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已成为我们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和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这不仅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步伐,更重要的是它已成为奏响师生共谱乐章的主旋律。新课改成效只有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来体现。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29-01
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奏响了序曲,新课程改革走向了数以万计的学校,走进了课堂,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检验,也是检测新课改成效的有效途径。现根据自己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时的效果,提高效率,采取怎样的策略,谈一些点滴体会和认识,以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学习和探究。
1 明确目标,转变师生角色,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即由传统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次,任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必须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不仅承担智育的任务,而且包含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智育中,衡量一堂课的效果,不能只看书本知识掌握得如何,考试成绩好坏,而是要看技能获得了多少,能力发展的如何,更重要的应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广泛研究,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求学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还要在教材以外探究,整合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师应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具有探索研究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求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在每一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乐于求知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和动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情境、情理、情趣和情态来激发学生的情思。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故事,穿插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也会引起丰富的想象,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自学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当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时,就会激起自身更大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认为这过多地强调了教师角色的崇高性。有些人认为教师默默耕耘,甘于清贫,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最终把教师抽象为某种道德偶像,完美的象征,俗不知这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现代的职业的观点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多边互动,平等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增智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多感官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致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启发有“度”。难易不同的问题,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对于优生来说,应提高要求,引深层次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挖掘潜能,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而对差生来说,只要达到他的能力水平,就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要真正做好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尽是理解知识,设计知识的疑难点,而是要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不同的化解难点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挖掘潜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之目的。
在我即将收束全文的时候,我真诚的希望,教育战线的同仁们,请珍爱自己的事业,请敞开自己的胸怀,用全新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教学体系武装自己。愿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奏响共谱乐章的主旋律吧!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教学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129-01
基础教育体系伴随着风行全球的教育改革浪潮,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已奏响了序曲,新课程改革走向了数以万计的学校,走进了课堂,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课堂教学的效果如何,是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和业务素质的检验,也是检测新课改成效的有效途径。现根据自己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时的效果,提高效率,采取怎样的策略,谈一些点滴体会和认识,以供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学习和探究。
1 明确目标,转变师生角色,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素质教育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即由传统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教师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次,任何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面的,必须着眼于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课堂教学不仅承担智育的任务,而且包含思想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个性品质的培养。在智育中,衡量一堂课的效果,不能只看书本知识掌握得如何,考试成绩好坏,而是要看技能获得了多少,能力发展的如何,更重要的应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 广泛研究,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求学欲
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能只局限于教材,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同时,还要在教材以外探究,整合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教师应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以研究者的眼光和态度看待自己所遇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就要具有探索研究的精神,创新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求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老师在每一堂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讲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激发学生乐于求知的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和动口,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一些情境、情理、情趣和情态来激发学生的情思。教师结合教学的内容,适当给学生讲一些充满智慧和情感的故事,穿插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也会引起丰富的想象,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定自学空间,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然后得出结论,使学生体验到快乐,当看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功时,就会激起自身更大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认为这过多地强调了教师角色的崇高性。有些人认为教师默默耕耘,甘于清贫,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最终把教师抽象为某种道德偶像,完美的象征,俗不知这忽略了教师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现代的职业的观点看,教师只是一种职业,在新课改中我们教师应与学生多边互动,平等交流,让学生认识到教师是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还要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自主、主动、创造性地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增智慧,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多感官地参与学习过程,以致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4 因材施教,挖掘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已有素质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每个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是教学的重要任务。关键在于教师善于因材施教。要做到因材施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不同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学生启发有“度”。难易不同的问题,引导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对于优生来说,应提高要求,引深层次的问题,让他们思考回答,挖掘潜能,提高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而对差生来说,只要达到他的能力水平,就应给予鼓励和肯定。要真正做好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尽是理解知识,设计知识的疑难点,而是要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学生的理解,化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运用不同的化解难点的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挖掘潜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之目的。
在我即将收束全文的时候,我真诚的希望,教育战线的同仁们,请珍爱自己的事业,请敞开自己的胸怀,用全新的思想和富有个性的教学体系武装自己。愿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与学生一起奏响共谱乐章的主旋律吧!