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学生劳动素养形成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ti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劳动教育往往被淡化,导致学生普遍存在缺少劳动的机会,劳动能力弱、劳动意识薄弱等问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清晰劳动教育的问题,有效其实施方法,显得迫切和重要。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方位以劳动课、各学科教学、班级文化建设、家校共育为途径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从小对劳动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劳动素养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了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号召全社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模大会上也指出:“要教育孩子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清晰劳动教育的问题,有效其实施方法,显得迫切和重要。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呢?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全方位运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从小对劳动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扎根劳动课,知行合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经受过劳动的人,他才会变得温柔、敏感,他才会充满热诚地去接纳周围的事物,相反则会变得贪婪、自私,瞧不起平凡者。”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通过集体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自身承担的集体使命、社会使命、道德使命,是新时代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校课程安排中每周都有劳动课。对于刚刚升入小学的学生,怎样的劳动活动更适合他们,更能激发他们的劳动的兴趣呢?
  首先,笔者对班上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到学生在幼儿园时期基本上都学习过如何整理自己的物品,如收拾玩具、叠被子等;家长们也有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意识,但是有的爷爷奶奶溺爱,减少了劳动的时间和机会;学生能自觉收拾自己的物品,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的情况就少之又少。
  为了让学生产生劳动的意识,笔者亲自带着学生在劳动课上清扫教室,收拾教室的公共物品和个人物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提高他们的劳动意识和习惯,笔者还设计了“劳动小能手”的细则,内容包含:自己收拾学习用品和书包、整理书桌、准备第二天穿的衣物、自己穿衣穿鞋、打扫家里的地板、吃饭前后摆放和收拾碗筷、清洗碗筷等。笔者也将以上内容发到班级交流群,让家长在家提醒孩子参与劳动,并在我校天鹅云平台进行记录。一段时间后,笔者会在天鹅云平台中统计数据,利用班会课,对劳动记录次数较多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如跟班级的奖励机制合并,奖励印章,集齐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换奖品;奖励优先参加学校各种活动的机会;奖励他们在自习课上到学校朗读亭朗读并制作留声卡或者到学校图书阅览室阅读课外书等等。对于也参与劳动,但劳动记录次数少,未能一直坚持的学生,笔者就奖励他们每人在综合活动课上为同学们表演一个节目。对没有在家自主动手参与劳动的学生,笔者就故意表面上“不理不睬”,但就会私下跟家长沟通,让家长出面提醒,使他们逐渐主动参与各种劳动。
  日子有功,笔者班的学生慢慢地会收拾自己座位的物品、整理书包,见到班上的物品乱了会摆放整齐。劳动课时,学生会根据自己的任务,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细心地干活,还会互相帮忙。学生很享受地参与班级的劳动,渐渐喜欢动手,还把劳动内化成自己的潜意识,这就是劳动课在真正意义上从课内延伸到他们的生活。
  二、寻找契机,融入学科教學
  将劳动教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度融合,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以劳立品、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善美”的育人价值贯穿全学段、融入全课程,完善全学段融合贯通的课程育人体系。
  在小学低学段的各个学科也应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人本身、劳动创造历史、劳动创造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等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从小就感受到劳动的意义所在。《道德与法治》课让学生从课文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等都是低学段的课文,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学堂上掌握劳动的技巧,课后真正实践。语文课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理解、感受大自然,如,在教学《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时,向学生传达保护环境多植树的思想,布置学生回家照顾家中所种的绿植,启发他们劳动的意识。数学课学习了长度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去丈量树木,去体验,培养学生劳动也要有科学的态度。科学课让学生去观察识别各种植物,培养他们劳动的同时,也要有探究的精神。美术课让学生描绘蔬菜花卉果实,让他们学会观察,感受劳动创造了万物。
  三、开展主题活动,家校共育
  劳动教育从本质上也是一种生活教育。学生只有通过自身参与劳动,才能体验生活的技能、乐趣,才可以升华到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为了使低学段的学生更多地体验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笔者经常利用班会课开展讲劳动小故事、劳动美文分享、同唱一首歌的主题活动,如讲述《寒号鸟》《挖金子》的故事等,教他们读《悯农》,和他们一起唱《粒粒有勤劳》。这些与劳动有关的故事、文章、歌曲让低学段的学生直观地明白到劳动对人的重要性,逐渐形成劳动的意识。一个人学会劳动,才有生存的资本,一个不会劳动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生活的。
