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儿西安城墙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zhido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墙有利于防原子弹、防冲击波。”老干部发话了。
  正在争吵的两方都不做声了,主张拆掉城墙的工业专家无话可说。对于主张保留城墙的人而言,这个理由是他们绝没想到的,他们中有人师从梁思成,主张保留城墙的理由很单纯:保护传统文化。
  可传统文化没有什么说服力,就这样,原子弹保住了老城墙。
  
  救命的原子弹
  那场让老干部终结的争吵发生在1950年代初。西安正在制订建国后的第一个城市规划。
  那时,西安还“蜷缩在城墙里”——一个小型发电厂、一个破落的棉纺织厂,以及设备陈旧的面粉厂和几家手工作坊,便是这个城市的“全部工业基础”。“一五”期间,西安进入快速的工业扩张期,中西部地区接受苏联援助的35个军工项目中,有21项安排在川陕地区。1953年,正在讨论的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也需要听取苏联专家的意见。
  此前,西安市城市规划组曾提出总体设想:保留老城格局,工业区避开汉唐遗址,放在东西郊区,已知的名胜古迹遗迹将规划为绿地,城墙和护城河将作为公园绿地保留。在梁思成的学生、当时担任总图绘制工作的周干峙看来,城墙与护城河将成为“西安的一条绿色项链”。
  苏联的工业专家对这个方案很不满意。有多家大型军工企业将在西安建成,大量北京、东北和四川的军工技术人员和工人将迁入西安,居住和交通是个大问题。有人强调,工业企业布局应该距离旧城更近,最好“拆掉城墙,发展更多的道路,解决当时的交通问题”。
  在一次拍板定论的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富春旁听,工业专家要求从工业发展和交通问题的角度考虑,而仅有的两位规划专家却坚持当初的设想。双方意见分歧非常大,争论进入白热化,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阶段。
  最终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几位老干部的表态:抗战时期,就在城墙上挖了不少防空洞躲避轰炸,可见“城墙有利于防空,符合人防备战要求”。最重要的是,“城墙有利于防原子弹、防地面冲击波”。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核战的阴云仍笼罩着中国。防原子弹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理由,所有人都无话可说。西安的规划方案就这样敲定下来。
  可是,这个规划却一直没能完全落实。
  1952年,首都北京已经停止了修缮城墙的工作,并发动市民义务劳动,扒城砖取墙土了。1954年,北京城中轴线上的地安门被拆除,外城城墙已经拆得如火如荼,全国都开始跟风拆城。
  有不少陕西省领导,不甘落后于人,提出“拆掉西安城墙,填平护城河”。当时的口号是——“拆除封建王朝的陈墙旧砖,矗起一个新社会新城市”。西安的市民们也开始效仿北京,纷纷上墙扒城砖,拿去盖房子了。
  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寿山,曾是杨虎城将军的老部下,参与过“二虎守长安”战役和西安事变,对西安城有极深的感情,他反对拆掉城墙。在将此事上报中央后,他的意见受到周恩来、陈毅的重视。
  随即赵寿山召开会议,强调:“西安是我国历代名城,也是我们陕西人的骄傲,古城墙是文物古迹,我们一定保护好城墙,把西安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文明城市。”
  主张拆城的风潮暂时被压制住了。
  
  “保护伞”没了
  很快,更高级别的拆除城墙浪潮席卷全国。
  1958年1月,毛泽东在第十四次最高国务会议上说道:“南京、济南、长沙的城墙拆了很好,北京、开封的旧房子最好全部变成新房子。”两个月后,他在成都会议上提出:“拆除城墙,北京应当向天津和上海看齐。”
  早在1950年,梁思成、陈占祥提出了“梁陈方案”,主要保护好包括城墙在内的北京旧城,将行政区搬到郊区。这一方案很快就被抛弃,北京城墙的命运也在那时被注定。
  尽管西安城墙没有被“点名”,但西安的执政者还是迅速做出反应。
  1958年6月17日,西安市召开了关于城墙存废的座谈会。会上,“拆除派”的人数已经远远大于“保留派”。同年9月,西安市委向省委请示:今后总的方向是拆……今后将按照城市发展的需要,结合义务劳动,逐步予以拆除。陕西省委做出批复,原则上同意拆除城墙。这次的反对者是陕西省文化局副局长武伯纶,但他的意见马上就淹没在“建设新西安”的浪潮中。
  拆墙派认为:西安市城市建设应当完全服从“现代化”的需要,“服从社会生产,人民生活以及人们意识形态上的现代化要求”,城墙已经失去“实用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强调保留,实质上就是“复古主义”。
  在北京,拆城时动用了大型机械。当时在清华大学建筑系读书的韩骥,目睹了推土机一步步铲倒北京城墙与城门的过程。在建筑系,他因公开支持梁思成的观点,被扣上了“走封资修”的帽子。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宁夏煤矿城市石嘴山。直到1973年,他来到西安,后来担任过西安市规划局局长,成为西安城墙保护者的一员。
  对于1958年西安拆城的力度,韩骥说:“西安城墙的拆法,跟首都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级别。”
  “有几个人站在墙头,用铲子和锄头从上面往下扒砖,墙边竖着手脚架,底下有工人接着。”武伯纶的儿子武复兴,回忆起西安当时拆墙的场景时说,他后来曾担任过陕西省图书馆馆长。
  几乎绝望的武伯纶和几位文物界的老同志,越级向国务院上书。得到习仲勋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59年9月,西安市收到了国务院关于《保护西安城墙》的通知。
  1961年,西安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5月30日,陕西省文化局拨款整修西安城墙。
  这引发了拆城派的强烈不满,有人估算说,拆除城墙可增加城市用地近2600亩,在职工住宅紧张的情况下——“花巨资维修城墙不如给老百姓建住宅!”
