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胡杨3000岁的奥秘

来源 :丝绸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生命的长寿,是从古至今人们的普遍愿望,当年,秦始皇为寻长生不老药,还派人东渡日本。然而,至今已知最长寿的人不过只活了120年又237天,即日本的泉重千代。而新疆的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即有3000岁的存在史。
  
  中国人在给别人祝寿时,有“与松柏长青,与龟鹤同寿”的比喻,说明松、柏和龟、鹤是植物和动物中的长寿者。据说,陕西省黄陵县桥山上轩辕黄帝陵庙内的黄陵古柏为黄帝亲手栽植,距今有四五千年了;山西省太原市的晋祠中有一株周朝的柏树,距今已3000多年;台湾阿里山的一棵红桧也因其3000年的寿命被人们尊称为“神木”;广西贵县南山寿殿后洞口峭壁上一棵3000年的松树获得“不老松”的题名。这样的古树在大江南北有很多。此外,被列入吉尼斯记录的生长于美国加利福利亚州西南的一种无性系木榴植物三齿拉瑞阿,至今已活了 1.12万年,是真正的“万岁爷”。动物的寿命相比植物却短了许多,寿命最长的龟鳖类最长寿也就200年,寿命最长的鸟类葵花凤头鹦鹉(英国)寿命也不过80年上下,还赶不上人类。
  在新疆,广泛流传着这样的说法,胡杨“活着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即有3000岁的存在史,真正的寿命也长达1000年,可以列入长寿者之列了。
  胡杨生命中有三个1000年。“千年不倒”是因为它的根系十分强大,为了充分汲取地下水,它的主根可深入地下6米以上,侧根(水平根系)更可向四周伸展数十米之远,在一定深度内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根系网,不但保证了胡杨在狂风肆虐的沙漠中巍然屹立,而且在其地上枝干死亡后,还能使其躯体常留在沙漠中“千年不倒”,继续行使它的固沙职责。与此同时,地面上的枯干部分在强大风力的摧残下,变化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为广大摄影家喜爱。
  胡杨的“千年不朽”却是因为干旱的沙漠缺少微生物的活动。地球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微生物就充当了其中“分解者”的角色,通过分解,有机体被还原为无机物,重新参与地球上的碳水循环。而微生物作为生命的一种,也是离不开水的,沙漠的干旱,通常使微生物也难以存在,缺少了微生物活动,倒卧的胡杨自然会“不朽”了。
  问题在胡杨的“千年不死”上。胡杨的寿命可从它的年轮层得知,一般也就是100~300年,最长估计不超过500年。其千年寿命之说,与美国加州木榴植物一样,是无性繁殖的结果,由胡杨根蘖的苗围绕母树,甚至代替母树,人们世代看到的便都是这一丛树。因此,就有了胡杨“千年不死”之说。
  如果以木榴植物为依据,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德国科隆大学科学家共同研究表明,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胡杨克隆大小空间范围平均为38公顷,最大达到153公顷,成为世界已知占据空间范围最大的维管植物,是植物界当之无愧的“巨无霸”。而这种克隆即无性繁殖的结果说明,胡杨的确可以“千年不死”,甚至“万年不死”。
其他文献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废名是最具有艺术创作特色的作家之一,也是最孤独的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由于散文化太重,使得文体显得奇僻生辣、思想深奥混乱,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感觉,而不被同时代的作家、批评家和读者所接受、认同。废名的文学道路是一条充满着荆棘、艰辛的寂寞之路,他的文学人生则是与孤独相伴的一生。  [关键词]废名;孤独;诗化小说  [中图分类号]I207.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中国清真女寺史》是一部研究中国清真女寺发展史、中国穆斯林妇女社会和家庭处境变化的专著。由于本书所关注的是中国“信仰的女性群体”,因此引起多方人士的关注。本书著者水镜君和玛利亚雅绍克差异巨大的文化背景,一方面使此书在东西文化对话和碰撞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另一方面著者过于投入的对话反而忽略了此书的主角——中国穆斯林妇女。本文就《中国清真女寺史》所探讨的中国穆斯林社会男女两性关系从团结与和谐走向