  为了激励学生能坚持劳动,笔者还利用植树节,开展“我为我家添绿色”的活动,让他们在家种植观赏绿植或者中草药;“五一”劳动节,开展“我是劳动小能手”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寒假里,春节将至,笔者通过我校的天鹅云平台,开展班级“我们过大年”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帮忙父母置办年货,打扫家里的卫生,并将这些过程以图片和写话的形式记录下来。在各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笔者还让家长们把学生劳动的样子拍下来,上传到我校的天鹅云平台。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在家热爱劳动,体贴长辈的一面,看到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学中的一个理论:如果想要学生表现好,就应该给予一些荣誉,让他们主动去维护。于是,笔者还会根据主题活动的情况,给他们评选出“动手小强者”。学生乐此不疲,而笔者就静待量变到质变的发生。
其他文献
【摘要】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倡与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的学习不拘泥于校内的学习,要鼓励孩子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小学科学课程学习中,探究式学习又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而课程的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大自然息息相关,带领学生通过研学旅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既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能够很好地让学生经历科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古老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其中,我们的语文汉字—-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然而,随着外国文化从多领域进入我国,中华传统文化深受其影响。假如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适当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就更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使汉字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欢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关键词】传统文化;汉字;兴趣  一、线上录制知识胶囊,学汉
  
本报讯 5月11日,广州市天河区教育研究院副主任李丹青、部长张瑞培、研训员杨阳教、教研员金雅芳一行到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以下简称“省实附中”)开展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活动,通过听取汇报、开展座谈会和观摩课堂等方式,对省实附中德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较全面的了解,对省实附中的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省实附中党总支书记兼副校长钟民,从德育活动系列化、协同育人多元化和心理教育
本着“管理规范,课堂高效,研讨实效,以美育人”的宗旨,实施教育创新,使“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特色兴校”逐渐成为我校的鲜明特色。  一、环境即教育  环境文化是外显的学校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学校校园文化主要是围绕传统文化与艺体结合,校园以传统文化墙、国学经典展板、运动浮雕等为主题;教学楼每层突出一个主题,如,中国画一层、儿童画一层等为主题的楼层布置。学校的每一面墙壁的每一处点
【摘要】为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做到与学生、班级、学校、家乡、教材、时政等六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增强学科教学的政治性、实践性、针对性、教育性。从而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六个结合;教学质量  当前,由于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专职教师极少、教学难度较大等诸多原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质量不尽人意、亟待提高。习
【摘要】校园欺凌对学生影响深远,危害极大。校园欺凌事件中,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都缺乏对生命意义的认知,缺乏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的正确情感,他们亟需生命的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观念、态度、舆论方向及目标高度一致,才能有效防治校园欺凌,还学子成长路上一片宁静的天空。  【关键词】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生命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力量  随着前段时间电影《少年
【摘要】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自始至终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上,从而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学会使用现代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来适应未来教育教学的发展。这也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应用题;多媒体;课件;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前进,促使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从而制造了大量应用在教育教学上的高科技产品
【摘要】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是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习惯包含了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等。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斯有一段对习惯的经典注释:“种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行为;种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极大地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谈谈如何把握习惯养成的时间、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
【摘要】班规的建立可对幼儿行为习惯起到约束作用,督促幼儿培养自理、自律的能力,还可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维持课堂秩序。本文通过让初入园的孩子熟悉一日流程;借助家園结合巩固培养幼儿班级常规;园内强化培养幼儿班级常规,以此在潜移默化中立常规、正班貌。  【关键词】班规建立;班貌形成;小班幼儿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园有园规,班有班规,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