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语文教学的言语品味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rd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品味极其重要,本人认为对言语的品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赏试。
  一、声情并茂地诵读。
  所谓“诵读”,就是要求学习者读出声音,读出语调,进而读出情感,读出韵味。纵观今日某些中学生,往往忽视诵读。晨读时,他们常常默读课文,或者嘤嘤嗡嗡,音细如蚊。这样一来,就忽视了语言的一项最原始的功能就是记录声音。所谓“言为心声”,他们放弃了一条最便捷的还原心声的方法,实为可惜。据说唐代诗人白居易早年学习读得“口舌生疮”。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就记有寿镜吾先生早年诵书时的情景,把头“拗过去”、“拗过来”,非常投入,真令童年时的“我”神往。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抒情性的文章尤为适用。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这样一来,诵读这种最古老的方式,便能焕发出新的魅力。
  二、身临其境,进行角色体验。
  方智苑先生说:“最好的阅读境界是身临其境,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教授的话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语文阅读中体验的重要性。现行的语文教材有精彩的小说片段、乐府民谣、唐诗宋词、元明散曲,还有大量的外国优秀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情节鲜活灵动,人物有血有肉,妙语令人难忘。但这些本应能激起学生极大阅读兴趣的作品,却常常被我们有些老师讲解得支离破碎,意象全无。就因为我们没有重视阅读的规律——让学生去体验。体验式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创造条件,让作为主体的学生去亲身经历或参与。在阅读教学里,我们如果能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和作品里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那我们的言语品味必将是非常到位的。
  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品味。
  语境和语境的作用早在我国的传统语文学中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有一老师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四韵》时,让学生自由提问,有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写成海棠红,不写成红海棠?”教师随口答道:“为了押韵,本诗是每节换韵。”应该说,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但仅仅如此回答,学生得到的只是表层信息。为了阐明问题,我先把这一节录下:“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我们应让学生联系语境去品味一下,这样,我们或许会发现,事实远非如此简单:除了押韵之外,我们发现第三四句是“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海棠红的颜色正是沸血的颜色,一想起故乡啊,就热血沸腾,沸血如归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故乡留在诗人心中的主要不是具体的红海棠,更是那想象中的那一片片红,这样,诗才会显得更飘逸、更轻盈。联系语境,才让我们品出那一点点诗意,否则,只会是隔靴搔痒。
  四、借助想象、联想加以品味。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借助想象和联想,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就能在诵读、揣摩沉浸、意会等一系列活动过程中,正确地把握语言的“意蕴”和“内含”,通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想象和联想,就能更好地達到“披文以入情”的阅读效果,从而引起学生与作者心灵的共振,体味到“意外之意”,“象外之象”,“味外之旨”。
  想象和联想是一种“浮现”形象、“活化”画面、“再生”意境的能力。有意识运用想象和联想,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我教《孔乙己》一文中“中秋过后,……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教完这段,我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让他们思考,题目是: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店后……要求同学们展开联想,想象要合乎情理。这时,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有的说,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店后沿街乞讨,最后饿死在街头。有的说,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店后,沿着一条弯曲的小道,离开了鲁镇。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又饥又饿的孔乙己,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冻死在一条山道上……这时我针对这些问题及时进行总结,肯定了同学们积极的想象和联想,同时又指出他们的想象应合乎情理,即孔乙己的遭遇应合乎那个社会环境。这一点拨,同学们就统一了认识:孔乙己生活在那个环境,在身体受残的情况下,在那个人世冷漠无情的社会必死无疑了。这样一来,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提升了言语品味的能力和素质。
其他文献
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这是一笔无比厚重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和方式——古诗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入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而在教材编写建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这门传统的学科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在语文学科中,教学目标由以往知识的掌握逐渐转变为包括语文素养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就不能忽视语文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那就是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谁占有信息的优势,谁就能把这些优势转化为实力,进而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既然如此,
期刊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两盏灯光,一盏是希望的灯光;一盏是勇气的灯光。有了这两盏灯光,我们就不怕海上的黑暗和风涛的险恶了。  ——题记  《正能量》是一本世界级的心理励志书,它深入淺出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窗户,并教给我们如何排除负面情绪,激发自身的潜能,引爆自身内在的正能量。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而只有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才带有正能量。当你陷身困惑、争执或消极能量之中时,尝试解脱或改
期刊
著名的教育学家巴特尔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教师承载着爱的目光,哪怕仅仅是投向学生的一瞥,学生的心灵都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像。”因此可以说,学生需要班主任爱的目光。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的工作,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健康成长,影响着他们一生的生活道路。作为班主任,既感到自豪又感到任务的艰巨。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班主任工作呢?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期刊
在教学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枯燥的内容,很难讲出精彩点。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用心去发现枯燥背后隐藏的故事。所以,语文老师要把讲故事贯穿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坚持给学生讲故事,不要舍不得时间,不能把讲故事作为一种负担。在语文课上,老师愿意讲故事,学生喜欢听你的故事,老师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又何愁语文得不到高分呢。  其次,可以用教育故事的形式记录我们的“故事教育”。 讲故事只是形式,故事的力量来自于形象,来
期刊
开学之初,我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课外书吗?”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呀,就是自己书太少了。图书室书多,但是去借有时又不太方便。”“那怎么办?”“我们能把每个人的书集中起来就好了。”学生出了个主意。  我通过调查了解,上网查找资料后,决定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收集购买一些书籍放在教室的书柜里,既方便学生随时借阅,也能够随时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在与班干部商量后,我马上就按部就班地进行了班级图书角的建设:  
期刊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先贤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华章美文值得我们去研讨,通过对这些古文的学习,学生们可以提高文化素质和语言能力,也能陶冶情操,达到完善的人格。但是学生们往往对学习古文兴趣索然,认为那些文章太过艰涩难懂,因此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  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古文并热爱古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读懂古文,理解文字是关键,应该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的
期刊
中学作文教学,实质的问题就是培养出学生个性化的基础写作能力,为以后高年级的写作奠定好基础,这才是中学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要转变观念,扎扎实实培养好学生个性化的基础写作能力,就必须充分认识阅读与欣赏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关键。  一、阅读与欣赏是激發中学生写作热情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把学生的写作热情与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这是中学生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课堂上,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视
期刊
参加工作十七年,当了十五年班主任。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几多欢乐几多慨叹,几多思索几多感悟。为完成参赛任务,今日伏案凝神,毕竟有了一点收获,现絮语如下,唯盼一家之言能够对壮丽的教育事业有所裨益。  众所周知,了解学情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第一步,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必须充分认识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和家庭状况。只有综合学生的各种状况和表现,才能
期刊
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由于各种原因,在小学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学困生”,这些学生智力正常,但学习不够努力,厌学情绪明显,与同龄的大部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上任何困难的信心。这就要求教师讲究策略,对“学困生”进行转化。下面仅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点小学数学“学困生” 转化的看法。  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