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胜中的“上世纪”:当下所承启的历史与未来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ou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中国来说,上世纪是社会性质转型的启动,是所谓新文化的发源地,是‘现代化’的开始。我们在百余年来试图解决的问题,都是上世纪的问题,这期间历经坎坷,代价巨大,所要的却并非今天的结果。可以说,实际意义上的新世纪还没开始。”鉴于此,艺术家希望藉由本次展览与社会与公众互动的关键词和核心问题意识就已经被强调出来,它们将是“中国”,“现代性与现代化”,建立在生命文化视野中的“民间与传统”,通过回溯特定的历史而展开“重新言说的现在与未来叙事”。
  —吕胜中在展览序言中写道
  历史与未来,看似天各一边,但人类社会总是呈线性发展,遥远的未来见证历史;悠远的历史印证未来。
  此次吕胜中在今日美术馆的年终大展“上世纪”,距离艺术家的首次展览—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已然经过将近30年;与最近一次(2005年)纽约个展“推陈出新”也走过了本世纪初的十个年头。多年以来吕胜中作为一位学者型艺术家一直活跃在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各个领域。
  具体到创作上,吕胜中的艺术在时间和空间上,总带给人概念的混淆:传统与当代、历史与想象,经常同时出现闪烁在他的作品当中;体量上,歇斯底里的大-恢宏、锱铢必较的小-精巧,也随着各类装置、绘画,雕塑等色彩的或明暗对比强烈,或色彩丰富斑斓;属于历史的严肃、厚重,与属于未来的跳跃、灵动交替出现在观者眼前。例如一些相对现当代的图示、造型,总会让人有似曾相识的历史线索,而典型的传统媒介、符号,又有着精心重构的印记,这是吕胜中作品中最为常见的视觉惯性。
  回头再来看这次对今日美术馆和艺术家都极其重要的、2015年终大展的展名“上世纪”,它不仅给了美术馆和艺术家一个十分应景的时间节点,对于艺术家来说“上世纪”也不止是简单的表象时间线索。“上世纪”虽然有着明确的刻度指向,但与其如此理解展览,不如将这样的逻辑,看作是一种时间的状态和艺术家对历史的思考—历史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上世纪”亦指向“上世纪的问题”,是未解决问题、遗留问题的借古论今,更所谓人们常说的那样:“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也许,上世纪就是本世纪,也是下世纪。人所能跨越的历史固然是有限的,但对过去的回望与对未来的畅想和探索,也赋予了艺术家某种使命。当时间走到了这样一个分割点,人们便无法彻底回避此刻同时到来的历史与未来。而抛开吕胜中的种种身份不谈,这样看似极其需要时间成本的“重任”由一位老者便得以承担,足见艺术之于时间对任何一个人的公平:你仅仅需要找到在历史中的立足点,并在今天以此思考未来。当然,吕胜中的成功,离不开艺术家一生耕耘所留下的足够线索梳理,以及此次重新启程的勇敢迈向未知。
  展览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作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展览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作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展览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作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展览所有作品分别分布在今日美术馆一号馆二、三、四层的展厅,创作时间横跨艺术家创作实践的三十载。本次展览空间展开的叙事结构分为“觅魂”、“再见”、“实验”、“新篇”
  “觅魂”系列会展出艺术家的两件代表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1987)和《彳亍》(1988),将分别位于一号馆三层和二层主厅。前者为作者在其毕业创作基础上全新绘制的巨幅画作,作为曾经是一部对中国传统民间生命文化图像所做的百科全书式的调查与集合表达,它此次将在全新的维度上再次视觉化的阐释和呈现贯穿艺术家之后整个创作历程的生命主题;而后者,同样是旧作新做,重新展现作者通过确立大型剪纸装置这一现代媒介形式语言以传达自我对民间文化亲身体验的反思与转译。
  “再见”系列曾经标志着“小红人”这一个人艺术语言的确立与成熟,通过《大平安》(2000)展现艺术家使用剪纸这种语言媒介的正负相生完美的诠释了传统的阴阳生命观念之外,本次展览以《招魂堂》(1990)为雏形,结合《人墙》(2005)与降吉祥(2007)的视觉语言,在一号馆二层副厅做了全新的场域化呈现,这一次,一个隐喻众人的世界缩影将被全新构建在本次展览中。
  与此同时,面对横跨时空的文化与个体/公共交流的语言障碍、局限与可能,艺术家以各种媒介,结合自身的真实经历在图形/文字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的“互动实验”,包括《心情备忘录》(1990)、《对画/话》(1992-1998)、《空书·辞海》(2005原作,2015重制)、《山水书房》(2003)、《地方天圆》(2007),将分别被呈现于一号馆的三、四层。
  最近的“新篇”将通过两个最新作品紧密契合本次展览的主题被呈现在一号馆二层主厅,包括巨幅油画作品《大公鸡》(2015)和大型综合装置作品《座无虚席》(2015)。
  其中,《大公鸡》是根据一位早已被世人遗忘的年画家杨馥如先生的旧作开展的当代“新说”。这幅年画中的大公鸡形象是艺术家童年记忆里的重要文化符号,1960年春节,吕胜中在邻居家曾经看到过这张画,当时,画中描绘的景象曾经成为其童年记忆中理想化的家园。2003年,他凭借记忆在网上旧书店重新找到了这张早已“过时”的年画作为收藏。在本次展览的新创作中,以超写实的表现方式精细绘就的大公鸡形象虽然雄风仍在,但却已失去了原画中引颈高歌的生存图景。按照艺术家的自述,大公鸡的形象一直是他内心一个悲伤的剪影,是他对乡土田园的无尽怀念,是他面对现代工业社会的怅然。
