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赶集,总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日期规律,不是“一、四、七”就是“二、五、八”,赶过集的人一听就明白哪天有市集。现在赶集,日期有规律,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六;至于地点,都在成都市中心。因市集地点之“变”,你只能“赶”。都市里的赶集人,却一点也没有嫌麻烦。
一个半小时被购买一空的集市
主妇们促成的集市
6月30日,下午两点,农友市集开市了。以肖家河社区的广场为中轴,延伸出去的两条街一边为跳蚤市场,一边为农友市集。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周六,是农友市集定期举办的日子。举办地点不定,农户们曾带着新鲜的蔬菜、瓜果和粮食辗转于水井坊、海椒市等地。在每次市集举办之前的一周,农友市集的组织者“绿心田生活汇”便会在QQ群、官方网站、微博页面上提供交通地图。地图上标明集市举办的具体地点,及周边的停车场所。
每家参加市集的农户背后都有精心制作的海报。海报均为志愿者手写,写着姓名、地址、家中有田几亩、从何时起开始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耕作土地、能提供的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十余家农户摆出自家的农产品,有卖蔬菜的,有卖石磨全麦面粉和自磨菜油的,也有卖黑豆黄豆等小杂粮的。最远的商品来自攀枝花,其中早酥梨和红心桃飞陕地卖光,因路途遥远,攀枝花的农户并未到场。据志愿者介绍,每次集市都有攀枝花出产的当季水果或农作物,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成都。
整个市集上的蔬菜均价为5元/斤,价格虽高出农贸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一倍以上,志愿者和农户却都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每一户参加市集的农户在加入生态农业的行列初期,将面临两到三年的土地转换期,在这个过程当中,土地基本闲置,不再耕种。这些时间内,农户学习生态堆肥、沼气池使用、生态除虫等技术,这意味着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土地不产生效益。而当土地通过改良重新变得肥沃时,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耕种方式则让农户付出较之以往成倍的劳力。这个价格,是农户定的。“取消中间环节,让农户定价,实现公平贸易,也是我们的理想。”志愿者告诉记者。
对于蔬菜均价5元/斤,鸡蛋6个/15元的价格,现场赶集的人当中根据其年龄层次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接受度。赶集的人当中,女性占80%以上,其中青年、中年与老年的比例约为3:3:4。年轻人从网上看到相关消息,相约来看热闹,为周末的厨房添一道新鲜菜,或者只是为了寻找儿时赶集的记忆。中年女性多是市集上出现多次的熟人,她们带着朋友和孩子一起来,目标明确地买完菜就走。老年人多家住附近,她们看的多,买的少,一般对农作物的兴趣仅限于问价。
正是市集上购买力最强的青、中年女性促成了这个市集的诞生。张小猫是农友市集的义工,同时她也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每一次的市集,从筹备到正式举办,到消费者回访,她用业余时间全程参与。当许多和她一样的女性成为一个家庭中掌握菜篮子的那个人或成为母亲之后,如何让家人吃得美味和健康就成了她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到哪里买有营养、让人放心的菜?没有现成的市集,主妇们就打算自己造一个。
