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效率学习就是按新课标要求,从认知结构入手,以递进透彻的思路、实用高效的方法、把零散孤立的学习步骤提炼成一套完整的技术流程、从心态调整、理解记忆到训练应用、步步体现学习的技术性、实现对知识的轻松理解、全面掌握、刻录记忆和灵活应用。下面从五个方面浅谈高中数学高效率学习。
一、高一数学学习新思考
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也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数学教材要通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掌握公式的推广和特例,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 数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够拉开分数层次的学科,因此,学好数学,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学习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同学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基础不牢,方法不活(有的同学根本不注重方法),导致解题能力弱。当然还有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因素的问题,目前一个普遍现象是高一“没入门”,高二“不着急”,高三“抱佛脚”。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高一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那么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刚刚踏入新阶段,如何去除初中时养成的不适宜高中学习的习惯,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非常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地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各知识点的涵义,各种表示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3)通过学习,要努力培养自己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吃透教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
1、学习数学千万不要害怕。很多人因为数学不好,起先失掉兴趣,然后失掉信心,最后便讨厌数学了,结果导致数学更差了。其实这些环节是相关的,只要改好了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就跟着好起来。当然,学数学需要一定的天分,这是肯定的,但在高考中数学得个110分左右可以说与天分无关,只需努力,各位同学只要端正心态去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2、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不然很难对数字敏感.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比如说,你每种题型只做过一次,那么每道题你都会花很多时间且不一定做得对。但假如每种题型你做了3~5道题,那么再遇到这类题时,你就会知道方向及该采用哪种方法.
3、学到每章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章节的典型习题.因为那样一是易考,二是能让你熟悉本章考点及“陷阱”。
4、学会整理易错的题,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
三、 高中数学学习的八大习惯与能力
1.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力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5.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6.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7.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学习技术化,让学习过程成为一条流程线
走近学科思想:把握学科思想,体悟科学灵魂,能使你高屋建瓴认识学科知识。
细品教材:挖掘教材知识,揣摩基础例题,做到前后贯通,游刃有余。
归纳整理:整理基础要点,把握知识结构,纲举目张,做到基础知识一目了然。
综合探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探究知识的交叉点,提炼方法规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典例精析:阅读资料上的典题新题,看答案理思路,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思考发现:探索学习规律,发现方法技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多角度拓展知识空间,全方位开拓思维。
体验成功:适时精心挑选典题相关题目,训练巩固双基,力求综合提高,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章总结:建构整章知识网络,突出内在联系,细分专题归纳,理清知识脉络,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和心态调整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常教导我们:世界上第—一个走上大学讲台上的人,一定没上过大学;凡名人,原来都不是什么名人,干你该干、能干的事,不要顾及什么名不名的,这是年轻一代适应现代社会应有的心态。
对于高考复习和心态调整,我的体会是:
第一,一定要有自己的高考目标,用目标来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目标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而是“跳起来”可以达到。
第二,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好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还要不断检查落实情况,并根据新任务修订计划。计划可由大到小,由略到详(大可到将来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大业中从事什么职业,小可到每天早上起床就给自己规定当天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反复训练基本能力。在高三上学期的几个月里,每门课都要按任课老师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基础上,除了听好复习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要对每门课的基本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列出每章节的知识系统表,从定义、原理、知识点到例题、解题方法,全部理顺、弄懂,下大力气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这是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做较多的练习(当然,要围绕老师复习的中心和进度,也自选做一些课外练习)。但做练习的目的是检查第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并一定要再返回到知识结构中去,再次进行归类、分析。如:题目涉及到什么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哪些知识点,用什么方法来解,先从何处下手,等等,都要搞清楚,力争每做一题达到“举一反三”。在这个阶段,复习时将面临大量的试卷,但不要太在乎每套试卷的分数。考好了,就只把它当作是运气好,考差了也不要气馁,要找出错误,接受教训,下次就不会出错了。第三阶段,也就是高考前的两个多月,再次全面检查复习效果,把方方面面的知识彻底搞清、弄懂,还要常看看过去做的练习题,特别是对错误的解法要再次改正和搞懂,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做。值得注意的是,做题要有目的,就是检查自己“双基”是否过关。在高考的前几天,静下心来反复看做过的试卷,再次从整体上熟练地把握知识结构。这个阶段力争做到“纲举目张”,全局在胸。
第四,讲究复习方法和心态调整。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也是高考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一方面来自自己的学习实力,另一方面来自自我心态调整。有了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才能一步步排除障碍,顺利前进,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五,注意身体健康和科学用脑。在高三学年里,如果不顾一切地拼体力,不讲科学地拼脑力,是很难达到好效果的。
第六,注意同周围的人,特别是与同学和家长和睦相处,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摩擦。高考复习压力已经很重了,如果人为地制造矛盾,值得吗?
