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花》:贾平凹继续对乡村生态的思考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gg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极花》是贾平凹的最新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西北的妇女被拐卖的事件。小说正视了当代社会拐卖妇女这一社会现象,回答了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
  小说取材真实事件
  辽宁日报:小说中您通过一个农村女孩的命运,是在关注一个人的活法,其实又不仅仅是关注一个人的活法。您讲述的是那个年代的故事。如今,您如何看待那个年代?
  贾平凹:小说的素材来源是10年前的一个真实事件,而这10多年来,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的力度很大,但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仍在发生。《極花》是写了一个被拐卖的妇女,却并不是一个拐卖故事,它继续的仍是我多年来对于乡村生态的思考与认识。
  喜欢追求象外之意
  辽宁日报:《极花》的名字是您小说中的一种植物,在冬天是小虫子,夏天又变成草和花,起这样的名字有何寓意呢?
  贾平凹:我的小说喜欢追求一种象外之意,《极花》中的极花,血葱,何首乌,星象,石磨,水井,走山,剪纸等等,甚至人物的名字如胡蝶,老老爷,黑亮,半语子,都有着意象的成分,我想构成一个整体,让故事越实越好,而整个的故事又是象征,再加上这些意象的成分渲染,从而达到一种虚的东西,也就是多意的东西。
  应读出小说的智慧
  辽宁日报:您在小说后记中也问“小说是什么东西啊”?我也经常想这个问题。您期望文学作品能为读者带来什么?
  贾平凹:现在社会极其丰富,读者读小说的需求是各层次各个式样的,如炖一锅菜,想吃肉的在里边夹肉,想吃素的在里边夹菜,还有喝汤的,各取所需。但对于写作者来说,比如我,尽量要写出在对社会认识上、对人认识上的一些我的思量,能给读者一些启发。现在媒体发达,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情大家都知道,过去的小说有新闻性的东西,现在没有了,过去的小说情节离奇,很热闹,现在能娱乐的东西多了,所以一部小说能引发轰动实在是太难了,它更纯粹是小说,要读的应是读出它的智慧。
  (选自《辽宁日报》2016年4月6日)
其他文献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写作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关键是要认清作文写作“道”与“技”的辩证关系。  一、要会“悟道”  高考作文写作教学的“道”,指高考作文写作中涉及审题立意的一般规律。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会读书,能够“悟”出一点读书的规律;其次要会作文,能够“悟”出一点“为文”的规律。高考作文写作教学的对象是高中生,那么教师就要“悟”出一点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心理活动的规律,方能有效指导学生的作文
期刊
随着小镇第一座工厂的诞生,孩子们的印象中,那双“眼睛”一直是憂郁的。  小镇临山,山顶上有座古代遗留下来的塔楼。据镇上的老人说,战争时,塔楼曾多次起到了观测敌情的作用,可以说是小镇的一双“眼睛”。父辈们小时候最喜欢爬到塔顶,抚摸它粗糙而发亮的“皮肤”,或仰望湛蓝的天空,或俯瞰美丽而富有生机的小镇。炊烟袅袅,绿树成荫,小溪清澈见底,而那双“眼睛”一直满含笑意……  孩子们并不相信以前的小镇是那么的富
期刊
杨绛,191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2016年5月25日凌晨逝世,终年105岁。  先生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以及身为钱钟书先生的夫人,被称为“最贤的妻”,与钱钟书的一生是彼此成全的典范。杨绛先生遗体于27日在京火化。遵照杨绛先生遗嘱,丧事从简,不设灵堂,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留骨灰。杨绛、钱钟书家中所藏存珍贵文物字画,已于生前全部无偿捐赠中国国家博物馆
期刊
■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命题者往往从分析小说的其他元素入手来考查小说主题。那么,理解小说主题时,我们该如何入手呢?  一、知人论世  我们在理解小说主题时,必须“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等理解小说的主题。因为作者的身世、思想感情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等必然反映到作品的主题里,生活的磨炼和思索使他们对社会有更深入的观察与体验。可见,要想把握小说的主题,我们必须了解作者的
期刊
【技法梳理】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是要透过展现给我们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的现象,去触及反映事物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的本质,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认识的质的飞跃。写作时,如果我们能够在审题和构思上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能让文章更加深刻。  一、细致入微,由小见大  由小见大,就是通过小事可以得出大道理,或透过局部看出整体。写作时,我们对所刻画的对象可以从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进行描写,
期刊
飞雪未到,人心皆倒。人们常说:“人是这个世界上最高级的动物。”然而,就在不久前,一场虚张声势的风雪将所有人“吓倒”。当树木傲然挺立、待发新芽,动物奔跑竞赛、嬉戏打闹时,自视高等生物的人们大多已屯好粮食,窝在了自己温暖的小窝里,“期待”着一场虚无的风雪。我似乎才明白《论语》所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开篇摆明观点,三言两语,言简意赅。将挺立的树木和嬉戏的动物与人作对比,观点鲜明。“期待”
期刊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您已红灯越线,请退回等候。”目前,上海黄浦区25个重点路口出现了会“说话”的信号灯:只要有人闯红灯,语音提示就会响起,提醒行人退回路边。在国内,行人违章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说话”的信号灯,为劝阻“中国式过马路”起了不小作用。但与此同时,也有人说,“现在的人连马路都不会过了,还得要机器提醒。”更有人感慨:“光靠设备,是喊不出文明素质的。”  对于以上材料,你怎么看?
期刊
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写随笔就像与友人谈心般轻松,作者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思考、一点感受、一点闪光的意念都可带到文章中去,不摆做文章的架子,保持一种随意漫谈的风格,娓娓道来中,启人深思。  摄影师,是我追求的梦想职业。做一名摄影师,不但要有专业的摄影技术,还要有浓厚的兴趣,不然这枯燥乏味的工作很难坚持下去。而且,除了有过硬的技术之外,还要有一双善于捕捉美
期刊
人是“规则动物”,爱给自己制定规则,更爱用规则来约束别人。《宿舍检查标准》作为对宿舍卫生状况的一个考量标准的同时,却忘记宿舍是人们生活休息的场所,是完全的私人空间。这样不太人性化的标准确实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便。  摩西奶奶在《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中说:“你有你的路,我有我的路,至于适当的路、正确的路、唯一的路,这样的路并不存在。”同样的道理,绝对正确的生活方式也不存在。人为制定一把尺子,拿自己
期刊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刻画人物形貌,洞察人物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让读者在阅读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议论文固然以议论为主,但适当地穿插一些描写,能增强说理的形象性,使论述的道理易于为读者所接受。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写道:“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