“绿心田生活汇”是由一群生活在成都市区内的消费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也可以说,是主妇们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她们与采用生态农业方式耕作的农户取得联系,帮助他们与城市消费者建立起面对面的关系,再与其他环保组织一起倡导与环境友善的农耕方式,并通过农友市集等方式鼓励城市里的人购买当季农产品,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以沟通、协调各方意见的中间人的身份,志愿者们与农户之间关系紧密。张小猫是市集上的忙人,和她一样忙的还有其他志愿者。她们认识市集上的每一个农户,记得他们的家人,在场的农户需要帮助,她们立即出现。
在一个看起来年纪二十出头,打扮入时的女孩向一个农户打听“为什么菜这么贵”时,农户挠了半天头,憋得脸通红,不知该从何说起。张小猫走来,先递上一张统一印制的志愿者名片——用废纸制作,再问:“你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这是XX大哥,他从事生态农业3年了……”
市集取名为“农友”,这个名字有两层意思。第一,既培养消费者对农民的信任,也培养农民的身份认同。第二,如果消费者愿意,她可以成为农民真正的朋友。志愿者“程程”向记者介绍:“每逢节假日,许多消费者去农户家做客,客人看见什么都发出羡慕的惊叹,这让农民为自己的劳作感到自豪极了。”市集之外,消费者们在QQ群上相约出游,下个周末,她们打算去一趟简阳,参观当地的生态稻田。“多是当妈的人,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去。”
市集开张一个半小时,货物所剩无几。出售生态稻谷的商家正在帮顾客搬起三袋密封装的米,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基本上,来到市集的人,无论是参观还是购买,志愿者都会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下一次我们会提前通知你市集举办的地点和菜品,记得自带环保袋和容器哦。”
农户卷“菜”重来有价值的劳动让农夫们很骄傲 王成
农夫的骄傲:紫薯苕尖小白菜软浆叶
当天,郫县安龙村的王成带来的菜不多,品种仅限软浆叶(俗称木耳菜)和紫薯苕尖。一个小时,软浆叶剩下一小半,苕尖剩一斤左右。来来往往向王成询问价钱的多,真正买的人少,均价5元/斤的价格常常使好奇的人望而却步。他不断地回答:“这是紫薯的苕尖,这是软浆叶。”“你看这个苕尖比普通的要‘胖’这么多。”
王成背后的海报上,贴着他和妻子、儿子一起拍的全家福。据志愿者介绍,39岁的王成的婚事是顾客撮合的。
2005年底,王成在成都市河流研究会的组织下,和安龙村的其他几个农户一起到攀枝花学习农耕。一开始,王成和其他人一样困惑:“我本来就是农民,现在要去学习怎么种菜,感觉真奇怪。”回到安龙村,王成开始实践他学到的技术,首先要面对的,是产出较低或零产出的土壤转换期。在这段时间,王成利用不休耕的土地种了少量的菜,因不打农药,蔬菜遭受严重虫害,这下更没人买。
熬过3年的土壤转换期,今天的王成对自己的收获很满意。单是他一人,已有了一百余位顾客,王成每周一和周四进城送货两次。顾客们熟悉他,正如他熟悉他的顾客,他记得每户顾客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和从前采取的农耕方式相比,现在的王成累多了,他忍不住感叹:“没有想到这么累。”但海报上的全家福,王成一家笑得自豪而真诚。
汤大哥
农夫的骄傲:黑豆红豆生态稻米全麦面粉
简阳的汤大哥满头大汗,一边说话一边拿个本子记下刚刚卖出去的货物。糙米已经卖得差不多,还不断有人来买粳米。记者问汤大哥:“糙米6元一斤,粳米5元一斤,价格是不是有点贵?”汤大哥眼一瞪:“贵?我来算给你听……”首先这些米并不是丰产品种,花了好几年,汤大哥和其他农户才把观念从追求产量转变成追求价值。其次,稻田不再打农药、除草剂,也不施化肥,米的价格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户的劳务成本。最后,汤大哥进城一趟,交通费和过路费便要花费300元左右。
这个价格,是汤大哥和他所属的“合作社”订的,“把什么成本都算进去,我认为我们的米值这个价格,你想想,要付出很多劳动力啊。”没人能代替合作社为他们生产的农作物订价,价格通过大家讨论及参考市场价定下来,不再通过中间商出售产品。
