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闪烁着波光

来源 :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ger_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显得艰难。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和节奏等等,我才能从容地打开自己,面向你,说出记忆之翼上那些曾经显现的斑斓,才能在回溯生命的河流时,采几朵浪花给你。

那时,在安徽


  2005年4月之前,我还在安徽。2004年12月,母校寿县一中来安庆师范学院招聘,带队的是副校长赵士兵老师,还有我的高中数学老师何春华,何老师在高一时教过我一年,我去的时候,何老师认出了我,他说邰老师(我高二和高三的班主任邰忠敏)已经跟我们说了你在安师院。你想回母校的话,我们欢迎。我看到赵校长也笑了笑。
  晚上,我在安庆市中心的那条街买了点板栗,去看母校的老师们。我说我正在准备考研。其实,我是不想回寿县的,一个致命的原因是,高中那三年,我被数学伤害得太深。数学带给我的阴影多年后仍然萦绕在寿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挥而不去。
  2005年2月,六安一中招聘,我去交简历,很尴尬,他们招聘的起步是安徽师范大学。老哥去把简历交给了他的熟人袁副校长,之后是笔试,我通过了。但是,没有等来面试,我就和江苏北部的某四星级高中签约了,像是在寻找某种心理上的平衡。
  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感谢苏北那所学校的刘晓主任,他要在安庆师范学院招一名语文教师,应聘者几十,而我只是试讲了一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十几分钟,也不知道讲了些什么。令我意外的是,他居然决定要我,并给我考虑的时间。最后,还是他的那个电话起了作用:你什么时候来签合同?不签的话,安徽师范大学来了几个中文系的毕业生。我想到了那次应聘六安一中的尴尬经历,就去了那座小城。
  刘晓主任从车库里开出了那辆朋友转给他的德国进口奥迪,其实,我对车根本不了解,我只是记得他对我说的那句话。他高兴地带我和另外两名签约的老师以及他的三个同事去街上的饭馆,喝酒,吃海鲜,满桌的海鲜。我吃不惯海鲜。
  学校就在小镇上,海边,学校似乎是整个小镇的支柱。我没有看到海,也没有去看海。小镇上弥漫着海鲜的腥味,海,其实不鲜。
  这么多年,我仍然记着他,但我怕别人太信任我,那样我就会觉得有一张无形的网罩在自己身上,我有天然的不自信。多年后,我想过联系他,但还是放弃了,我在心里感谢他。