  一年之后,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遭到批判。时任陕西省委第一书记张德生的发言稿中,揭发了习“八个问题”,其中一条便是习仲勋下令“不许拆西安城墙”。习仲勋被撤销一切职务,1965年被下放河南。这位生于陕西、对城墙有着深切感情的领导人,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家乡了。
  此时的武伯纶,也完全被打倒,成了“反动派”、“学术权威”和“叛徒”,很多书稿和笔记都被烧掉了。这位著有《西安历史述略》、《古城集》的文物专家,在被批斗时,还在呼喊:“文物是一次性,城墙拆了,是不可再生的。”
  没有了“保护伞”,西安的城墙只能听天由命了。它将独自面对“破四旧”的运动。
  
  自己保护自己
  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提出“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的口号。两个月后,中央通过了《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进一步肯定了破“四旧”的提法。
  城墙,无疑是要破的四旧。
  全国范围内已经没有几个稍具规模并保存完好的城墙了。北京、南京和开封等城市的城墙,都奄奄一息了。
  可是,西安城墙竟然没有遭到摧毁性的破坏。
  在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的《西安古城墙和钟鼓楼:历史、艺术和科学》一书中,给出这样的原因——相对于其他地方,西安大专院校云集,西安的红卫兵以大学生为主体,可能文化水平较高,以及西安古城人们对古城墙和钟鼓楼的爱护,保护了这些国宝。
  可是,这些理由却没办法解释那些截然相反的事情。
  当时,西安城隍庙、鼓楼、牌坊牌匾、名人故居、庙宇、古籍都遭到砸毁焚烧。红卫兵甚至试图挖掘法门寺宝塔下的舍利,良卿法师用自焚的方式,才逼退了那些狂热的年轻人。
  红卫兵是对城墙“手下留情”吗?
  他们拆过城墙,可拆不掉。
  “红卫兵搞武斗、批判在行,(对城墙)顶多扒下些城砖。”武复兴回忆道。
  那个经历过无数次战争的城墙太大了。它周长近14公里、12米高、底宽18米、顶部均宽14米,“就算把它推倒,依然是一座墙。”武复兴回忆说:“(红卫兵)各自为政,又没有大型工具,对市政工程没有话语权——而市政早就瘫痪了。”
  1968年年底,解放军部队收缴了西安城内各造反派的武器。随后,知青下乡活动开始。
  有西安市民感慨道:“红卫兵散了,西安城安静了”。
  但折腾并没有结束。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全国的备战形势紧张起来。1972年,中央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口号,全国开始了挖洞工程——军队、老百姓开始在地面、山区、土坡上挖防空洞,随时做好“和苏修战斗的准备”。
  西安则在墙上挖,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人们就在城墙上挖洞躲避日本军机扔下的炸弹。城墙就此重新获得了些许存在的价值。据后来文物部门统计,总长度近14千米的墙里,错综复杂的洞有41千米长,其中内城1000多孔、外城650多孔。当时,很多工厂和单位,以挖洞为由,还将仓库设在了城墙里。
  即使城墙的防御功能被重新重视,它依然前途未卜。
  在北京,人们开始拆掉了内城城墙,修建具有军事功能的地下铁路了。1969年10月1日,23.6公里线路已经通车。那是更现代化的防御手段。
  西安市城防工程指挥部也要求,拆掉古城墙、效仿北京修地下铁,并向上级提交了申请报告。已经被军管的陕西省委,很快批准了这项计划。
  西安城墙面临着最严重的一次危机。
  讨论实施拆古城墙修地铁方案时,时任西安市革委会基建办公室城建处处长张景沸明确表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工程浩大,资金难以筹措”。张景沸曾经参与过1954年西安总体规划制订,主张保护文物古迹。