据汤大哥介绍,合作社目前有生态水稻田300亩,合作社提供秧苗和种植技术,监控生产质量,换句通俗的话就是:看他们是不是按照合同上写的那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除了生态稻米,简阳农户还有其他的“金牌产品”,那就是贺伯伯家的小杂粮。红豆、黑豆、黄豆,价格均在市价的两倍左右。购买者络绎不绝,说得最多的话是“吃了觉得好的话我又来”。
一斤番茄的价格构成
备注:
A.农户在市集出售的货物只是其总价值的5%,另外95%价值则体现在与顾客沟通上。沟通,让对方了解农户的种植方式、土地、用的水、耕作理念等等,在沟通的过程中就会无形地发展出潜在的客户,甚至是未来20年的销路。
B.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即使是生态农业的产品利润也不高。但市集与农户更多注重的是价值,不是价格。
一个半小时被购买一空的集市
主妇们促成的集市
6月30日,下午两点,农友市集开市了。以肖家河社区的广场为中轴,延伸出去的两条街一边为跳蚤市场,一边为农友市集。每个月的最后一周周六,是农友市集定期举办的日子。举办地点不定,农户们曾带着新鲜的蔬菜、瓜果和粮食辗转于水井坊、海椒市等地。在每次市集举办之前的一周,农友市集的组织者“绿心田生活汇”便会在QQ群、官方网站、微博页面上提供交通地图。地图上标明集市举办的具体地点,及周边的停车场所。
每家参加市集的农户背后都有精心制作的海报。海报均为志愿者手写,写着姓名、地址、家中有田几亩、从何时起开始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耕作土地、能提供的农作物品种等信息。十余家农户摆出自家的农产品,有卖蔬菜的,有卖石磨全麦面粉和自磨菜油的,也有卖黑豆黄豆等小杂粮的。最远的商品来自攀枝花,其中早酥梨和红心桃飞陕地卖光,因路途遥远,攀枝花的农户并未到场。据志愿者介绍,每次集市都有攀枝花出产的当季水果或农作物,货物通过铁路运输到达成都。
整个市集上的蔬菜均价为5元/斤,价格虽高出农贸市场上的同类产品一倍以上,志愿者和农户却都认为这个价格是合理的。每一户参加市集的农户在加入生态农业的行列初期,将面临两到三年的土地转换期,在这个过程当中,土地基本闲置,不再耕种。这些时间内,农户学习生态堆肥、沼气池使用、生态除虫等技术,这意味着两到三年的时间内土地不产生效益。而当土地通过改良重新变得肥沃时,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耕种方式则让农户付出较之以往成倍的劳力。这个价格,是农户定的。“取消中间环节,让农户定价,实现公平贸易,也是我们的理想。”志愿者告诉记者。
对于蔬菜均价5元/斤,鸡蛋6个/15元的价格,现场赶集的人当中根据其年龄层次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接受度。赶集的人当中,女性占80%以上,其中青年、中年与老年的比例约为3:3:4。年轻人从网上看到相关消息,相约来看热闹,为周末的厨房添一道新鲜菜,或者只是为了寻找儿时赶集的记忆。中年女性多是市集上出现多次的熟人,她们带着朋友和孩子一起来,目标明确地买完菜就走。老年人多家住附近,她们看的多,买的少,一般对农作物的兴趣仅限于问价。
正是市集上购买力最强的青、中年女性促成了这个市集的诞生。张小猫是农友市集的义工,同时她也是一个家庭的女主人。每一次的市集,从筹备到正式举办,到消费者回访,她用业余时间全程参与。当许多和她一样的女性成为一个家庭中掌握菜篮子的那个人或成为母亲之后,如何让家人吃得美味和健康就成了她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到哪里买有营养、让人放心的菜?没有现成的市集,主妇们就打算自己造一个。
“绿心田生活汇”是由一群生活在成都市区内的消费者组成的志愿者团队,也可以说,是主妇们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她们与采用生态农业方式耕作的农户取得联系,帮助他们与城市消费者建立起面对面的关系,再与其他环保组织一起倡导与环境友善的农耕方式,并通过农友市集等方式鼓励城市里的人购买当季农产品,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管是作为消费者,还是以沟通、协调各方意见的中间人的身份,志愿者们与农户之间关系紧密。张小猫是市集上的忙人,和她一样忙的还有其他志愿者。她们认识市集上的每一个农户,记得他们的家人,在场的农户需要帮助,她们立即出现。
