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示乾坤沟壑化通衢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thia0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一大显著亮点,居18个任务群之首。它贯串高中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个阶段,是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新课标”推荐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作品中,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中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就是其中的一部。在北京教育考试院出台的《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12本名著阅读考查作品中,也有这部不朽的经典。
  然而,从学生的阅读实际看,这部散发着无尽迷人魅力和充满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审美价值、精神给养的巨著,在开启对它的欣赏之旅时却是“沟壑”重重,步履维艰。这部由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巴尔扎克创作的作品,对21世纪的“零零后”读者来说,古老久远的年代感会造成他们与作品的疏离;中、法两国地域文化及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也会带来其与法国文学名著的疏离;令人头疼的陌生、冗长的法国人名更常令学生张冠李戴,让自己的阅读之旅止步于纷乱的外国名字前。灿若星辰的外国文学名著对学生的文学浸润、精神成长的意义是不容小觑的。学会欣赏这些文学大师们的作品,就要首先突破阅读上的障碍,打通阅读通道。
  相较于大部头的《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约13万字的薄薄的《欧也妮·葛朗台》算是“短小精悍”的。但学生阅读兴趣不大,视阅读为畏途、甚至难以卒读的结果显然有违“新课标”设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初衷,更休论借此任务群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了。为燃起学生的阅读激情,激发他们对小说丰富内蕴、深刻主题的探究与挖掘,引导他们找到开启自己阅读之旅的门径,我要求学生边阅读边绘制整本书的“人物关系图”。
  首先是预备动作。请某一学习小组查找资料,为其他同学介绍有关法国人名方面的知识:法国人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后,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前一、二节为个人名,最后一节为姓。比如:小说的主人公欧也妮的父亲费利克斯·葛朗台和巴黎的纪尧姆·葛朗台是葛朗台家族的两兄弟,他们姓葛朗台,一个名为费利克斯,一个名为纪尧姆。作为葛朗台家族的后代,费利克斯·葛朗台的女儿叫欧也妮·葛朗台,纪尧姆·葛朗台的儿子叫夏尔·葛朗台,她(他)们俩为堂姐弟。法国的贵族往往在姓前加“德”,表示自己的贵族身份,比如德·奥勃里翁侯爵。平民也会在姓氏中加“德”来表示家族历史的悠久,比如银行家德·格拉桑。克罗旭家族中的公证人克罗旭和神甫克罗旭,他们的侄子克罗旭自从被任命为索漠城初级裁判庭庭长,就高攀了蓬风家族的姓,喜欢人们喊他德·蓬风先生,以此显示自己的地位尊贵。
  以上介绍,既可以为学生普及一点儿外国人名方面的知识,也为学生梳理清楚本书的人物关系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预备动作完毕后,就可明确任务了:
  1.请梳理整本书的人物关系,手绘人物关系图。要求:书中人物尽可能齐全,突出主线人物,标明人物身份及相互关系;绘图力求准确、直观、清晰。

  2.結合自绘人物关系图,对书中人物关系进行解说,并简要说明如此绘制的理由。要求:表达准确、清晰、简洁。
  巴尔扎克的鸿篇巨制《人间喜剧》,包含91部小说,塑造了两千四百七十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欧也妮·葛朗台》又被称为《人间喜剧》系列中“最出色的画稿之一”,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虽不似整部《人间喜剧》系列,有着如恒河沙数般的人物,以及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但亦可称为“具体而微”的《人间喜剧》,也有着人物众多、人名易混淆不清、关系复杂的特点。理清书中的人物关系,特别是将人物关系用比较直观的图表绘出,能帮助学生把握人物形象、擒住小说主题。
