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红色文化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uichi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统计,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有四十余篇、初中学段有三十余篇课文融入了革命传统教育。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冼星海的《黄河颂》、吴伯箫的《灯笼》,等等。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意味深长,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实际,从课堂教学、阅读名著、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实践。
  一、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在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开辟铸魂育人新境界,用好用活百年党史这部最厚重的教科书,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都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如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茅盾的《白杨礼赞》、艾青的爱国主义诗《我爱这土地》等,我在教学这类课文时融入百年党史教育,让学生明白: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不容易,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在介绍课文写作背景时融入党史教育内容
  新课标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鲁迅写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作者认为某些人对抗日战争持悲观论调这一论点是错误的,并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篇驳论文就当时对抗日前途悲观失望的论调进行义正辞严的批判,既猛烈抨击了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国民党反动派,又热情歌颂了在斗争中英勇的中国人民,对中国前途充满了信心。
  我在介紹本文写作背景时,融入了党史教育内容: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许抵抗政策,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寇就占领了东北三省。中国的国土一步步沦陷了。
  与国民党对日寇不抵抗政策相反的是:“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就一直将“抗战进行到底”作为基本政策。
  教学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散文也可融入党史教育内容:
  本文写于1941年3月,当时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苦的时期,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赞美北方农民及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教学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时,我在教学中也自然地融入了党史教育内容: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抗战,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生死存亡、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爱国主义诗篇诗。
  教学实录如下。
  师:结合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代背景,请同学们说说诗中“土地”“暴风雨”“河流”“风”“黎明”的象征意义。
  生:“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暴风雨”象征日本帝国主义,“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生:“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
  师: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同学们应该如何理解?
  生:这只鸟是一个饱受磨难、拼尽全力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形象。他歌唱土地、河流、风和黎明,生命结束后,就投身土地的怀抱,与他所热爱的土地融为一体。这表明了诗人愿为祖国献出一切的决心。
  教师在教学革命教育内容的课文融入党史教育,学生能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封建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品质
  陈毅元帅于1936年冬天写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首表明了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继续与反动派战斗到底的决心。第二首是作者回忆十年革命战争,运用典故勉励幸存者继续与敌人作战,并用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解放的热切心情;第三首是作者追忆自己参加革命之后就决定为推翻反动派统治而战斗至死的初心,抒发了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实录如下。
  师:小组讨论通过学习陈毅的三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精神品质?
  生:“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运用了借代与比喻的修辞方法。“旌旗”,原来是指挥或者开道用的一种旗帜,这里是借代的用法,指部队。“阎罗”,原指阎罗王,这里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指反动派。这两句诗表达了与反动派血战到底、至死不屈的精神。
  生:“此头须向国门悬”这句运用伍子胥的典故,表明自己即使牺牲也要看到国民党被消灭,强烈的表达了视死如归的精神及对国民党反动派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生:“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作者勉励幸存者努力作战,用胜利的捷报来告慰死者,表达作者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关心国家命运、渴望祖国解放的精神。
  生:“取义成仁今日事”借用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指作者为真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
  生:即使我现在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也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社会一定会实现。
  笔者执教《邓稼先》时,在设计教学环节小组讨论中融入党史教育内容。
  师:小组讨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邓稼先有哪些可贵精神?从文中找出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生:邓稼先在险情出现时,下属请求其离开,但他说,我不能走。通过其的语言描写集中表现了邓稼先忠于党、将自己的生命同国家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崇高的奉献精神。
  师:课文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写?
