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zhiji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重要性,论述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简介]李月梅(1962- ),女,山西晋城人,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与管理研究;樊保国(1962- ),男,山西洪洞人,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与管理研究。(山西临汾041000)
  [课题项目]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0326)。课题主持人:李月梅;课题组成员:樊保国、张永清、周进才、邵晓忠。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7-0007-03
  
  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资源,开发、配置和利用好我国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对于促进我国农村产业结构优化,顺利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有重要意义。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则是开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实选择和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数量已经突破13亿大关,其中,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0%。据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人员占到了76.4%。农村科技人员缺少,严重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重点、难点都在农村。因此,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仅非常紧迫,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1.农村劳动力数量宠大,就业不充分。据统计,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为4.97亿人,约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但是,随着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农业已经由劳动密集型逐渐转向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日益减少,有很大一部分农民成为滞留在农业领域内部的剩余劳动力,他们的隐性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现有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至少有一半人就业不充分,因不具备从事其他职业的技能,所以也就没有其他更好的就业渠道了;一些进城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因技能差,只能干一些脏活、重活和苦力活,从业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农村地区初、高中毕业生中,大部分人未能升入高一级学校而回到农村,由于他们没有从事农业的技能,不能尽快融入农业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中;有些地区的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她们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缺乏劳动技能。总的来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就业越来越困难,造成了农村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2.农村劳动力素质低,择业面窄。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多缺乏一技之长。据有关资料统计,2004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情况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达87.1%(其中文盲或半文盲劳动力占7.5%,小学文化程度占29.2%,初中文化程度占50.4%),高中文化程度的只占10.0%,中专文化程度的占2.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0.8%。所以,就产生了如下后果:一是农村劳动力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致使农村的生产方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适应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的要求。三是农村劳动力在劳动力市场中竞争力不强,就业中常常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推动农业科学技术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需要。科学技术成果只有真正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其转化的程度和速度取决于转化的条件,而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是实现转化的根本条件。具有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能够最大限度地克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农业生产力的障碍,可以扩大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提高其应用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保证。
  2.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耕地、森林植被和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做到这些,关键要将农业增长方式由原来的依靠自然资源的开发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因此,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有效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3.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进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实现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根本上讲,必须以人为本,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放到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由于历史、社会和自身文化素质低下等多种原因,长期生活在贫困状态下的农民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宿命观和保守观念,缺乏向贫困挑战、与命运抗争的意识和勇气,这成为严重制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以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4.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城镇化的需要。大量的实践证明,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高低与他们的收入水平及就业机会呈正相关。合理而有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这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5.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应对WTO挑战、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我国已加入WTO,农业生产必须面对充满竞争的外部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谁赢得了人才和技术,谁就赢得了市场,谁就争得了经济发展主动权。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不是物质资源和资金,而是人力资源。只有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培养大批农村急需的高质量农业科技人才和经济建设者,满足市场配置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增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现实选择
  
  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超过3亿,这些剩余劳动力主要流向乡镇企业或进城打工。今后几年,我国农村还将有1.5亿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另外,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根据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向城镇转移1000多万农村人口。而当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方面,农村有大批富余青、壮年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而另一方面,在一些城市又出现了“民工荒”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1.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但大量没有任何非农业职业背景的农民盲目地流向大中城市,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据调查,具有较高文化程度和较高技能的农民更容易实现向乡镇企业和第二、第三产业转移,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与文化素质,应主要发挥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作用。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促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并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人力资源结构提出了较高要求。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保护耕地、植被和水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其关键是要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使农业增长由原来的依靠自然资源开发转变为依靠科技开发上来。因此,只有有效地開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业科技人才和劳动力的素质,才能有效地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保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可加速促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我国农村约有70%的初中毕业生不能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因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
  