在一个看起来年纪二十出头,打扮入时的女孩向一个农户打听“为什么菜这么贵”时,农户挠了半天头,憋得脸通红,不知该从何说起。张小猫走来,先递上一张统一印制的志愿者名片——用废纸制作,再问:“你想知道什么都可以问我,这是XX大哥,他从事生态农业3年了……”
市集取名为“农友”,这个名字有两层意思。第一,既培养消费者对农民的信任,也培养农民的身份认同。第二,如果消费者愿意,她可以成为农民真正的朋友。志愿者“程程”向记者介绍:“每逢节假日,许多消费者去农户家做客,客人看见什么都发出羡慕的惊叹,这让农民为自己的劳作感到自豪极了。”市集之外,消费者们在QQ群上相约出游,下个周末,她们打算去一趟简阳,参观当地的生态稻田。“多是当妈的人,这样有意思的活动,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去。”
市集开张一个半小时,货物所剩无几。出售生态稻谷的商家正在帮顾客搬起三袋密封装的米,两人互相留了联系方式。基本上,来到市集的人,无论是参观还是购买,志愿者都会记下他们的联系方式。“下一次我们会提前通知你市集举办的地点和菜品,记得自带环保袋和容器哦。”
农户卷“菜”重来有价值的劳动让农夫们很骄傲 王成
农夫的骄傲:紫薯苕尖小白菜软浆叶
当天,郫县安龙村的王成带来的菜不多,品种仅限软浆叶(俗称木耳菜)和紫薯苕尖。一个小时,软浆叶剩下一小半,苕尖剩一斤左右。来来往往向王成询问价钱的多,真正买的人少,均价5元/斤的价格常常使好奇的人望而却步。他不断地回答:“这是紫薯的苕尖,这是软浆叶。”“你看这个苕尖比普通的要‘胖’这么多。”
王成背后的海报上,贴着他和妻子、儿子一起拍的全家福。据志愿者介绍,39岁的王成的婚事是顾客撮合的。
2005年底,王成在成都市河流研究会的组织下,和安龙村的其他几个农户一起到攀枝花学习农耕。一开始,王成和其他人一样困惑:“我本来就是农民,现在要去学习怎么种菜,感觉真奇怪。”回到安龙村,王成开始实践他学到的技术,首先要面对的,是产出较低或零产出的土壤转换期。在这段时间,王成利用不休耕的土地种了少量的菜,因不打农药,蔬菜遭受严重虫害,这下更没人买。
熬过3年的土壤转换期,今天的王成对自己的收获很满意。单是他一人,已有了一百余位顾客,王成每周一和周四进城送货两次。顾客们熟悉他,正如他熟悉他的顾客,他记得每户顾客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
和从前采取的农耕方式相比,现在的王成累多了,他忍不住感叹:“没有想到这么累。”但海报上的全家福,王成一家笑得自豪而真诚。
汤大哥
农夫的骄傲:黑豆红豆生态稻米全麦面粉
简阳的汤大哥满头大汗,一边说话一边拿个本子记下刚刚卖出去的货物。糙米已经卖得差不多,还不断有人来买粳米。记者问汤大哥:“糙米6元一斤,粳米5元一斤,价格是不是有点贵?”汤大哥眼一瞪:“贵?我来算给你听……”首先这些米并不是丰产品种,花了好几年,汤大哥和其他农户才把观念从追求产量转变成追求价值。其次,稻田不再打农药、除草剂,也不施化肥,米的价格中很大一部分是农户的劳务成本。最后,汤大哥进城一趟,交通费和过路费便要花费300元左右。
这个价格,是汤大哥和他所属的“合作社”订的,“把什么成本都算进去,我认为我们的米值这个价格,你想想,要付出很多劳动力啊。”没人能代替合作社为他们生产的农作物订价,价格通过大家讨论及参考市场价定下来,不再通过中间商出售产品。
据汤大哥介绍,合作社目前有生态水稻田300亩,合作社提供秧苗和种植技术,监控生产质量,换句通俗的话就是:看他们是不是按照合同上写的那样不打农药,不施化肥。
除了生态稻米,简阳农户还有其他的“金牌产品”,那就是贺伯伯家的小杂粮。红豆、黑豆、黄豆,价格均在市价的两倍左右。购买者络绎不绝,说得最多的话是“吃了觉得好的话我又来”。
一斤番茄的价格构成
备注:
A.农户在市集出售的货物只是其总价值的5%,另外95%价值则体现在与顾客沟通上。沟通,让对方了解农户的种植方式、土地、用的水、耕作理念等等,在沟通的过程中就会无形地发展出潜在的客户,甚至是未来20年的销路。
B.农产品价格普遍偏低,即使是生态农业的产品利润也不高。但市集与农户更多注重的是价值,不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