,这些老人们就像小孩子一样,可爱而又充满稚气。“她们当中大多数都有一点舞蹈的功底,几十年的经历也形成了自己的认识,用现在的时髦话讲就是很有个陛。所以,在排练的时候,偶尔也会闹些不愉快。”队员张英就曾闹过脾气,甚至放下狠话:“再也不来了。”可是,她在家呆了几天总感觉到缺点什么,坐立不安的,后来自己就又回来了。“几年了,已经把它当作生活的一部分,离不开了。”提起那段插曲,张英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老年舞蹈队的老人们不仅要克服年岁已高,身体条件差等困难,毕竟还有许多其他的困难需要他们去克服。都匀市中老年人健身球协会的负责人李效光给记者讲述了这支队伍的一件感人故事。
  2006年,这支队伍去海南参加比赛。由于经费不足,为节省开支,早晨四点半队员们就起床,硬是从住的地方走到演出现场进行彩排,“走了一个多小时啊,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很不容易,何况这些五六十岁的老人呢!”午饭,就是馒头和白开水,比赛结束后,又走回去。李效光说:“那次经历让我至今难忘。她们对待舞蹈的认真劲,让我很感动。”
  一支优秀的团队,必定有一个优秀的组织者。贵阳市千禧艺术团的陈三惠老人为了舞蹈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已经成立近十年的干禧艺术团,寓意千禧之年的吉祥。陈三惠除了教队员们学习舞蹈外,十年间每一次演出的服装都是她亲自设计、剪裁和缝制的,而且全部是自己掏钱,没有让队员们交过一次钱。
  “我就是希望给老年朋友搭建这样一个舞台,让他们快快乐乐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个幸福的晚年生活。”当记者请她统计十年间花在服装上面的开销时,这位朴实的老人笑着说:“没算过。只要老年朋友们高兴了,我就觉得这样做很有意义。”
  “我们这次比赛年龄最大的队员王明已经72岁了。他的身体很好,功底也不差,让他上台,放心。”其实,陈三惠总是想法设法的给更多的老年人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也70岁了,我懂得他们的心情。”
  舞蹈给了这些老年人新的乐趣,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老人们为此付出的艰辛是很难想象的。安顺市老年艺术团的刘志华说:“虽然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但是学习起来都很刻苦,一点都不含糊。”《瀑布欢歌》里的14个人都没有舞蹈基础,刘志华就从专业的形体训练开始,再到站丁步、把杠等基本训练。“很苦,但是每个人都咬牙坚持。”决赛那天,当这群手拿花灯的老人在舞台上尽情跳跃时,观众看到的都是一个精彩的表演,台下的阵阵掌声是对她们最好的肯定。
  “我们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老。”这是所有参加健身舞蹈大赛的老人们的共同心声。
  舞蹈让她们的生活从此与众不同,让她们朋友多了,思想开阔了,身体健康了,青春也回来了,同时也让她们的晚年生活绽放出幸福的旋律。
其他文献
父亲是贵州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离休干部。打记事起,他在我心里一直都是一个非常严厉的长者,也是一个很讲原则、非常正直的人。但是,父亲也有柔情的一面。在母亲的心里,他是一个任劳任怨、细心体贴的丈夫;在儿女的心里,他是—个很会疼人的慈父。  母亲由于从小吃苦,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她身体极度虚弱,处于未老先衰的境地。有一年冬天,天气凝冻,她从石阶上摔下来导致腰部受伤,从此落下了病根,经常腰腿疼痛。在50
期刊
古人说,人过30不学艺。可我在80岁寿宴上宣布:“我要向孙儿学钓鱼!”  为什么我在髦耋之年还“语不惊人誓不休”?这里事出有因。  话还得从我退休后说起,赋闲在家的我爱上了“垒长城”,天天到老干部活动室搓麻。十几年来风雨无阻,一坐就是大半天。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吃不好也睡不好。儿孙们担心了,说我这是“坐”出来的毛病,要我多活动活动筋骨,锻炼身体。可我这人天生懒,不愿运动,老伴儿离开后就更消沉了,每天
期刊