  之所以要求手绘是为了禁止拷贝粘贴,杜绝“不读而获”,督促学生真正阅读小说。所幸的是,我遍搜网络,也未找到现成的《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关系图”。
  学生手绘《欧也妮·葛朗台》人物关系图展示:

  教师点评:
  关系图中人物较齐全,身份及年龄清晰,葛朗台家族主线突出,克罗旭家族、德·格拉桑家族置于旁侧,以呈现两大家族垂涎葛朗台家产,巴结葛朗台、追求欧也妮的居心。夏尔·葛朗台因觊觎德·奥勃里翁侯爵家财及贵族头衔,抛弃了对欧也妮的情感,转而追求德·奥勃里翁小姐,并娶之为妻,这层关系也呈现清晰。将金钱置于关系图的核心,并标示出其与葛朗台的主仆关系,是本图的巧妙之处。
  若能将金钱主宰书中绝大多数人物的现实也呈现出来,会更有助于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另外,小说中一个次要人物德·弗鲁瓦丰侯爵也应在关系图中有所体现。侯爵年轻时因手头缺现金而不得不将地产廉价卖给葛朗台的情节,正体现了法国大革命后贵族陷入困境和没落,资产者兴起的现实,这也正是巴尔扎克通过这一人物想交代给读者的。葛朗台在收购侯爵地产过程中的狡诈巧取,克罗旭的从旁“助攻”促使最终低价成交,也令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小说结局部分提到的德·弗鲁瓦丰侯爵及其家人又开始“像以前克罗旭他们那样包围”有钱的寡妇欧也妮的情节,更能表现金钱对法兰西社会各阶层人们的主宰这一深刻的主题。请再细读文本,斟酌修改。
  教师点评:
  关系图准确地标注出了人物的身份,以葛朗台家族为核心,清晰、准确地呈现出四大家族千丝万缕的联系。将葛朗台置于家族甚至整个关系图的中心,足见绘图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定位、对小说内容及主题的理解。人物关系图直观、形象,布局合理,基本符合小说的内容。   稍显不足的是:个别人物关系标注不够清楚,比如克罗旭神甫与克罗旭公证人为兄弟关系(神甫为兄,公证人为弟),标为“亲戚”则比较模糊;同辈人最好统一绘制在并排位置,比如克罗旭神甫与公证人兄弟并排,葛朗台夫妻、德·格拉桑夫妇、德·奥勃里翁侯爵夫妇并排,以清晰地显示他(她)们的关系;图中“巴黎的葛朗台先生”一支应划入葛朗台家族,这样,人物的家族归属及关系会更加明晰。建议再读小说,查漏补缺,加以修改。
  教师点评:
  人物身份及关系呈现比较清晰。将欧也妮置于关系图中心,以其命运(恋爱、婚姻)为主线,体现绘图者对小说主人公的定位、对小说内容及主题的理解。
  不足之处是:缺少家族归类梳理,稍显杂乱。关系图整体呈现比较凌乱,足见绘图者对小说的人物及内容缺乏梳理。建议细读文本,梳理整合信息,再加修改。
  以上展示的三幅“人物关系图”,都将绘图者的阅读过程可视化了,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阅读质量优劣、高下的评价,让阅读变得可以操控。阅读者通过绘制一张人物关系图,便可迅速理清整本书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促使其阅读更为高效。同时,“人物关系图”画得混乱模糊,反映的是绘图者阅读思维的混乱,也可提示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指导帮助他们进一步调整、修改。
  人物关系图不但能让教师直观地观察到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完成阅读的过程,更可让学生的线性思维(梳理人物或事件发展演变的过程)、形象思维(感知捕捉信息并直观呈现人物关系)、逻辑思维(对信息的比较、分析、综合)、创造思维(关系图的构思、设计、布局)等多种思维能力在绘图、修改的过程中得以发展并提升。
  在学生绘制完“人物关系图”后,还应要求其能结合关系图对书中人物关系进行解说,并简要说明如此绘制的理由。可提示学生从人际关系维系的基础角度加以梳理、提炼。

  對“人物关系图”解说如下:
  小说主要以葛朗台家族为主线,写了其与克罗旭、德·格拉桑、德·奥勃里翁三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的人物关系图就可以此展开。“四大家族”众多人物间本应有着各种美好的情愫——兄弟情、叔侄情、夫妻情、父女情、主仆情、同事情……然而一切的人类关系都敌不过金钱关系,一切的人类温情都被金钱这一洪水猛兽吞噬。《欧也妮·葛朗台》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出金钱毁灭人性造成的家庭悲剧,一个亲情、友情、爱情不敌金钱的无情的世界:
  1.兄弟情:费利克斯·葛朗台与纪尧姆·葛朗台为兄弟,关系却极淡漠,三十年没见过两次面。身为区长、议员、国民自卫队上校、商务裁判庭法官的纪尧姆·葛朗台自称是得到拿破仑恩宠的某公爵的姻亲,根本就瞧不起住在索漠城的哥哥费利克斯·葛朗台,若非破产,压根儿就不会承认索漠城有自己的穷亲戚、纳税最多的商人——哥哥。在其破产自杀前无奈将儿子托付给哥哥的信中,也是要挟与感激并重。从葛朗台不动声色地读其遗书,到其闻知亲弟弟死讯后不是悲伤,而是唯恐弟弟的债务及遗属(侄子)拖累自己的第一反应,都清晰地体现出葛氏兄弟间毫无情义可言的现实。
  2.叔侄情:葛朗台闻听弟弟的死讯,在侄子面前不动声色,无任何悲痛哀伤。此刻的葛朗台时时挂念的却是自己的生意:绞尽脑汁地欺骗索漠城里的同行们,为自己大赚一笔、高价出售了葡萄酒而得意不已。对于弟弟的破产,非但毫无出手相救之意,反而极嫌恶弟弟留给自己的这笔“好遗产”(照顾侄子),一个子儿都不想给侄子出。对丧父的侄子,无任何同情怜悯之心,反想尽快将他打发走别拖累自己了事。他们之间看不出半点儿应有的叔侄情。
  3.夫妻情:结发妻的陪嫁给葛朗台带来了第一桶金。葛朗台继承的三笔巨额遗产有三分之二来自妻子家(岳母、妻子的外公)。妻子是葛朗台顺从的奴隶,省吃俭用,节衣缩食,从不敢有自己的欲求,在葛朗台面前战战兢兢地生活了一辈子。葛朗台专制治家,吝啬持家,视金钱如生命,从不把妻子的重病放在心上。若不是公证人提醒他,太太如果去世,女儿欧也妮就会获得继承权,来与他共同分割遗产,他根本就舍不得为妻子诊病。他心疼钱大于妻子的生命,拼命抢夺梳妆匣要撬下金子的举动最终使护女心切的妻子病情垂危,不久去世。葛朗台太太20岁嫁给葛朗台,52岁去世,与葛朗台的32载婚姻可谓是无爱的婚姻。
  4.爱情:小说写了四段无爱的情感,向读者展示了在金钱侵蚀下的无爱的世界。
  (1)欧也妮与夏尔:欧也妮真心爱着堂弟夏尔,夏尔这个巴黎的公子哥最初也用堂姐的情感来填补自己感情上的空虚。欧也妮纯洁无私的爱的付出,并没有挽留住夏尔对金钱及地位的追逐,最终,夏尔为了利益,无情地抛弃了欧也妮,与德·奥勃里翁小姐结婚,开启了一段无爱的婚姻。欧也妮与夏尔的爱情就这样以悲剧告终。
  (2)欧也妮与德·蓬风庭长:克罗旭家族觊觎葛朗台的巨额家财,于是拼命讨好葛朗台,不断怂恿侄子德·蓬风庭长追求欧也妮,与德·格拉桑家族展开竞争。德·蓬风庭长后来成了院长、索漠的议员,他为获取欧也妮的百万家产而苦苦追求欧也妮。性情狡诈、吝啬的他虽然实现了娶欧也妮为妻的目的,但却生怕分走遗产而不要孩子。最后还是早早地去世,未能占有她的财产,落得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欧也妮与德·蓬风庭长两人之间根本就是无爱的婚姻。
  (3)葛朗台与葛朗台太太:葛朗台太太是葛朗台家庭专制下顺从的奴隶,她因为丈夫的聚财、敛财、吝啬、专制而受尽了苦难。对这个虔诚的基督徒来说,死亡竟是离开吝啬、专制丈夫的最好的解脱。葛朗台与太太之间也是一场无爱的婚姻。夫妻情只是单向的妻子对丈夫的情感,在葛朗台的词典里只有利用和榨取。
  (4)德·格拉桑先生与太太:因为觊觎葛朗台的巨额家财,夫妻二人想让自己的儿子阿道尔夫娶欧也妮这个有大笔遗产的女继承人,为此与克罗旭家族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德·格拉桑先生在葛朗台“设计”的竞标中获胜,“光荣”地出面远赴巴黎,替葛朗台摆平在巴黎的弟弟纪尧姆·葛朗台破产一事,这一过程中,迷上了剧院的女演员,于是与妻子分手,从此不归家。德·格拉桑先生与太太也因贪财牺牲了自己的婚姻。   5.父女情:欧也妮也与母亲一样,是葛朗台家庭专制下顺从的奴隶,也因为父亲的聚财、敛财、吝啬、专制而受尽了苦难。葛朗台利用女儿的婚嫁问题挑起克罗旭家族与德·格拉桑家族之间展开竞争,以便自己在鹬蚌相争中坐收渔利。甚至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以获利。父女情也只是单向的女儿对父亲的情感,对葛朗台而言,父女情几乎无从谈起。
  6.友情:克罗旭“助攻”葛朗台低价收购德·奥勃里翁侯爵地产、提醒葛朗台给妻子治病等完全是出于垂涎葛朗台的家财;德·格拉桑远赴巴黎帮葛朗台打理财务也是出于想为儿子娶到欧也妮以得到葛朗台巨额家财的目的;索漠城的居民没有一个人不曾尝过葛朗台的利爪的滋味,却没有人恨他,反而敬佩他,把他看成索漠的光荣,而且,他们也都以葛朗台为榜样,想成为索漠地区纳税最高的人。对葛朗台及觊觎他巨额家财的周围人来说,这些唯利是图者们之间只有榨取与被榨取、欺骗与被欺骗、利用与被利用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友情。
  7.主仆情:葛朗台利用女仆拿侬的善良,进行廉价的感情投资,榨取淳朴的拿侬的全部劳动力及价值,主仆情只是单向的女仆对主人的情感,在葛朗台那里,找不到他对这个可怜的、不惜力气的、善良的女仆的丝毫怜爱之情。