溧水的那个黄昏是美妙的


  一切的偶然都是必然。那个下午,我走在陌生的溧水,在县政府旁边,我看到一位女子,在她即将走进建设银行的时候,我注意到了她的包——里面有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昌耀诗选》。其时,昌耀正在北京昌平区的一家精神病院。在许多人甚至都没听说过昌耀是谁的情况下,她居然读昌耀的诗?我有些诧异,瞬间,溧水就变得无比亲切起来。
  黄昏的树叶和光,倾泻我身。溧水的那个黄昏是美妙的,我一直记着那一刻。
  为了重温过去的那段时光,我还从我的网上个人空间里找出了2005年8月的一段文字,如果你有耐心,我向你说:
  像2005年的脚步——迈出,落地。因为一段悬空的时间,让我得以从容地怀想和观察周遭的事物。
  从安庆到南京再到现居的这座小城,我不知道这是我的成长还是飘零。但来到城市,我总是显得手足无措,辨不清方向,在十字路口,我常常不知道该迈哪一只脚。
  就站在通济街口,看这座城市静止或移动的标点:中心大酒店、中国建设银行、百货大楼、明亮眼镜、盗版光碟、地摊杂物、黄老头臭豆腐、紧衣少女……我不知道我到底身在何处,我在城市的坐标上还没有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点,像一些堆积在路口的纸片,好一会儿都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至多只会因为过往的车辆而翻个身。但是,忽然的一阵旋风就能将它们卷起,然后顺势扑向经过的路人。我透過玻璃的橱窗,看到那个西服笔挺的男人嘴里一边嘟囔着一边奋力地跺着脚,试图要摆脱纸屑的纠缠。但,有一些事物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摆脱的。
  比如灰尘。那些蹲伏的,飞翔的,已不再是鸟儿,是这城市的灰尘。灰尘就是这城市的鸟儿,它们成群结队,无所不至,天空已不再是它们唯一的家。马路、电缆、广告牌和公厕,甚至是人们的身体和心灵都是它们可以随时安身的枝头。我们平静地接纳灰尘,就像多年前平静地看着鸟儿在身边叽叽喳喳,看大雁在天空变换着阵形,我们还没有来得及为目送归鸿而悲怆,已是沧海桑田。
  这一刻终于到来了。夜,开始用他那漆黑而布满褶皱的手轻轻地推开一扇又一扇门。湖面、木桥、荷花以及整个夏天,就像一阵疾驰而过的风,带着雨,坠落的命运,如一朵花的开放,孤注一掷。
  在那座江边小城安庆,水声不停地拍打堤岸,水声在城市的上空盘旋。有几个人能够听到湿气密布的夜晚?但我明白此时的我:正从长江的下游开始,靠一根纤绳完成泅渡。逆水或顺水。水,永远都是我们再次回望自己的路标。
  向南,向南……
  南方漫无边际,遥遥无期。
  风,轻柔地拂过树木、草垛、一两个行人。这些从身边闪过的可视之物,多么像那些从闪电背后跑出来的雨,欣喜无比却又孤苦无依,它们在地面或地面以下开始了不为人知的曲曲折折的消亡之旅。它们都因为灯光的照射而更显浑浊。透彻的只有水,只有那些在我没有走近之前就已经出现的水。我站在堤岸之上,白茫茫的水连成一片,和整个夜晚泾渭分明。
  白色之光总能触及我疼痛的八月,我的幸福和疼痛苍茫如纸。
  好了,现在看来,上面的文字是多么的矫情,为赋新词。事实也证明:黄昏的美妙并不能完全遮蔽未来的阵痛。

秦淮北路,快乐或者痛


  我和杜磊以及付辉租住在秦淮北路的三楼,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
  杜磊教体育,付辉教政治,他们两个人语文都很好,常常考我生僻字,然后拿出字典告诉我应该怎么读或者怎么写。杜磊胆大,常常从楼下的菜地里弄两棵青菜,回来下面条吃。我不行,站在别人的菜地,会紧张。杜磊也勤奋聪明,有一天,他说当体育老师好像被某些人看不起,就考了律师,现在是业内小有名气的律师。我偶尔打电话给他,帮人咨询财产或者婚姻等官司,他郑重其事地说:“律师费你看着给!”我说:“你还记得以前的那些青菜吗?”他就“哈哈哈”。哦,杜磊现在是“中国好人”,照片也被挂在溧水的街头,他可能不知道,我现在才隐约地感觉到,我有可能影响了他。   付辉,帅且白。现在去了人社局。还是那么白,但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
  邰振华,也常常去我们宿舍吹牛,第一次见面,我以为他是体育老师。后来发现他是个文艺青年,去年年底,我在收拾旧书籍的时候,发现了他当年使用过的教材《史记选读》,备课居然也很认真,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备课的痕迹。他后来也离开了学校。但我时常想起,那一年,2006年,他骑着那辆暗红色摩托车,带我去中山湖。夜色中的中山湖,平静,有细微的水浪声传来。
  关于几个人的记忆,我也找到了当年的零星文字:
  下午去操场踢球,人声鼎沸的场面,很久没有了,大学时天天可以享受的时光,如今只有用想象来延续了。真的,你说过去的时光不在。
  天慢慢就暗了下来,梧桐的叶子往下落,邰振华、杜磊、付辉和邵丹,我们几个人就坐在台阶上,看秋天能在我们眼前带来多少,能带走多少,我们就失去多少,失去多少,我们就记忆多少。
  我能记起,体育组旁边的那棵巨大的悬铃木,当时在落叶,我们吹着风,年轻的心脏也迎着风。我不知道,让他们回忆,他们会不会想起这一幕。
  突然看到小标题上有个“痛”字,其实,是想家。那是在春节期间,我一个人留在溧水补课的时候,他们不用补课,便早早地回家过年。我一个人站在那个三楼的窗口,有一瞬间,我想家了,一种无边的孤独感潮水般涌来。我有一篇习作叫《可能的窗子》,其中,有一种可能之窗,就镶嵌在秦淮北路。

