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自然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jmengm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五批传统村落及“十二五”期间“整村推进”贫困村为对象,分析中国传统村落和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传统村落与贫困村的空间相关性方面,传统村落密度高-贫困村密度高的聚类区域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贵州以及广西的交界、山西北部,集中在连片特困山区.低-低类型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沿边、西北以及部分沿海地区,低-高类型区域集中在省际边界地区,高-低类型区域则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浙江和福建.(2)将传统村落密度低-贫困村密度低类作为参照,低-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显著负相关,与人口、气温、高程、坡度这几个变量显著正相关;说明传统村落密度低的区域,人口更多、交通可达性水平差、地区经济发展更差、自然条件更为恶劣(气温变化、坡度和高程增加,降水量少)地区,陷入贫困的风险也更高.(3)相对低-低类型区域,城镇化率与高-低类型区域显著正相关,说明当同时位于低密度贫困村区域时,传统村落密度更好的地区其城镇化率也更高,城镇化进程没有严重冲击传统村落的保护;高-高类区域与交通可达性水平、人口呈显著负相关.(4)不同坡度、气温、降水量对传统村落与贫困村分布空间相关性的影响情况均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因地制宜制定传统村落扶贫开发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基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开发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的对象指引支撑.
其他文献
基于有效应力原理,考虑注浆过程中浆液对于土体压缩造成的孔隙减小现象,基于分形理论提出盾构隧道壁后注浆的压滤扩散模型,并分析注浆压力、注浆量和孔隙率分形维数对浆液压降曲线及管片压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浆液压力随扩散半径增加逐渐减小,管片压力随注浆压力增大大致呈线性增大;孔隙率分形维数对管片压力影响显著,管片压力随孔隙率分形维数增大而增大;考虑渗透模型(本文模型)管片压力在不同注浆压力下均大于未考虑渗透模型的管片压力,且注浆压力越大,两模型结果差值越大,因此,当在注浆压力较大时,应考虑浆液的渗流效应.
为了获得均匀直流电场作用下贴壁气泡的变形特性,开发电场力模型,并与基于轴对称坐标系的VOSET方法相耦合,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电场力、浮升力、表面张力、毛细力对气泡变形的影响.同时,开展可视化实验对数值算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势与电场在气液界面附近发生扭曲,电场力指向气泡内部,挤压气泡沿电场方向伸长;电场强度与液体介电常数越大,电场力越大,气泡变形越明显;浮升力作用减弱,表面张力与电场力作用增强,气泡高度明显增加;表面张力具有维持气泡形状的能力,表面张力系数越小,当无外加电场时,气泡高度越小,施加
建立具有周期性离散支撑的有砟轨道模型,以无限长Timoshenko梁的格林函数为基础求解轨道运动方程,得到轨道的频域格林函数和时域格林函数.将频域响应和时域响应相关联,并分别与2.5D有限元法的频域计算结果和有限元法的时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利用梁格林函数研究不同道砟模型对轨道振动响应的影响,以及在移动载荷作用下钢轨高频响应的多普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梁格林函数可以在避免模态截断限制的条件下实现对轨道响应的快速计算;考虑道砟质量不会影响钢轨的高频响应,而在300 Hz以下的低频响应会有明显变化,且时域响
为准确预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内蒸汽热力参数分布规律,提高地层受热均匀程度,基于水平井双管管柱结构特点以及长短管同时注汽技术,建立水平井双管注汽井筒与储层耦合数学模型,并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和迭代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运用该模型预测水平井井筒沿程蒸汽参数分布规律,对比短管注汽、长管注汽和双管注汽方式下地层受热均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压力降幅和温度降幅主要发生在长管内,最大降幅分别为61.71 kPa和1.59℃;蒸汽干度降幅主要发生在环空内,最大降幅为21.91%;且蒸汽压力、温度和干度从环空跟端到分隔器
近年来,一种新型跨座式单轨旅游交通系统快速发展,其具有对地形适应性强、对环境友好、施工简便及造价低等优点,特别适用于景区内和景区间的交通与观光,是对大交通系统的有益补充.本文阐述了系统的构造特点、系列车型及典型工程应用案例,梳理了其从国外引进到自主研发的发展历程.系统整理了轨道梁动力特性、轨道梁不平顺和运行平稳性与乘坐舒适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特别为该系统研发的专用支座和轨道梁安装设备.分析了跨座式单轨旅游交通系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该系统缺乏针对性的抗震性能、轨道梁温度场研究,轨道不平顺及设计参
科学判断村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精准定位村镇发展类型,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多元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以重庆市江津区为研究区,2017年为研究时点,从潜力、支持力与恢复力三个维度解析村镇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分析村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空间分异特征及其类型.研究表明:(1)村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是潜力、支持力与恢复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江津区村镇潜力呈现“北高南低”;支持力呈现“北高南低”;恢复力呈现“南高北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组团状分布”.(3)江津区村镇可划分为发展潜
应对全球化变革及其不确定性,认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的特征与问题,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基础,对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对应国际劳动分工从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到全球价值链的不同阶段,理解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有不同的理论视角.现有研究主要关注自然资源以原始形态和制成品中的隐含形态在国家之间的流动,讨论了中国对外自然资源流动在供给与需求、利用强度与效率、资源禀赋与流向,以及全局与局部影响之间的矛盾.未来研究仍面临理论和现实的挑战.在理论方面,适应全球价值链分工发展,引人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探讨企业间互动
基于中国省域2003-2018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耦合协调发展时空演变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剖析农地流转对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1)在时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趋于优化,但农地流转一直以滞后于农业收入为主,农地流转由同步于非农收入转为超前于非农收入.(2)在空间维度上,农地流转与不同类型农民收入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在不同省区之间差异明显.(3)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本地区农业收入与非农收入的提高,且农地流转对农民人均收入产生直接效
关注耕地转出行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于农民家庭的持久脱贫及农村反贫困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基于CFPS两期全国整合样本的面板数据,在对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倍差法、OLS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倍差法,实证检验耕地转出对农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1)耕地转出行为的发生降低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是一种有效的扶贫手段,在帮助部分农户抵御收入风险上起到了积极作用;(2)耕地转出规模的扩大并未显著改善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状况;(3)控制变量也对农户贫困脆弱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
首先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农地整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作用效果的整治模式与地貌类型差异;然后利用湖北省地处江汉平原的天门市和潜江市、武陵山区的宣恩县和咸丰市483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同一地貌是否实施农地整治、同一地貌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和不同地貌同一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主导模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均能显著增加农户收入.(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模式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但即使同一地貌类型,不同农地整治模式对农户分项收入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