  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措施
  
  近十年来,由于外部环境(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扩招和中等职业学校提升为高职院校)和自身条件(办学观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等原因,造成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持续萎缩,远远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而从现实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应能发挥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
  1.政府应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的力度,为中等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保驾护航。一是国家应制定农村教育法,以法规的形式确立农村职业教育的法定地位,逐步建立起以基础教育为根基、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成人高等教育为辅助的农村教育体系。二是要实现城乡职业教育一体化和多元化的改革,突破城乡、行业教育资源自成体系的格局,通盘考虑本地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发展规划,通过联合、合并、新建、扩建等多种途径,盘活现有中等职业教育闲置资源,促进类型相同、专业相近、基础较好的学校及机构联合办学,使一所学校同时实施多种类型培养目标,发挥多功能作用,使学校或专业的设施、师资得以统筹使用,形成聚集性优势,最终形成适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三是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积极鼓励包括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及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力量通过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使民办职业教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生力军,逐步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和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的开放式多元化办学新体制。四是严格劳动预备制度、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劳动就业准入控制,落实先培训、后就业的劳动用工制度,对带头接受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农村劳动者的就业和自主创业给予扶持照顾,这样既可以调动农村各类人力资源接受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加大对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能力。一是中央和各省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同时,从扶贫资金中划出一块儿用于农民教育和培训,并保证政府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二是要鼓励各行业、企业、社会力量和个人,采取捐资、入股、定向培养等形式,支持本地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三是国家应该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基金,降低对农村学生的收费标准,并实行助学贷款制度,使更多的农村学生获得学习的机会。四是中等职业教育机构要采取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为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3.改革传统僵化的教育体制,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方面的适应性。首先,重新设计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要以培养农村进城务工经商者为主要目标,兼顾培养“新型农民”。其次,在办学形式上,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并重,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弹性学习制度,针对不同对象、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和培训方式。对于农村现有从业人员,着重开展各种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对于初中毕业生,根据其未来的从业方向,通过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使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对于高中毕业生,加强短期职业教育与培训。
  4.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技能性特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要根据地方资源优势,调整专业结构,扩大第二、第三产业类专业的比重,努力开发适应社会生产需要的新专业,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本位,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建立与本地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受教育者本人欢迎的教育模式。积极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中等职业学校任教,建设“双师型”教学队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修改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职业指导,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提高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稳步转移。
  5.构建远程教育网络,不断扩大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范围。在具体操作上,可依托农校、职业高中、普通中专、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或条件较好的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建立网络教学点,利用农闲时间集中进行网上学习;也可以把实用技术制成录像带或光盘发给农民,方便他们自学。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方面,远程网络教育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加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解决就业难问题、提高经济增长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与農村人力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很大差距。因此,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发挥其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重要作用,应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马建斌.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2).
  [2]于炳诚.职业技术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5(6).
  [3]雷亨顺,李洪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农村职业教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4]周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9).
  [5]彭继红.发展职业教育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根本途径[J].理论探讨,2005(3).
  [6]汤敏村,左小蕾.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点放到农村去[J].求实杂志,2002(19).
  [7]李定仁,马正学.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2(9).
其他文献
【正】 卫生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着“管理无定额,收支不核算,依靠国家预算,吃大锅饭”的问题。目前大家都在为解决“大锅饭、不核算”而努力研究办法进行改革,调动卫生事业的人
由“民间表彰政府”的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日前完成初审工作。10月30日该奖项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据悉入围的53个案例中共有20个案例获得晋级资格,进入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终审
<正> 学习成效评价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作为一门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各地的信息技术课是怎样对学生进行
网络学习环境的新特性可以归纳为信息传递与共享机制的变化、信息表征与加工方式的变化、人际沟通互动方式的变化.就其深层意义而言,这些特性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模式的虚拟化、开放化,实现合作探究性教学模式,促进学习与社会的重新整合.然而当前的网络教育并未实现网络的上述潜力.
研究生阶段是在校学习接受体育教学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最后一个关键时期。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存在着学习、工作和体育锻炼在精力和时间投入上分配不均
【正】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由多种不同的经济成分构成的。因而,国民经济计划也不能采取单一形式。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卫生计划,也因其所有制体制不
【正】 1980年底,临河县卫生局和财政局为了有效地控制公费医疗经费的使用,减少超支,经共同研究后,提出了一个新的改革方案——卫生系统医院包干制。具体做法是财政局将全年
【正】 《卫生经济》1983年第5期《医院财会工作问答》第57题对“药品调价,会计上如何处理”的解答,我觉得不够全面、合理。我认为,药品调价,药库可以按照文中的方法处理,而
【正】 三、医院技术经济责任制的成效与问题实践证明,医院技术经济责任制为办好社会主义医院开创了一条新路子,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医院的有效制度,是卫生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