文学,它如闪电越过我的头顶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文学对我的意义,如闪电。一篇短文,肯定无法谈清它的意义,想谈清而又谈不清,只能徒增苦恼。我就只说上面的文字吧,“如闪电”。
  最先让我认识到文字魅力的是安徽省作协副主席沈天鸿先生。沈老师的祖籍正是江苏金坛。我常常私下想,如果我的诗歌能达到他的十分之一,散文能达到他的五分之一,我就十分满足了。
  另一位是诸荣会先生,我摘录了我的另一篇小文《大地上的深情回望》:
  得识诸荣会先生已有十年了,十年来他一直是我的良师益友。
  2005年,我来到溧水。从安徽到江苏,一下子变成异乡人,偶尔会有情绪上的波动。于是,文字就成了寄托,成了可以熨帖情绪的方式。
  我是从当时的县文联副主席刘令滨老师那里知道诸荣会先生的,他告诉我:“诸荣会的散文在溧水是最好的!”只是此時诸荣会先生早已不在溧水了——只知道他在某出版社上班,于是我想方设法地弄来他的电子邮箱,迫不及待地发了一些自己平时的小文章给他,想请他给我指导。很快,就收到他的回复,得到他的肯定,我深感鼓舞。
  不久有了见面的机会,此后见面的机会渐多,当面聆听的机会也渐多。每一次,都会有他或出版新书或新开专栏或获得某文学奖项等好消息。身处小城溧水的我们何其幸运!
  给过我鼓励的师友很多,比如邱德仑先生、潘惠明主席、俞祚兴老师、翟海萍老师、翟海兰老师、毛文文老师……
  今天,正是寒露。秋天翻开了新的一页,夜晚的露水将要浸没我身。明天,明天的明天,我要一点点地进步,我想拥有自己的禾捆。
  或者,那露水,就是我的禾捆。
其他文献
离开你的第四天,雨季短暂停留  无数睡眠都曾安放在了一把透明的伞下  隔绝雨水和面色麻木的人群  人们走路的姿势  让我想到一场完美的逃离  嗅觉始终属于生锈的铁轨  想谈论一趟列车的距离  或路过安康站时月台上的故事  父亲曾放下锄头沿着这条直道去往北方  从此我所有的爱恋都随之逃走  雨季的离开让我更相信远处的河流  我无法再沉默,在巨大的轰鸣声中保留话语  无法在雨水中舞蹈  无法再藏匿唇边
期刊
1  我习惯从沉默开始,日子都靠回忆继续走着  我数着日子过夏天等秋天,接受九月的审判  我拒绝去思考,思考所有游动的事物  它们不光吃掉了时间,还吃掉了我  我躲在身体里,拒绝说话,拒绝认可  拒绝和我身体有关的任何摆动 2  我不想見你,也还是躲不过  在你眼睛里看到四月的我,明明  我们把彼此撕碎,融化,容不得问好  可你再一次出现,整个世界都变得嶙峋起来  感谢上帝,你的眼睛里已没有了我 
期刊
星月将要升起  傍晚即将与白天分手  池水安静,水的镜面  映照雁群迁徙的影子  努力,和不敢停息的恐惧  掀起听天由命的悲风  掠过岸边人的幻想  小径柔软,沿着池塘曲折蜿蜒  一两声野鸭的鸣叫  才能意识已是黄昏  抬眼远望,雁阵消逝于视线  星月将要升起,为什么  我还在这里滞留芦花  何时开花,问过自己吗  不能选择,如同不能选择四季  也是别具一格,春色衰老  被盛夏折磨成枯枝落叶  秋
期刊