总之,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人生关键性几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因此,高考对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是不可小视的。认真有序地搞好复习,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参加高考,夺取高考胜利,是广大考生的共同愿望。
说千遍道万遍,高效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有确实付出行动,把重点放在弄懂知识点、理清知识线、组成知识网、拓宽知识面、形成知识体,才能最终落实到能力上来。这样,才能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过关,应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应考能力会增强。我还要提醒高三同学,在复习过程中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一定要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上下功夫,注意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真正能熟练地做到“纲举目张”。侥幸取胜的态度不可取,搞题海战术亦不可取,猜题押宝更不可取,只有系统地加强“双基”训练,夯实每个考点所要求和涉及到的知识基础,实干加巧干,同时配合适时的心理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
一、高一数学学习新思考
学好数学关键在于思考。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细心品味其内涵与外延,也能触摸到深刻的美丽。数学教材要通读,从最基本的概念出发,一步步推导出美丽的结论,前后勾连,交织成严密知识网络。记忆公式要学会举一反三,注意不同条件下结论的变化,掌握公式的推广和特例,衍生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模式, 数学是一个人的学习生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学科,也是高考科目中最能够拉开分数层次的学科,因此,学好数学,无论是对高考,还是对以后学习工作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有些同学数学成绩一直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基础不牢,方法不活(有的同学根本不注重方法),导致解题能力弱。当然还有学习品质和非智力因素的问题,目前一个普遍现象是高一“没入门”,高二“不着急”,高三“抱佛脚”。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高一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那么高一新生在学习上刚刚踏入新阶段,如何去除初中时养成的不适宜高中学习的习惯,又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三点:(1)注意和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这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差别非常大,从原本的实际思维转入抽象思维,需要一个大幅度转变。这就需要重新整理初中数学知识,形成良好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再根据高中知识特点,较快地吸收新的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2)认真理解,反复推敲思考高中各知识点的涵义,各种表示方法.容易混淆的知识,仔细辨识、区别,达到熟练掌握,逐步建立与高中数学结构相适应的理论本质与思考方法,切忌急于求成。(3)通过学习,要努力培养自己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形成运用知识准确地表达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科学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吃透教材,用自己的思维分析问题
1、学习数学千万不要害怕。很多人因为数学不好,起先失掉兴趣,然后失掉信心,最后便讨厌数学了,结果导致数学更差了。其实这些环节是相关的,只要改好了一个方面,其他方面也就跟着好起来。当然,学数学需要一定的天分,这是肯定的,但在高考中数学得个110分左右可以说与天分无关,只需努力,各位同学只要端正心态去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的。
2、要有一定量的习题训练,不然很难对数字敏感.数学与其他科目不一样。如果平时没怎么动手练习,即使明白思路也不一定能正确计算,所以需要做一定量的题来提高做题的熟练度、速度和正确率。另外,做一定量的题,会使你更熟悉考点,明白出题者想考你什么,便于你更快地解题。比如说,你每种题型只做过一次,那么每道题你都会花很多时间且不一定做得对。但假如每种题型你做了3~5道题,那么再遇到这类题时,你就会知道方向及该采用哪种方法.