期刊
走进人类历史博物馆,我们看到最多的是陶器。每每看到那些远古的土陶,就会想,我们祖先喝的第一口热汤,是不是用这土陶加热的?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今天依然还有人在生产砂陶,制作砂陶的四川省荥经县古城村人依然徘徊在传统手工艺的边缘,“土与火”——人类第一次壮举的生产艺术,在这里竟然从古演到今。    古城烟云    三月的油菜花把古城村遮掩得严严实实。古城村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严道古城遗址,2006年
期刊
[摘要]《哦,香雪》以北方一个闭塞的小山村为背景,饱含深情地讲述了一群天真可爱、淳朴善良的乡村少女与一列火车之间所发生的情感故事与是非纠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一群中国北方乡村少女如何在民族国家的历史转折时期,实现对于现代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接纳与追寻;表现了中国传统的乡土田园生活开始融入现代文明社会这一缓慢的进程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思想的困惑与情感的起伏,最终展现人性的善良与美丽。  [关键词]《哦,香雪》
期刊
嘉峪雄关,马跃祁连,驼走黄沙。  叹秦砖汉瓦,碎成黑片;肥杨瘦赵,没入黄花。  魏晋坟茔,敦煌壁画,戈壁孤烟恋落霞。  玉门外,喜取经道上,柽柳新芽。    昔时九曲荣华,两千载繁衍万千家。  辟丝绸之路,东来西往;开明开放,欧亚通达。  西部重生,大鹏展翅,文化源流堪自夸。  建边疆,我祖孙四代,乐在天涯。
期刊
自驾车旅游越来越风行,以其自由、随意、时尚等特点,日益成为旅游者最喜欢的一种出行方式。那么,就找一条适合自己的线路,然后驾驶自己的坐骑,或租一辆称心的汽车,充分融入户外、融入自然,享受自驾车的无穷魅力吧。    辽阔的原野——自驾车环游南疆    迢迢丝绸路,绵绵帕米尔,驼铃摇荡着张骞的风尘,驿站背负着古道的岁月。如此辽阔的原野,如此美丽的风景,驾车出行,将会真正感受到悠远、壮美和自在。南疆太大了
期刊
身为一个柯尔克孜族男人,拥有三样东西人生才算完美:年轻时有漂亮的老婆,中年时有匹好马,老了有猎鹰相伴。62岁的驯鹰人依布拉音满足地欣赏着架在胳膊上的雄鹰,不时用手捻一下花白的胡子,使它们高高地翘起来。  依布拉音是阿合奇最有名的驯鹰人,他家世代驯鹰,到他这一辈已经是第七代了。春日,我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拜会这位大名鼎鼎的驯鹰人,听他讲述柯尔克孜人与鹰的约定……     解不开的人鹰情
期刊
巍巍祁连山,纵横三千里。  祁连山下是藏龙卧虎之地。古往今来,这里出过多少英才俊杰。到了今天,这如诗如画的年代里,祁连风光就更是气象万千、旖丽迷人了。  祁连山北麓的甘肃民乐县境内有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名叫卧马村。在千里河西走廊,祁连山下的千百个黄土村庄群落中,卧马村没有什么特别。小村偎依在大山脚下,数十户人家终年辛苦劳作,默默无闻。但这个小小的村庄里,却出了一位名扬河西的根雕艺术家。  这位根雕
期刊
我国将设立“中国旅游日”  国家旅游局综合协调司副司长刘小军在近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设立“中国旅游日”的相关工作正式启动。  据了解,从现在至2010年一季度,国家旅游局将组织开展“中国旅游日”的日期征集、创意策划、发布和活动筹办等主要工作。  全程将采取公开论证、广泛宣传、部门协作等手段,实现社会、公众和媒体广泛参与,充分体现民意。旅游日具体日期的选
期刊
1979年5月23日,甘肃省歌舞团创作演出的舞剧《丝路花雨》在兰州黄河剧场与观众见面,莫高窟壁画上神奇曼妙的舞姿第一次活生生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当年10月1日,《丝路花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新中国成立30周年国庆文艺晚会,在之后的137台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当时国家级文艺最高奖项一一创作和表演一等奖。1982年9月14日,《丝路花雨》荣登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剧院一一米兰斯卡拉剧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