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小学生数学概念形成中的“支撑点”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hxf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学概念的形成,是指学生依据直接经验,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形成表象,并对表象进行分析、归纳、抽象、概括,抽取出一类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并把概念的本质属性推广应用到同类事物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事例→表象→概念→应用”。因为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学具操作在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中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数学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特点,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为概念的形成搭好以下几个“支撑点”。
  
  一、 概念的“感知”阶段——在操作中“建立表象”
  这一环节处在“事例→表象”阶段,主要是运用直观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一些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充分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具,并编拟相应的“操作提纲”,让学生围绕提纲进行有序的观察与操作,感知具体事例,获得感性认识,建立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表象,为下一步深刻理解数学概念奠定基础。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在观察中“丰富表象”
  在学习新概念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运用概念对应的学具进行观察,并提出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借助知觉,丰富感知性表象。例如,学习“体积”的概念时,教师给学生提供两只同样的玻璃杯(盛有一定量的水),让学生将两个大小不同的石块分别放入这两只杯中,引导学生一边操作一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并且思考:为什么放入的石块较大,水面就升得高?从而让学生获得石块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
  2.在动手中“形成表象”
  小学生的表象形成经常是从动作开始的,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借助动作思维可以获得鲜明的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要引导他们运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促进概念表象的形成。例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的概念时,教师给学生提供许多小棒,让他们用小棒摆出各种各样的长方形,用手摸一摸这些长方形的周长,并说说这些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学生在摆、摸、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长方形周长的表象: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围成它的4根小棒长度的和,从而为下一步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奠定了良好的表象基础。
  
  二、 概念的“理解”阶段——在操作中“感悟内涵”
  这一环节处在“表象→概念”阶段,主要是在学生通过感知活动获得感性知识进而形成表象的基础上,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将形成的表象进行提炼、概括,通过分析比较它们的属性,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特征。该阶段的重心是理解概念的“本质内涵”,由于小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还不强,所以他们往往需要通过学具的操作来帮助理解概念的内涵。当然,此阶段的动手操作和第一阶段有所不同,它带有更多的“理性操作”成份,主要是为学生抽象数学概念的形成提供一个“直观模型”,使他们能够更容易、更深刻地理解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1.在操作中“体验含义”
  如学习“余数”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把7颗豆子分到3个盘子里”的操作。通过操作,学生找到了余数的“直观模型”,明白了那个剩下来不够再分的豆子数就是“余数”,并且体验到了“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否则每个盘子里至少还可以再分到一颗豆子,往盘子里放豆子的过程就是“试商”。接着,在学生用实物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头脑里分豆子,运用表象操作来体验“余数”的含义,最后通过符号操作得出:
  7÷3=2……1。
  2.在操作中“发现特征”
  如学习“长方体的特征”,在学生明白了什么是“面、棱、顶点”后,给学生提供一组小棒(有接头)和长方形纸片等学具,让他们以4人小组为单位,从提供的材料中选择所需部分,通过“试验”、“筛选”等操作活动,组装成一个长方体(有多种组装法),学生在讨论、组装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长方体“面”的特征(面的形状、大小、数量),“棱”的特征(数量、长短)和“顶点”的特征(数量)。
  3.在操作中“概括本质”
  如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师给学生提供3厘米、4厘米、2厘米、8厘米长的小棒若干根,让学生从中选择3根小棒拼成一个三角形。学生搭出了许多三角形,教师让学生比较一下这些三角形中任意两条边的和与第三条边的长短关系。然后又让学生选择含有8厘米长小棒的3根小棒来搭一搭三角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此时无论配上哪两根小棒都搭不成三角形。通过这样正反具体事例的操作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概括出“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本质属性。
  