  在当时,资金问题才是最好的理由。经过运动的无序与混乱,这个当时有120多万人口的城市,刚刚喘过气来,已经没有什么本钱去搞大工程了。“拆城修地铁”的工程不了了之。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凭个人力量,保不住这座墙。”韩骥说道,“同样,拆掉它也不是那么容易。”
  就这样,西安的城墙跌跌撞撞地熬过了“文革”,只是被“扒掉了一层皮”——某种程度上,它靠自己庞大的身躯保护了自己。
  虽然没有被摧毁,可是,城墙也不可避免地破败了。
  1970年代末,西安的城墙已经快成了一圈土墙了,墙体的青砖被扒掉了很多。按照当时的统计,墙体毁断14处,计1225m2,外墙青砖被扒18460000m2,墙体有洞穴2100孔,总塌方量超过200000m3。
  1970年代,作家和谷正在西北大学读工农兵大学,这座苍凉的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古城墙风景》一文中写到:“古城墙,被这个大都市遗忘了,抑或将它当作碍人手脚的废物,却又困惑于无法处置它。”
  
  秦俑的力量
  “文革”结束后,西安又一次迎来了大建设的时期。西安城墙的去留问题又一次摆上了台面——这是它面临的最后一次“命运审判”。
  那时,一些经济学专家在“寻找陕西落后的原因”时说道:“西安城墙是陕西人头上的紧箍咒,束缚遮挡了人们的视线。”
  “拆墙运动”的呼声又一次高涨起来。
  已经调到西安市规划局工作的韩骥,正负责起草新的城市规划。在一次会议上,房地局的领导认为:拆了城墙,空出来的地方都可以盖住宅,而且拿着账目说明——这可以解决“大量群众的居住问题”;而交通部门的领导还是那句老话,城墙阻碍城市交通,希望拆除后,铺上更宽阔的马路,让更多的车辆通过。
  “武伯纶先生大致是这样回答的——国外也有城墙,人家的交通是怎么解决的?你把西安的文物古迹都拆了,能盖更多的住宅,那西安还是西安么?领导们都不说话了。”韩骥回忆道。舆论也开始倒向“保墙派”。“不过,根本的原因,还是上面已经做出决定了。”韩骥说。
  “上面”指的还是习仲勋,那个昔日城墙的保护者重新回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岗位。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的习仲勋看到 《国内动态》发表的《我国唯一的一座完整的古城垣遭到严重破坏》一文后,作出指示,要求对西安城墙认真保护。
  随即,陕西省省长马文瑞将“四位一体环城公园”工程项目申报国务院,得到批准。用韩骥的话说,这是“大势所趋”。
  他所说的“大势”中,包含了一个意外事件。
  1974年3月,西安市东郊的临潼县,几个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西安很快成了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来访的必经之地。在对文物遗址的公开表述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了解封建王朝的统治方式”,转变为“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成果,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这个偶然的事件,带来了一系列的后续效应:1979年4月,中国考古学会成立大会在西安召开。1982年2月,国务院转批《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通知》,北京和西安在同时第一批入选。在1980年代初,西安的旅游收入,占到了陕西省全省旅游收入的97%。人们发现,保护传统文化不是只会赔钱。
  在时任西安市规划局局长韩骥看来,兵马俑的发现,对西安城墙后来的保护,起到了“偶然却巨大”的作用。
  1985年,中国加入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公约》。没有人再提出拆掉城墙了,更重要的是,人们不再需要去找其他理由留下它。保护传统文化、传统建筑的观念,终于回到了应有的轨道上。
  
  多年以后,韩骥到日本访问,京都和奈良保护良好的古建筑让他叹为观止。
  他问京都总规划师大西国太郎,这些古建筑是怎么平安度过二战的战火的?