秋美  一年四季  四时皆美  我会说秋天最美  秋天相爱的人  会看见同一片云  听同一首歌  读同一首诗  同时从梦中醒来  在蓝色的小船上  长出洁白的翅膀 X  我带着巧克力  一颗平静的心  阿尔卑斯山的水  去一座教堂  见我梦中的人云上火车  很久没有看见  绿皮火车了  刚刚,一辆绿皮火车  从云中穿过  悄无声息  我看见了  说不出的美永恒  我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  风起云涌时
期刊
这些绿色的船。扁而小的  看起来那么瘦弱无力  多可爱呀,如少女的月牙  却没有一片星空可以安放  我们剥落,在静谧的夏夜  它的小小的,爱美之心  满足之心,渴求保护之心  颗粒们在盆子里仰望天上的星辰  我愛它们对万物一无所知
期刊
今夜,没有雨  我坐在母亲旁边,买了一束简单的花  我们为彼此蹩脚的表情而发笑  两个女人间的隔阂,从此诞生  在回家的長廊上,母亲长期积淀着,没人读得懂  她的文字  天亮时,她像刚醒来似的,向我们打招呼  感情真挚  阳光滚落在我脸上,我摆弄身体  如果坦白有一种合适的姿势可以选择,那么我会  坐在母亲旁边  在花送来之前,结束这一首诗
期刊
1  贫困户二狗在村子里留下了几个活典故:你活得像二狗一样邋遢,你再不好好挣钱就像二狗一样当光棍去,屋子脏得像二狗家的狗窝,你细(抠门)得像二狗一样。听到这些关于二狗的典故,刘科长自己都发笑了,这二狗把谁得罪了,有人这么不依不饶,有事没事都要扯上二狗。  不过,这倒戳在了刘科长的痛处,为了二狗家脱贫,他心没少费,路没少跑,危房改造、垒院墙、送化肥、送种子、送礼、送红包,他这样帮扶,都没被村子里的人
期刊
初夏,氤氲着丝丝炎热的季节,阳光从密密层层的蔷薇花间洒下,风儿暖洋洋,轻轻拂去角落里一方记忆的尘土,唤起那尘封已久的记忆。  小时候住在外婆家,跟着村里的伙伴混迹在小学,老师赶也赶不走。由于年龄比较小,老师当我是旁听生,父母也并未对我做太多要求,一年小学生活下来,课堂上的知识我听得懂,却都不会写。自然,最后的考试成绩也是十分“漂亮”。母亲有些着急了,眼看着我也到了正式上小学的年纪,她和父亲商量,是
期刊
1  秋梅的父亲咽下最后一口气时,秋梅在读一年级。她只记得那个夜晚,忽然被一阵哭声惊醒,那是母亲撕心裂肺的哭声,像一道闪电划破寂静漆黑的夜。秋梅吓得一骨碌爬起来,抱着母亲呆呆地发愣。清瘦的父亲躺在床上,脸白得像一张纸,安静得像睡进了深渊里。秋梅依偎着母亲大哭,她哭着喊父亲,但是父亲永远不会答应她了,恐惧像黑夜一样笼罩着幼小的秋梅。  家里的顶梁柱一下没有了,一切都显得那样荒凉,像树倒藤散了一地。母
期刊
家住石臼湖北岸,门前的湖水在我转身的刹那间又涨潮了。喜欢也是刹那间就抵达的事,浪涛声传递的信息是:我从童年一直到暮色中年,我的生命都在石臼湖被湖水牵引,一个人常常徜徉在湖边,品尝这片湖清晨的清新,傍晚的安逸,晴天的空灵,雨天的朦胧。湖中帆影点点,湖边的孩童追逐嬉水,远处的老水车吱吱呀呀……童年的记忆,常常珍藏着最真实的浪花,拍打着现世万象。每一个在石臼湖边长大的人,对这片湖都有特殊的情感,甚至有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