  三、 概念的“应用”阶段——在操作中“拓展升华”
  这一环节属于“概念→应用”阶段,当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获得概念模型后,接下去又要从抽象回到具体中去,对概念进行应用拓展,在应用中一方面借助正、反事例来检验概念的外延,另一方面将概念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进行联系沟通,形成概念系统。为了能更好地将理性概念运用到具体中去,还要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支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在应用性操作中检验“概念外延”
  例如,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当学生通过剪拼推导某一个三角形纸片,已经获得了“底×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认识后,教师抓住“底×高”的本质内涵,让学生在应用中去检验是不是任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高”。教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进行操作,学生用橡皮筋围出了各种形状的平行四边形,然后计算出“底×高”,并在钉子板上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两者进行对比后发现,只要是平行四边形,不管是什么形状,都可以用“底×高”来计算它的面积。并且在操作中还发现:“等底等高”或者“底和高相乘的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肯定相等,但形状可以多种多样。通过这样的操作,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得更加深刻了。
  2.在拓展性操作中形成“概念系统”
  当学生学会了某一数学概念后,在练习或复习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贯通概念间的联系,使孤立的概念整体化、系统化。例如,学习了“梯形”的概念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组小棒练习,让学生用这些小棒先搭出一个梯形,然后更换梯形中的某几根小棒,使上底和下底一样长,从而转化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调整平行四边形中小棒的角度,使它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调整长方形中代表长和宽的小棒的长度,使它成为一个正方形。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四边形”的概念系统:一个四边形,当只有一组对边平行时,它是梯形;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时,它是平行四边形;当四个角都是直角时,它是长方形;当四个角都是直角且四边条都相等时,它是正方形。而且发现了“四边形”家族成员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它们互相联系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实践证明:在数学概念的学习中充分发挥动手操作的支撑作用,能使小学生降低获得抽象概念的难度,对概念的发生与形成过程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刻到位,并使整个学习过程显得生动活泼、新颖有趣,进而大大提高了数学概念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吕志明.小学生数学策略学习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 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
  [3]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郑毓信.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5] 雷玲.听名师讲课.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6] 袁中学.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沈阳:白山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信息化环境下的地理教学发生了深刻改变,开展互动式教学成为地理教学的趋势,互动教学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对地理课堂中的互动教学进行讨论,首先对
公益诉讼目前主要是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上,虽然社会公益诉讼事件日益增多,但多处于尴尬的局面。应结合我国公益诉讼的现状,提出可能的路径选择,对公益诉讼面临的理论桎梏以及
口算,在小学数学中是一种常用的计算方式,它不仅节约计算时间,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现在学习小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数学教学效率,重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为它对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和数学的综合能力都有帮助。鉴于我校学生计算能力呈下降趋势,因此我们进行了课题研究,从口算入手,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一、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对于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成为企业销售业务的主要形式,而伴随信用销售方式必然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在销售业务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中国外交以独立自主为基础,走过了60年的风风雨雨,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潮流中也经受了考验。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的新时期,中国外交也呈现出许多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本文以十
考生是兼具应试者、招考行政相对人、公民等多重身份的群体,考生的权利是公民权利在招考领域的延伸,是考生在招考过程中自主决定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考生有权依靠法律救济,通过行政的途径或诉讼的途径以寻求保护、制止侵害和获得补偿。    一、 考生权利法律救济的涵义    考生权利的法律救济是指通过法定的程序和途径裁决考生与招考学校、考试管理部门等主体之间的纠纷,使考生的合法权益获
景颇族诗人岳丁的诗意象独特、丰富。诗人将自身融于自然并平等地与自然对话,使世间万物在宽容的主体氛围中达到和谐.体现了其诗歌意象的宽和之关。岳丁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从
德宏州陇川县广山村在历史上一度作为云南省景颇族地区基督教活动的中心,在景颇族基督教传播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运用历史学的文献法和民族学的田野调查方法,对广山村景颇族
摘 要: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小学阶段学生难以对公式与定理产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当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趣味学习。即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并提出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促进数学教学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趣味教学  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逻辑
近年来,虽然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和探索不断推进,但由于受升学就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双语文教育教学不同程度的出现被削弱的迹象,其中师资缺乏是其表现之一。新形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