  生:这样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师:结合实际文章内容说说你对“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的理解。
  生:这句话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师:“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请同学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邓稼先的人生目标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选择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这句话表现出邓稼先的伟大品格。
  二、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在语文活动中融入党史教育
  (一)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研学活动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本地人民始终如一跟党走,坚持不懈,奋勇当先,不畏牺牲,为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建阳区书坊乡太阳山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所在地。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党就在这里开展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建阳区太阳山革命历史纪念园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学生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中,通过实地走访参观太阳山革命遗址、听导游讲解生动感人的革命故事、举行师生座谈研讨等形式,重温太阳山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我校充分利用闽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走进革命旧址,聆听宣讲员生动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在红色文化研学活动中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传承红色革命传统,接受红色精神洗礼,使红色文化研学成为青少年遇到困难时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邀请本地老红军、老党员到校作党史教育报告
  福建宁德有一位英雄叫蔡威,他于1928年入党,曾在红军长征中因破译敌军密码立了大功,在过草地时牺牲了。2018年3月26日下午,学校组织全体师生在操场聆听老红军作“传承闽北革命历史,弘扬优秀红色文化”党史报告,介绍英雄事迹。在战火纷飞的岁月,建阳有数千人投身革命斗争,涌现出许多革命先烈。红军伏击大刀会的故事,在当地至今广为传颂。1935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组织本地大刀会向苏维埃地区进攻。大刀会在外屯的里八保村横行霸道,四处破坏革命活动,当地群众敢怒不敢言。后来,红军派一个营的兵力在焦坑设伏,战士们像猛虎一样跃出战壕,端着枪向持刀的敌群冲去,大刀会很快就溃不成军。这一仗打得大快人心,红军再震声威。
  学校邀请老红军到校作党史教育报告,使全校师生都接受红色文化的思想洗礼,感受革命前辈经历过的血与火的洗礼。学生真切地感悟红色文化,对课堂的知识有认同感,坚定了理想信念。报先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让红色文化生生不息,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三)开展红色电影进校园活动
  建阳区电影公司开展红色电影进学校活动,晚上7点整,学生搬凳子迅速到操场上,等候电影放映。这也是党史教育进校园的活动之一。对生活在和平年代的青少年来说,他们应当时刻牢记无数革命先辈的艰辛付出,坚定心中爱党爱国的信念,立下“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在学校努力学习本领,将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建军大业》是一部精彩的红色文化电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发动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自己的军队——中国工农红军的过程。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标志。电影只有不到两小时,但南昌起义中革命前辈的奋斗历史使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不断前行。
  青少年只有繼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精神,祖国江山才能永不褪色,党的事业才能代代相传。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责任编辑:李晶)
其他文献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命不凡的人。一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往往自以为是,其实是志大才疏。生活中,最忌讳把自己看得太重而轻视他人,做人要谦虚。本期讲述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巧妙反讽一位才疏学浅、自诩自夸的书生的逸闻轶事。  1 宋朝,有一位自大的书生,以诗人自诩,觉得自己的才學举世无双。后来他听说朝中有一位叫欧阳修的大诗人,能诗善文。这位书生颇不服气,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想与欧阳修当面比试高低,便
期刊
摘要:为了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的相关要求,教师应正确确立课堂教学质量监测的目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内容、方式与方法,优化监测与教学之间的衔接,从而有效地完成各级教学质量监测。应以质量监测为导向,从四个方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备课彰显有效,实施彰显有评,练习彰显有机和反思彰显有质。  关键词:质量监测;数学教学;策略  为转变教育管理方式和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20
小学数学“三段式”教学模式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八个环节。三个阶段是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评价反馈;八个环节是指:自我展示,自主探究,激趣导入,合作交流,质疑汇报,概括小结,检测达标,激励评价。  一、自主学习  (一)自我展示  我校的生源以农村为主,他们与外界接触得相对较少,很多学生比较腼腆拘谨、不善言谈。在课前适当给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我展示,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对其胆量、思维、口语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初中生必修的思想品德课程,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导向,对初中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初中生开展党史教育的主阵地,是“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的关键课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开展党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具体包括:熟知党史知识,提高自身党史素养;厘清教材内容,抓住党史教育重点;巧用党史资源,渗透党
深入学习、研究党史,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党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既存在价值维度的共享也具有逻辑层面的统一,学校可以利用校内外资源拓宽党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渠道,教师可以通过讲好党史故事、讲透党史理论、讲清党史发展历程等推动党史与思想政治课的融合。
我校体育工作在PDCA教学项目管理体系下,逐渐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篮球特色校园文化。所谓“六位一体”即从六个方面去探索篮球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大课间篮球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篮球社团训练,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建设篮球校园文化,提升篮球运动氛围;推动篮球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美好未来。通过努力,我们创造了“一体化”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
谢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他始终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拍摄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
期刊
进行中共党史教学,教师需要明确主题并基于丰富的历史情境和适切的问题导向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既要以清晰的主线进行历史叙述,又需将中共党史置于一个宏大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中进行探析。同时,教师还需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革命精神和政治智慧,通过见人、见事、见情,有效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力行。
统编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于离学生生活较远,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让其受到思想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补充背景资料,降低阅读难度;立足语言文字,感受伟人形象;关注阅读方法,感悟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