3月20日傍晚,记者来到黔东南州台江县台拱镇张家村采访了104岁的王春珍老人。  还没到达王春珍老人家里,远远地就看见她坐在家门口等待。记者到来后,她满脸堆笑,赶忙起身迎客,招呼记者落座。见记者拿着相机要拍照,她连忙摆手,转身进屋,瞬间不见了踪影。不一会,老人再次出现在记者面前。此时的她身着苗族盛装,精神矍铄。随后,她坐上凳子,任由记者一阵狂拍。  据陪同采访的张友光老师介绍,老人除了有些驼背外,
期刊
3月20日,在黔东南州台江县革一乡田坝村,记者采访了102岁的杨牛送老人。老人正坐在院坝里晒太阳,与小辈拉着家常。老人身着苗族服饰,头戴苗族布巾,脚穿黑色布鞋。老人面色红润,腰挺背直,慈眉善目,神态安详,简直就是一位老神仙。  台江县老龄办李主任介绍,老人一生基本没有什么大病,现在耳清目明,生活能完全自理,能洗菜煮饭扫地,帮助看护重孙,甚至能不戴眼镜穿针和绣花。    杨牛送最大的特点是忍耐、顽强
期刊
金秋十月,位于桂西北的盘阳河两岸青山滴翠,生意盎然,活力无限;盘阳河水清澈见底,滔滔不息,一泻千里。  盘阳河畔,巴盘屯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村里,百岁老人黄卜新的家傍水而建,清澈的河水从他家门口缓缓流过,更添无限生机与活力。黄卜新今年已经110岁,老人鹤发童颜,两手温润细腻,脉搏强劲有力。他手捧《晚晴》杂志,指着栏目页上的“文化”二字,高兴地说,这两个字我还看得见。今年已经105岁的黄妈则神态安详
期刊
春日的暖阳普照苗乡大地,和煦的春风轻抚苗乡万物。黔东南州黄平县旧州镇,山清水秀,春和景明。就是在这样一个风光如画的苗岭小镇,却孕育了4位百岁老人。  3月19日,记者前往旧州镇,采访了住在乐源社区川主庙7号的世纪老人金正翠,老人今年已经104岁。  黄平县老龄办负责人雷邦友告诉记者,金正翠老人现在除视力差一点外,身体健康,平时生活基本能自理,能自己走动,自己吃东西。    生活规律    金正翠老
期刊
从贵阳花溪出发,行了近半小时车程,再沿着弯弯曲曲的乡村水泥路,记者来到了位于花溪区党武乡的下坝村。在这个约407户人家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位109岁的黄魏氏老人。    村里的“老祖太”    一进屋,记者便闻到了阵阵浓郁的香味,仔细一看,原来是刚炒出来的辣椒。黄魏氏老人看到有客人到来,赶紧放下手中的锅,亲切地拉着记者的手,指了指锅中的辣椒,非要给记者装上一瓶。握着老人满是老茧而有力的手,记者心里
期刊
王国清,104岁,现住黔东南州黄平县新州镇飞云社区。3月19日,记者前往采访了这位百岁老人。  黄平县老龄办负责人雷邦友告诉记者,老人现在还可以锯木头、穿针引线、缝补衣服、自己洗澡、洗衣服呢。    心态平和    王国清的儿子王兴海介绍,父亲长寿的秘诀是:心境宁静,精神乐观,无欲无求。王国清没有一般老人的喋喋不休,不为儿孙瞎操心,与世无争,生活在一种平淡、恬静的世界中,在生活上从无过分要求。  
期刊
改革开放与道德建设座谈会举行    11月24日,贵州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改革开放与道德建设”座谈会在筑举行。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省社科联主席谌贻琴,省政协原常务副主席、省公民道德促进会会长袁荣贵出席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座谈会由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公民道德建设促进会常务副会长翟荣凯主持。  (本刊记者梁健)    省产电局走访慰问老同志    近日,省广电局副局长胡
期刊
青山绿水养颜,和谐人寿永福。3月18日下午,黔东南州评选推荐“贵州十大长寿之乡、十大寿星、十大孝星”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州人民政府会议室隆重举行。  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原省长王朝文,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步智信、杨序顺,黔东南州委书记廖少华,州委副书记韩卉,州委常委、州委组织部长黄远良,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耿生茂,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石干昌,州政府副州长刘晓春,州政协副主席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