  问世间钱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金钱似魔鬼,占领了法兰西各阶层人们的灵魂:巴黎的葛朗台的弟弟纪尧姆·葛朗台,在追逐权势、金钱的路上破产自杀了,他不过是一个失败了的“葛朗台”;索漠城的人们向葛朗台投去无比钦敬的目光,渴望着哪一天也成为“葛朗台”;葛朗台虽死,但血统并未失传,夏尔比叔叔葛朗台更“葛朗台”——肆无忌惮、不择手段地聚敛钱财、大发横财,有过之而无不及……整部小说中金钱的奴仆并非葛朗台一个,人物关系图中的众生,绝大多数都是葛朗台的“同道者”,他们构成了金钱统治下的社会风俗,是诞生葛朗台的土壤。巴尔扎克虽为突出葛朗台的特点对他的描画有些变形、夸张,但葛氏绝非怪胎,他是法国大革命后处于上升期的资产阶级聚敛钱财、发家致富的真实面孔的呈现。这不是一出个人性格悲剧,而是一出金钱酿成的悲剧,更是一出社会酿就的悲剧,这才是葛朗台的典型意义。读懂了人物关系图中的众生相,也才读懂了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无情、无爱的穷得只剩下钱的冰冷世界:金钱成为人结缘的唯一纽带,爱情、婚姻、家庭以及各种人际关系都是以金钱为轴心而展开的,金钱导演出一幕幕悲剧、喜剧、丑剧和闹剧。当然,作为对比,他为我们展示的这个冰冷的世界里还是留下了一丝丝温情,以不令我们绝望:欧也妮母女情、欧也妮母女与拿侬的主仆情,欧也妮初恋的爱情,这些真情留给读者些许的向往与温暖。
  通过直观的人物关系图,不仅帮助学生梳理清了作品中的人物及其關系,更帮助学生梳理出了多少关键的信息,读出了多少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人物之间的“秘密”。为学生通过主线梳理法,梳理出“一条主线”——欧也妮的人生悲剧,“四样悲剧人生”——葛朗台、葛朗台太太、欧也妮、夏尔四个主要人物的悲剧人生,“两种价值观”——金钱至上与情爱至上的价值观。一张关系图,将书中人与人的关系是靠金钱还是情感来维系,甚至有时为获利会牺牲感情、利用感情,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一切也为进一步挖掘小说内涵、主题,分析人物形象、鉴赏小说细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而且,教师对学生整本书的阅读过程、阅读质量、阅读效率、阅读思维有了更为直观、清晰的把握,借此让学生的线性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得到发展并提升。在这个推动学生认识过程的完善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得到了发展与提升。
  抓住这本书不甚厚、言不甚深、人不甚多的作品,教会学生绘制人物关系图的方法,以一图呈洞天、示乾坤,按图索骥,也就抓住了深度研读整本书的锁钥,将整本书阅读时的沟壑化为了通衢大道。
  [作者通联:北京市第十九中学]
其他文献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编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新闻与报告文学”单元。一直以来,人们读解和教学这篇文章,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新闻体例的约束,局限自己的视野,刻板地对待这个文本。而事实上,本文又不是一篇中规中矩的新闻,它跳出了传统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窠臼,在大胆反映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着力表现作者的主观印象和使命感。因而,我们读解和教学这个文本,有必
笔者有幸于2019年12月6日参加了江苏省“师陶杯”在盐城举办的同课异构《涉江采芙蓉》的教学观摩活动,先后有三位教师执教此课。可谓如沐春风,受益匪浅,特别是对如何咀嚼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文化味也有了自己的浅薄之思。即要介入“联通”模式,让诗词中蕴含的文化能得到有效的“渗出”。所谓“联通”是让诗词教学中的一文一字、一言一词、一句一段等都与外界贯通联系,这种贯通既有时间上的,也有空间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
2020年新高考Ⅰ卷(供山东省使用)语文试题的“语言文字运用”模块出现了两道让广大师生既熟悉又陌生的新题:一道是从相似性的角度分析比喻修辞,一道是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尤其是后者,让人眼前一亮。从实际作答情况来看,学生初次接触高考真题,作答情况不理想,答案没有条理,也不知道要从哪些角度去赏析。之后,笔者又选择三道同类题型加以训练,然后总结这道题的考查特点、答题角度、答案组织等,学生的作答有明显进步。