3、学到每章的时候,一定要做相应章节的典型习题.因为那样一是易考,二是能让你熟悉本章考点及“陷阱”。
4、学会整理易错的题,我们不是天才,不可能对做错的题过目不忘,不再犯错。因而,你需要一个笔记本将做错的题定期整理,定期复习,特别是高三的学生,总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学了又忘,反反复复犯错.所以,一本错题笔记是必需品。
三、 高中数学学习的八大习惯与能力
1.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而“生疑”,“带疑”听课而“感疑”,通过老师的点拨、讲解而“悟疑”“解疑”,从而提高课堂听课效果.预习也叫课前自学,预习的越充分,听课效果就越好;听课效果越好,就能更好地预习下节内容,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力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就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如果忽视了对它的挖掘,解题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山,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4.要养成纠错订正的习惯,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要养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耐挫折,不自卑的心理品质,对做错的题要反复琢磨,寻找错因,进行更正,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少问题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从而提高自我评判能力。
5.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提高表达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提高表达能力.如果固步自封,就会造成钻牛角尖,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6.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满足于现成的思路和结论,善于从多侧面、多方位思考问题,挖掘问题的实质,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因为只有思索才能生疑解疑,只有思索才能透彻明悟。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 7.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学习技术化,让学习过程成为一条流程线
走近学科思想:把握学科思想,体悟科学灵魂,能使你高屋建瓴认识学科知识。
细品教材:挖掘教材知识,揣摩基础例题,做到前后贯通,游刃有余。
归纳整理:整理基础要点,把握知识结构,纲举目张,做到基础知识一目了然。
综合探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探究知识的交叉点,提炼方法规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典例精析:阅读资料上的典题新题,看答案理思路,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思考发现:探索学习规律,发现方法技巧,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多角度拓展知识空间,全方位开拓思维。
体验成功:适时精心挑选典题相关题目,训练巩固双基,力求综合提高,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章总结:建构整章知识网络,突出内在联系,细分专题归纳,理清知识脉络,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五、高考复习的有效性和心态调整的重要性
心理老师常教导我们:世界上第—一个走上大学讲台上的人,一定没上过大学;凡名人,原来都不是什么名人,干你该干、能干的事,不要顾及什么名不名的,这是年轻一代适应现代社会应有的心态。
对于高考复习和心态调整,我的体会是:
第一,一定要有自己的高考目标,用目标来不断鞭策自己、激励自己,目标既不能高,也不能低,而是“跳起来”可以达到。
第二,在高考复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制订好计划,并且严格执行,还要不断检查落实情况,并根据新任务修订计划。计划可由大到小,由略到详(大可到将来建设现代化国家宏伟大业中从事什么职业,小可到每天早上起床就给自己规定当天的学习任务)。
第三,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反复训练基本能力。在高三上学期的几个月里,每门课都要按任课老师的要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基础上,除了听好复习课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自己要对每门课的基本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列出每章节的知识系统表,从定义、原理、知识点到例题、解题方法,全部理顺、弄懂,下大力气全面复习,夯实基础,这是高考复习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在老师指导下做较多的练习(当然,要围绕老师复习的中心和进度,也自选做一些课外练习)。但做练习的目的是检查第一阶段的复习效果,并一定要再返回到知识结构中去,再次进行归类、分析。如:题目涉及到什么基本概念和原理,有哪些知识点,用什么方法来解,先从何处下手,等等,都要搞清楚,力争每做一题达到“举一反三”。在这个阶段,复习时将面临大量的试卷,但不要太在乎每套试卷的分数。考好了,就只把它当作是运气好,考差了也不要气馁,要找出错误,接受教训,下次就不会出错了。第三阶段,也就是高考前的两个多月,再次全面检查复习效果,把方方面面的知识彻底搞清、弄懂,还要常看看过去做的练习题,特别是对错误的解法要再次改正和搞懂,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习题来做。值得注意的是,做题要有目的,就是检查自己“双基”是否过关。在高考的前几天,静下心来反复看做过的试卷,再次从整体上熟练地把握知识结构。这个阶段力争做到“纲举目张”,全局在胸。
第四,讲究复习方法和心态调整。做任何事情必须要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也是高考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心一方面来自自己的学习实力,另一方面来自自我心态调整。有了好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才能一步步排除障碍,顺利前进,收到满意的效果。
第五,注意身体健康和科学用脑。在高三学年里,如果不顾一切地拼体力,不讲科学地拼脑力,是很难达到好效果的。
第六,注意同周围的人,特别是与同学和家长和睦相处,减少不必要的心理摩擦。高考复习压力已经很重了,如果人为地制造矛盾,值得吗?
总之,对绝大多数高中生来说,高考是人生关键性几步中的十分重要的一步。因此,高考对考生及家长的心理压力是不可小视的。认真有序地搞好复习,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自己精神饱满、信心十足地参加高考,夺取高考胜利,是广大考生的共同愿望。
说千遍道万遍,高效率学习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只有确实付出行动,把重点放在弄懂知识点、理清知识线、组成知识网、拓宽知识面、形成知识体,才能最终落实到能力上来。这样,才能做到基础知识扎实,综合能力过关,应用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应考能力会增强。我还要提醒高三同学,在复习过程中要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一定要在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上下功夫,注意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真正能熟练地做到“纲举目张”。侥幸取胜的态度不可取,搞题海战术亦不可取,猜题押宝更不可取,只有系统地加强“双基”训练,夯实每个考点所要求和涉及到的知识基础,实干加巧干,同时配合适时的心理训练,才能取得理想的高考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