其他文献
编者按:  我们熟知的叶甫纳有很多代号,也有很多令人眼前不止一亮的作品。鬼马也冷静,混搭也精致,未来对于叶甫纳来讲,介于矛盾的是与非之间,是现实的另一种反响。人常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幸运的是,她在这次展览中找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巴掌。  叶甫纳,  影像作品《一间有想法的房间》:在工作室中拍摄,各路好友友情出演,隐私的暴露欲和窥看欲在这里释放,强大的后期制作让她的工作室变成了又如潘多拉的盒子一般奇妙
期刊
2015夏季达沃斯经济论坛“新领军者的年会”的主题为“描绘增长新蓝图”,主要议题包括,科学的变革、被颠覆的行业、经济不确定性、中国新常态、环境界限以及人的意义。会议从9月9号持续到11号,会议结束后是三天公众开放日。  每一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不仅从科技经济政治高谈未来的走向,论坛本身的艺术展览也是大会非常重视的一个部分,今日美术馆和大连泛伍美术馆第一次作为2015年夏季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选中的
期刊
在物化逐渐走向极致的可见的未来,人类无论在生活还是艺术上摆脱物欲与随之而来的二维化精神表达诉求的欲望,必将愈发强烈。而每天充斥在现代人生活中因各类艺术、文化生活所产生的“声、光、电,影”,除了咄咄逼人地强调自身“来自未来”的优越感暗示,同时也带给受众等量的空虚和无所适从。此时,我们就迫切需要视觉传达和精神泛论以外,更加深刻、细分、精准,多元的社会化艺术讨论及相关问题考量。  陈天灼是此次今日美术馆
期刊
价值经历解体过程的所有历史时期,都是目睹媚俗大肆绽放的时期。  —布罗赫(Hermann Broch)《媚俗》  但凡对艺术史存有自我期待的人,似乎都不会做一个全心全意的情色画家。  类似的迹象也出现在魏东这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里,尽管他宣告“欲望是我画中的原动力”,并且一直迷恋于女人体的颓靡描绘,但又倾向于使“裸体的玛哈”成为“着衣的玛哈”,这附着的衣装就是社会学意义的符码,层层堆砌在画面,直到晚
期刊
“与—雕塑·戴耘的雕塑”是今日美术馆年度重点雕塑展之一,展览由吴洪亮担任策展人,殷双喜担任学术主持。观众置身于展厅之中,巍峨高峻的2号展空间与具有强烈历史特征的戴耘雕塑相映成趣,构建成一座现代建筑与古代文明结合的一次大胆挑战与尝试。不管是作为雕塑的戴耘还是作为戴耘的雕塑,两者已经在某个必然的历史环境下,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红砖、水泥、钢筋、角铁这种现代建筑最常见的材料在戴耘的手中被唤醒,古希腊巴
期刊
未来,归根结底是年轻人的未来,而众多院校涌出的莘莘学子,则更能为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代言。今年,今日“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已经走到了它的第一个十年节点,而此次展览也不失时机的以“十年”为契机,将结构组建为“前”、“后”两个单元。 “前”展览单元,作为提名展十周年特别展,集中展示十年来曾从今日美术馆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作品回顾, “后”展览单元,则继续关注从未参与过提名展的青年艺术家。  8
期刊
2014年的2月13日,为了传播“温暖”,我们举行了大型公益艺术项目“今日,我们拥抱13’14””;2015年的2月12日,为了接力和延续“温暖”,我们一如既往带领观众走进展厅,敞开双臂,拥抱陌生人、朋友和亲人。这既是身体的接触和碰撞,也是心灵的接触和碰撞,通过最平常的举动,感受人和人之间的爱与力量。作为一座非盈利的开放性公益美术馆,美术馆所做的越来越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是无限地去拓展、感染和传播
期刊
自2015年9月,人们的目光被声势浩大的今日美术馆“未来馆”吸引的同时,作为美术馆青年艺术家项目的“今日艺术橱窗”,也悄然进入了“未来”概念的序列。  今年的“今日艺术橱窗”不仅在命名上采取“未来”策略(喂,未来!找朋友-发现青年艺术家计划),事实上,“今日艺术橱窗”自2013年创立以来,在许多方面已经颇具“未来艺术”的气质。  譬如在展览呈现方式上,今日艺术橱窗是国内首个24小时不停歇的橱窗式“
期刊
说到蛋,脑海中立刻浮现的是圆滑光洁的外皮,和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经典问题。在“古希腊后九贤”的双飞艺术小组这里,蛋化身为宇宙起源—化身为混沌,血缘之本,隐喻为胚胎的原型,成为天地原体,孕育万物。但是在民间,蛋只是蛋,可以煮,可以煎,可以滚,也可扯。关于蛋的用途,民间则有更多的发言权—例如撞蛋,也称斗蛋,蛋尖为头,圆处为尾,在默认的规则下,头击头,尾撞尾,胜者为王。双飞艺术小组以此为基点,生发出了
期刊
“今日叹茶去”作为今日美术馆招募理事成员的活动,旨在突出当代艺术、设计与茶艺营造出的美学氛围和艺术场域,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吸引热爱艺术的朋友加入今日美术馆大家庭的行列,一起推动艺术的发展和进步。除可享受当代艺术大展VIP礼遇外,更支持本人及其子女参加苏富比大学短期艺术教育的学习名额。“今日叹茶去”的主题板块由“当代艺术”、“东方茶艺”、“东方设计”三部分构成, 甄选众家顶级茶席,联手著名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