一、“室”“轩”意味品读  1.蓄势  师:上节课,我们对第一个“含义”,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把握,我们注重的是准确。这堂课主要是对第二个“含意”的把握。这篇文章的题目是《项脊轩志》,那什么叫“志”呢?  生:记。  2.揭秘  师:记,记项脊轩。这篇文章写的是项脊轩,或者是和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这篇文章称项脊轩名称的时候,除了这个项脊轩的“轩”,还有什么另外的名称吗?  生:室。(师投影,突出原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把高中阶段的课程内容划分为18个学习任务群,对每个学习任务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和目标要求。学习任务群在教学中具体怎样操作,是摆在每个一线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学习任务群”主要由“主题”“情境”“任务”“活动”“测评”五大板块构成,教师确定主题,设置情境,布置任务,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设定不能太“宏大”,否则学生会感觉无从下手,同时又不能
在文言文教学上,许多老师大胆创新,有所突破,这是好事。可是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学生参与的欲望总是不强,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成了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课堂;许多学生学文言文和学外语一样,感觉很吃力,很陌生,他们给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一样都听不懂。教学应该面向大多数学生,思考怎样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大幅提升教学成绩,逐步使差生消失,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扩展学生思维向度。  一、文言文教学为什么要扩展学生
如果你要问奥林匹克的格言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快、更高、更强”是指运动员要有更高的境界,有勇往直前、不断进取、永不服输的奋斗精神,它鼓励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  奥运圣火首次在中国的心脏——古老的北京城熊熊燃起。来自希腊雅典奥林匹亚山麓下的圣火,穿越历史时空,折射着和平、友谊、勇气的光芒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下简称“任务型作文”)是近三年来高考作文的热点题型,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Ⅱ两卷作文题为防套作与宿构,同时启用了任务驱动型作文。关于任务型作文,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在《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解读》一文中作了说明:“为了解决材料作文宿构和套作的问题,今年部分作文题在设计过程中,承继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
传统语文教学重视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而汉字的运用能力是提高语文读写能力的基础。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运用汉字视角(即运用古文字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介绍一些汉字的来龙去脉,探索其蕴藏的文化内涵),利用汉字的字形、字义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来解读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字”在中国语文研究传统中曾有高度评价。“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
《祭妹文》是袁枚痛悼他的三妹素文的不幸遭遇,怀念往日兄妹间深笃情意的一篇抒情性祭文。   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着重叙述死者的功业,由于一般的祭文往往是应和礼仪的需要,作者也就虚应故事,作番无悲之痛,无泪之哭,不哀之嚎。因而常常浮而不实,夸而失信,缺乏感人的力量。袁枚主张诗文要写“性灵”,加之他与三妹情深意淳,三妹又遇人不淑,命运乖蹇,过早地去世,且葬身异乡,所以这篇祭文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