  大西国太郎告诉他,当年,中国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给美国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写过信,希望他们不要轰炸京都和奈良,信中还附上图,标记着那些古建筑的位置。对于梁思成,这个日本人有多么感谢,就有多么惋惜——梁先生保护了日本的古都,可保护不了自己的首都。
  在中国,梁思成曾经试图保护包括北京的城墙,可他失败了。在几乎同样的时代,西安的城墙却能跌跌撞撞地得到善终。韩骥常常想,西安的城墙太幸运了,那是在无序中的幸运。大西国太郎不这么认为——他也造访过西安,被恢弘的城墙所震撼——这个虔诚的佛教徒说,你们的历史太过悠久,这是上苍对中华民族的恩赐,它不允许你们把祖先的城墙拆掉。
其他文献
李智贤是安徽少女毁容案中受害者周岩的律师,在一些人眼中,她是个“不称职”的律师——作为受害人的代理律师,她却在“为犯罪嫌疑人说好话”。而李智贤最为担忧的,是那些与“案件本身并无关系”的声音正不断蔓延。“我不希望司法审理的公正,受到任何声音的影响。”     “向舆论求援”   一起半年前发生的毁容案,一经曝光就引起巨大关注。让人们心痛的是那两张照片,一张是少女周岩原本清秀的脸庞;一张是被烧毁
期刊
实现用户货币化,对每个互联网企业来说,都是最现实和迫切的诉求。   腾讯爆出,今年四月份将要推出“社会化营销平台”的消息。   “坦白说以前我们在做关系链的建设,但没有从B2B的角度去看待这个事情。”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刘胜义将其看作一次变革。   依靠核心产品IM(即时通讯)巨大的用户基础,腾讯在过去两年大规模板块扩张。除了即时聊天软件,还有门户网站、微博、QQ空间、朋友网、腾讯
期刊
我们这一代人,早于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兄弟姐妹,其乐融融。比如在下,三兄弟,相聚很热闹,遇事好商量。三兄弟行当不同,我做媒体,东奔西走,一会儿北京,一会儿香港,所以聚少散多,聚会时也格外亲切。  中国人聚会,不管什么关系,最后都会落实在酒桌上,高潮也肯定是在酒桌上,我家也是。我父亲过去嗜酒,这个毛病也传染给我们兄弟了,都喜欢喝,都常常喝醉。我有时接到弟弟的电话,只要一听声音特别热烈或者舌头不太顺溜的
期刊
继团购网站之后,奢侈品网站也刮来一阵龙卷风,风力之大也足够把一些电商直接卷出奢侈品领域。   去年底开始,奢侈品网站不断爆出“关闭门”:网易旗下的尚品下线,品聚网挂出“暂停相关业务”的公告,COACH天猫商城店也在维持了两个月后关闭了。   依然生存着的奢侈品电商也不好过,呼哈网爆出欠薪门,京东传出被品牌商状告“违法”。   一直研究电商的派代网分析师李成东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期刊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止太阳能和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太阳能、风能,本是新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新能源的核电,也由于一年前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而陷入争议和停顿。   看起来,作为美好前景的新能源发展,在现实中似乎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和鼓励,那么,中国的新能源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怎样理性看待中国的新能源发展?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  
期刊
1999年10月,胡锐颖的母亲从上海奔丧回来,她带回来的关于父亲蔡力行的所有物件,只有一本叫做《老报人忆〈东南日报〉》的书。  胡锐颖在上面找到了外祖父“蔡力行”的名字,也看到了金庸、于右任、胡健中和赵浩生等名字。那一刻,他第一次知道平生只见过一面的外祖父是“拿笔杆子的”,而不是母亲口中的“国民党的反动军官”。  对于从小就有民国情结的胡锐颖来说,这不啻于一个“巨大的发现”。他至今记得自己看的第一
期刊
弗兰克·盖里在工作室讨论设计。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弗兰克的名作,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美术馆效果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弗兰克会担心自己像库哈斯、安德鲁一样受到质疑吗?”   关于中国美术馆新馆招标,《中国周刊》采访弗兰克·盖里团队,这是记者最想知道的一个问题。   弗兰克是一位美国建筑设计师,以设计具有奇特不规则曲线造型、雕塑般外观的建筑著称;库哈斯是央视新
期刊
3月份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GDP增速为7.5%,八年来首次低于8%,说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期已过。   此前十年,中国GDP年均增速高达两位数,处于高速成长期,在高速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出口导向型经济、完整的中低端制造链条,完成了50%的城市化进程,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形成了不计成本、不计效率、破坏环境与文化、普通国民幸福感下降的掠夺型经济模式。      如今,超高的经济发展时代一
期刊
沪渝两地针对居民个人住房试点征收的房产税(下称新房产税),最近又成热点,对于这样一个已突破了现行诸多法律、对城镇居民个人居住财产有重大影响的新税收,应深思熟虑、稳步试点、不可大干快上。   首先从程序上看,房产税试点违反现行法律和行政法规。我国现行的国务院《房产税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个人所有非营业用的房产” “免纳房产税”。尽管两地试点时,说明是“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有关精神”,即从某种程度
期刊
段兴焱开着他的老款白色桑塔纳到市公安局附近的一家小餐馆吃午饭。点好两菜一汤,服务员看着一身警服的段兴焱问:“你们要什么酒?”   “不喝酒,谢谢。”回绝了服务员,段兴焱转过头对《中国周刊》记者说:“我平时都不喝,尤其讨厌陪领导上酒桌。”   “不上酒桌可得罪人。”   “酒桌上都是打官腔,我去了也是闷头吃。现实中,我永远也找不到微博上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     立体警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